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愛。
還記得搖滾客前不久寫過的海嘎小學嗎?
貧困山區的老師帶著學生組樂隊玩搖滾。
這個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貴州省六盤水市大灣鎮,高達2900米高山上,全貴州海拔最高的學校海嘎小學坐落於此。
這所小學還有一個特別的稱號:「中國最搖滾的小學」。
學校有108名學生和12名老師,每個人都會一種樂器。
三年來,語文兼音樂老師顧亞,帶著孩子們利用空閒時間排練,組成了兩支叫「遇」樂隊和「未知少年」的樂隊。
顧亞將日常排練的視頻上傳到網絡,受到痛仰樂隊等音樂人以及央視新聞等媒體的關注。
我也是因為這些視頻關注到這群孩子。
其實顧老師和孩子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有一場真正屬於自己的演出。
前天晚上8點的時候,我在顧亞老師的抖音帳號Teacher顧(ID:MrGu20200)上,全程看完了海嘎小學孩子們主場,主題為「海嘎少年的夏天」的搖滾現場直播。
一個半小時的演出,說真的,我再一次被感動哭了。
這場直播還有新褲子樂隊,但我的注意力全然不在新褲子身上。
這11個孩子,這些山區的孩子,他們值得在舞臺上完完全全當一次主角。
他們的歌聲,值得被更多的人聽到,他們的故事,值得被更多的人了解。
演出的現場雖然沒有主持人,也沒有人山人海的歌迷,坐在觀眾席上的大多是學生和家長,以及學校的老師。
但在線上,這場直播共有142萬人觀看,人數相當於15個鳥巢的觀眾。
原來全網有百萬計的人和我同樣持續關注著這群山裡的孩子。
在大山的深處,周圍漆黑一片,所有的燈光都集中在演出的舞臺上。
這個小小的舞臺是根據海嘎小學的場地,因地制宜在學校的操場上搭建而成。
操場上的籃球架和教室裡的小黑板,都是舞臺的一部分。
臺下的老師和家長們舉著燈牌,滿心期待著演出開場。
誰也沒有想到孩子們的願望這麼快就能在山腳下,在自己家門口實現了。
晚上8點直播準時開始,海嘎小學的遇樂隊、未知少年樂隊以及10名學生先上臺合唱了一首他們自己的歌:《海嘎之歌》。
旋律簡單舒緩,像是山林間的溪水,潺潺流動。
孩子們穿著樸素的校服,有著素淨的面容,黝黑的皮膚,純真的眼神。
他們手裡捧著點點燈火,隨著旋律輕輕搖擺著。
看到他們站在臺上真誠地歌唱,有一種說不出的溫暖的感覺。
農家樂裡飯菜香
茅草土屋變洋房
種植養殖蒸蒸日上
泥土小路變寬敞
海嘎湖裡魚兒蕩
歌詞看起來平凡樸實,唱出的其實都是這些山區裡長大的孩子們的心聲。
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三名在海嘎小學任教的老師,其中一位就是顧亞。
當初他決定來到快倒閉了的海嘎小學教課,在艱苦的條件下,和校長開始振興學校的工作。
經過校長的努力和顧亞用各種途徑徵集,海嘎小學陸續收到社會各界捐贈的樂器。
從吉他、尤克裡裡和手鼓,到後來的架子鼓、電吉他、貝斯這些給勁的樂器,等硬體設備齊了,顧亞就利用課餘時間教孩子們學習演奏。
教孩子們的同時,他一直想寫一首能夠反映當地變化的歌曲。
所以平時沒課時就拿起吉他彈彈,找找旋律。
可是歌詞的部分卻遲遲沒有創作的靈感。
「一開始嘗試用了很多唯美的詞語,但是感覺並不真實。」顧亞和兩個老師喊來自己的學生,想聽聽孩子們有什麼所見所聞。「家鄉的發展變化,孩子們是看在眼裡的。」
孩子們嘰嘰喳喳說了一堆,顧亞和其他兩名老師將孩子們的話記錄下來,創作了《海嘎之歌》。
原本山村裡的泥巴路都修成平整的馬路,以前村民住的茅草房土牆房換成了小樓房,村子裡又新建了廣場,給了孩子們更多活動的空間。
歌曲的前半部分孩子們用少數民族的方言演唱,很有民族特色,後半部分用普通話演唱。
朗朗上口的旋律,孩子們清亮稚嫩的聲音和真摯的神情,讓我感受到了這首歌純淨的情感。
仿佛一下將我帶離喧囂的城市,回歸靜謐的大自然之中。
這些生活在大山裡的孩子,條件艱苦,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
平時幹農活的時候,孩子們都會想拿自己手裡的吉他,再去練一練歌。
是心目中沒有泯滅的音樂夢,變成了指尖琴鍵的肌肉記憶。
像《歌聲與微笑》,《童年》這樣耳熟能詳的歌曲,是孩子們接觸音樂的起點。
遇樂隊擔任主唱的女孩叫晏興麗。
她很喜歡唱歌,因為唱歌能讓人感到快樂。
在學校練習唱歌的時候老師發現她有天賦,就被選來當主唱。
最喜歡的歌曲就是《童年》,因為自己的童年就是歌裡寫的那樣子。
由於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平時只有她和弟弟妹妹在家,大多數家務都是她做。
不過爸爸也很喜歡音樂,每天清晨都會拿手機放歌, 比如《一個人挺好》之類的,但是爸爸喜歡聽的歌,她都不怎麼喜歡聽。
顧老師給了她很大的鼓勵,所以她以後也想做音樂。
遇樂隊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鼓手羅麗欣。
她鼓打得真的太帥了。
跟著節奏點頭的樣子,時而表情冷酷,時而莞爾一笑,不輸於樂隊專業的鼓手。
剛被選入樂隊時她非常興奮,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能夠組一個小樂隊。
她覺得打鼓是非常自由和霸氣的,這讓她從不敢說話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站在主唱晏興麗旁邊的,是14歲的彝族貝斯手羅春梅,她是鼓手羅麗欣的妹妹。
比起姐姐打鼓時的陽光燦爛,羅麗欣明顯內向許多。
她不愛說話,容易害羞,做什麼事都是安安靜靜的。
年長一歲的姐姐,是她的燈塔。
姐姐成績好,她追著姐姐的成績,樂隊成員裡面姐姐的成績第一,她就是第二。
姐姐打鼓,她就彈貝斯,補上樂隊空缺的貝斯手位置。
打羽毛球的時候不說話,吃飯的時候不說話,連樂隊排練時,也是老老實實彈著自己的貝斯,認真盯著琴弦。
「我不愛說話,貝斯是我的話」,羅春梅說。
開始彈貝斯時她覺得很難,手不靈活,每天中午排練一兩個小時,那時候練得很累,但後來慢慢就簡單了。
上初中後因為寄宿在學校,她很懷念那會排練的日子。
以後她想當一名老師,像顧老師那樣受學生喜愛的老師。
不過目前她最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演出服,上面寫著樂隊的名字。
姑娘們愉快地沉浸在這場屬於她們的演唱會,就像平時在音樂教室裡排練那樣放鬆,自然。
這種肆無忌憚的享受,就是音樂的魅力啊。
新褲子樂隊也加入了這場孩子們的演出。
讓我感動的是,彭磊全程都只是小聲伴唱,根本沒有用力唱出聲。
他有意讓孩子們的聲音大過自己。
因為這場直播,孩子們才應該是舞臺的主人。
等到顧亞老師上臺時,孩子們歡呼一片。
在教學樓幾個學生大聲喊出對顧亞老師的祝福。
「顧老師,你好帥!」
「顧老師,多吃肉!長胖一點!」
「顧老師,能成為你的學生,太好了!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
站在臺上的顧亞哽咽了,眼裡漸漸溼潤。
可能一個大老爺們在臺上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情感,他欲言又止,沉默許久才說:「能成為你們的老師,我非常開心。」
孩子們的祝福是發自肺腑的,看到她們臉上的笑容,顧亞知道自己付出沒有白費。
顧亞和孩子們之間的情感,遠遠超越了普通的師生情。
沒有顧亞,海嘎小學的孩子們就不可能個個都會演奏樂器,也不可能組成樂隊受到全網的關注。
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樣的老師,理所應當惜之愛之敬之。
這段真的讓我淚崩了,人生能碰到顧亞這樣懂自己的老師,不容易。
和顧老師一起合唱時,孩子們放聲歌唱著,一臉的陶醉。
他們並不是在表演,而是用歌聲表達著自己的感情。
雖然在唱《平凡之路》時,未知少年樂隊有些搶拍。
但看到她們堅定的目光,滿懷對未來的希冀。
唱得如何,真的不那麼重要了。
只要孩子們能一直這樣自信地唱下去,就夠了。
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
想掙扎無法自拔
我曾經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絕望著 也渴望著
也哭也笑平凡著
他們曾經是山區裡的野草野花,渺小的存在著。
可現在的他們不再是路邊裡被忽略的野草野花,而是一個一個閃閃發光的少年。
向前走
就這麼走
對的,就這樣走下去吧,在這個意氣風發的年紀。
向著遠方奔跑吧,只管風雨兼程。
我相信海嘎小學的每一個孩子,他們的人生不會平凡下去。
直播的最後,未知少年樂隊和新褲子樂隊共同演唱了《你要跳舞嗎》。
在搖滾「燥起來」的帶動下,整場演出的氣氛達到了頂點。
大家在臺上盡情地又唱又跳,在孩子們的眼中,沒有什麼新褲子樂隊,沒有什麼上百萬人觀看的直播。
站在這裡的,就是一群熱愛搖滾的夥伴。
而這個舞臺,就是一場所有喜歡音樂的人們的狂歡。
龐寬將麥克風給了身邊的孩子和她一起唱,趙夢和彭磊則鼓勵孩子們一起跳起來。
這樣熱烈的氣氛深深感染到我。
趙夢後來感慨這場演出:「我有這種感覺,就覺得好像我們不足為道,未來是他們的時代。」
什麼是搖滾精神?
很多人認為是「有態度」,顧亞深以為然。
「我覺得這種態度可能會是做某一件事情的態度,踏實、認真,這就是搖滾。」
顧亞和孩子們做到了。
衷心祝福這些孩子們,永遠要像現在這樣純粹,快樂,勇敢。
一場直播演出看完,除了感動,還為這些孩子們感到高興。
顧亞說:
「比起走紅網絡,更令我們興奮的是,能有一場屬於自己的演出。大山裡的孩子不是模糊的符號,而是一個個真實的、可愛的人。希望通過這次演出,大家能認識樂隊中的每位成員,也將此前網友對我們的關心和善意傳遞出去。」
這些孩子,原本身處閉塞的山區之中,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在家裡幹農活。
如今他們終於有機會站在更大的舞臺上面,展現自己。
他們的生活和演唱因為顧老師在抖音上的視頻和直播,將被外界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他們的夢想可能並不一定是和音樂有關。
但,是音樂激發了他們自由追逐夢想的勇氣。
這場演出,孩子們會銘記自己曾經有過一個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眺望未來的熱血童年。
這將是他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人世間,每一處角落裡的美好都應該被看到。
這樣感動的時刻,抖音每天都在記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