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12日是淮安市區公立幼兒園報名的日子,眾多家長從前一天傍晚開始陸續在各公立幼兒園門前排隊。 賀敬華 攝
2年後全省幼兒園 基本實現每班「兩教師一保育員」
「入園難」「大班額」「早教亂」怎麼解決?省人大「回頭看」請政府交出「成績單」
石小磊 李晨
學前教育質量直接關係到兒童的未來。去年省人大常委會組織《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執法檢查後,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對相關建議意見是否做到條條有落實?27日召開的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二次會議對省政府提交的反饋報告開展審議,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還提出,《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實施至今已有6年多時間,建議儘快啟動修訂,以推動學前教育事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石小磊
先看
幼兒園現狀
優質園太火爆,四個小區搶一個幼兒園
「幼兒園距離我家只是步行幾分鐘的距離,但是很難進。」吳女士最近在幫明年即將入園的女兒物色幼兒園,結果不容樂觀,她形容自己像是被潑了一盆冷水。吳女士家住河西某小區,她家附近只有一個公辦園,她打聽到的消息是,這所公辦園優先招收所在小區業主的孩子,如果有空餘的學位,才能考慮周邊其他小區樓盤的孩子。
吳女士告訴記者,她很希望自己的女兒能進入家附近的公辦園就讀,除了看重辦學質量,就是考慮想在家門口上學。「如果上不了這所幼兒園,孩子只能上另一所民辦園,每月收費三四千元,距離也相對較遠。」
家住仙林誠品城的呂女士告訴記者,仙林地區新建樓盤很多,很多還是高層建築,隨著入住的人口越來越多,適齡兒童入園就成了家長頭痛的問題。她告訴記者,其實自己家小區就有一家辦學質量很好的幼兒園,上這所幼兒園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兒。但是周圍起碼有四個小區都沒有幼兒園,幾個小區「共享」一個幼兒園,可以說是擠爆了!
「提前佔坑也不管用。」豆豆媽告訴記者,兒子兩歲半的時候,她就打聽到離家不遠的知名公辦園小託班在招生。「小託班每天去半天,好多家長以為上了小託班就可以順理成章升入幼兒園小班,其實二者之間沒有直接聯繫。」豆豆媽告訴記者,在幼兒園報名的那段時間,她特別迷茫,很多公辦園連招生通知都沒貼,現場去諮詢時,幼兒園都說招滿了。後來她還是四處託關係、找人情,好不容易才把豆豆送進離家很遠的一家幼兒園。豆豆媽很無奈,「每天上學放學就要花近2個小時。」
幼教頻繁跳槽,每學期都換一家幼兒園
「春季學期剛開學,孩子班上又換了一位老師。」朱女士很鬱悶,她告訴記者,兒子小班還沒畢業,已經換了兩位班主任。「有老師是因為生二胎回家休息,還有老師乾脆就辭職了。」朱女士擔心,頻繁換老師,一來孩子不容易和老師產生親近感,二來老師也不能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位學生。
記者了解到,在南京,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民辦園都存在幼兒園教師流動的現象。去年,棲霞區一家幼兒園7個月走了6位老師,引發極大的社會關注。南京一家民辦園的園長告訴記者,她身邊就有比較誇張的例子,有老師頻繁跳槽,竟然一學期換一個幼兒園。她分析說,促使老師流動的原因主要是生娃和待遇。幼兒園女老師多,有的回家生孩子,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休完產假就不想來了。這位園長還告訴記者,不少民辦園教師工資偏低也是現實的原因。隨著民辦園越來越多,選擇面越來越大,老師流動不奇怪。「普通老師一個月工資3000多元,同樣的崗位待遇卻更高,老師們能不心動嗎?」
胡老師在南京一家公辦園工作了7年多,是幼兒園的「編外老師」。胡老師坦言,她所在的幼兒園還算不錯的,有編非編的老師享受相同的福利,差別就在於績效工資。「我和其他老師承擔相同的工作,工作態度也是勤勤懇懇,但待遇上有些差別,有時候細想,心裡總覺得有落差。」
揚子晚報記者 李晨
省政府作報告
將出臺辦法支持推進解決「入園難」「入園貴」
27日的會議上,省政府就去年省人大常委會開展的《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執法檢查報告和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進行反饋報告,並對下一步工作重點進行了認真匯報。
截至目前,全省平均每1.15萬常住人口建有1所幼兒園,公辦幼兒園佔比達65%。全省試行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服務區制度以來,無錫已全面施行幼兒園服務區制度,全省農村地區以及部分縣(市)已實現幼兒園劃片服務,爭取到2020年基本建立幼兒就近入園保障制度。
接下來,著眼於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我省將於近期出臺《江蘇省公辦幼兒園和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重點清理整頓小區配套幼兒園未能建成、舉辦成公辦或普惠性幼兒園的狀況,全面落實縣鄉兩級政府建設和發展農村公辦幼兒園的責任。指導和督促各地研究制定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辦法,切實解決小區配套幼兒園權屬關係及其高額租金問題,從制度上保證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的公益屬性,加大財政對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的扶持力度。
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我省將建立鄉村教師補充機制,幼兒園教師是其中的重點,力爭到2020年全省幼兒園基本實現每班「兩教一保」(兩教一保是幼兒園的教師分配形式,兩教即一個主班一個配班,負責孩子的教育教學工作,一保即保育員,主要負責孩子生活上的一些工作)。完善非編教師管理機制,做到規範準入退出、規範專業發展、規範待遇保障;對非在編教師試行「備案制」,實行統一公開招錄聘用,保障其基本工資待遇併購買社會保險,逐步達到當地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實現同工同酬。
人大「敲黑板」
學前教育這5大問題需重視
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對報告開展審查後指出,省政府不斷完善學前教育的建設和管理,所作努力值得肯定,不過,對照去年檢查報告提出的意見建議,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大力推進。
例如,幼兒園普惠性資源緊缺的矛盾仍然突出;學前教育經費投入佔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不低於5%,目前僅有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鎮江五市達到標準;對解決「大園額、大班額」問題沒有出臺過硬措施,有的地方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超過千名以上;幼兒教師收入蘇南與蘇北、城市與農村、在編與不在編差距依然較大,同工不同酬問題依然突出;此外,對執法檢查報告中提出的關於加強對幼兒培訓機構和0-3歲早教機構的監管意見,政府部門沒有回應。「目前,社會上大量的幼兒培訓機構和0-3歲早教機構,花樣繁多,管理混亂,群眾反映強烈。政府有關部門對其培訓標準、課程設置、師資、教學質量都缺乏明確的規範和監管。」審查意見直陳痛點,監督政府毫不留情。
法規待修改
學前教育條例將接軌「全面二孩」後的新情況
地方立法往往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引領和推動作用。《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實施至今已有6年多時間,特別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學前教育出現了不少新情況和新問題。近年來,國家和省出臺了一系列學前教育方面的政策,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教師合法權益維護、殘疾兒童入園、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幼兒園界定等方面都有了新規定,迫切需要將這些新的規定上升為地方性法規。為此,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也提出建議,儘快啟動立法修訂,接軌新政策、新情況,推動江蘇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相關新聞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兩會上坦言:
學前教育是最大短板之一
今年3月1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辦的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學前教育是新時期中國教育發展最快的一個部分,也是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一塊短板之一,「目前我們有4600萬在園幼兒,缺教師71萬,缺保育員是76萬。」
陳寶生介紹,我們現在舉辦著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學前教育,2017年學前三年在園的幼兒4600萬人,這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人口的數量。
陳寶生說,目前,我們有4600萬在園幼兒,教育部總結經驗,借鑑國際經驗,對教師、保育員和學生的比例有一個基本的要求,保教比大體上老師是1:15,保育員是1:30,叫做每個班「兩教一保」,兩個教師,一個保育員,「按照我們現在的教育,220多萬幼兒教師,4600萬在園幼兒,這個數字來推算,我們現在要缺教師71萬,缺保育員是76萬。」陳寶生說。
陳寶生說,衛計委對今後的人口預測有一個數,到2020年有431萬幼兒達到入園年齡,要增加431萬入園的幼兒,把這個數再換算,我們要缺29萬老師,缺14萬保育員。兩部分加起來,大家可以算一算,我們缺100萬教師,缺90萬保育員,一共19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