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無論國內國外,似乎母親在孩子的養育中總是佔據著主要的地位。從懷胎十月到一年甚至兩年或更久的哺乳期,都和媽媽緊密聯繫,但爸爸的作用仿佛不那麼重要。特別是如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退出了工作,把心思全部放到養育孩子和家務工作中,爸爸負責賺錢就好,對家庭的關心也少了。殊不知,這樣的家庭結構是有問題的,缺少父親關愛也會對孩子性格上、乃至今後對婚姻的觀念都有不利的影響。
最近和鄰居間發生的一件小事倒是讓我感受頗深。記得鄰居家是去年上半年新得的小寶寶,到現在也有一歲多了,會走會說了,去年見面也比較多,但今年疫情原因也很久沒碰面了,最近遇見過一次,但是孩子表現得非常局促不安,馬上躲到媽媽身後,一雙大眼睛緊緊地盯住我。
這位媽媽想讓孩子叫「阿姨好」,但孩子抓住媽媽但衣服,非常抗拒,媽媽覺得有點尷尬,我倒是覺得沒什麼,安慰她孩子還小,多出去玩玩會好些。媽媽則說,因為自己是全職媽媽,小孩非常粘他,孩子爸爸工作忙,經常出差,好不容易待在家也很疲憊,總是窩在沙發上看手機,陪孩子的時間很少。
父親在家庭中的作用太重要了。雖然看似媽媽在孩子養育過程中是主角,但爸爸對於孩子頭腦、性格上的發育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不自信
父親的形象通常在孩子心中是高大、厲害、無所不能,大部分的父親是孩子的第一個偶像。但若這樣的偶像對自己漠不關心,孩子會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值得得到父親的愛,進而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對自身懷疑,懷疑自己是否能做到,導致不自信,也喪失了很多進步的機會。
2、畏生
男性代表著威武、強大,父親帶孩子和母親截然不同,他們帶孩子做運動、略帶冒險的活動更多一些,這樣孩子對未知世界害怕的同時,也會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去探索的,流大汗、在泥坑裡摸爬滾打都沒關係,沒啥怕的,因為爸爸帶著自己,爸爸就是孩子的天。缺少這種探險活動,孩子對於新鮮的事情、沒見過的人都會畏懼,自然也就不敢嘗試。
3、對日後的婚姻生活理解偏差
男孩子可能會認為家庭中男性就是可以甩手不管的,很容易模仿父親的行為;女孩子可能對所有男性都有偏見,認為男性不可信任,不負責任。在成年後對待戀愛、婚姻,也會無法有正確的態度,也很難有美滿幸福的生活。
1、敢於冒險,樂於創造
男性思維和女性有很大不同,很多時候更敏捷、更客觀,也更有趣,常和爸爸待在一起,孩子也會耳濡目染,思考方式也會更活躍。在爸爸的帶領下嘗試沒做過的事情,大膽冒險,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2、形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爸爸大多心胸寬廣,更易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面對困難時更堅韌,可以與母親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面對家庭遇到的難題,孩子也更容易從父親身上學到,樂觀、積極的態度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而是否戰勝困難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對認知發展的影響
從母親那裡,孩子更容易獲得語言表達、情感表達、認知生活常見物品的能力,而從父親那裡則能通過更多動手能力的鍛鍊得到與社會的連接,認知社會的規律,也易促進其求知慾、想像力發展,進而對智商發展起到正向作用。
1、加強家庭責任心
工作固然重要,但父親必須知道,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是堅固的後盾,只有家庭這片花園打理好了,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在社會中成就自己。而這片後花園是需要父親配合母親一起打造的。爸爸們要提升家庭責任感,育兒、家務都需要參與進來,不要將這當作任務完成,以共度美好時光的心態來進行,會有另一番成就感。
2、有耐心
有耐心的母親常見,而有耐心的父親比較少見。特別是當孩子犯錯時,首先拿起鞭子的大多是爸爸,但這也導致孩子對父親的畏懼心和隨之產生的距離感。這多是因為耐心不夠導致的,因而爸爸在對待孩子時應多嘗試去理解他們,耐心引導和溝通,父愛會更易傳達。
3、多和孩子一起動手創造
修水管、通馬桶這些任務通常在家裡由爸爸承擔,因為男性力氣更大,動手能力也更強。而孩子到一定時期會對各種事物產生好奇心,爸爸不妨陪著他們一起動動手,拆鐘錶、玩具車以及各種零部件一探究竟,滿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時鍛鍊了動手能力,也了解了事物工作、運轉的規律,何樂而不為呢。
4、多和孩子一起運動
父親應該發揮男性「好動」的本性,帶著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運動,運動也能活躍思維,對今後的學習大有益處。運動讓人大汗淋漓、增強體質,同時也利於不良情緒的釋放,益處多多。此外,陪著孩子運動、旅行更能加強親子關係、開拓視野,拓展孩子的眼界和心胸。這對他今後步入社會、與他人交往都是能起到積極作用的優良品質。
簡而言之,父母在家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像社會中的男女,只有共同發揮作用,家庭才能和睦,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關愛,只有父母各司其職,孩子得到均衡的愛,才能成長為自信、開朗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