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傳傳 中國傳媒大學
為深入推進全國高校「新文科」建設,凝聚共識,明確任務,動員鼓勁,11月3日,教育部在山東大學(威海)召開新文科建設工作會,130餘所高校的300餘人在山東大學主會場參加會議。
山東省副省長、黨組成員汲斌昌出席會議並致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作主題報告,對「新文科」建設做出部署,提出要求。會議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並為「全國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 教育部思政司吳巖司長、山東大學樊麗明校長為全國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會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主持。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中山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上海紐約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分別作了交流發言。
當下,「新文科」建設已成為熱門話題,教育部高度重視,做出部署,各高校聞風而動,積極布局,「新文科」建設正在從隱性走向顯性,由設想變為現實。
廖祥忠校長代表學校在會上作「人文為體、科技為用、藝術為法——探索『文理工藝』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設範式」主題發言,深度闡釋對「新文科」的認識理解,介紹學校「新文科」建設的探索實踐,表達學校爭做「新文科」建設排頭兵的使命和決心。廖祥忠校長的發言廣受好評,引發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
發言全文如下:
人文為體、科技為用、藝術為法
——探索「文理工藝」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設範式
「新文科」建設已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何為「新文科」?我認為「新文科」之「新」,從戰略層面來說,是黨和國家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教育領域提出的新思路和新要求。教育部以敏銳的時代視野,恰逢其時地啟動「新文科」建設,是回應時代發展的強音,必將有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從技術層面來看,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奔湧而來,在重塑全球生產與生活的同時,也全面嵌入人文社科領域。「新文科」是我們面對這些新領域、新問題提出的新專業和新內容,是新技術、新平臺所帶來的新思維與新方法,是新行業、新崗位對新人才的強烈召喚。
首先,「新文科」不僅是學科形式之新,更是思維理念之新,需要用網際網路思維將「新」理念落實在專業建設的各個方面。對於「新文科」特別是新聞傳播學科而言,其更深層次的變革在於技術對思維層面的衝擊與改變,融合驅動與交叉創新是其本質性特徵,專業邊界正日益模糊,重大社會創新將會更多出現在交叉學科領域。藉助網際網路、智能媒體與大數據等技術,人們可以輕易獲得海量、實時、連續的社會數據,人文社科研究將極大突破以往只能依賴抽樣調查、焦點小組訪談等傳統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限制,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計算思維等跨界理念與方法正逐漸滲入文科專業成為新的思維範式,我們必須藉助網際網路思維將「跨」字和「新」字落到實處。
其次,「新文科」不是生硬的跨專業疊加,而是面向未來社會的認知重啟與專業生態重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正不斷改變著當代人類的心智模式與認知結構,「新文科」的本質內涵是當代人面對新科技、新媒介所引發的社會新現象、新問題和新變化的一次認知重啟,是為了進一步理解當下社會並把握人類發展趨勢所進行的跨界思考與專業生態重構。
中國傳媒大學從2005年就開始探索「人文為體、科技為用、藝術為法」的跨學科專業培養模式,在「文工藝」小綜合的專業建設背景下,動畫、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迸發出了強勁的專業力量與育人成效,從傳媒大學走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專業水準的中國新生代動畫人,《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系列標誌著中國動畫電影強勢崛起的動畫大片紛至沓來,這些作品都和傳媒大學緊密相關。今年國慶檔上映的動畫電影《姜子牙》,以其精美的畫面成為中國動畫新學院派的代表作,引發了全國的關注。該片的核心主創人員均為中國傳媒大學師生。新聞傳播學專業融合數位技術,建設了數據新聞、大數據與智能媒體、國際新聞與傳播等新興專業方向,開設了「無人機拍攝」「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等前沿課程,為我國傳媒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複合型傳媒人才。2019年9月,吳巖司長來我校調研後就表示,傳媒大學的新聞傳播專業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傳播。「文理工藝」間的交叉融合對於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物理式的效能提升,更會產生化學式的反應與能量變化。
第三,「新文科」特別是新聞傳播學科需高度關注網絡虛擬社會與二次元文化等當代社會文化新陣地。隨著網際網路與智能媒體的普及,虛擬網絡空間與二次元文化業已成為孕育、承載、傳播當代文化符號與新文化樣態的核心場域,並在其中激蕩起多種文化樣態、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以及行為範式。用現實社會的理論已難以去認知和指導虛擬網絡社會中的新生態與新規律。「新文科」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研究基於虛擬網絡空間與二次元世界中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重構,努力在這個嶄新的文化空間裡建立起新的思想、價值和理論體系。
中國傳媒大學在66年的辦學實踐中,始終把交叉學科及專業設置作為學校發展的特色優勢和核心要素,形成了以「文、工、藝」為主體,「管、經、法、理」多專業融合發展的「小綜合」育人特色,構建了多領域交叉互融、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新時期以來,面對黨和國家的新要求、教育部的殷切期望,中國傳媒大學積極實踐,不斷拓展資訊時代「新文科」建設的內涵和外延。我們以「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抓手,構建信息科技與信息傳播融合發展的理論體系,推動「新文科」建設走出新路;以「四個一批」專業建設為著力點,優化專業布局,推進專業設置向智能傳媒教育轉型;依託通識教育中心,建立跨專業、跨學科、跨學院的協同育人機制,探索跨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辦法;通過舉辦「面向未來的新文科建設線上高端論壇」等活動,深入探討「新文科」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此外,我們正在嘗試建立學院聯動的「聯合雙學位」人才培養模式,大力發展計算傳播學、計算廣告學等交叉專業。
面向未來,中國傳媒大學將繼續大膽探索「文理工藝」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設範式,爭做「新文科」建設的排頭兵,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謝謝大家!
●●● 中國傳媒大學官方微信平臺 ●●●
圖片來源 | 山東大學黨委宣傳部
編 輯 | 申皓文
責 編 | 尚新英
編 審 | 王維家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廖祥忠校長出席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並發表講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