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本文首發於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去年,佑佑媽在我們公號上分享了全家在陪伴孩子成長路上的心得,她又是怎麼把 對育兒不甚熱衷的爸爸,成功的拉入陣營,在收穫全新自我的同時,讓全家都行動一致,真正實現了Family up.戳這裡看 。
從三月份以來,佑佑媽媽一直在追更兒童英語新聞課,她也時不時私信我,分享自己的收穫。
於是,我邀請她把這幾個月聽課以來的心得整理成文,和大家分享。
下周新課搶先聽,主題是中國暫停進口厄瓜多凍蝦。關注公號,收聽全部精彩【兒童英語新聞課】~
文:佑佑媽
我是理工女一枚,所學專業是攝影測量與遙感,具體方向涉及遙感科學與技術、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可能這一大串專業術語很多人都會看懵,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基於地理的遙感科學。目前在各行各業的應用都十分廣泛,如農林、海洋、氣象、城市等等。
之前一直覺得我的專業和育兒沒法相連,但自從跟著V姐帶娃啟蒙以來,意識到其實是完全可以和孩子聊起來的,也一直在用從V姐這學到的「用大白話和孩子溝通複雜內容」的方法,將平時工作的內容用孩子聽得懂的話聊一聊。
比如我會經常帶娃看谷歌地球,看我們國家、我們居住的城市、我們家鄉的點滴變化。還比如V姐跟課群媽媽分享的,帶孩子玩水的時候可以說的句子和方法,拿著不同材質的東西和孩子聊floating,sink的概念,讓他先猜哪個會沉,哪個浮(predict,做科學實驗可以先請孩子做預測),再用實際科學的方法和理論去印證,最後得出科學的結論。這就是一個初步科學調研模式。在跟課一段時間以後思維都打開了,這些方法就手到擒來了。
當然小娃未必懂得並記住那麼多,但讀書聊天本來也沒那麼功利,潛移默化中,相信他會自成體系,形成自己的思考力和學習力。
所以,聽說V姐出了兒童英語新聞精講,我有些迫不及待,特別想知道怎麼跟孩子聊新聞,還能學英語?因為說到新聞,我都是大致瀏覽下,還有就是小時候我爸逼著我每天坐在電視機前把新聞聯播看完,還要記筆記,然後給他講新聞內容,好應付語文、政治考試中的時事部分。那30分鐘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黑暗時刻。
結果從第一節開始,就仿佛一關關的解鎖了新技能,真是進入了更輕鬆有意思的學習和育兒之路。
比如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背了二十年單詞的我終於知道居然還能用這種方式記單詞,學語法,練發音,拓展內容!
「輕而易舉」的就勾起了我學習的強烈願望,因為娃小,我會在一遍遍聽完,記完筆記消化後,帶入生活裡和娃討論。
新聞的主題包羅萬象,囊括地球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具體的又包含天文、科技、地理、氣象、能源、材料等等,讓我對以往模稜兩可的概念和事件有了真正的理解,這種理解可以讓我在面對多個主題的時候融會貫通。
不管生活中,還是學習時,各個學科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交叉融合的。如果方法得當,這樣的交叉融合會使得孩子們在接觸的時候順理成章地養成跨學科思考的好習慣,一點一滴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儲備。很多新興學科,比如人工智慧,就是在這樣交叉結合的情況下出現的。
舉幾個和我專業相關的,兒童英語新聞課裡講到的主題,和大家分享一下怎麼一邊學語言,一邊和孩子切入話題。
01 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這個話題已深受科學家、氣象學家等多方的關注,但如何和孩子聊全球變暖global warming、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氣候變化cliamte change對動植物及全球環境的影響這種宏觀的問題?
怎麼能讓孩子明白這些和我們息息相關,無論這些變化多麼的insignificant,都有可能積累成未來的extreme events.
第一期「南極洲氣溫創新高」,第三期「鴨子軍助力抗蝗蟲」的講解就該話題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跟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講到南極洲、巴基斯坦,V姐會先引導孩子去找位置,通過地理位置分析它們的氣候,由此了解溫度,天氣預報的溫度是怎麼來的...這些講解是可以直接拿給聽的,全是孩子可以懂的話,大人和孩子學著都省力。
有了這樣的思路啟發,我會整理素材,告訴孩子全球有很多氣象站及氣象衛星,而我們國家從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也積累了很多臺站氣象數據,這些就叫做「歷史數據」,歷史數據是非常寶貴的,是我們科學研究的根本,也是我們未來預測的重要參考;
更為自豪的是我們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自主研製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可以實時向接收站發送衛星雲圖。儘管孩子還不太懂,我也會給他看衛星雲圖以及我們的氣象站分布是什麼樣的。
因為孩子對地圖很感興趣,我們會一起看各個省份的氣象站點,以及各個站點的數據值,如下面這個降水的數據,讓孩子慢慢了解為什麼媽媽手機上的天氣預報可以做到每個小時都有數據。
有了前面的鋪墊,可以同時聯繫蝗蟲那一期,為何會在東非爆發,那裡的氣候條件有什麼特點。
因為和專業相關,我也會和娃聊相關的研究,由於我國的氣候和環境條件不適合蝗蟲生長繁殖,蝗蟲不可能越過印度邊界到達我們國家。當然這樣的結論需要真實可靠的科學數據支持,這也是新聞課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的,真實可靠嚴謹是新聞的重要特徵,也是任何科學研究的根本基礎。就像我們總告訴娃「人無信不立,誠實可靠是做人之根本「。
我在平時讀資料或是娃的繪本時,碰到比較長的詞,總想下意識迴避,但通過V姐講出來的,meteorology這樣的詞都變得不那麼難了,首先了解了詞根的意思再去擴充記憶,會一下記一串。
比如meteorological氣象的,meteorologist氣象學家,而其它學科的也可以一併解決,如地理學geography-geographical-geopgrapher, 生物學biology-biological-biologist, 如果是學科交叉的說法,自己也可以組合啦,地理生物學geobiology等等。
02 神奇的外太空
相信很多小朋友對外太空充滿了好奇,衛星是如何發射的?我們看到的地圖上的衛星影像是怎麼來的?空間站裡有什麼,是如何運轉的?
V姐就帶我們走進了第五期「太空也能種生菜了」,第八期「川普鼓勵開採月球」,第十一期「太空實時監測空氣汙染」,第十六期「Space X發射商業載人衛星」...
我看到這些topics的時候好激動興奮,順便說下,我們讀的每本書都會給娃看contents,告訴娃每個topic都對應頁碼,這樣的topics設置有時候有一定的邏輯順序或前後遞進關係,當然如果你對哪個感興趣,可以根據頁碼直接翻過去。這個新聞課我也給娃看了每個topic是什麼意思,告訴他哪些是關於太空衛星主題的,一起類比著聽。
當聽到V姐講我們國家為建立自己的空間站所做的努力,發射了天宮一號/二號衛星,以及講到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要有地面接收站,以及4顆衛星組網觀測,我和隊友表示震驚的,因為這些甚至比我們專業學這個的講的更清楚更有意思!
於是我第二次聽的時候專門記下來,和娃爸一起討論,帶娃看衛星發射的視頻,一起countdown,幫助娃更好地理解,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由於工作原因,曾經有連續幾年的夏天都是在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渡過,當聽到V姐講切諾利火災的時候,除了按照課程裡的思路畫了思維導圖,總結了人們可用的能量能源,以及各自的優缺點;還和娃聊了聊我在大興安嶺的所見所聞,30年前的大火,現在依然清晰可見,每一株樹每一棵草都在告訴你,我們渴望陽光雨露,我們希望與人類和諧相處。
我把調查的照片,收集的資料按照提綱,對照著地球儀找到大興安嶺的位置,跟娃用大白話聊了很久很久,娃有點點懵,但我眼眶溼潤了..這兩年跟著薇姐帶娃啟蒙,學會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便是同理心,共情,即便娃現在不完全懂,但他從媽媽的語氣,媽媽的表情,媽媽溼潤的眼眶一定能理解這件事的意義。
03 課程設計
新聞課的內容除了V姐的精彩講解,還會有Doris老師的播音員式朗讀和慢速跟讀,我第一次給隊友聽Doris老師,他說這一定是美國的專業播音員,我就給他看Doris老師大課上的糾音視頻,簡直是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神,解決了大家好多發音的盲點!
歡迎到公號文章中搶先聽下周一(7.20)的【兒童英語新聞】課——中國暫停進口厄瓜多凍蝦。(第一個是兒童英語新聞精講第21期部分試聽,第二個是原文錄音,第三個是慢速發音講解。)
生詞短語部分的總結,我就直接用喵喵機(種草:我拒絕了四次,現在卻離不開的口袋搜題印表機!讓我和娃都更高效的好物),這樣的小紙條列印出來隨身攜帶,隨時記憶。同時我也會用不熟悉的詞造句,加深記憶。
每節新聞課最後的拓展討論簡直是彩蛋,圖文並茂加視頻,省去了我們找資料的時間,直接拿來拓展,加深了解。
最後,借用V姐說過的話:「我們看讀新聞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這個社會,了解這個偌大的地球,和小小的我們」,歸根結底,我們希望孩子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轉化成自己的思維,來認知自我認知世界,最終明白人生的價值除了自我實現,還有社會責任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