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各醫院收治首批地震傷員 急需藏語翻譯

2020-12-16 騰訊網

人民網西寧4月15日電(記者陳沸宇、郅振璞)4月15日14時50分,一架載有玉樹地震災區38名傷員的東航A319型飛機,緩緩降落在西寧機場。

這是首批運到西寧救治的傷員。此後,西寧各大醫院都開始緊張忙碌的救治。

「來了,來了!」15時30分左右,青海省人民醫院,一個個傷員從救護車上被推向急診室。在那裡,大夫們正緊張而有序地詢問著傷員的狀況。

該院副院長宮保才旦介紹,截至目前,該院已收治了117名患者,醫院正想盡各種辦法,騰出160張床位以收治更多的傷員。

隨後,一輛玉樹牌照的車停在了急診室門口,院長趕緊指揮大家把傷員抬下車。傷員身邊,是他7歲的孩子,臉上還留著未擦的血漬。

19時30分,記者來到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瑟瑟的寒風中,醫護人員也在焦急地等待著。

該院目前已收治了110多名傷員。在院門口,有兩位來自青海醫學院的學生請求大夫把他們列為志願者,但醫院表示,現在最需要的,是會講藏語的翻譯者。

相關焦點

  • 臺灣醫療隊抵達西寧
    臺灣醫療隊抵達西寧 部分隊員曾參加汶川地震醫療救援     新華社西寧4月18日電(記者陳國洲)18日晚21時,由20名隊員組成的臺灣醫療隊抵達西寧曹家堡機場。他們將於次日前往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與那裡的大陸醫護人員一起救治在玉樹地震中受傷的群眾。    記者從協助臺灣醫療隊辦理赴青海事宜的青海紅十字組織了解到,醫療隊幾經周轉,於18日早上9時從臺北桃園機場起飛至香港,再乘機前往北京,稍作休息後,立即乘坐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航班飛赴西寧。
  • 川大華西醫院目前預留21張床位 時刻準備救治災區轉院傷員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9日訊(記者 劉佩佩)8月9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川大華西醫院獲悉,該院根據地震災情和傷情動態預留床位,目前已總計預留21張(骨科10床,神經外科6床,ICU5床),後續根據救治需要即時協調相關科室床位,確保傷員得到即時有效救治。
  • 青海少數民族藏語文學創作翻譯培訓班在西寧開班
    1月14日下午,由青海省作家協會、青海民族文學翻譯協會、《章恰爾》編輯部、《青海湖》文學月刊編輯部聯合舉辦的青海少數民族藏語文學創作翻譯培訓班在西寧開班。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作協主席,省民族文學翻譯協會會長梅卓出席開班儀式並講話。
  • 衛生部印發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指導原則
    中新網4月21日電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為指導各地科學、規範開展青海玉樹地震傷員早期康復治療,提高傷員整體救治水平,預防和減輕殘疾,衛生部、中國殘聯今日向青海、四川、西藏、陝西、甘肅五省區印發《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指導原則》,供接收傷員的醫院為傷員實施早期康復治療時參考。
  • 雅安市人民醫院十幾個科室缺少消毒液 優先急診使用
    齊魯網雅安4月22日訊(特派記者 孔冠軍)截止到22日19時,作為救治地震傷者的主要醫院,四川省雅安市人民醫院已經收治傷者334人,危重病人已經轉院目前,醫院急需消毒液等物資。  記者在雅安市人民醫院看到,醫院已經成立了抗震急救指揮部,在這裡,記者了解到,目前醫院已經收治傷者334人,傷者主要來自寶興縣、蘆山縣、名山縣三個災區。考慮到醫院的收治力量和收治條件,一些特別危重的病人已經陸續被轉移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四川省人民醫院。     在醫院裡,不時有志願者和醫護人員忙碌穿梭的身影。
  • 重危傷員「零死亡」是怎樣做到的
    ,並成立前線臨時黨支部,後方大本營安排好200張床位、38張ICU(重症監護病房)病床、30間手術室等,全力救治地震傷員。    震後華西醫院是收治危重地震傷員最多的地方。醫院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開展「黨旗飄揚、黨員爭先」主題教育活動,前線和總部兩線作戰,地震傷員救治和日常病人診治雙軌運行。至今醫院總部共接診地震傷員398人,入院治療325人,已完成手術221臺,出院141人,死亡為零。
  • 直擊臺南奇美醫院收治傷者 地震生還者仍不斷被救出
    直擊臺南奇美醫院收治傷者 地震生還者仍不斷救出【解說】2月6日凌晨3時57分許,臺灣高雄發生芮氏規模6.4級地震,當天晚上,中新社記者來到收治地震傷者的臺南奇美醫院急診室。該院與成大醫院是收治地震傷者比較集中的兩所醫院。晚8時左右,救護車送來一位地震傷者,醫護人員迅速將其推入診室。
  • 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收治塵爆傷員中恐有10人不樂觀
    華夏經緯網7月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楊育正7日說出內心話,這次八仙塵爆大面積燒傷的傷員,馬偕收治的50個病人中,「起碼有10個會再見」,他真的很不舍把真實可能的情況說出來。    據報導,楊育正在提到八仙塵爆傷員後續醫治情況時表示,拔管本身是一件鼓舞家屬跟病人的事情,但他強調,對要度過危險期來說,拔管卻不是一件重要的記號。
  • 專訪雷撼:收治1700名患者的方艙醫院是怎樣建成的?
    作為上海東方醫院副院長,雷撼帶領剛結束奮戰40多人的醫療隊榮歸抵滬。雷撼帶領並參與管理的方艙醫院位於武漢東湖區,是該市首批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從開啟到休艙總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700多名。上海經驗為何值得借鑑?
  • 青海新審定約400條藏語術語 涉及防震減災基本術語和專業術語
    張添福 攝中新網西寧12月29日電(記者 張添福)中新網記者29日從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青海省藏語術語標準化審定委員會獲悉,該省發布最新一期《藏語術語公報》,審定約400條防震減災基本術語、防震減災專業術語、防震減災相關術語。
  • 溫州第三人民醫院收治動車事故傷員35人2人死亡
    【網友微博尋親】【傷員名單查詢(不斷更新中)】截止到目前,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共收治傷員35人,其中2人身亡,包括微博網上尋人所尋找的李建忠;4人傷勢嚴重。在這35人當中,還有3名消防隊員由於勞累過度而接受救治。
  •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首批治癒患者出院 同日開始批量收治患者
    央廣網2月19日消息(記者孫利 王銳濤 高潔 羅楊)今天(2月19日),通過軍地醫務工作者的接續努力,武漢市泰康同濟醫院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同時,醫院開始批量收治患者。2月14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正式入駐泰康同濟醫院,接收143名新冠肺炎患者。今天的出院儀式上,軍地醫務工作者共同為出院患者送上了鮮花。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泰康同濟醫院副院長吳昊:「這次首批病人出院,我們大家都感到很振奮、很高興。
  • 花蓮慈濟醫院收治6名地震受傷大陸遊客 1人病危
    新華社花蓮2月7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7日下午,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表示,花蓮地震後該院共接治6名大陸遊客,其中一人病危,一人足部撕裂傷和肌肉肌腱斷裂,其他4人為輕微傷。  林欣榮介紹說,一位來自福建的40歲餘姓女遊客送到醫院時已失去意識,經搶救恢復心跳在加護病房持續治療。
  • 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選派首批康復技術人員赴雲南地震災區開展...
    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後,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始終關注震後災區的康復工作,第一時間與香港婦幼基金會取得聯繫,選派王崢、蘇文陽兩名康復技術人員作為中心首批康復救援團隊技術人員將在當地政府的統一安排下,積極配合昭通市人民醫院和魯甸縣人民醫院等機構,參與傷員康復救治,為災區提供緊急康復服務。
  • 「脫貧攻堅」等熱詞被青海審定為藏語術語並譯成藏文
    「脫貧攻堅」「弱有所扶」 等熱詞被青海審定為藏語術語並譯成藏文新華社西寧12月12日電(記者 徐文婷)青海省藏語術語標準化審定委員會辦公室11日公布了最新一期《藏語術語公報》,其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脫貧攻堅」「弱有所扶」「鄉村振興戰略」等熱詞被審定為規範化的藏語術語,並譯成藏文後向社會公布
  •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戰績背後:戰「疫」老兵的「硬」仗和「巧」仗
    2月16日凌晨2點多,在多次實地摸清醫院地形、擬制規範詳細的患者入院路線和流程後,吳昊召集病區骨幹,模擬患者收治。一次模擬演練中,他發現患者有按錯電梯樓層、誤入清潔區的可能性後,立即請來電梯工作人員,將電梯固定停留在當日收治病區,避免一切增加汙染的可能。「批量收治時,輕、中、重症患者如何安置,醫護力量如何配備,都必須提前妥善安排。」吳昊說。
  • 青海卡力崗:說藏語的穆斯林族群
    中新社西寧5月29日電 題:青海卡力崗:說藏語的穆斯林族群  作者 胡友軍  卡力崗,藏語的意思高高的山,地處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西南,距省會西寧約150公裡,這裡分布著德恒隆、沙連堡、阿什努3個行政鄉。  化隆縣是中國國家級貧困縣。
  • 極危重傷員增加兩名 特重傷員心跳停兩次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6日訊(記者 劉俠)6月6日下午,記者從成都市政府召開的第四次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6月6日中午12時,成都公交"6.5"事故受傷的74名傷員仍留院接受積極治療。
  • 「脫貧攻堅」「弱有所扶」 等熱詞被青海審定為藏語術語並譯成藏文
    新華社西寧12月12日電(記者 徐文婷)青海省藏語術語標準化審定委員會辦公室11日公布了最新一期《藏語術語公報》,其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脫貧攻堅」「弱有所扶」「鄉村振興戰略」等熱詞被審定為規範化的藏語術語,並譯成藏文後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