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產生厭惡情緒的時候,該怎麼辦?

2020-09-18 冷觀愛情

本文是【情緒專題系列】第10

最近我的周末專欄都在談情緒

自情緒的產生發展及對我們的影響之後

我正在和你深入分析討論每一個情緒

今天的主題是一種常見情緒

表面看它對我們有點負能量

但深入覺察它,你會發現它對我們很有幫助

這種情緒的名字叫做:厭惡


厭惡的產生


厭惡這種情緒,在我們嬰兒時期就已經產生了。

厭惡的起源之一是比較,所以說厭惡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分辨,對我們來說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所以,厭惡對我們來說不一定是負面的情緒。

其實,任何情緒都不應該簡單地劃分為正面和負面,因為正面的情緒也有負面的作用,而負面的情緒也有正面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說明厭惡這種情緒,我還是以我自己為例,舉個例子來說明這是怎樣的一種情緒。

對我來說,常見的厭惡體驗是這樣的:

我很討厭別人改變我的意願。

例如,假設我現在有一系列已經確認好的日程安排,但是突然有個人跳出來對我說:「不行,你不能去……你應該去……」,這就會讓我感到很厭惡。

如果按照前文所述,厭惡這種情緒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的話,那麼,而對我來說,之所以非常反感他人改變我的意願,與我從小被家庭和學校強行規定一些事物有關。

所有試圖改變我的行為,都會被我自動化地歸類為這是在改變我的意願。

當然,這是我的個人經驗,厭惡跟每個人的個體經驗有關,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呈現。

因為我曾經有過這種被改變被強制的經驗,所以我很厭惡這種被改變被強制的事情。

所以,每個人體驗到的厭惡都不同,都與曾經的個體經驗有關。

以上這個例子,是我分享我自己體驗到的厭惡。至少,我自己還能體驗到這種情緒。

但是,悲哀的是,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的真實感受都被壓抑下去了,他們看起來很乖很聽話,甚至乖得連一點點厭惡情緒都沒有了。

而這並不是一件好事,這只能說明他們的自我感受度非常低。

當然,物極必反,一個人的情緒過度激烈,也很難讓人接受。

所以,厭惡有它的作用。

如果一個人沒有厭惡能力的話,要麼是他完全的壓抑了自己的感受,要麼就是他過於的自我沒有辦法覺察到別人的感受。

只要這個人是一個平衡的人,那麼這個人能夠通過厭惡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從而進一步厭惡一些事情一些人。

對這種人來說,會在感覺不安全的同時,可以把這種感覺表達出來。

如前所述,厭惡的根源,它來自於個人經驗,來自於比較以及保護自己的安全感。

正因為厭惡起源於比較,所以沒有比較就沒有厭惡,這就像因為有香的存在才有臭的存在,如果只有臭的存在就無所謂香還是臭。

所以,在很多時候,厭惡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分辨好壞和是否安全。

從這種本質層面來說,正因為比較是厭惡的根源,所以比較也是一個人出軌的起因。

因為一個人出軌,他一定是拿自己的伴侶和他人做比較,因為他會對自己現有伴侶的一些方面感到厭惡。

所以,就像比較是厭惡的根源,所以導致出軌。

其實,所有的親密關係中的行為都受到比較的影響。

例如,有些男人他們真心厭惡的經歷,他們一開始看到個女生感覺挺好看,很擅長穿衣打扮,但是接觸下來以後感覺人太假了,各種言行不一,甚至到了一開口就感覺很差勁的地步。

當然,這種假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有些女生擔心自己呈現了內在的真實情況後會讓對方厭惡,所以要先偽裝起來;另一種則是有些女生就是故意來騙人的,所以要戴上面具更好地行騙。

但不論是哪種情況,只要比較一下真實的人,這些假人都會讓人感到厭惡。

所以,我一向倡導在親密關係中,需要建立一致性。

所謂一致性,最簡單的表現就是你想的、你說的以及你做的是一致的。這種內外一致,就要求人必須是真實的。

我一向倡導這樣的人生觀,因為當你是一個假的人的時候,你就會讓別人厭惡,同時自己也會厭惡自己。

愛情的本質是連接,是心和心的連接。只有構建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真實和真實的連接,而後才有可能有愛情的產生。

如果我們都處於假人的狀態中,是根本不會產生愛情的,因為在那種情況下,沒有心和心的真實連接。

再進一步,不僅在愛情之中,所有的親密關係之中都是如此。

例如,在原生家庭當中,當父母對孩子產生比較的時候,那個被比下去的小孩心裡就會很難受,他會很討厭這個事情。

他的內心活動是:「我相信我的父母很愛我,但是我的感受卻不是這樣,我感覺自己沒有被看見。」

所以說,做為人,不管是大是小,我們都渴望彼此被看見,彼此是真實的存在,彼此能夠心和心連接在一起。

以上談論到的比較,是人與人的比較。

其實比較還有很多維度,例如很多人還會用過去和現在比較,所以會感到彼此厭倦了,甚至有些淡淡的厭惡。

可能,兩個人剛剛在一起的時候感覺還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了很多矛盾,這時候如果他們沒有學習過如何經營夫妻關係、如何管理衝突以及如何表達,關係只能走向破裂。

當然,當關係出現裂痕的時候,很多人一開始是試圖彌補的,但是隨著傷害越來越深,最終到了有一天耗光了所有的精力,彼此都會感到很疲憊,而後開始厭惡這種疲憊感,結果就不得不結束。

因為當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在付出,而且彼此還都看不見對方的時候,關係就會越來越差,必然導致最後分開。

這種看起來似乎是雙方都精疲力盡,但實際上也是彼此厭惡的個案,其實數量非常多。

這種關係的殺手就是厭惡,是基於過去與現在的比較而產生的厭惡。

因為沒有掌握愛的能力,這些人除了哀嘆為何不能只如初見以外,對自己的人生完全無能為力。

所以,綜上所述來看,厭惡是一種重要的情緒。它源於比較,讓我們能夠分別好壞。


厭惡的作用


接下來,我們順著前面的內容往下分享,談一談厭惡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作用。

第一:覺察

厭惡可以讓我們覺察到一些問題。

舉個例子,當一個人感到很疲憊,同時對這種疲憊感到厭惡的話,這是一個重要的覺察,我們需要在這時候覺察到自己被他人所消耗。

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段關係還想走下去,需要我們重新為這段關係注入能量。

這就像一輛電動車,開到電都被耗光的盡頭,如果還不給車充電,那麼這段關係就結束了。

但是如果你非常及時地覺察到了這種消耗,能夠繼續給關係充電,那麼這段關係就可以繼續下去。

其實有很多女生是這樣的被消耗的狀態,她們總是在關係中持續堅持忍受,但是當她忍受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當她的忍受到達了她很厭惡的時候,她的決定就很決絕了。

而男女在這種情景下表現常常不一樣,有些男生非常厭惡的時候是採取「你不要煩我」的方式,而女生則是在到達了她無法忍受的極限的時候,會採取徹底離開的方式。

所以,厭惡的積極作用之一,是可以幫助我們及時覺察自己的狀態,同時可以做出及時的彌補。

第二:分辨

厭惡可以幫助我們分辨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舉個例子,當我很討厭一個人來幹涉我的生活、改變我的意願的時候,我就分辨出來,對我來說尊重是好的。我真正需要的,是尊重我的人。

那麼反過來講,如果我們不想讓別人厭惡,就要學習如何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當然,關於厭惡的體驗是個體化的,與個體經驗有關。

再舉個例子,有的人厭惡的是不公平。那當別人無法公平對待他的時候,他都會拒絕和這樣的人一起工作。

這種不公平的本質,其實也是不尊重別人。

總而言之,我們往往可以通過厭惡去分辨清楚,什麼是對自己好的,什麼不是。

而對於一些自我存在感很低的人,也就是沒有厭惡能力的人,就無法辨別自己的需要了。

他們經常會困惑於不知道究竟什麼才是對自己好的。所以常常保持覺察與分辨,是對自己好的起點。


如何應對厭惡?


以上我們分析完了厭惡是什麼,起源於哪裡,然後又分享了厭惡常常被人忽視的兩個正能量的作用。

最後,關於如何應對厭惡,我想分兩個方面來談:

一個是如何應對自己對自己的厭惡,另一個是如何應對別人對自己的厭惡。

關於前者,也就是當你對自己產生了厭惡情緒之時,需要學會覺察這個狀況究竟是什麼。

如果這個狀況,是正在消耗你的親密關係,那就可以對此進行及時地修復。讓關係得以經營和持續。

但如果你分辨出來,這不是你想要的關係,那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而在表達的時候也會出現兩種情況,一個是過於壓抑自己無法做出表達,另一個則是自我過大有點忘乎所以,而不論是哪種狀況其實都不好。

所以,當自己產生厭惡情緒的時候,及時地覺察與分辨是好的,然後正確地表達出來也是很重要的。

對於後者,也就是如何不讓別人厭惡自己,那就是保持對別人的尊重。

尊重每一個人,也學會去理解每一個人,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被別人所厭惡。

舉個例子,在親密關係中,兩個成年人要分開了。

如果可以彼此之間能夠明白,這並非彼此的過錯,而是因為彼此都有對方無法接受的東西,這樣對彼此的傷害就會很小,並且對家庭中孩子的傷害也會比較小,這樣的處理方式是正面的。

但是如果反過來,有個女人帶著孩子離婚的同時,很厭惡她的前夫,然後她會和孩子說「你的爸爸很討厭,他是一個很不負責任的人。我很厭惡他,你應該要討厭這樣的人……」

在這樣的反面情況中,她就沒有通過她自己的厭惡來覺察需要、分辨什麼是對自己好的,而是成為了厭惡這種情緒的奴隸,直接被厭惡情緒帶到負能量的人生旋渦中去了。

而更慘的是孩子,也被她直接帶到負能量的人生道路中。

如果她有看過我今天的專欄,她就會知道,不應該讓厭惡的情緒連累到下一代,而應該學會覺察與分辨,找到自己真正的需要。

這樣去平衡理智和情緒的關係,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一生的功課。

所以,希望通過今天的專欄,讓每個人都學會與厭惡相處。從自己的厭惡中,訓練覺察與分辨,不要成為情緒的奴隸。

遇到感情問題,歡迎找我聊聊!

相關焦點

  • 《情緒管理》第一篇:我們情緒產生的原理是什麼?
    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產生情緒。在這些情緒當中最為常見的一共有7種,他們分別是喜悅、悲傷、憤怒、恐懼、迷惑、驚訝和厭惡。而這7種情緒中喜悅、悲傷、憤怒、恐懼、迷惑這5種屬於出現後需要調整的,驚訝和厭惡大多數時候出現則不需要調整,下面主要介紹一下5種需要被調整的情緒的產生原理。
  • 「厭惡」的學問
    人有幾種基本情緒呢? 說法不一。憤怒,悲傷,快樂,即我們平時所說的「怒、哀、樂」,除了這三種常見的情緒之外,被廣泛認可的還有恐懼、厭惡、驚訝。這六種情緒匯集成了我們最常感受到的基本情緒。其他情緒如焦慮、緊張等,都是在基礎情緒之上演變而來。
  • 情緒崩潰的時候,該怎麼辦?
    很多人都想得到一個問題的答案,那就是:怎樣才可以做到內心強大,才不會被一點小事搞得情緒崩潰呢?其實,內心強大的人並不是遇到任何事都心靜如止水,他們也會有情緒崩潰的時候。其實情緒崩潰這個詞不太恰當,如果情緒崩潰了,那麼情緒本身就不存在了。因此,我們指的情緒崩潰是由於刺激過度,情緒出現激烈反應,超出了個人心理承受能力,導致行為失控。但成熟的人會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是什麼東西導致了他的情緒產生激烈反應,是什麼在拖垮他、阻礙他,他會把這些東西丟掉,並往自己的內心中填入一些新的東西。
  • 我總是自我否定,厭惡憎恨自己,情緒焦慮懊惱怎麼辦?
    我很容易陷入自我厭惡感,自我否定,自己看不起自己,進一步引發了焦慮,甚至自我憎恨。我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舵主導航:分析及建議。我們非常理解你的這種心情和內心的衝突。情緒和心理念頭上,充滿了對自己的厭惡甚至是憎恨。但是理智又告訴自己這是不對的,至少是沒有辦法迅速消散的。自己還得繼續做自己,又不可能變成希望的人或者樣子。總之,披著自己這張人皮,內心卻充滿了對這幅軀體的厭惡,還沒辦法擺脫這種困局,是人都會很難受,無奈、無力和挫敗。以下是一些通常的建議。
  • 孩子對幼兒園產生牴觸情緒怎麼辦?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孩子對幼兒園產生牴觸情緒的原因到底有哪些?教育方式不統一家長過度溺愛孩子,或與老師教育理念不一致,難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心理感受,對幼兒園老師產生牴觸情緒。,好學生一好百好,壞學生本性難移;有的老師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對孩子提出了不恰當的過高或過低的要求;有的老師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會尊重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如此等等,都會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
  • 面對情緒失控,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令我們崩潰的瞬間,可能是你辛辛苦苦熬夜寫出來的策劃卻沒有被通過;可能是在周末想睡個懶覺,卻被室友早早地吵醒;也可能是研究停滯卻還被導師一直催促。我們很多人在面對情緒失控的時候,都會選擇壓抑,因為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情緒管理就是要我們壓抑情緒。
  • 當你被情緒左右的時候怎麼辦?
    一個情緒不成熟的人,會讓身邊的人每天的心情猶如過山車。所以我們更喜歡和情緒成熟的人相處。如果你也想讓穩定的情緒滋養你,成為別人更喜歡相處的人,小A有幾點建議分享給大家:01 發現情緒很多時候,人們在遇事時會不自覺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明明很生氣,表面卻要裝得風輕雲淡,笑口常開!而你要情緒穩定,首先要做的就是你要細心去發現、體察自己的情緒。
  • 總是因為情緒影響做事效率,該怎麼辦?
    總是因為情緒影響做事效率,該怎麼辦?她實在太「喜怒形於色」了,也擁有豐富的情緒體驗。但她的情緒,並不傷人。即便是說話間冒犯到了她,她也只是和你如實表達感受和想法,而不是把情緒變成武器;情緒也不傷害她自己,她從不試圖去把自己「修煉」得心如止水,而是看到情緒,用恰當地方式去表達。
  • 如果你對現在的工作,產生了情緒厭倦怎麼辦呢?
    其實在當今社會,這個問題很普遍、無論工作10年後,還會有人問: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生活所迫,該怎麼辦呢?普遍產生的情緒分析:①專業不對口、也就是不喜歡工作的內容,以及公司的老闆、以及人際關係不好等等!想法挺多、今天想去做網際網路,到了明天又想做金融了、如果你能力不夠強是換不來你想要的,問問自己想要什麼?能拿出什麼來?否則你無從下手!2-詢問自己: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如何能改變收益呢?工作帶給你的損失是什麼?之後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
  • 當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我總是不能讓他們滿意,考了99分,媽媽會說你怎麼不考個滿分啊!」「我跟媽媽說我好累,媽媽說累什麼啊,你這個年紀不就好好學習嗎,現在輕鬆以後你後悔也來不及!」這份包裹了各種條件的愛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會讓孩子去做讓父母滿意的事,另一方面當孩子總是做不到的時候,就會產生持續的內疚感和挫敗感,從而讓孩子失去積極的內在學習動力,進而開始不斷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值得別人愛、自己笨、自己沒有能力,甚至自己不是學習的料
  • 真正會情緒管理的人,都擁有很高的情緒智力
    一、情緒智力如果你去學習情緒管理,無論跟著誰學,你要學的第一步絕對是覺察情緒。因為情緒是一個非常精細的存在,一不留神就改變了,而且大部分人在「氣頭」上時,只會加倍受到情緒的驅使,做出更多不理智的事情。昨天和朋友聊天,朋友一直在抱怨老公脾氣不好,問我該怎麼辦。
  • 如何停止自我厭惡,變得自信?
    我努力考上好大學,找到體面的工作,嫁給很疼我的人,家人對我也很好,但就是這樣,我還是時時刻刻都感到自卑,我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自我厭惡」。,就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焦慮感,這些負面情緒影響著我們對自己的評價。
  • 睿智燈塔-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學習卻是一件無趣並且非常痛苦的事,甚至還很有可能出現厭學情緒,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呢?前段時間,一位家長給我們睿智燈塔的後臺留言,說他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級,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平均每科都能達到95分以上,家長也是很欣慰。
  • 孩子剛上初一,就產生了不想上學的念頭,還厭煩老師,該怎麼辦?
    問題是:孩子剛上初一,就產生了不想上學的念頭,還厭煩老師,該怎麼辦?我首先想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一的孩子,已經是13歲左右了,一般人會簡單的認為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這樣,等這段時期過去就好了。我認為這樣的話其實是錯失了一個讓孩子清晰的有自我主體的機會。
  • 兩個人產生信任危機怎麼辦?又該如何正確處理?
    當我們為了去滿足自身的需求,而變得虛偽且不誠實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就容易產生一種危機。 所有的關係體系都不是短暫瓦解的,而是在相處的過程中,彼此不能夠再次做到如曾經一般的坦誠。
  • 微表情:6種人類基本情緒產生原因,幫你判斷他人真實感受和動機
    本書總結了驚訝、厭惡、憤怒、恐懼、悲傷、愉悅6種人類基本情緒產生的原因,以及情緒產生時所呈現的不同微表情。通過大量案例、實驗與總結,科學解碼微表情,幫助你了解面孔背後的真實情緒,並更好地了解自己。微表情有助於判斷他人真實感受和動機,並更好了解自己。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心理諮詢師建議「厭惡療法」
    針對孩子迷戀遊戲,該怎麼辦呢?1,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他新的良好興趣。一般迷戀遊戲的孩子,自控力都比較差,在外界不良刺激的作用下,很容易導致他產生不良行為。所以,建議家長多引導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培養他新的良好興趣,使他的興趣由遊戲轉移到別的有益的活動上去。2.採用「厭惡療法」來改變他的這一不良行為。
  • 心理學家提醒您:情緒如衣服,該扔就扔
    但是,過著極簡生活的人們依然存在困擾,比如與各種情緒問題對抗。生活就是如此,即使我們生活在一個簡單的環境中,腦海裡的各種情緒也從不消停——它們時而像雲團一樣聚攏起來,時而又像飛蟲一樣四散開去……有研究表明,我們每人每天至少要花出一小時用來「懷疑人生」。女性則更久,大約需要兩小時。那我們該怎麼辦?
  • 吳傑、劉超:大腦如何產生和表徵情緒?
    我們對某些事物的恐懼來自學習,這種學習類似於條件反射,比如,如果被開水壺燙傷,人會在大腦中形成「觸摸開水壺」和「被燙傷的疼痛」的聯結,同時也會產生對疼痛的恐懼情緒,這種恐懼情緒能幫助我們規避風險,即不去觸摸開水壺。而這一過程與杏仁核密切相關,對恐懼事件的記憶可能存儲在杏仁核中。一些動物實驗發現,杏仁核被損毀的大鼠對天敵的恐懼減少,對未知事物更缺乏戒備。厭惡與腦島。
  • 情緒心理學:學習情緒的產生原因,應對負面情緒
    這就是典型的心理喚醒產生的情緒。足球場的暴力是典型的外溢效應負面情緒的成因心理學家伊扎德的理論認為,人類有10種基本情緒:快樂、興奮、驚訝、悲傷、憤怒、厭惡、輕視、恐懼、害羞和內疚我們會將普遍事件個人化,比如:長期的加班是因為領導欺負你老實、表白失敗是因為你是個窮小子,然後又會將情緒泛化,比如:當朋友開了幾句玩笑就認為他也欺負你、你認為不會再有愛你和關心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