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媽媽分享:如何從兒童英語新聞學習中解鎖新的育兒方式

2020-08-26 無敵大薇薇

寫在前面:本文首發於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去年,佑佑媽在我們公號上分享了全家在陪伴孩子成長路上的心得,她又是怎麼把 對育兒不甚熱衷的爸爸,成功的拉入陣營,在收穫全新自我的同時,讓全家都行動一致,真正實現了Family up.戳這裡看 。

從三月份以來,佑佑媽媽一直在追更兒童英語新聞課,她也時不時私信我,分享自己的收穫。

於是,我邀請她把這幾個月聽課以來的心得整理成文,和大家分享。

下周新課搶先聽,主題是中國暫停進口厄瓜多凍蝦。關注公號,收聽全部精彩【兒童英語新聞課】~

文:佑佑媽

我是理工女一枚,所學專業是攝影測量與遙感,具體方向涉及遙感科學與技術、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可能這一大串專業術語很多人都會看懵,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基於地理的遙感科學。目前在各行各業的應用都十分廣泛,如農林、海洋、氣象、城市等等。

之前一直覺得我的專業和育兒沒法相連,但自從跟著V姐帶娃啟蒙以來,意識到其實是完全可以和孩子聊起來的,也一直在用從V姐這學到的「用大白話和孩子溝通複雜內容」的方法,將平時工作的內容用孩子聽得懂的話聊一聊。

比如我會經常帶娃看谷歌地球,看我們國家、我們居住的城市、我們家鄉的點滴變化。還比如V姐跟課群媽媽分享的,帶孩子玩水的時候可以說的句子和方法,拿著不同材質的東西和孩子聊floating,sink的概念,讓他先猜哪個會沉,哪個浮(predict,做科學實驗可以先請孩子做預測),再用實際科學的方法和理論去印證,最後得出科學的結論。這就是一個初步科學調研模式。在跟課一段時間以後思維都打開了,這些方法就手到擒來了。

當然小娃未必懂得並記住那麼多,但讀書聊天本來也沒那麼功利,潛移默化中,相信他會自成體系,形成自己的思考力和學習力。

所以,聽說V姐出了兒童英語新聞精講,我有些迫不及待,特別想知道怎麼跟孩子聊新聞,還能學英語?因為說到新聞,我都是大致瀏覽下,還有就是小時候我爸逼著我每天坐在電視機前把新聞聯播看完,還要記筆記,然後給他講新聞內容,好應付語文、政治考試中的時事部分。那30分鐘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黑暗時刻。

結果從第一節開始,就仿佛一關關的解鎖了新技能,真是進入了更輕鬆有意思的學習和育兒之路。

比如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背了二十年單詞的我終於知道居然還能用這種方式記單詞,學語法,練發音,拓展內容!

「輕而易舉」的就勾起了我學習的強烈願望,因為娃小,我會在一遍遍聽完,記完筆記消化後,帶入生活裡和娃討論。

新聞的主題包羅萬象,囊括地球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具體的又包含天文、科技、地理、氣象、能源、材料等等,讓我對以往模稜兩可的概念和事件有了真正的理解,這種理解可以讓我在面對多個主題的時候融會貫通。

不管生活中,還是學習時,各個學科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交叉融合的。如果方法得當,這樣的交叉融合會使得孩子們在接觸的時候順理成章地養成跨學科思考的好習慣,一點一滴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儲備。很多新興學科,比如人工智慧,就是在這樣交叉結合的情況下出現的。

舉幾個和我專業相關的,兒童英語新聞課裡講到的主題,和大家分享一下怎麼一邊學語言,一邊和孩子切入話題。

01 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這個話題已深受科學家、氣象學家等多方的關注,但如何和孩子聊全球變暖global warming、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氣候變化cliamte change對動植物及全球環境的影響這種宏觀的問題?

怎麼能讓孩子明白這些和我們息息相關,無論這些變化多麼的insignificant,都有可能積累成未來的extreme events.

第一期「南極洲氣溫創新高」,第三期「鴨子軍助力抗蝗蟲」的講解就該話題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跟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講到南極洲、巴基斯坦,V姐會先引導孩子去找位置,通過地理位置分析它們的氣候,由此了解溫度,天氣預報的溫度是怎麼來的...這些講解是可以直接拿給聽的,全是孩子可以懂的話,大人和孩子學著都省力。

有了這樣的思路啟發,我會整理素材,告訴孩子全球有很多氣象站及氣象衛星,而我們國家從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也積累了很多臺站氣象數據,這些就叫做「歷史數據」,歷史數據是非常寶貴的,是我們科學研究的根本,也是我們未來預測的重要參考;

更為自豪的是我們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自主研製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可以實時向接收站發送衛星雲圖。儘管孩子還不太懂,我也會給他看衛星雲圖以及我們的氣象站分布是什麼樣的。

因為孩子對地圖很感興趣,我們會一起看各個省份的氣象站點,以及各個站點的數據值,如下面這個降水的數據,讓孩子慢慢了解為什麼媽媽手機上的天氣預報可以做到每個小時都有數據。

有了前面的鋪墊,可以同時聯繫蝗蟲那一期,為何會在東非爆發,那裡的氣候條件有什麼特點。

因為和專業相關,我也會和娃聊相關的研究,由於我國的氣候和環境條件不適合蝗蟲生長繁殖,蝗蟲不可能越過印度邊界到達我們國家。當然這樣的結論需要真實可靠的科學數據支持,這也是新聞課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的,真實可靠嚴謹是新聞的重要特徵,也是任何科學研究的根本基礎。就像我們總告訴娃「人無信不立,誠實可靠是做人之根本「。

我在平時讀資料或是娃的繪本時,碰到比較長的詞,總想下意識迴避,但通過V姐講出來的,meteorology這樣的詞都變得不那麼難了,首先了解了詞根的意思再去擴充記憶,會一下記一串。

比如meteorological氣象的,meteorologist氣象學家,而其它學科的也可以一併解決,如地理學geography-geographical-geopgrapher, 生物學biology-biological-biologist, 如果是學科交叉的說法,自己也可以組合啦,地理生物學geobiology等等。

02 神奇的外太空

相信很多小朋友對外太空充滿了好奇,衛星是如何發射的?我們看到的地圖上的衛星影像是怎麼來的?空間站裡有什麼,是如何運轉的?

V姐就帶我們走進了第五期「太空也能種生菜了」,第八期「川普鼓勵開採月球」,第十一期「太空實時監測空氣汙染」,第十六期「Space X發射商業載人衛星」...

我看到這些topics的時候好激動興奮,順便說下,我們讀的每本書都會給娃看contents,告訴娃每個topic都對應頁碼,這樣的topics設置有時候有一定的邏輯順序或前後遞進關係,當然如果你對哪個感興趣,可以根據頁碼直接翻過去。這個新聞課我也給娃看了每個topic是什麼意思,告訴他哪些是關於太空衛星主題的,一起類比著聽。

當聽到V姐講我們國家為建立自己的空間站所做的努力,發射了天宮一號/二號衛星,以及講到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要有地面接收站,以及4顆衛星組網觀測,我和隊友表示震驚的,因為這些甚至比我們專業學這個的講的更清楚更有意思!

於是我第二次聽的時候專門記下來,和娃爸一起討論,帶娃看衛星發射的視頻,一起countdown,幫助娃更好地理解,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由於工作原因,曾經有連續幾年的夏天都是在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渡過,當聽到V姐講切諾利火災的時候,除了按照課程裡的思路畫了思維導圖,總結了人們可用的能量能源,以及各自的優缺點;還和娃聊了聊我在大興安嶺的所見所聞,30年前的大火,現在依然清晰可見,每一株樹每一棵草都在告訴你,我們渴望陽光雨露,我們希望與人類和諧相處。

我把調查的照片,收集的資料按照提綱,對照著地球儀找到大興安嶺的位置,跟娃用大白話聊了很久很久,娃有點點懵,但我眼眶溼潤了..這兩年跟著薇姐帶娃啟蒙,學會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便是同理心,共情,即便娃現在不完全懂,但他從媽媽的語氣,媽媽的表情,媽媽溼潤的眼眶一定能理解這件事的意義。

03 課程設計

新聞課的內容除了V姐的精彩講解,還會有Doris老師的播音員式朗讀和慢速跟讀,我第一次給隊友聽Doris老師,他說這一定是美國的專業播音員,我就給他看Doris老師大課上的糾音視頻,簡直是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神,解決了大家好多發音的盲點!

歡迎到公號文章中搶先聽下周一(7.20)的【兒童英語新聞】課——中國暫停進口厄瓜多凍蝦。(第一個是兒童英語新聞精講第21期部分試聽,第二個是原文錄音,第三個是慢速發音講解。)

生詞短語部分的總結,我就直接用喵喵機(種草:我拒絕了四次,現在卻離不開的口袋搜題印表機!讓我和娃都更高效的好物),這樣的小紙條列印出來隨身攜帶,隨時記憶。同時我也會用不熟悉的詞造句,加深記憶。

每節新聞課最後的拓展討論簡直是彩蛋,圖文並茂加視頻,省去了我們找資料的時間,直接拿來拓展,加深了解。

最後,借用V姐說過的話:「我們看讀新聞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這個社會,了解這個偌大的地球,和小小的我們」,歸根結底,我們希望孩子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轉化成自己的思維,來認知自我認知世界,最終明白人生的價值除了自我實現,還有社會責任感。

THE END

相關焦點

  • 2020TWP騰訊智慧育兒年度盛典舉行:點燃母嬰育兒新生力量
    知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於丹 「國民奶奶」、著名兒科醫生張思萊、福布斯中國10大母嬰育兒KOL、親職幫創始人晴天媽媽,與兒科醫生、科普暢銷書《育兒正典》作者蝦米媽咪、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中國關工委兒研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羅靜,分別是隔代育兒,
  • 中科院羅靜博士教你抓住孩子成長關鍵期
    日期:[2017年10月10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C1] 中科院羅靜博士教你抓住孩子成長關鍵期 本周日(10月15日)上午
  • 張湘君教授微課分享:如何當寶寶的「英語媽媽」
    >的教材觀念,簡言意之就是嘗試當「英語媽媽」,和小小孩說「媽媽英語」,創造一個優質的英語後天學習環境,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學會說英語!5.句法單純,方便幼兒了解   為了讓家長們更了解「媽媽英語」理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說英語,特邀請張湘君老師,給大家帶來微課分享。
  • 如何讓新生兒儘早睡整覺?抖音「斯坦福媽媽」這樣做
    最近,抖音上一位寶媽@斯坦福媽媽 就用短視頻的方式分享了她在培養孩子睡整覺方面的心得。  @斯坦福媽媽 說,她使用的是著名育兒專家吉娜·福特(Gina Ford)總結出的一套完善的育兒方法,按照這樣的育兒方法,她的小孩在八周的時候就能夠一覺到天亮,睡6~7個小時,給大人節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 中科院發布在線少兒英語報告:上海兒童學習英語最早
    在城市排行中,上海的學員數量僅次於北京,位列第二名;學員整體呈低齡化趨勢,平均年齡僅5.8歲。在家長認知程度上,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家長已充分認識到在線教育是快速提升子女英語聽說水平的有效方式,絕大部分家長表示每年會花費1萬元以上用於孩子的英語教育。
  • 圓桌論壇:不同年代,育兒觀念的變與不變
    、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中國關工委兒研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羅靜,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但是隔代育兒在當代來說,也有很多矛盾和不一樣的地方。從前老人帶孩子,大家更願意聽從老人的意見,現在年輕人學習了新的知識,所以往往在隔代育兒中產生了很多矛盾,這是跟從前不一樣的的地方。
  • 魔力耳朵少兒英語三周歲 馬伊琍攜手育兒行業KOL送祝福
    魔力耳朵於2019年4月籤約馬伊琍為首席產品體驗官,在半年多的合作裡,雙方基於高度契合的育兒理念及教育方式,將魔力耳朵的品牌知名度及影響力持續擴大提升。今年9月,魔力耳朵攜手馬伊琍舉辦了「成長·改變魔法媽媽分享會」,活動現場馬伊琍對魔力耳朵的認可溢於言表,無論是外教師資、課程設計、售後服務等,馬伊琍都進行了高度讚許。
  • 育兒分享 | 一位新手媽媽的學習心得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作為新手媽媽初為人母的我們如何跟孩子一同成長,陪伴孩子自由、快樂的長大呢?李萌是一位新手媽媽同時她也是東城婦聯父母課程的忠實粉絲作為新手媽媽的她面對孩子教育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是陌生甚至焦慮的面對育兒困難她選擇積極應對主動學習父母課程
  • 某大神中科院博士醫學英語應試經驗分享
    中科院英語讓我對博士入學考試暴跌眼鏡。想當年讀研究生時候,老師求你繼續讀,看到過畢不了業的,還沒看到過考不上的。不過,做了科學院的真題還頗吸口涼氣。後悔當初做決定沒調查仔細,感到是上了賊船,下不來了,朋友很關心俺,今天問考上沒有,明天就問讀的怎樣了,過了一個月問畢業了沒?老婆的態度也很明確:天天在家不做飯不洗碗不帶兒子考不上就別回家了。
  • 年末精選活動 | 中科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家,教你如何讓孩子趣味學習
    經過前兩周的文旅行業大咖分享會,這次小歐給大家帶來親子類重量級活動——家庭教育主題沙龍線下活動分享。本次活動是歐洲知名親子度假村品牌太陽季度假村,特邀中科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家——Emily老師帶來的主題沙龍講座,聚焦親子教育領域,帶來獨特的親子教育專家經驗分享。
  • 心理|125人圍觀3個月嬰兒趴睡窒息:看看「育兒邪教」如何騙人!
    近日,一則新聞令人痛心:一名新手媽媽在微信群中諮詢,自己3個月大的孩子在趴睡的過程中大哭,是不是應該幫她翻過來?在群友的鼓勵下,這名媽媽壓抑了自己的本性,相信了群友說的孩子正在學習趴睡。也相信了培訓老師所說的,不要理會孩子的哭聲。
  • 陳忻博士講座心得分享 --解讀「挫折教育」的真正內涵
    後來和陳博士開玩笑說,看來知識要進入長時記憶難呀,這不,講座才過20天,大家回憶起來已經有些困難了。(來信的這位朋友請與我聯繫,發送小福利哦) 但是我們依然有精彩的心得可分享。 8月6日,我收到朋友轉過來的一張思維導圖,當時就驚呆了,後來得知這位媽媽反覆看了幾遍視頻才畫出來!
  • 早教專家程躍博士為日照媽媽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是父母們都很關注的話題,相關的育兒知識林林總總,不但教育方法和觀念存在一些差異,更存在一定誤區。為了更好地普及科學育兒知識,我國著名早教專家程躍博士關於「做最適合可持續發展的資優教育」——科學育兒講座,分別於8月21日、22日、23日在日照、莒縣、五蓮舉辦。大眾網記者了解到,程躍博士多年來致力於早期教育的研究,其開拓性的新型兒童早教理論和教育實踐經驗,對中國兒童早期教育事業影響深遠。
  •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職學習
    李大琦 教授★註:申請碩士學位者選修四、 教學特色:1、以「瞄準國際前沿,理論聯繫實際」為導向,密切關注該學科領域內的新發展;2、教學過程中既強調知識的培養,更注重通過課程的學習提升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成效明顯; 3、課堂內外接觸到大量當代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和探索,一方面激發了學員探究和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員的科學思維方式
  • 新手媽媽育兒手忙腳亂?了解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緩解育兒焦慮
    文 | 小微爸爸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新生寶寶和爸爸媽媽之間總是會有某種默契,例如媽媽看著孩子微笑,她會知道這是媽媽的肯定和允許,當媽媽表情嚴肅,表示「不」的時候,孩子也會有所反應。
  • 專訪|廖彩杏談兒童英語啟蒙與「有聲書英文學習法」
    自2012年她撰寫的《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在臺灣出版後,書中所附的有聲書書單便在育兒圈內持續地流傳,她所倡導的這種不用上補習班,通過愉快的、輕鬆的家庭閱讀和持續的、自然的語言輸入來進行英語啟蒙和學習的方式,受到了很多家長的追捧。
  • 東南大學教育部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重點實驗室楊元魁博士來訪
    7月26日,來自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的楊元魁博士(以下簡稱楊博士)應邀來到訊飛淘雲,為大家帶來了《腦科學視野下的兒童發展與學習》系列講座。在為期兩天的交流中,楊博士將科學、教育、心理學、醫學等融匯貫通、跨界整合,並從腦科學的核心概念入手,逐一闡述了兒童腦發育的一般特徵、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體系、兒童情緒發展以及兒童執行功能的發展五個方面,深入簡出地介紹了《腦科學視野下的兒童發展與學習》。
  • 宋玉|全職媽媽在抖音,分享不一樣的育兒之道
    她認為,和孩子來到抖音,是對外學習對內思考,是想打開自己和粉絲分享,是致力於傳遞快樂分享方法。抖音上的宋玉,擁有126.6萬的粉絲,在這裡,她不僅僅是一個全職媽媽,更是一個分享自己育兒經驗的老師。她的抖音帳號主要是透過視頻與直播展現出一家人最真實的狀態,傳遞幸福感,分享育兒心得,為寶爸寶媽們答疑解惑、緩解焦慮;並了解孩子的需求,結合自己指導女兒的經驗,推薦視頻同款學習工具,為粉絲們帶來切實有效的學習指導方法。從寶媽到育兒達人這條道,宋玉越走越寬。今年,宋玉更是勇敢踏進了直播帶貨行列,開始了新徵程。
  • 胡雅楠——留美博士媽媽與你暢談幼兒英語啟蒙
    前兩天,賴世雄老師,一場教你如何學英語的直播課,是否已經開啟了您的英語學習大門。相信正在學習英語的寶媽也不少,不少媽媽表示,現在開始學習英語,有很大的原因是想在家中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媽媽也能引導孩子學習。
  • 早教育兒|在線英語違反二語習得規律,孩子的英語啟蒙怎麼做?
    這次的文章,我也邀請了討論的主力,從事教育產品設計的巴圖媽媽,來分享她的見解,以下整理自她的文章,我也做了些補充。這些年,資本市場一直在關注K-12階段的英語產品和教育服務提供商。特別是教育部出臺高考改革政策後,英語在高考中的難度和重要性讓很多家長如臨大敵,也讓原本就是剛需的市場,變得更加供不應求,英語學習的年齡段也越來越提前,甚至讓英語教育變得不再純粹。近期,一則新聞稱「有內部員工爆料,在線青少兒英語王牌VIPKID正在裁員」。且不論消息真假,倒是讓原本已經很熱門的兒童英語學習領域,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