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第一個接孩子」| 竟然是孩子最美好的回憶

2020-11-07 樂陪時光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感觸頗深!

要放學了,孩子們都在門口擁擠著,爸爸在外面用手機錄製孩子幼兒園放學。

小男孩在門口一眼就看到了媽媽,小嘴撇著,像是在笑,但是又有點像哭,總之表情很「複雜」,有點強顏歡笑的感覺。

然後往外朝媽媽走來的時候,表情逐漸委屈,再到哭泣。

一邊用手指指著媽媽,一邊表揚媽媽:「你第一名接我……」


原來,從孩子進入校園開始,「媽媽第一個來接我」,竟是他們最大的期待!

看著寶寶的小表情,委屈的讓人心疼。

媽媽也說:「是呀,我是第一名接你的,我是不是做的很好?」

第一個接孩子有多重要?

寶寶到了3歲,多數家庭都會選擇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在爸爸媽媽懷裡依偎了三年,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去跟陌生人相處。周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這種無助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講是莫大的考驗,孩子也許在幼兒園隱忍了一天。

所以每延長一分鐘,對孩子來講都是一種折磨。


1、

孩子為什麼會對「早接」有這麼大的期待呢,看看他們在幼兒園是怎樣的狀態!

從送去學校的那一刻起,就不想鬆開媽媽的手...

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家裡最親近的人都不在,瞬間慌了~

雖然老師和夥伴可以暫時轉移意力,但心裡還是想著媽媽!

孩子到陌生環境,媽媽不在身邊,會產生「分離焦慮」,怕再也看不到媽媽了。


忍了一天,好不容易等到放學,所有的焦慮不安都在門口看到媽媽的那一刻釋放出來。

焦慮和恐懼之下,父母的及時出現簡直就是孩子的救命稻草!

如果放學後總是等不到來接自己的人,孩子會想:

媽媽答應好早點來接我的,為什麼沒有來?

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媽媽是不是忘了來接我了……


有個網友留言:別說是一個小孩子了,我一個大人,也超喜歡有人等在門口接我的感覺,如果讓我獨自在門口等,那會讓我有一種不被重視的感覺。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

心理安全感不是實體的房子或簡單的親緣血緣關係,而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

對孩子來說,放學的那一刻,結束了一天的煎熬,立馬看見自己最親密的人來接自己,就是他們找回歸屬感一種方式。

小時候「有人在門口等我」的篤定會變成長大後「在最需要的時候,父母一直都在」的安全感。


2、

有的人會說:生性敏感的孩子才會在乎晚接,有些孩子天生心大,媽媽不來,也能開心地邊玩邊等。

才不是這樣!

胡可的大兒子安吉是公認的有擔當的「小男子漢」,但在《媽媽是超人》裡,安吉也露出了脆弱敏感的一面。

一天安吉去上學,媽媽說好放學了就去接他,但因為要帶小魚兒去體檢,耽誤了時間。

等媽媽的過程裡,安吉一直問老師媽媽怎麼還沒來。

看著小夥伴一個個接走,堅強的安吉終於忍不住哭了,在電話裡他哭著對媽媽說:「我不想等你了」...


看到這,真讓人心疼....

對於「晚接」所有的孩子感受都是一樣的,只是有些孩子注意力轉移得快,但並不等於他們沒感受到傷害。

國外一項調查發現:

那些經常被最早接走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加自信

相反,那些最後被接走的孩子,他們往往比較內向,甚至有些自卑。

孩子雖小,但特別敏感,每次看到小夥伴一放學就能撲進親人的懷抱,而自己卻只能慢慢等待,巨大的失落感會淹沒孩子。

有個朋友,有一天接到孩子班主任打來的電話:

你家孩子情緒最近有些低落,也不和同學交流,總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發呆,希望你可以重視這個問題,抽時間早點接孩子。

從那以後,她不論多忙,都儘量早早在校門口等著,果然,一段時間後,孩子的沮喪不見了,性格也開朗自信很多。

孩子的思想很單純,父母早出現,對他們來說,就是關注,就是愛。

長時間的等候,會讓孩子的內心會產生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影響他們的性格。

為人父母,誰都想早接孩子,可是成年人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兩難全」。

「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確實有苦難言。

有幾個小辦法,可以減輕晚接孩子的不良影響:


1、委託家裡其他人接時,要提前和孩子溝通;

2、遲到的話,提前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告訴孩子,回家後也要安撫孩子情緒,耐心和孩子解釋理由;

3、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每周儘可能準時親自去接孩子2-3次。


3、

接孩子,不僅是孩子童年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所在,其實對父母來說也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看著孩子向自己狂奔而來的樣子,牽著他的手回家,一路聽他和我們聊各種煩惱瑣事,一切的疲憊和辛苦都隨風而去了。


仔細想想,孩子依賴我們的時間沒幾年,他們慢慢長大,總有一天會鬆開我們的手....

如此親密的日子,過一天就會少一天。

當他們有一天不再需要我們的接送,不再黏著我們的時候,我們會無比懷念這段接送孩子上下學、聽他們嘰嘰喳喳和我們分享煩惱瑣事的時光~

不要錯過了這段日子,好好珍惜,因為它不會重來!

接孩子,因為很溫暖,因為還有人愛,因為自己愛的人剛好愛著自己。

接孩子,看似一件小事,但卻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左等右等,等不來那個人,成年人都會失望,更何況才跟你建立沒幾年關係的孩子呢?

一次兩次尚可原諒,此次如此,孩子難免會和班上的小朋友的父母做對比。這是孩子第一次脫離父母的懷抱,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適應之後,家長們也難免會心裡有些不好受,說是孩子依賴寶媽,其實,真正看到孩子踏入幼兒園不哭不鬧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自己更依賴孩子。

想一想,孩子需要你的時間加起來,總共也就10幾年。


3歲

孩子上幼兒園了,看著他小小的堅強的背影,心中又喜悅又有點小小的心酸。

離別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興地奔跑過來,撲在你的懷裡,跟你說:「媽媽我想你了。」那一刻,抱著孩子就像抱著整個世界。


6歲

孩子終於上小學了,這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事情。上學回來的第一天,晚上要睡覺時,他告訴你"從今天開始,我要苦到六十歲啦!"

他的人生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卻沒想到,這也是孩子離開我們的第一步。

孩子已經對與你分開一天習以為常了,而且喜歡每天去學校。甚至,有時還會說:「媽媽,在家好無聊,沒有小朋友和我玩。」


12歲

孩子上初中了,有的開始上住宿學校,一個月或幾個月回一次家,才能見上一次面。他們開始不再依賴你,甚至,喜歡和你對著幹。

你想幫他們做點事情,他們說:「媽媽,我們自己來吧。」突然覺得這句話讓我們覺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了?


18歲

孩子離開你去上大學,一年回來兩次。回來的幾天前,家裡的冰箱就裝滿了各種各樣他喜歡吃的東西。

可是一回來打個照面,就忙著和同學、朋友聚會去了。從此,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媽媽,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自己吃吧。」


「大學畢業」

孩子留在了遠方工作,一年也難得回來一次。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幾天就走了。

那時,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電話,希望孩子對你說一聲:「媽媽,我很好,你保重身體。」這樣就足夠了。


「孩子結婚了」

回家的時間有一半勻給了你的親家,見面就更少了。

你已經習慣了只有老兩口在家的日子。但是,你最希望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我回家過年啊!」

當孩子有了孩子,我們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已經不包括我們在內了。

我們慢慢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只是在閒來無事的時候,經常翻翻相冊,看看我們自己的一家三口。

無論孩子身在何方,卻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

是啊,其實當孩子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是多麼幸福。

可是有時我們卻會抱怨:

抱怨做了太多的犧牲,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他生病,讓你操碎了心,抱怨為了培養他,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


「在10年之後」

就算你想要,也沒有機會了。

你一定要記住,孩子會不停地成長,過了這個時期就再沒有這個時期的特性。

你是不是常常在孩子斷奶後懷念餵他吃奶的日子,可是那時你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好厭倦。

是不是當孩子去上學後你特別懷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日子,可是,以前你卻總在想他要什麼時候才能去上學啊……

時間無法倒流,過去了就只能永遠過去。孩子能呆在身邊的日子是多麼難得與寶貴。

正因為如此,就應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也更應心存感恩,謝謝上天給我一個孩子,讓我分享與見證他成長的每一刻。

無論孩子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仍然豁達,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

當孩子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努力讓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心情,體會在一起的幸福。

我們儘量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束縛、牽絆和阻擾。


我認真思考,也努力實踐管教的分寸與尺度,既盡力而為,也量力而行,因為我有責任與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幫助他練就強健的翅膀,以便來日可以自由快樂地飛翔。

我們要告訴孩子:

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

還有一條路可以暢行,

那就是回家的路……

相關焦點

  • 幼兒園開學,為什麼要第一個接孩子?
    她睜大眼睛問:「媽媽,你會第一個來接我嗎?」你會怎麼回答?怎麼做?最近一個萌娃幼兒園放學的視頻登上了熱搜,不給錢就能上那種!這是他第3天上幼兒園,媽媽來接他放學。當他看到媽媽站在門外,激動得想立馬跑過去,卻被老師攔下了。
  • 孩子幼兒園那些事兒:孩子總想家長第一個去接他,該怎麼辦?
    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前,有的寶寶總會再三叮囑:放學了一定要第一個來接我噢!等孩子放學時如果家長沒有第一個去接他,頓時就會委屈無比,眼淚汪汪。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應該怎麼辦呢?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總想家長第一個去接他,這是一種無理要求,往往會批評孩子甚至訓斥孩子。但其實孩子的這種想法是對您的情感依戀,是一種正常的情感需求,家長們不應該為此批評孩子,反而應為孩子對您的依戀感到高興。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們儘量按照幼兒園規定的時間去接孩子即可,不一定非要第一個接他,但一定不要讓孩子等待太久。
  • 「我第一個來接你!」這句話支撐了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整天
    ,「媽媽第一個來接我」 竟是他們最大的期待!在孩子的心裡,第一個接他放學,為什麼那麼重要?說一說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吧。而對於接送質量來說,最基礎的就是不讓孩子成為幼兒園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孩子如果大人不能按時來接,最好提前跟孩子說明情況,比如:「今天可能會晚點來接你,自己玩一玩拼圖吧 」 「不是忘記你哦,你永遠都是我最愛的寶貝」 ,這樣讓孩子有心理準備,能將擔憂儘量降低。
  • 接孩子放學就是一場百米衝刺,誰讓你答應孩子第一個接?
    最近看到一則視頻,一老爸到幼兒園接女兒放學,接受記者採訪時,不屑一顧雲淡風輕地反問記者:「早接晚接不都一樣嗎?擠那麼前面幹嘛!」大有心懷若谷,看透一切的姿態。可接下來這位爸爸的操作可就光速打臉了,校門口一開放,這家長愣是越過「千軍萬馬」直逼跑在第一名的家長,說好的「早接晚接都一樣」呢?
  • "等放學了媽媽第一個來接你",別讓這句話成為玩笑,孩子會失望
    轉眼又到了開學季,如果家裡有準備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麼父母和孩子都會或多或少有些焦慮。孩子會在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到分離,會哭、會鬧、會不想去幼兒園。而家長也特別心疼孩子,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飽了沒,有沒有受欺負。所以到了孩子放學的時候,特別多的家長就會拼命往前衝,都想要第一個接孩子放學。
  • 「媽媽,你能第一個接我放學嗎?」千萬別輕視孩子的這句話
    ,「媽媽第一個來接我」,竟是他們最大的期待!「早接」有這麼大的期待呢,看看他們在幼兒園是怎樣的狀態!對孩子來說,放學的那一刻,結束了一天的煎熬,立馬看見自己最親密的人來接自己,就是他們找回歸屬感一種方式。
  • 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了
    一個小幼班的小男孩,在幼兒園等家長來接。短短二十秒的視頻,萌娃有強裝笑顏,到情緒逐漸失控,最終趴在媽媽肩頭哭訴,「表揚」到:「你是第一個來接我的」。,其實每一個孩子小時候都有過這個經歷,尤其是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擔心在新環境不適應,但是為了孩子更全面的成長,又必須送到幼兒園,有個更適合孩子學習生活的地方。
  • 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了,孩子笑著笑著就哭了
    作者:桐桐媽最近,「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了!」上了微博熱搜。視頻中,只見幼兒園門口一群孩子正在焦急地等待家人來接放學,其中,一個肉嘟嘟的男孩強顏歡笑直勾勾地盯著鏡頭。老師放行後,小男孩直奔自己的媽媽,表情逐漸失控,由最初擠出的那一絲絲笑容到趴在媽媽的肩膀上嚎啕大哭,嘴裡念叨:「你第一名接我!」
  • 幼兒園放學時,早接孩子還是晚接?最新答案出爐…
    幼兒園放學時,早接孩子還是晚接?現在不少幼兒園放學的時間大多集中在下午4點到5點之間,幼兒園門口常常滿滿地站著很多的家長等著寶寶放學。放學時家長是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還是晚一些接孩子好呢?儘管現在孩子很願意去幼兒園了,我們還是希望看見孩子在幼兒園有哪些活動,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另外,我覺得早點接對孩子也有心理上的安慰,他會覺得家長很關心他,孩子們就怕家長不來接,怕家長把他給忘了。
  • 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了@家長,孩子放學,早接還是晚接大有講究
    據悉,這是萌娃上幼兒園的第四天,看到媽媽後,萌娃臉上就露出了委屈的表情但還是強忍著沒有哭。等到被媽媽抱在懷裡後萌娃才開始哭,一邊哭還一邊表揚媽媽是第一個來接自己的。「你是第一個來接我的」萌娃的這句話勾起了網友的熱議。
  • 從幼兒園接孩子,早去接和晚去接有什麼不同?造就兩種不同性格
    對於接孩子的時間,幼兒園相對寬鬆,也由此衍生出了是要早點接孩子還是晚點接孩子的問題。,別讓「第一個來接你」成為習慣通常在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家長都會許諾:「一定第一個來接你。」>會讓孩子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集體生活,只盼著爸媽會第一個來接,對幼兒園的牴觸心理很難消除。
  • 第一個接孩子放學有多重要:孩子需要你也就12年,還不抓緊珍惜
    ,事實上,孩子所受的委屈和痛苦並不比大人的少,他們也是在幼兒園隱忍了一天,才能看到父母來接他們。所以,父母應該在接孩子的時候表現得更好些,接回家後多多陪伴孩子,耐心溫柔的詢問和傾聽孩子今天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這樣讓孩子能看到自己是被愛的,是受父母重視的,慢慢的內心也就會有很多的安全感。
  • 「媽媽記得放學第一個來接我」,孩子這樣說時,你應該怎麼回答?
    對於很多剛剛邁進幼兒園小集體的小朋友來說,差不多已經慢慢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每天幼兒園門口也少了許多哭喊的聲音,對於媽媽來說,最開心的莫過於看著自己的娃背著書包站在幼兒園門口開開心心地跟自己說「再見」。
  • 幼兒園放學,總是第一個接寶寶真的好嗎?聽聽幼兒園老師怎麼說
    祺寶剛開始上幼兒園時,我特別緊張,不知道孩子在幼兒園情況如何。有沒有哭、有沒有和小朋友打架。幼兒園下午四點半下課,我從三點半開始內心就七上八下,魂不守舍。最後忍不住向單位請了假,四點到幼兒園排隊準備接祺寶下課。我以為我應該是最早到的,沒想到我到時前面已經排了長龍。
  • 「媽媽,你能第一個來接我嗎?」幼兒園放學,晚接的傷害有多大?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一個孩子都有從快樂的「伊甸園」到逐漸步入真實社會的一個過程,對於孩子來說,第一天上學是最大的折磨,去幼兒園上學仿佛就像面對著各種洪水和猛獸的襲擊,爸爸媽媽的懷抱永遠都是最安全和溫暖的港灣。
  • 「媽媽今天一定要第一個來接我!」沒想到早接在孩子心裡這麼重要
    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了,放學的小朋友一眼就看到了媽媽,便流下了眼淚。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家長們最好能提前到達學校門口。孩子們放學時,排好隊伍一出來,就能看見微笑等待自己的家長,讓孩子明白在幼兒園只是暫時的與家人分離,一放學就又能看到家人,這樣才能滿足孩子對安全感的需求。
  • 幼兒園接孩子放學說的第一句話,很多家長都說錯了
    每天孩子一放學,重新回到爸爸媽媽的身邊,往往是孩子精神最亢奮、大腦最活躍的時刻。這時你們交流的每一句話,都體現著家長教育的水平與用心。接孩子時的問題對比年紀較小的孩子不一定能回憶起來中午的事情,而放學了正好他也幾乎消化完了,可能他會說我現在肚子好餓,粑粑麻麻可能會順嘴就說出老師沒餵你嗎?沒管你嗎?小朋友可能也會順著覺得幼兒園不好,老師也不好,會產生牴觸情緒哦。小朋友會欺負你嗎?
  • 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讓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第一個方面: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上幼兒園的重要性。  家長們現在來送孩子上幼兒園基本的想法是:孩子的年齡到了或是別人的孩子上幼兒園了我的孩子也要上幼兒園等等。  其實,孩子上幼兒園是必須的。孩子上幼兒園可以培養孩子的社會性(所謂社會性,是指與人交往,融入社會所需的特點、品質。
  • 「媽媽,你能第一個接我放學嗎?」,媽媽聽完孩子的理由後悔不已
    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曾經被孩子要求過:第一個接他放學。在孩子的心裡,第一個接他放學,為什麼那麼重要?在孩子心裡,媽媽第一個接他,就是愛他啊。有個網友說,「別說是一個小孩子了,我一個大人,也超喜歡有人來接我的感覺。」是呢,誰不喜歡被自己愛的人放在心上呢?
  • 「睡衣媽媽」接孩子放學,成幼兒園門口風景線,根本不顧孩子尊嚴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成那樣,而不是用親情的束縛去要求孩子。「睡衣媽媽」晚上接孩子放學,卻變成了幼兒園門口的風景線下面這個媽媽因為接孩子放學而出現了問題,小李是一名全職媽媽,平時除了帶孩子就是在家做做家務,因此也不會太注意去打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