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個甲子,從附中出來的學生成千上萬,昨日桃李芬芳今日祖國棟梁。正是這些才俊英傑助力了寧夏的飛速發展,今日的輝煌。他們像耀眼的明星,放射光芒。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多少弟子早已超越當年的老師,成為專家、學者,祖國建設的生力軍。
40年前的三(5)班學生,賀亞曼、王燕等多方尋找當年的班主任老師,最後建立了微信群,逢年過節送上親切問候和良好祝福。
1989屆的附中學生薑維勇,後就讀於寧夏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教育者專業,畢業後在深圳工作至今。他是文化學者、深圳大學城市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深圳之窗主編。在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年之際,他推出新作《視野——深圳四十年掠影》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列為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學習強國和國內各媒體競相報導,好評如潮。他贈書給老師,親筆題籤:「讀罷詩書思塞北,依稀心手相牽」,還給老師寫了封熱情洋溢的信。他是文壇俊秀,附中的驕傲。姜維勇在回顧寧大附中求學的文章《前浪·青春時代閱讀史》中說:「多年來牢記李文治老師的教誨,在樹立人生觀、價值觀最重要的高中階段,學生有幸從敬愛的老師那裡學到了太多東西,為人、為文、為學。讓我從此喜歡語文,愛上語文。大學學了中文,工作後得以中文謀生,不惑之年還能得享文章滋養。這都要感謝老師三年悉心教誨,學生沒齒不忘」
肺腑之言,絕不是官樣文章。作為老師深感驕傲與欣慰!
他的話,代表了廣大學生的心聲。
他創業維艱,勇立潮頭!他為寧夏大學60大慶創作的《寧夏大學賦》,字裡行間對母校的情義感人肺腑。
姜維勇的父親姜達憲同志是內科主任醫師,1959年從湖南醫學院(湘雅醫院)畢業後,當年支援邊疆,參與了寧夏大學建校。姜大夫白手起家,堅忍不拔在寧夏大學奉獻了四十餘年。他大醫厚德,樸實善良又多才多藝,為後輩樹立了榜樣。
2021年已經到來,我們將迎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兩個中國夢的第一個夢即將實現,屆時舉國將舉行隆重的慶典。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回顧自己八十多年的人生歷程,從14歲參加腰鼓隊迎來浙南遊擊隊解放家鄉開始,就接受黨的教育,一路歲月如歌。感謝寧夏為我們提供了磨鍊自己意志激發革命豪情,增強工作信心的平臺,使自己成長為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光榮的共產黨員。寧夏人民至今還讓我們享受文明城市、民族節日等獎勵福利。明年也是我們支援寧夏教育事業六十周年紀念日。回憶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自豪,我們欣慰。過去六十年,寧夏大學,寧大附中為祖國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優秀人才,創造了輝煌,相信在未來邁向現代化的新徵程中,再創輝煌!
最後,讓我借用寧夏大學和寧大附中的優秀畢業生薑維勇同學的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
「崢嶸歲月,初心永在;綠牆紅瓦,吾志勿忘。
耄耋之年,燕園芳華;美好中華,樂享健康。
中國夢,華夏光,恩師情,永難忘。」
是激勵,是讚許!師生情誼,山高水長!
作者簡介
李文治 85歲 中共黨員 高級教師 現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