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再回首(三):打工之路(下)

2021-01-20 察右中旗人的故事

本文作者:曹有錢


耄耋之年再回首(三):打工之路(上)

耄耋之年再回首(三):打工之路(中)


2005年7月20日一大早,妹夫二明就開著一輛好像是雪鐵龍的車到了西水磨村,我們兩個人去稍麥館要了二兩稍麥吃了,就向達茂旗出發了。


早在青銅器時期,達茂旗境內就留下了人類活動的足跡。境內的巖畫說明,數千年前,北方遊牧民族曾在這裡繁衍生息。歷經春秋戰國,唐宋元明清幾千年的滄桑歲月,這裡發展成了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生存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後,達爾罕旗與茂明安旗合併,成立了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旗政府設在百靈廟鎮。1954年,綏遠省合併到內蒙古自治區,同時,將原席勒圖旗的一部分——希拉穆仁一帶劃歸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隸屬烏蘭察布盟。1996年1月1日,達茂旗劃歸包頭市。



我們的車出了呼市一路向北,過了段家窯子就開始爬大青山。大青山山高路險,一個又一個的急轉彎讓人膽戰心驚,頭暈目眩。幸虧二明是個老司機,而且這條路是他常走的路,車行駛得還十分穩當。下了大青山,從武川穿城而過,經希拉穆仁草原,直達石寶鎮。到了石寶鎮差不多是中午了,車開進公路南邊一個工地的院子裡,院子裡有一排子背陰的簡易工房,裡面走出幾個人迎接我們。二明握住走到面前一個人的手對我說:「這位是史永峰,咱們工程的合伙人。」然後指著我對史永峰笑著說:「這是咱哥,退休老師,我請他來給咱們當帳房先生。」進了工房裡,炊事員擺放好碗筷,端上了飯菜,史永峰倒了兩杯酒說,「二明不會喝酒,我和老哥喝點,就當給你接風。歡迎老哥光臨,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多多指教。」後來知道史永峰是武川縣二份子的人,父親也是退休老師,他接了父親的班當老師,嫌掙不了錢請長假出來搞房地產開發。晚上我們被安排住在石寶鎮村委會,二明說他睡覺打呼嚕了,到另一間屋子裡睡了。這是來了石寶鎮的第一個夜晚。


石寶鎮是一個新建的鎮,原來的石寶村在石寶鎮的北邊大約六七裡的地方。新的石寶鎮所有的建築都十分上檔次,居民區都是一幢一幢的小別墅,大門緊挨著房子從南面開著,一出大門就是寬闊整潔的水泥路,房子北面是大院子,可以種花種草種蔬菜。石寶鎮鎮政府座落在南面,院子裡前後兩幢三層樓,前面一幢是辦公室,後面一幢是職工食堂和招待所。大門向南開著,門外是瀝青街道,街道兩旁有一棵棵冬夏長青的雲杉松,大街南面向東走幾步是石寶鎮學校。史永峰工地在居民住宅區的北面,緊靠著呼和浩特去百靈廟的公路,他建的是長五十多米的二層商鋪門臉房。在他建的門臉房東西兩側都有和這裡一樣在建的門臉房。往東向南拐彎是通向武川縣東紅勝鄉的公路,公路東側是已經建成開業的商鋪食堂旅店,也都是一幢幢二層樓。石寶鎮的繁榮得益於這裡地下蘊藏的豐富的鐵石礦,大型的石寶鎮鐵礦位於三合明,據說就是這個鐵礦注入巨資修建了新的石寶鎮。各個地方像四號村、魚海灘村、石寶村等地方都開有鐵礦,把鐵礦石從地下挖出來,用機器破成石子,用大石碾子碾壓成粉面,裡面的鐵粉吸附在磁鐵上,而石粉被水衝走了。鐵粉價格很高,一噸就兩三千元,石寶鐵礦把鐵粉煉成球團和鐵錠就更值錢了。



二明承攬的工程是石寶鎮的一項安居工程,為居民蓋住宅房,共二百多間,每間二十多平米,位置在史雲峰在建二樓的西邊四五百米的地方,也在呼市去百靈廟公路的南邊。工地西邊是一條向南直通石寶鎮鎮政府的兩車道瀝青路,路東和路西都是在建的二樓門臉房。


我們去的第二天就在工地的西邊蓋工房子,背西面東蓋了一溜子工房。南邊是一間給工人做飯的夥房,向北挨著的是兩大間工人宿舍,能住下三四十個人。工房的牆是用磚幹砌起來的,兩米多高,牆上放上椽檁,棧子是一卷一卷的竹片,竹片上鋪一層水泥帶子,上面抹上泥,工房就算蓋好了。剛把工房蓋好,當天就運來五十多噸水泥,怕丟了水泥,我就住進工房子裡。我在工房地上用磚壘了六個墩子,每個墩子八層磚,上面放一單人床板,剛抹了泥的屋頂還在滴滴嗒嗒地滴水,我在睡覺的上面釘了一塊彩條塑料布,漏的水多了就從四邊流到地上了。黑夜我躺在從家裡帶來的行李上,隔一會兒就出去轉轉,用手電照照存放的水泥,生怕有梁上君子的光臨。幸虧達茂旗這個地方沒有蚊子,沒有受到叮咬。



緊接著,砌基礎的石頭、沙子陸續進入工地,幹活的工人也陸續到了。砌房子基礎的師傅都是武川過來的,小工子是二十多個寧夏回族自治區來的回民。回民幹活十分賣勁兒,不怕髒累苦,也不要我們僱做飯大師傅,自己在工房子前面壘幾塊磚,上面放個大鍋就能做飯,但工資必須按說好的支付,是真正的說一不二。記得因國慶放假取不出錢,他們說坐就坐下了,坐下還得吃你的飯掙你的錢。我和他們慣了,過八月十五時他們不吃漢人殺的羊,我給他們買了一隻活羊,買了新的殺羊刀子,讓他們自己殺的吃,他們送我一條羊腿我也沒要他們的。還有就是他們二十多個人也沒有一個手機,和家人聯繫都用我的手機,因此我說話他們還聽一點兒。和他們七七八八好話說了一大堆,保證過了國慶就給他們工錢,他們才沒有罷工。國慶假期結束了,我去鎮政府找賈向前書記和李偉鎮長批了條子,又去舊的石寶鎮信用社取上錢,給他們發了工錢。


前面砌基礎,後面跟著砌磚的人也進工地了,這時候拉石頭的、拉沙子的、拉磚的車絡繹不絕,我一個人都得把這些記下來,給送貨的人打收據。拉石頭和沙子的車都是大型自卸車,一車拉二十多個立方,看著車裝滿就行了,拉磚車得讓他們把磚打好錠子數數,還得把好質量關。有時拉來沒燒透的磚或者燒得過分的焦磚,想給我點錢讓我收下,我拒絕了他們,讓他們把這些磚另外碼在房的基礎裡面,讓砌磚師傅砌在牆的裡面,並告訴他們下不為例。儘管這樣,過一段時間他們總會拉來一些不好的磚,我也咋咋呼呼地收下了。工地比較大又都是平房,牆也是比較厚的三七牆,這些磚砌在裡面也不會影響到房子的質量。再說了,這房子裡盤炕壘鍋頭也要用不少磚,這些磚都能用上。關鍵是我看到拉磚的人都是咱們莊戶人,不忍心讓他們把拉來的磚再拉回去。


有一天剛上工不久,我聽到工地上人們吱吱哇哇地叫喊,忙從工房出來跑到工地去看,有幾面剛砌起的牆被一夥來的人推倒了,還有幾個人在那兒刨基礎。我上去問這些人為什麼這樣做,他們說他們是石寶村的人,我們蓋房的地方是他們的耕地,不讓我們在他們的耕地上蓋房。我笑了笑說:「是不是你們的耕地我不清楚,我們也不會平白無故從呼市來貴寶地蓋房,我們在這個地方蓋房有石寶鎮政府的指令,你們隨便拆我們的牆刨我們的基礎是不是有點不合情理?」隨後我給二明打電話說明情況,不一會兒二明和石寶鎮的幹部來了,把這夥人攔了回去。後來又來折騰過幾次,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沒弄成個什麼來由。



2007年,我看到,從呼市去百靈廟的公路向南一直到石寶鎮鎮政府大約二公裡的距離,寬也有一公裡的地方,已經全部蓋起了住宅房。周圍幾個村子的村民都搬遷到這裡居住。特別是魚海灘村由於地勢低,石寶鐵礦洗鐵粉的廢水全部滲入地下,所有的水井都往外溢水,房屋下沉根本無法居住,早就提前搬遷到這裡了。


工程開工遲,8月8日開的,但必須是當年交工,快到立冬時才把棧壓住,把瓦扣好,剩下的就是安門窗、吊頂子、刮膩子了。鋼窗是二明從呼市找人製作安裝的,門也是從呼市的一個廠家定做安裝的,頂子是請木匠老師傅用石膏板吊的,武川一個開玻璃店的小媳婦給安的玻璃。這些營生天氣冷也能做,最難做的是冬天給這幾百間房刮膩子。從呼市來了一夥子刮膩子的人,約有二三十人,有男有女,歲數不大,都是從農村去呼市打工的人,大部分住在呼市什拉門更一帶。膩子實在是難刮,刮一鏟子就凍在牆上了,只好買上火爐子爐筒子生火。碰巧還下了一場雪,天氣十分寒冷,他們從呼市來時帶的衣服還少,有幾個女的還凍哭了。不過總算是把全部房子的膩子都刮完了,工人們結了帳回了呼市。我當時想這膩子明年暖和了一定會都掉了,說是也怪,第二年我去看了,膩子還很瓷實地趴在牆上。



眼看離過大年就剩下十來天了,工程才算能交工了,我買了幾百個鎖子,把每個門都鎖上,把鑰匙串在幾塊膠合板上標上了號。交工那天,暫時做辦公室的房子上貼上了紅對聯,我還買了一些鞭炮和連二炮放了。當二明他們把我串好的鑰匙交給鄉政府的領導時,我還有點小激動,還掉了幾滴小眼淚。啊呀,總算可以回家了。從來石寶工地到房子壓棧扣瓦,我的妺夫二明和合伙人史永峰,還有負責供磚的田國仁,很少來工地。有事了來安頓幾句,沒事了十來天也不登場,直到房子能住人了,他們才住過來。我一個人忙得焦頭爛額,特別是取回錢,每次都有十幾萬,一下發不出去,白天我上下衣兜子裡裝的都是錢,夜晚就壓在枕頭下,非常擔心。不過生活倒是很好,石寶鎮館子多,想吃什麼吃什麼,館子裡面的老闆都和我慣熟,對我倍加「關愛」,他們知道工人們賒欠他們的飯錢都由我給結帳。在石寶鎮半年多的時間裡我也認識了不少人,除了鎮領導外,還有石寶鐵礦的李自強礦長,有給我們工地送菜送肉送饅頭開超市的閔忠林,有比較大的工地的老闆劉文義,有四號村的村長老閔等,他們都對我們的工作給了好多支持幫助。


第二年春天,也就是2006年春天,二明過西水磨村,讓我和小韓去石寶鎮一趟,說是石寶鎮打來電話說,我們蓋的房頂上的瓦有的被風颳起來了,讓我們上去看看。小韓是承包給我們蓋房的包工頭,第二天我們倆坐客車去了石寶,小韓花錢僱了兩個人把被風颳起的瓦重新扣了上去。


小韓幹完活兒回呼市了,我留下來住在了石寶鎮鎮招待所。我住在二樓,前面就是鎮領導旳辦公室。二明讓我住下來搭照的和鎮領導要工程尾欠款,大約有一百多萬。我吃飯就在招待所食堂,吃的也不錯,不想吃就去外面的飯館吃,反正都認識的,有錢沒錢進去都能吃。從住的樓上看到書記和鎮長來了,就去他們辦公室坐坐,要不就在辦公室前面的院子裡蹓躂,目的就是讓他們看到這個要錢的傢伙還在呢。


一直到六七月份,二明和史永峰還有田國仁他們才從呼市來了石寶,說是在坤兌灘攬下營生了,要搬家去坤兌灘村,讓我把所有的施工工具、小鬥子車、灰鬥子、架板等和剩下的建築材料運到坤兌灘。我找了幾輛小四輪,從四號村老閔家把去年冬天寄放在他家的這些東西拉到坤兌灘,暫時放在原坤兌灘鄉政府的庫房裡。



攬下的營生是建一個邊牆新村,原來的邊牆村子有一道不知什麼年代修的邊牆從村子邊經過,所以村子的名字就叫邊牆。我曾多次去邊牆遺址看過,原來的邊牆應該是很高的,最起碼也能阻擋兵匪的跨越,可現在已完全被年代的風雨侵蝕,只高出地平面幾十公分。但寬度應該是原來的,約有十米,雖然年代久遠,但還能看出一層一層夯實的土不同的顏色。邊牆兩邊形形色色的草的顏色由於吸收邊牆夯土的營養多一些,比原野上生長的草豔麗一些。邊牆的南端延伸到農耕區域,很少看到遺蹟,邊牆的北端在廣闊的草原上蜿蜒曲折向遠方延伸,漸漸地淹沒在如煙如霧的蒼穹之中。


為什麼要給邊牆村遷址,因為邊牆村村民居住分散,佔據了大量優質土地,遷址後可增加將近千畝水澆地,給村民增加不少收入。新村選址在坤兌灘的村北,緊靠著坤兌灘村,有將近百畝耕地,地裡種的有油菜籽和蕎麥等莊稼,開工時已經長得很高了。我們劃線打樁儘量避免損壞莊稼,確實需要佔的地方就告知主人收割回去,我們大規模施工時讓主人們把莊稼全部搶收回去了。



坤兌灘行政村書記董全有、主任蒙俊恆、副主任弓如對我們的工作給予全力的支持。我們就住在弓如父親弓海亮的家裡,吃飯安排在杜紅開的飯館裡,住宿飲食條件比在石寶強了許多。這個時候參加建新村的人也多了,除了原來的史永峰、田國仁,又加了張在仁,還有鎮政府派的檢理王俊林。


承包蓋房子的有三班人馬,每班二三十號人,自己立的夥房。工頭有武川縣的黃四、石寶鎮的李永亮,還有武川縣的霍二和霍三兄弟倆。電工是坤兌灘行政村的電工馮世華,焊鋼窗的是田國仁從武川僱來的一個半啞啞,手藝非常好。後來我們自己也立了夥房,也是田國仁從武川僱的炊事員,叫王寶小,飯做得也很好。工程所需材料除從二連市進回一批木材外,其餘都由武川縣經營建材物資的滕永貴和老董供應,而且大部分是賒欠。用的磚是張在仁和趙潤的,大約有好幾百萬磚,多一半也是賒欠的。趙潤是呼市人,他買下田國仁東紅勝的磚廠燒磚,燒下的全部磚頭都拉到我們的工地。


和石寶鎮工地一樣,也有一些人來邊牆在建工地拆砌好的房的基礎。邊牆村的人嫌基礎裡水泥上得少來鬧騰了,實際上水泥也不少上,他們不懂得,想讓用水泥沙漿把全部基礎給灌滿了。後經過協調把問題解決了。和石寶鎮一樣也是快過大年時交的工,新建邊牆村每戶人家蓋兩間房,挨著這兩間房還留三間房的空地,也就是說家家戶戶的院子寬是二十米,入深也就是南北長三十米,院牆高是二米。十冬臘月光勾所有的磚縫就用了八十多噸水泥,原因是拌好的水泥勾幾塊磚的縫子就凍成一塊了,不得不倒掉再拌水泥,大部分水泥都這樣扔掉了。同樣也是快過年時才交的工,不是施工進度慢,主要原因還是開工開得太遲了。



在百忙之中我們抽了一天的時間去騰格淖爾挖了一次蓯蓉和鎖陽,二明開著車,同行的有田國仁和我。從工地出發上了呼市去百靈廟的公路向百靈廟方向駛去,沿途還去紅井灘和水龍灘幾個關係戶家看了看。去百靈廟又叫了高福佔和王玉梅,過了百靈廟一路向北,沿著艾不蓋河西岸的公路,途經敖倫蘇木古城遺址、查汗哈達蘇木、巴音塔拉蘇木,下午一點才到了騰格淖爾。一路上看到越往北邊走,草地上的草越少,巴音塔拉蘇木一帶地上的草更是稀稀拉拉的,在風的吹拂下搖曳在很少有土的細沙碎石之中。偶爾可見幾峰駱駝,還有那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羊群,慢條斯理地尋覓著一根又一根的小草。更幸運的是,我們看到了奇異的海市蜃樓,那是走到巴音塔拉一帶,同行的田國仁突然喊,「快看前面,快看前面!」我們抬頭透過車窗向前方看去,太震撼了,前面遠處的天空朦朦朧朧出現了古代的兵士帶著長矛騎著戰馬還有旌旗,場面十分宏大,好長時間才慢慢地消失掉了。說它是海市蜃樓吧,可現在我對這一現象還是迷惑不解。


騰格淖爾說是湖,其實沒有一滴水,有的是一片一片的梭梭草和紅柳。風把草原上的土和枯草刮到這裡,被紅柳和梭梭草掛住,日積月累形成丘堆,有的地方足有一兩米高。蓯蓉和鎖陽就生長在這樣的土堆裡,來這裡挖蓯蓉和鎖陽的人很多,一袋袋裝滿蓯蓉和鎖陽的袋子就放在騎來的摩託車旁邊。可能是瞭見了我們開來的車,一個騎著摩託車的蒙古族中年男子追了過來,和二明說了一會蒙古話扭身騎著摩託車走了。二明說這個人說他負責管理著騰格淖爾,上面領導不讓人們來挖,讓我們挖點就走吧。我們幾個人邊轉彎邊挖,也挖了一大袋子,大約有三四十斤,就開車返程了。這裡順便介紹一下二明,二明是蒙古人,老家在呼市東邊小廠圐圙村,父親卜石楞是老革命,內蒙古早年革命者奎壁的通訊員,和烏蘭夫關係也很好。老人解放後就擔任騰格淖爾一帶的黨委書記,二明他們一家就住在騰格淖爾附近的蘇木。卜石楞後來擔任達茂旗人大主任直到離休,記得是2003年去世的。



邊牆新村建設在2006年年底交工。2007年我又跟著二明在土黙特右旗薩拉齊鎮中心島和體育場等繁華地段蓋了一些衝水衛生間。2008年我隨兒子到了東勝,結束了我的打工之路。


幾年工打下來,我掙到了需要的錢,也作為親歷者見證了社會在那幾年的快速發展。現在老了,回憶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作者為內蒙古察右中旗四興莊村人,退休教師,現居東勝。



作者往期作品回顧:

在挖「內人黨」的日子裡

我的大姐

無盡的思念

嶽六子的故事

家鄉四興莊的變化

兩層爹娘

老喜

東勝所見點滴

二叔

大海灘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四興莊村的故亊(一):村莊的前世

四興莊村的故事(二):人文

四興莊村的故事(三):村民

四興莊村的故事(四):新村民

敬愛的老師,教師節快樂!

四興莊村的故事(五):殤

四興莊村的故事(六):軼事

四興莊村的故事(七):大場面

四興莊村的故事(八):夜戰

四興莊村的故事(九):水井

四興莊村的故事(十):發小

耄耋之年再回首(一):求學之路(上)

耄耋之年再回首(一):求學之路(下)

我印象中的科布爾:科鎮六十年前的老地方

耄耋之年再回首(二):從教之路(上)

耄耋之年再回首(二):從教之路(中)

耄耋之年再回首(二):從教之路(下)

耄耋之年再回首(三):打工之路(上)

耄耋之年再回首(三):打工之路(中)


【本期幕後】

策劃:敏敏

編輯:敏敏

校對:安強


相關焦點

  • 耄耋之年再回首(二):從教之路(下)
    本文作者:曹有錢耄耋之年再回首(二):從教之路(上)耄耋之年再回首(二):從教之路(中
  • 耄耋之年再回首(四):西口之路
    我的太爺爺安頓了幾天就帶著妻子和兒女們踏上了西口之路。 從奶奶廟出發推著家裡的一輛獨輪車,車上捆綁著一點簡單的行李和乾糧,太爺爺攜帶妻子兒女向北走去。他們跨過了邊牆,一路風餐露宿,路經村莊乞討點水飯,討要不上就吃點自己帶的乾糧。孩子們走累了就抱一會兒背一會兒,歇歇小腿放在地上再走。經過將近一個來月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一片肥美的風水寶地。
  • 耄耋之年再回首(一):求學之路(下)
    本文作者:曹有錢耄耋之年再回首(一):求學之路(上)我們所在的四興莊村距離三道溝學校有五裡地,那個時候全村也沒有一輛自行車
  • 筆耕不輟初心在 耄耋之年志彌堅——「老書記」張萬義
    gt; 縣區 >> 臨澤 筆耕不輟初心在 耄耋之年志彌堅
  • 耄耋之年是多少歲 耄耋之年什麼意思
    耄耋之年是多少歲  「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歲。「耄耋之年」是古代年齡稱謂中的一種,古時對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  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耄,形聲字,上形下聲,本義為年老,音"冒";而耋,形聲字,本義也為年老,泛指老年,音"迭"。
  • 耄耋之年笑回首,依稀心手相牽——我與寧夏教育
    40年前的三(5)班學生,賀亞曼、王燕等多方尋找當年的班主任老師,最後建立了微信群,逢年過節送上親切問候和良好祝福。1989屆的附中學生薑維勇,後就讀於寧夏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教育者專業,畢業後在深圳工作至今。他是文化學者、深圳大學城市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深圳之窗主編。
  • 詹偉平:打工創富的財富自由之路
    普通人想要通過打工逆襲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多混個中產算是不錯的了。原因很簡單,在中國你要想成為高管的話,基本上要麼是老闆親戚,要麼是陪老闆一起創業的公司元老。即使你能力再強,給你個中層乾乾就不錯的了。中層工資大多十幾萬,混的好的一年能有個三五十萬就不錯了。
  • 25年演繹無數經典 姜育恆北京「再回首」
    2004年,姜育恆曾在北京舉辦「二十年經典再回首」演唱會,而今年正好是他進入歌壇25周年,在這次的「回首」中,姜育恆將和北京歌迷分享他最近五年來的人生感悟,重溫《再回首》、《驛動的心》、《一世情緣》、《跟往事乾杯》、《想哭就哭》、《有空來坐坐》、《最後一次等待》、《我的心沒有回程》、《其實我真的很在乎》、《梅花三弄》……等等曾經感動人們的經典歌曲。
  • 耄耋之年 戴明賢筆耕不綴
    戴明賢在安順老宅  中新網貴州新聞7月11日電 題:耄耋之年 戴明賢筆耕不綴  作者 趙萬江 曾雪梅  2018年初,83歲的戴明賢與多名作家共同創作的約170萬字的《安順城記》交稿到出版社,預計年內出版發行。
  • 姜育恒生日會再回首 驛動的心感動謝楠大左
    搜狐娛樂訊 臺灣歌手姜育恆曾憑藉1991年春晚上的一曲《再回首》為內地觀眾熟悉,《驛動的心》《梅花三弄》等眾多經典歌曲,也讓姜育恆成為華語樂壇的標杆人物。暌違七年,姜育恆攜全新專輯《愛的痕跡》再次深情發聲,回饋一直支持自己的歌迷。
  • 耄耋之年是多少歲,耄耋這兩個字你認識嗎?
    耄耋之年是古代年齡稱謂中的一種,那麼你知道耄耋之年是多少歲嗎?小編就來告訴你,耄耋就是泛指古代80歲的老人,耄耋這兩個漢字小編估計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會念,這兩個字念(mao die)。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啊,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再回首,敬往事一杯酒
    可惜往事,再難回首。還記得,你的回答的什麼嗎?其實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那都一定是你此生最難釋懷的遺憾。最後這一個冬季就該收拾熱情的過去不要再繾綣北風裡冰冷的雙手也是最後的溫柔關於往事,我們有太多的留戀與不舍。驀然回首,已近中年。以前總是以為,時間還有好多,很多事不必急於一時。豈不知,時光一去不復返。
  • 你好,「打工人」
    回首過往的流行語庫,有「小資」「精英」「貴族」「中產」的膚淺虛榮,有「社畜」「狼人」「廢人」「敗犬」的頹廢焦慮,有「寶寶」「檸檬精」「普通青年」「隱形貧困人口」的自怨自憐……此類流行語構築了一個仰視輝煌、俯視平庸、挑剔他人、厭惡自我的奇特精神世界。
  • 永不落幕的智能體育|再回首,智體如夢;再回首,精彩依舊
    再回首,這些平凡的運動員在各競賽項目比賽中宛如耀眼的明星,閃亮智能體育賽場,傳遞智能體育能量。  室內新星,智能綠茵場的圓夢之旅  百平米超級智能足球場,通過線上線下的一體化運營,實現了包括足球訓練、文化體驗、全民賽事、親子遊戲、線上課程等鏈條式運營,處處顯現足球魅力,時時普及足球知識。
  • 姜育恆南充開唱《再回首》等經典歌曲引全場「回憶殺」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4月27日晚,歌手姜育恆在四川南充舉行音樂私享會,現場演唱《梅花三弄》、《再回首》、《朋友》、《驛動的心》等10多首經典曲目。隨後,姜育恆為南充觀眾們帶來《梅花三弄》、《再回首》、《朋友》、《驛動的心》等10多首經典曲目。36歲的南充市民王先生和父親都是姜育恆的歌迷,27日下午6時許,王先生就帶著父親到了音樂會現場。「他(姜育恆)已經60歲了,狀態還這麼好,這些歌曲簡直就是我們幾代人的回憶殺。」
  • 趙 科|再回首(小說)
    「再回首恍然入夢,再回首我心依舊,只有那無盡的長路伴著我……」隨著音樂的升騰跌宕、連綿起伏,王校長與李主任倆人沉陷在樂曲聲中……這是一場工會活動,王校長四十有餘,沉穩剛毅,是前來交流的副校長。「再來一個!」不知是哪個老師在樂聲中沒有醒來。李主任回頭看了看王校長,王校微笑道:「唱的不好,算了吧。」隨即走下臺。王校是八十年代末期師範畢業,畢業後按照國家政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二十歲參加工作。因父母是農民,沒有任何社會關係,剛工作時分配在村小。那時的王校十分鬱悶,城市的繁華與喧囂與之無關,重新回到原點,只有那無奈等著他。
  • 打工皇帝,最初的成長之路
    成為未來的打工皇帝不是夢。職場上人與人相處是基本功之一。職場上員工與領導的關係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經常被翻新的問題。比如新來的管理者如何管理老員工,比如你今天提出來的。看了以上幾點,知道新來的領導到任後,首先要實現的目標和心態,你作為一名老員工就可以根據新領導的思路,合理的規劃自已,說不定,你就可以成為新領導的一桿旗幟,讓你在未來職場之路更暢通。一.發揮老員工優勢老員工切忌成為職場上的「滾刀肉」。總是在新領導面前擺出一副倚老賣老的姿勢。
  • 李嘉誠透露財產分配 耄耋之年壯心不已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行業英語>金融英語>正文李嘉誠透露財產分配 耄耋之年壯心不已 2012-05-28 09:34 來源:滬江英語網 作者:
  • 再回首,揮揮手,一切盡在不言中
    若天邊的流雲,毫不猶豫的帶走流年的潔白,燦爛的陽光下,是否依然會給天空留下一份湛藍和晴朗?靜靜地坐在一窗錦瑟的素年裡,望著蜂蝶飛舞的花叢,此時,最柔軟的便是心中的沉靜與安詳。紅塵茫茫,過客匆匆,不管是緣,還是劫,執手輪迴的菩提,搖動千萬次的經幡,終是拂了千年的凡塵,淨了歲月的蓮花。不管時光曾經給予什麼,當捧起一卷書來時,字裡行間讀出的仍是一手昨日光陰無言的安暖。
  • 濃情歌手——姜育恆|歲月留聲,再回首,經典依舊
    說實在的,最早聽姜育恆大哥的歌曲也是如大部分人一樣,源於他的《再回首》。這首歌由臺灣知名創作人陳樂融作詞,音樂大師盧冠廷譜曲。很多人不知道這首歌其實是最早由蘇芮演唱的粵語版《憑著愛》改編的同曲不同詞的國語歌《再回首》,最終卻由姜育恆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