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之源就在我們自身,對於一個善於理解幸福的人,旁人無論如何也不能使他真正的潦倒。——盧梭
生活中,人們往往喜歡夢幻中的虛設,不停追尋著某種不實在,而忽略了周圍的一切。
這樣,這些人常常覺得不如意,時常生氣。
其實最真的生活、最大的幸福,常常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數人都不自知。
一個20出頭的年輕小夥子急匆匆地走在路上,對路邊的景色與過往行人全然不顧。
有個人攔住了他,問:「小夥子,你為何行色匆匆啊?」
小夥子頭也不回,飛快地向前跑著,只泛泛地甩了一句:「別攔我,我在尋求幸福呢!」
轉眼20年過去了,小夥子已變成了中年人,他依然在人生的路上疾馳。
又有一個人攔住他:「喂,夥計,你在忙什麼呀?」
「別攔我,我正在尋求幸福。」變成中年人的小夥子仍然急匆匆地回答。
又是20年過去了,這個中年人已經變成了一個面色憔悴、老眼昏花的老頭兒,還在路上掙扎著向前挪。
一個人攔住他:「老頭子,還在尋找你的幸福嗎?」
「是啊。」他焦急而無奈地答道。
當老頭回答完這個人的問話後,不經意地向後看了一眼,他猛地一驚,一行熱淚滾了下來。
原來剛問他問題的人,就是幸福之神啊。他尋找了一輩子,可幸福之神實際上就在他旁邊。
年輕時,不知道什麼是幸福,什麼是生活,總以為幸福在別處,別人才是自己的歸宿,總盼望著別處不同的生活,總以為那未知的生活一定是好的,所以不停地追尋,直到有一天猛然發現幸福原來就在這裡,就在此時。
享受自身的吃、喝、拉、睡,享受各種甜、酸、苦、辣,才是生命的真諦。
佛說:幸福不在別處,幸福就在你身邊,在日復一日的單調勞作中,在一日三餐的清茶淡飯中。
一位哲人曾說過:
我為了尋求幸福,走遍了整個大地。我夜以繼日、不知疲倦地尋找幸福。
有一次,當我已完全喪失了找到它的希望時,我內心的一個聲音對我說,這種幸福就在你自身。
我聽從了這個聲音,於是找到真正的、始終不渝的幸福。只有把所有的都看成是幸福和善的,才是真正的幸福和善。
因此,只能期望得到符合於共同幸福的東西。誰為了這個目的努力——誰就將為自己贏得幸福。
據佛教教義,如果人們除了自己的靈魂之外,不把任何東西看做自己的東西的話,他們就是幸福的了。
我們都在尋找幸福的使者,她在哪兒?她就在我們身上。
我們在追求著幸福,幸福也時刻伴隨著我們。
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身處幸福的山中,在遠近高低的不同角度看到的總是別人的幸福風景,往往沒有悉心感受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天地。
如果人生是一次長途旅行,那麼,只顧盲目地尋找終點在何處,將要失去多少沿途的風景?
其實,幸福是一種象徵,是一種自我感覺,關鍵是如何把握這種象徵和感覺,這就需要我們有自己的幸福參照標準。
曾經在某雜誌中看到這樣一段有趣的小文字,如果你和文中列舉的數字對照一下,就會發現自己簡直幸福得像生活在天堂中一樣:
假如將全世界各種族的人口按一個100人的村莊且按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麼,這個村莊將有:
57名亞洲人;21名歐洲人;14名美洲人(包括拉丁美洲);八名非洲人;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30名白人和70名非白人;30名基督教徒和70名非基督教徒;89名異性戀者和11名同性戀者;六人擁有全村財富的百分之八十九,而這六人均來自美國;80人住房條件不好;70人為文盲;50人營養不良;一人正在死亡;一人正在出生;一人擁有電腦;一人擁有大學文憑。
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認識世界,那麼忍耐與理解則變得再明顯不過了。
也請記住下列信息: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時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你比其他幾百萬人更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陽了;
如果你從未嘗試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飢餓的滋味,那麼你的處境比其他五億人更好;
如果你能隨便進出教堂或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暴行和殺害的危險,那麼你比其他30億人更有運氣;
如果你的冰箱裡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麼你比世上百分之七十五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銀行裡有存款,錢包裡有票子,盒子有零錢,那麼你屬於世上百分之八最幸運之人;
如果你父母雙全,沒有離異,且同時滿足上面的這些條件,那麼你的確是那種很稀有的地球之人。
其實幸福是一種自我感覺,跟別人跟一切物質條件都沒有必然的聯繫。
你若渴了,水就是幸福;你若累了,床便是幸福。
朋友們,幸福不在別處,幸福就在你身邊;
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吧!簡簡單單的生活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