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畏生,爸爸應思考,是否給了孩子足夠的父愛?

2020-08-18 豆麻育兒先育己

從古至今,無論國內國外,似乎母親在孩子的養育中總是佔據著主要的地位。從懷胎十月到一年甚至兩年或更久的哺乳期,都和媽媽緊密聯繫,但爸爸的作用仿佛不那麼重要。特別是如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退出了工作,把心思全部放到養育孩子和家務工作中,爸爸負責賺錢就好,對家庭的關心也少了。殊不知,這樣的家庭結構是有問題的,缺少父親關愛也會對孩子性格上、乃至今後對婚姻的觀念都有不利的影響

最近和鄰居間發生的一件小事倒是讓我感受頗深。記得鄰居家是去年上半年新得的小寶寶,到現在也有一歲多了,會走會說了,去年見面也比較多,但今年疫情原因也很久沒碰面了,最近遇見過一次,但是孩子表現得非常局促不安,馬上躲到媽媽身後,一雙大眼睛緊緊地盯住我。

這位媽媽想讓孩子叫「阿姨好」,但孩子抓住媽媽但衣服,非常抗拒,媽媽覺得有點尷尬,我倒是覺得沒什麼,安慰她孩子還小,多出去玩玩會好些。媽媽則說,因為自己是全職媽媽,小孩非常粘他,孩子爸爸工作忙,經常出差,好不容易待在家也很疲憊,總是窩在沙發上看手機,陪孩子的時間很少

父親在家庭中的作用太重要了。雖然看似媽媽在孩子養育過程中是主角,但爸爸對於孩子頭腦、性格上的發育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父親經常缺席的家庭,對孩子有哪些負面影響?

1、不自信

父親的形象通常在孩子心中是高大、厲害、無所不能,大部分的父親是孩子的第一個偶像。但若這樣的偶像對自己漠不關心,孩子會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值得得到父親的愛,進而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對自身懷疑,懷疑自己是否能做到,導致不自信,也喪失了很多進步的機會。

2、畏生

男性代表著威武、強大,父親帶孩子和母親截然不同,他們帶孩子做運動、略帶冒險的活動更多一些,這樣孩子對未知世界害怕的同時,也會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去探索的,流大汗、在泥坑裡摸爬滾打都沒關係,沒啥怕的,因為爸爸帶著自己,爸爸就是孩子的天。缺少這種探險活動,孩子對於新鮮的事情、沒見過的人都會畏懼,自然也就不敢嘗試。

3、對日後的婚姻生活理解偏差

男孩子可能會認為家庭中男性就是可以甩手不管的,很容易模仿父親的行為;女孩子可能對所有男性都有偏見,認為男性不可信任,不負責任。在成年後對待戀愛、婚姻,也會無法有正確的態度,也很難有美滿幸福的生活。

二、父親常參與孩子生活,會有什么正向作用

1、敢於冒險,樂於創造

男性思維和女性有很大不同,很多時候更敏捷、更客觀,也更有趣,常和爸爸待在一起,孩子也會耳濡目染,思考方式也會更活躍。在爸爸的帶領下嘗試沒做過的事情,大膽冒險,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2、形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爸爸大多心胸寬廣,更易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面對困難時更堅韌,可以與母親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面對家庭遇到的難題,孩子也更容易從父親身上學到,樂觀、積極的態度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而是否戰勝困難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對認知發展的影響

從母親那裡,孩子更容易獲得語言表達、情感表達、認知生活常見物品的能力,而從父親那裡則能通過更多動手能力的鍛鍊得到與社會的連接,認知社會的規律,也易促進其求知慾、想像力發展,進而對智商發展起到正向作用。

三、希望孩子開朗自信,父親該怎麼做?

1、加強家庭責任心

工作固然重要,但父親必須知道,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是堅固的後盾,只有家庭這片花園打理好了,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在社會中成就自己。而這片後花園是需要父親配合母親一起打造的。爸爸們要提升家庭責任感,育兒、家務都需要參與進來,不要將這當作任務完成,以共度美好時光的心態來進行,會有另一番成就感。

2、有耐心

有耐心的母親常見,而有耐心的父親比較少見。特別是當孩子犯錯時,首先拿起鞭子的大多是爸爸,但這也導致孩子對父親的畏懼心和隨之產生的距離感。這多是因為耐心不夠導致的,因而爸爸在對待孩子時應多嘗試去理解他們,耐心引導和溝通,父愛會更易傳達

3、多和孩子一起動手創造

修水管、通馬桶這些任務通常在家裡由爸爸承擔,因為男性力氣更大,動手能力也更強。而孩子到一定時期會對各種事物產生好奇心,爸爸不妨陪著他們一起動動手,拆鐘錶、玩具車以及各種零部件一探究竟,滿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時鍛鍊了動手能力,也了解了事物工作、運轉的規律,何樂而不為呢。

4、多和孩子一起運動

父親應該發揮男性「好動」的本性,帶著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運動,運動也能活躍思維,對今後的學習大有益處。運動讓人大汗淋漓、增強體質,同時也利於不良情緒的釋放,益處多多。此外,陪著孩子運動、旅行更能加強親子關係、開拓視野,拓展孩子的眼界和心胸。這對他今後步入社會、與他人交往都是能起到積極作用的優良品質。

簡而言之,父母在家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像社會中的男女,只有共同發揮作用,家庭才能和睦,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關愛,只有父母各司其職,孩子得到均衡的愛,才能成長為自信、開朗的少年。

相關焦點

  • 爸爸的教育與孩子成長密不可分,足夠的父愛,才能讓娃人生完整
    父親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有些孩子從小缺乏父愛,因此長大之後就會患有"父愛饑渴症",而這樣的人最明顯的就是長大之後越來越沒有男子氣概。而兒子的教育方式與女孩子不同,作為男孩子就要學會獨立,要勇於挑戰各種事情,而這一切都需要父親的支持,需要父愛支撐。要是男孩長期沒有父愛,僅僅接受母親的教育,那麼母親就很容易讓孩子不要去爭辯不要去嘗試,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開始變得懦弱膽小怕事,甚至還會成為媽寶男。
  • 父愛能為孩子帶來方向感,能夠改變孩子一生,孩兒爸爸必看。
    爸爸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人生方向需要爸爸幫著做出正確的「導航」,用理性的父愛去幫助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三、孩子性別不同,父親角色不同作為男孩的父親,如果你對做男孩的榜樣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妨借鑑以下幾種觀點和方法:面對青春期的男孩,讓他們感覺到道德約束的力量。
  • 「爸爸,我該怎麼做」,那些缺乏父愛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好父親,他說:「我的人生目標不是撫養出優秀的孩子,而是優秀的成年人,因為我的童年很殘酷。」他做到了,一兒一女在他的培養之下,事業有成,生活幸福。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工程師。同時,Rob也在不斷思考:像他一樣父愛缺失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 父愛如山?爸爸這種生物,有就不錯了,網友:爸爸是愛你的
    俗話說,父愛如山,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糟糕的媽媽寥寥無幾,奇葩的爸爸比比皆是。在國外一檔街頭採訪中,有&34;採訪了幾位爸爸,看他們對孩子的愛是否足夠深沉。一開始這些爸爸們,都是信心十足的,隨著問題的開始,然後……現實非常的打臉。
  • 父愛如山!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愛不缺席,能給孩子帶來多大安全感
    2、 爸爸的陪伴,給孩子很大的安全感爸爸這個詞,是一想到就覺得被保護的感覺。我們都說父愛如山,也許爸爸是不善於在言辭中與我們表達愛意的,但是他的言行舉止都是愛你的表現。孩子們得到了充足的父愛和爸爸的陪伴,是會給孩子很大的勇氣的。
  • 爸爸有多愛自己的孩子?一組催人淚下的真實父愛照片,溫暖又心酸
    01爸爸有多愛自己的孩子?一組催人淚下的真實父愛照片,溫暖又心酸那麼當爸爸的,有多愛自己的孩子?在網上,有一組催人淚下的真實父愛照片走紅,看了讓人淚目。一位年輕的爸爸正佝僂著背,背上正背著他生病的女兒。女兒沉沉地睡著,但爸爸稍稍直立起身子時,女兒便又驚醒。
  • 父愛的深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缺少父愛的女孩成長影響很大
    厚重如山的父愛,是孩子們成長最堅實的後盾,缺少父愛,會對很多孩子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尤其是那些有女兒的家庭。呼和浩特這位爸爸感動網友:原來父愛可以如此偉大最近,一位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的鄭爸爸衝上了微博熱搜,關鍵詞就是"父愛"。
  • 張晉給孩子餵奶:如何避免「父愛缺失」,讓爸爸成為育兒局內人?
    「晚上爸爸餵奶,這應該是甜蜜的煩惱吧」讓父親參與到育兒的過程中,是很多媽媽的心願。父親,不應該只做名義上的家長,也不應該做家庭育兒中那個被忽視的角色,他們需要也必須要全情投入到養育孩子上,做孩子成長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 「笨爸爸」戶外陪伴孩子,「父愛盒子」打開快樂
    ,然而,一個孩子健全獨立人格的形成,離不開爸爸的教育與陪伴。因此,「笨爸爸」父愛空間聯合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青創公益發展空間,帶著「父愛盒子」走進橘香四溢的團結村,以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邀請了12對父子來到「笨爸爸」課堂,為孩子和爸爸們提供三小時的高質量陪伴課堂。
  • 《我是山姆》:爸爸只有七歲孩子的智商,女兒不想長大,父愛偉大
    影片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相當於七歲孩童的父親山姆, 因為與生俱來的父愛,與當局展開對抗爭奪女兒撫養權的故事,這部劇曾經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項的經典美國影片。父愛如山,世界上沒有什麼愛比父母對孩子的愛更真實,更可靠!
  • 父愛如山-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感情
    中國的父親節起源,要追溯到民國時期,1945年8月8日,上海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立即響應,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名流,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諧音的8月8日為全國性的父親節,在父親節這天,人們佩帶鮮花,表達對父親的敬重和思念。
  • 你能發現這些孩子「缺失父愛」的表現嗎?爸爸對於孩子要多給予
    我閨蜜曾經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爸爸每天只是吃飯跟孩子說幾句話,就等於給予父愛了嗎?」面對孩子爸爸的冷漠和孩子對爸爸的期待,我閨蜜曾經和她丈夫吵了又吵,只是希望他能多出一點時間陪陪孩子。可孩子父親每天下班吃完飯就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對孩子置之不理。
  • 「雲爸爸」線上教孩子生活技能,父愛不缺席,孩子才幸福
    微博英國報姐說發現一個感人帳號,「爸爸,我該怎麼做?」這個帳號的主人是一位中年大叔,他在12歲的時候被父親遺棄,深受缺失父愛的影響。上面主要講解孩子在成長中需要學會的各種生活技能,比如打領帶,修水管,熨衣服等。 有人遭遇不幸,就想把幸福帶給同樣不幸的人。這位爸爸做法引發很多熱議,確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缺少父愛,用這種方式來彌補他們,真的是很暖心。 父愛跟母愛一樣不可缺少,在孩子成長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榜樣力量。
  • 孩子叛逆不聽話,或許是患了「缺乏父愛綜合症」
    美國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那些沒有得到足夠父愛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出現焦慮、孤獨、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害羞膽怯、情緒沮喪、自暴自棄、不求上進、沉默寡言、缺乏自信、過分內向、感情冷漠、游離集體、不喜交際、急躁衝動、反覆無常、害怕失敗、自私自利等性格缺陷,嚴重的還可能熱衷早戀
  • 父親節那些關於爸爸的繪本,快來親子閱讀,讓孩子體會父愛如山
    《和爸爸一起真好》——平日裡不易察覺的父愛法 塞爾日·布洛克描述孩子眼中的點點滴滴,儘是父與子生活的日常。書中讓我們看到父愛不易覺察,卻一直在無聲滋養。《爸爸,你愛我嗎?》——父愛是無休止的芭芭拉·M·宙斯在與爸爸的對話中,馬賽小男孩一遍又一遍地試探著爸爸的愛。爸爸反覆安慰著他的小兒子,讓孩子知道他的愛是無休止的,充分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塑造了一對甜蜜、溫馨的父子形象。6.
  • 如果孩子平時有這些表現,代表嚴重缺乏父愛了,爸爸們別不重視
    文|西紅柿媽媽孩子有爸爸,跟爸爸生活在一起,就等於能得到父愛嗎?一位鐵了心要離婚的女人,面對娘家人的反對,發出了這樣的靈魂質問。確實,一部分家庭屬於「喪偶式育兒」模式,女人一邊要照顧孩子,一邊要負擔家裡的家務活,承擔起教養子女,上孝公婆和娘家爸媽的重任。
  • 7歲女兒盼爸爸陪伴,爸爸:再等12年,缺失父愛的孩子輸在起跑線
    ,這樣的分工看似合理,但無意間會讓孩子輸掉一些競爭優勢,且不利於孩子未來的幸福,但可惜的是很多爸爸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寶媽也很多次叫孩子爸爸陪孩子去參加親子課程,多一些親子互動,但爸爸都以工作忙、壓力大為理由拒絕,他說等孩子長大之後再跟他交流。寶媽說自己的老公跟孩子的交流僅限於叫孩子的名字,為此,她經常與孩子的爸爸發生爭執,但孩子爸爸都無動於衷。
  •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其實是「缺失父愛」的表現,爸爸們要反思
    我閨蜜曾經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爸爸每天只是吃飯跟孩子說幾句話,就等於給予父愛了嗎?」面對孩子爸爸的冷漠和孩子對爸爸的期待,我閨蜜曾經和她丈夫吵了又吵,只是希望他能多出一點時間陪陪孩子。可孩子父親每天下班吃完飯就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對孩子置之不理。
  • 霍啟剛陪孩子:不讓父愛缺失,做最有愛的「淵心爸爸」
    在養育孩子上,父親的角色越來越淡化。爸爸總是在忙,爸爸陪孩子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爸爸陪孩子嗅事百出,導致媽媽對爸爸養育孩子的能力表示懷疑,以至於媽媽管得越來越多,而爸爸管得越來越少。很多媽媽抱怨說,當爸爸的就是個擺設,可有可無。
  • 蘭州一小學爸爸與孩子籤「公約」 約定父愛不缺位(圖)
    蘭州一小學爸爸與孩子籤「公約」 約定父愛不缺位(圖) 2017-03-09 00:11: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