七幕人生:講中文的百老匯

2021-01-08 第一財經

「商業是一種可以很高效的統籌資源,改變一些事情的方式,這是我的信條」,10月16日,楊嘉敏把百老匯的經典音樂劇《Q大道》搬上了上海白玉蘭劇場的舞臺,她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在600多人規模的上海白玉蘭劇場,《Q大道》自首演以來的上座率都在95%以上。高曉松在微博上對這部劇的評價是,「普通話版的外百老匯名劇Avenue Q(Q大道)很有意思。翻譯用了大量網上流行語,挺貼切,因為無論布魯克林還是上海閘北,全世界『×絲』都差不多。男女主演也還勝任,看來remake一些外百老匯小戲本土化是一條路子。」

楊嘉敏在2012年初創辦了七幕人生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幕人生),購買西方經典音樂劇版權,進行本土化製作。她對音樂劇的興趣是從大學開始的,因為選修了《莎士比亞戲劇》這門課,當時她的老師約瑟夫·格雷夫斯成為了七幕人生的藝術總監。這個美國人還是一位戲劇導演、莎士比亞戲劇專家。

在北大讀書時,她就有畢業後創業的想法。為了能夠和儘量多的創業公司接觸,了解第一手的信息,楊嘉敏畢業後去了軟銀集團東京總部。

在到日本之前,音樂劇都是楊嘉敏的一個興趣而已。她後來了解到日本一個很成功的叫做四季集團的演出公司,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從1980年代開始引進西方音樂劇做本土化製作,現在每年的營收規模都在幾十億人民幣,而百老匯音樂劇在美國年收入在百億人民幣左右,這給了楊嘉敏很大的啟發。

「其實音樂劇本身是一個很大眾化的娛樂方式,它是從輕歌劇發展過來的,是一個帶有很濃的商業色彩的藝術品類。」楊嘉敏說,「我覺得中國市場也有對這個品類消費的欲望和實力,但目前還是一個市場空白。」而真正按照這個模式做過嘗試的就是亞洲聯創在2011年運作的中文版音樂劇《媽媽咪呀!》。《我,堂吉訶德》是七幕人生推出的第一個音樂劇,去年5月在200人規模的北京木馬劇場做了20場的預演,僅靠口碑傳播上座率從最初不到1/3到滿座,之後在11月份做了500人劇場規模的40場演出,總人數達到1.5萬到2萬人次。

楊嘉敏當時心裡也沒有太大的把握,因為這部作品在國內並不那麼知名,「但這是約瑟夫覺得最好的一部音樂劇,我覺得我應該相信他的專業性。」購買版權也是頗費了一番功夫,最初她是和《我,堂吉訶德》的版權經紀公司談的,但對方的出價太高,他們之後就一起到紐約找到了版權持有人,以更低價格買下。

《我,堂吉訶德》雖然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但楊嘉敏說她當初其實犯了蠻多錯誤。如果她現在來做,一定不會把它放在一個200人規模的劇場,這樣的劇場適合5到10個演員的作品,而這部劇有20個演員,它的舞美也不適合放在小劇場。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楊嘉敏說她用了一些很「笨」的方法,比如去微博搜對音樂劇感興趣的名人,發私信給徐小平、王微、慕容雪村、李銀河等,希望他們認可後會主動傳播。

嚴格來說,《我,堂吉訶德》不能算是一個本土化的作品,它只是用了中國演員來表演,而臺詞和歌曲都是英文原版。「它的成功多多少少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但它讓我們看到了好的內容的影響力。」這成為楊嘉敏之後選劇的一個最大原則,她們會篩選歷年來的得獎作品,包括託尼獎和普立茲獎。「如果在百老匯可以獲得成功,內容質量本身是不用懷疑的,然後我們要選擇的是有普世價值的東西。」公司內部爭論最多的是關於本土化的程度。比如說是不是要把紐約街道變成上海街道,最終的決定是徹底本土化,臺詞中甚至出現了上海話。另外一個挑戰就是有好幾點一開始都想不到怎麼本土化,比如英文版本中的「人人都有種族歧視」,這在中國是完全沒有的,後來想到唯一可以對等的就是地域歧視,所以變成了「人人都有偏見」。

「一開始翻譯過來的劇本大概就是一個50分的內容,然後我們一遍一遍地去打磨,去找相對應的本土化的點。」演員也做了很多的貢獻,比如本來角色中毛毛妹的一個臺詞是「今晚我改作文,是幼兒園小朋友的作文」,一次因為口誤,說成了「幼兒園小朋友的論文」,引起了觀眾大笑。後來他們就保留了這個「口誤」。

一開始他們沒想要做《Q大道》,因為擔心審查不通過,裡面涉及到很多敏感話題,比如「網上都是毛片」這樣的橋段,同性戀話題等,後來竟出奇的順利。

楊嘉敏想要把音樂劇做成一個像電影那樣的大眾市場,那就必須降低票價。日本四季集團的定價策略是大學畢業生平均工資的1/20。「所以我們的策略就是長檔期、低票價。我們兩個劇的價格都在200到300元之間,其實就是1/20的標準。」

長檔期要求內容要夠好,才可以撐起長時間的一個觀眾群。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觀眾可能會在空檔期等待,因為中國觀眾沒有形成這樣一個習慣。這也是楊嘉敏現在最擔憂的問題,她們希望通過一些線下活動,比如到寫字樓當場售賣,促使觀眾立即消費。

「文化產品消費不是必需品,這個過程中有任何一個環節讓他們感覺很費勁,就會放棄消費。」除了價格,購票是不是足夠便捷,演出場地的交通是不是便利也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在購票環節上,除了和格瓦拉合作,七幕人生還開通了自己的訂票熱線。雖然只運作了《我,堂吉訶德》和《Q大道》兩部劇,楊嘉敏已經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門道。比如她發現《我,堂吉訶德》更多的觀眾是來自豆瓣,《Q大道》雖然和豆瓣仍有合作,但更多的觀眾來自格瓦拉。「我們每天都會做評估,然後強化某個營銷渠道或者手段。」

七幕人生現在的團隊有7個人,其中有2個都是因為看了《我,堂吉訶德》而加入,現在負責市場的袁齊曾擔任「雕刻時光」媒介經理,胡亦男之前在豆瓣網負責對外合作。對於七幕人生未來的盈利模式,楊嘉敏說就是票房、品牌贊助和衍生品。也可以嘗試往產業鏈的前端延伸,因為它涵蓋了唱歌、表演和舞蹈。韓國的少兒音樂劇培訓市場做的就很成功。

《Q大道》獲得了上海家化新品牌茶顏的贊助。騰訊也已經在談可能的合作方向。公司層面已經有華創資本參與投資,多家專注文化產業的基金也在和她接觸,下部劇的項目融資也已經在操作中,他們很希望未來會像百老匯一樣吸收一些高淨值的個人投資者。

相關焦點

  • 中文演繹百老匯經典 年度最萌音樂劇《音樂之聲》將登冰城舞臺
    它以馮·特拉普一家的真實經歷改編,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在此後六十餘年的時間裡數次復排,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演出超過4000場,創下一周內觀劇人數最多的金氏世界紀錄,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音樂劇」。1965年,音樂劇《音樂之聲》被改編成電影。
  • 音樂劇品牌七幕人生獲B+輪融資,擬填補少兒音樂劇培訓市場空白
    據了解,此次融資將用於擴大業務板塊、拓展多元業務,形成七幕人生新五年戰略——「音樂劇演出、少兒培訓與藝人經紀」三大核心業務並行。七幕人生成立於2012年,致力於海外經典音樂劇版權引進、中文版製作以及運營,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音樂劇為內容核心、藝人養成為載體、親子教育為延伸的商業閉環。
  • Make Up For Ever跨界贊助百老匯音樂劇《一步登天》
    原標題:Make Up For Ever跨界贊助百老匯音樂劇《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1 /1張)   Make Up For Ever與迪斯尼電影《灰姑娘》的跨界合作還依然讓人津津樂道,近日,又一部由Make Up For Ever作為指定彩妝贊助品牌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一步登天》,將於4月17日-5月17日間,在上海人民大舞臺火熱上演
  • 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獅子王》國際巡演2020年即將登陸北京武漢
    (北京·2019年11月13日)由迪士尼戲劇集團監製,澳洲麥可·卡索集團,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及七幕人生音樂劇共同呈現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獅子王》,2020年登陸中國武漢及北京兩座城市,公開售票已於今天(11月13日)正式開啟。
  • 「音樂之聲」中文紀念版北京封箱輪 延續經典故事魅力
    2019年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北京站於上周六(11月2日)在海澱劇院上演。該劇自1959在百老匯原版首演以來,熱演至今,在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演出超過4000場,橫掃5項託尼大獎,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音樂劇」,更是成為國內許多觀眾的音樂劇啟蒙之作。
  • 《音樂之聲》中文版即將封箱 上海演出至1月2日
    來源:新浪娛樂《音樂之聲》《音樂之聲》《音樂之聲》《音樂之聲》新浪娛樂訊 2019年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正在上海大寧劇院上演,此次演出將為與觀眾告別的封箱輪演出,意味著這將是觀眾最後看到《音樂之聲》自1959在百老匯原版首演以來,在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演出超過4000場,曾獲5項託尼大獎。2016年,百老匯獨家授權七幕人生製作的首部中文版《音樂之聲》上演。如今,中文版也演到了第四個年頭,演出場次累計超過400場,共60萬觀眾觀看。2019年,《音樂之聲》中文紀念版再度回歸上海,用美好的音樂,療愈著觀眾的心靈。
  • 《音樂之聲》中文紀念版北京上演 重溫經典音樂
    來源:新浪娛樂《音樂之聲》《音樂之聲》2019年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日前在海澱劇院上演。該劇自1959在百老匯原版首演以來,熱演至今,在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演出超過4000場,獲5項託尼大獎,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音樂劇」,更是成為國內許多觀眾的音樂劇啟蒙之作。今年,中文版《音樂之聲》再度回歸。2016年,百老匯獨家授權七幕人生製作的首部中文版《音樂之聲》上演。如今,中文版也演到了第四個年頭,演出場次累計超過375場,感動58萬觀眾。
  • 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獅子王》將於2020年登陸中國
    22年前,百老匯製作團隊集思廣益,將這部發生在廣袤草原的故事搬上了舞臺。自首演以來,全球總票房已超越其他百老匯音樂劇,成為了不折不扣的「音樂劇之王」。2020年,這部長盛不衰的音樂劇將再次登陸中國,為中國觀眾帶來原汁原味的百老匯音樂劇。利用布景與燈光裝飾舞臺,使觀眾仿佛置身於廣袤草原,遠處獸群在狂奔,配合著緊張的音樂,每位觀眾都化身成了辛巴,與刀疤殊死搏鬥。
  • 百老匯經典中文版要怎麼改? 音樂劇拋掉"譯製腔"
    [摘要]90後、保送清華、理科學霸、書香門第,然而她卻在21歲的時候,放棄了清華推研直升讀博的機會,選擇了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譯配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歌詞及漢化劇本。作為七幕人生音樂劇的劇本總監,程何曾主導或參與過許多經典音樂劇的漢化翻譯工作:《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獅子王》《媽媽咪呀!》《貓》……幾乎囊括了國內市場上所有引進音樂劇的中文版。說到這次帶來廣州的《音樂之聲》,程何介紹說,改編時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觀眾對其中的歌曲都太熟悉了」。
  • 中國音樂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七幕人生音樂劇 《一步登天》除了市場運作問題外,講不好故事是一個原因。  北京舞蹈學院原院長、音樂劇教學專業創辦人呂藝生說:「這兩年參加了主流團體的大型比賽,包括音樂劇、歌劇、舞劇,都是非語言藝術,但也有一個戲劇的問題。戲劇基礎奠定不起來,音樂劇唱得再好,跳舞跳得再好,也沒有用。」呂藝生把需要講故事的舞臺藝術和好萊塢以及百老匯音樂劇來比較,「我們選材都是真實的,但是我們把真的做假了,而好萊塢把假的做真了。」
  • 年終值得期待的重量級百老匯音樂劇,除了《澤西男孩》還有哪些?
    像「好萊塢」與美國電影的關係一樣,一提起「百老匯」人們便會很自然地想到美國戲劇。其實「百老匯」這個名字來源於紐約一條南北向貫穿曼哈頓的主路「Broadway」大道的音譯。在這條大街上,主要指從第六大道起,到第八大道間的區域,正是美國戲劇業的心臟,聚集了 40 家左右的百老匯劇院,上演著最高水準的著名劇目。
  • 中國音樂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音樂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   ▲七幕人生音樂劇 《一步登天》除了市場運作問題外,講不好故事是一個原因。  北京舞蹈學院原院長、音樂劇教學專業創辦人呂藝生說:「這兩年參加了主流團體的大型比賽,包括音樂劇、歌劇、舞劇,都是非語言藝術,但也有一個戲劇的問題。戲劇基礎奠定不起來,音樂劇唱得再好,跳舞跳得再好,也沒有用。」呂藝生把需要講故事的舞臺藝術和好萊塢以及百老匯音樂劇來比較,「我們選材都是真實的,但是我們把真的做假了,而好萊塢把假的做真了。」
  • 變身百老匯名媛|你需要知道七個冷知識!
    自20世紀40年代起,受歐洲輕歌舞劇和爵士音樂的影響,百老匯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劇經典劇目,美國音樂劇也正式進入了繁榮時期。1959年11月16日,音樂劇《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在百老匯上演並大受歡迎,不但連續演出1443場,而且還在1960年贏得了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六個託尼大獎(Tony Award)。
  • 漂在百老匯的重慶女孩
    能夠在百老匯演出,簡直是所有專業音樂劇演員的夢想,年僅22歲的重慶女孩石尚秋韻,最近就完成了這個夢想。高中的時候,接觸到了音樂劇和歌劇,她忽然覺得自己發現了真正熱愛的東西,當其他孩子還在準備高考,為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候,石尚秋韻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當時就是希望能夠去紐約學習音樂劇。」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石尚秋韻開始發瘋一樣的學習英語,努力地練習聲樂,2013年,石尚秋韻收到了紐約電影學院音樂劇表演專業的入學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