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強基計劃和高校綜合評價招生簡章的陸續發布,細心的家長和考生會發現在部分高校招生簡章中各高校都把考生的綜合素質檔案看的非常重要。
例如:
浙江大學強基計劃簡章明確說明,結合強基計劃的人才培養目標,綜合素質評價重點考察考生的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情況、在高中期間組織活動情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研究型學習情況、參與文藝、體育活動等情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的考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專家面試的重要參考材料。
西北工業大學強基計劃明確,考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面試的觀測點之一,並在面試中驗證真實性。
廈門大學明確,學校考核的面試環節將依據考生的現場考核表現並結合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進行綜合評定成績。
除了強基計劃,綜合評價招生對考生的綜合素質檔案考核尤為關鍵,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報名要求都要求考生的綜合素質突出。
不難發現,考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已經變成高校錄取的重要參考。但由於春季開學一延再延,線上學習成為新主流,這個寒假線下活動的停止,也讓很多準備綜合素質評價平臺材料的學生損失了一個機會。但是,絕不代表材料就此「擱淺」,社會實踐無法進行,學生同樣可以積累相關材料、培養和提升自己思維、寫作和動手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
面對開學即將填報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很多高一的學生還沒有經驗,不知道需要填什麼準備什麼?今天小文以天津為例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
什麼是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是新高考改革「兩依據一參考」中的參考,具體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思想品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
目前,上海、浙江均建立了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並在高校招生中參考使用,使對學生的一次性、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此項改革旨在改變傳統高考中的「唯分數論」傾向,用多把尺子「量」人才。
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
1、有利於促進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人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2、有利於促進學校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
3、有利於促進評價方式改革,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重要參考。
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填報內容
天津市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填寫主要包括:基本情況、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學業修習與專題研究、社會實踐等。以下是部分填報截圖:
具體填報內容如下:
校內外擔任職務:在校擔任的班長、團支部書記、社團的社長、學習/文藝/體育委員等,只要在校擔任的一切職務都可以填寫,還有孩子在校外公益組織、協會有職務的也可以填寫。
獎勵信息:孩子在校內獲得的所有獎項,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參加學校運動會獲得的某個項目名次等等,校內朗誦比賽、作文比賽等、還有校外公益組織、某學會某協會的獲獎等都可以填寫。
社團經歷:如學校的文學社、書畫社、人工智慧等各類社團活動
社會實踐:黨團活動,紅色研學、名校研學、社會考察、軍訓、職業體驗等等。
志願服務:可以填寫到街道社區、一些政府機構和公益組織進行的活動,如幫助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或學習困難學生、協助社區開展文化宣傳、交通協管、社區規劃、法律宣傳、環保宣傳或者大型活動提供志願服務(如世博會、青奧會等等)
研究性學習成果:從自然、社會、學科、自身生活中確定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主動獲取知識並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
通用技術代表作品:學生運用各種工具、工藝進行設計並動手操作、將創意轉化為作品。如編程、智能小車、陶藝等等。
審美與藝術領域代表作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書法等藝術領域的活動經歷、代表作品、獲獎情況等。
科技創新活動經歷: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經歷、獲獎情況等
專利: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等。
學科特長與表現:如英語、五大學科競賽經歷或獎項等競賽可填。
體育競賽獲獎與運動特長:體育競賽獲獎情況(校級以上)、運動特長(國家二級運動員及以上)可填。
期末自我評價或小結:客觀真實、注重分析及突出個性。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除了高考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考生的綜合素質檔案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你可能經常看到深夜挑燈奮戰苦讀、被學業「擠壓」業餘生活的學生們。你也可能經常聽到家長們的苦口婆心: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生活會讓你很苦。可很多人忘了:能吃學習的苦,更要學會聰明地吃苦。除了本身學習成績之外,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科學準備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也需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