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決定論?教育評價改革讓成績不再是中高考唯一標準

2020-12-16 未眼觀察

小凱學習很好,又是班長,是老師們眼中公認的「優秀」學生。可是,按照北京市三好學生的評選標準,體育綜合評價必須達到良好以上。然而,小凱的身體雖然很好,有一項體育測評卻不過關,所以,無緣「三好學生」。

如何評價一個孩子是否優秀?除了分數,還有什麼標準?

為了扭轉當前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等錯誤評價傾向,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文件。方案要求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五唯」頑疾;完善德育評價,強化體育評價,改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面對倍感失落的小凱,媽媽向他解釋道,過去,人們的普遍理解是學習好、品質好、身體好,尤其是學習好的學生自然就是三好學生。如今的評價辦法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學習好就代表一切都好的標準,要求學生們德智體美勞一項都不能落下,這樣,可以鼓勵大家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2020年8月5日,參加暑期快樂足球營培訓班的小學員在江蘇省連雲港市院前小學足球場訓練。(新華社發 王春/攝)

改變分數決定論 德智體美勞一樣也不能少

方案指出,加快完善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建設和使用辦法,逐步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此前一直呼籲改革我國教育評價體系,他告訴未來網記者,教育評價改革涉及到整個教育管理體制和教育教學,是教育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

教育部負責人就《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破」短視行為和功利化傾向,以及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打破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不科學做法,「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

「這個方案為解決唯分數唯升學問題指明了方向,也給了一些可操作措施。能否徹底地解決長期形成的分數決定論和升學考核標準,還有待於時間的檢驗。」儲朝暉解釋說,「因為,這個方案的定位是從行政角度解決評價問題,最關鍵的是,目前,評價權力過度集中和評價標準單一的問題還有待解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方案提出的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綜合評價是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最大亮點,抓住了我國當前教育評價存在的「老大難」問題。

熊丙奇認為,實施「四個評價」是破「五唯」的治本之策。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將引導所有學校轉變教育理,不再只以一次升學考試成績評價錄取學生,而是把學生的成長過程也納入評價體系,以此促使學校更重視教育過程,給學生完整的教育。

儲朝暉坦言,教育評價是很專業的問題,評價過程中必然會碰到到底用什麼理論、什麼技術來克服當前的唯分數、唯升學等難題。不過,方案中還沒有明確的闡述,期待後續有明確的操作措施。

體育美育與語數外一樣重要

未來網記者從一位偏遠鄉鎮的初中學生那裡獲悉,他們學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術或音樂課,有的音樂課都被要求上自習或者開班會了。她非常羨慕北京的中小學生每周都可以上藝術課,每天都有體育課。

為了改變有些學校的體育課上班會,藝術課被語數外擠佔的狀況,方案明確提出強化體育評價,中小學要客觀記錄學生日常體育參與情況和體質健康監測結果並定期向家長反饋;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此外,還大力提倡開齊開足美育課。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通常情況下,評價也是推動落實的有效方式。

因此,方案要求改進美育評價。中小學把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而且,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在該方案的總體指導思想下,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中小學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義務教育階段在開好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課程。

意見還指出,推進評價改革,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將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

未來網記者了解到,伴隨著體育評價越來越被重視,多地的中考體育分值也從40分升到70分不等。更有甚者,從2020年開始,雲南省的體育中考跟語文、數學、外語一樣,達到100分的分值。

對此,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

來源:未來網 作者:李盈盈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天津中考招生改革 分數不再是錄取唯一標準(圖)
    中招改革 分數不再是錄取唯一標準(圖)  昨天,由《每日新報》與市政府辦公廳聯合開通的定期欄目「民生專線」在市教委再次開通。昨天上午,市教委副督學王東軍及市教委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在市教委的熱線現場,耐心解答了市民反映的幾十個有關教育的各類問題。
  • 新疆初中升高中:分數不再是唯一錄取標準
    中廣網烏魯木齊3月13日消息(記者董虹)從2007年開始,新疆在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中,不再以分數為唯一錄取標準,等級制將取代分數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今天召開新疆中考暨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這一消息。
  • 高考分數公布!再也不能以分數作為唯一標準!
    高考錄取分數線已經陸續公布!作為一名老師在恭喜金榜題名的孩子們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我們再也不能夠以分數作為評價一個孩子是否成才、成功的唯一標準了!往往在高考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孩子自信滿滿,但在高考中沒有取得很好成績的孩子,這種內疚自卑感一直伴隨著他們相當漫長的歲月,乃至於一輩子!
  • 錄取分數排行榜與高考改革背道而馳
    (《新華日報》2月3日)   根據各高校在各省的錄取分數進行排行,貌似很客觀——依據的是教育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但其實,也並不客觀,因為從2003年起,我國已有22所大學進行自主招生改革試點(2014年達90所),這些高校在各地的一本錄取分數線,是將自主招生學生排除在外的,也就是說,一本錄取分數線已不能「客觀」反映一所學校錄取學生的高考成績情況。
  • 改變分數「標籤」!教育評價改革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體,正確的評價指揮棒,對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做法,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
  • 儲朝暉:教育評價多元 高考選拔標準應多樣化
    儲朝暉:高考選拔標準應該多樣化  要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從教育管理放權、教育評價多元方面著手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韓永  就高考改革以及現有方案存在的優缺點等問題,《中國新聞周刊》近日採訪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
  • 高考錄取方案改革:2020年高考成績只佔60%?綜合評價錄取或成主流
    也有很多網友反映:高考綜合改革正在推進中,這一舉措是不是在透露出以後高考錄取的新改革趨勢?是不是以後這種錄取模式會成為主流?其實,綜合評價錄取是改革後高考錄取的一個模式,這種模式依據統一高考的成績、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學校的面試成績以及各中學對考生作出的綜合素質評價等多個方面,組成一種新的選拔方式。
  • 研究生考試改革,初試成績不再是唯一標準
    7月底研究生會議展開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討會。之後在8月3號,中國傳媒大學對研究生教育進行重大改革。還上了微博的熱搜。中國傳媒大學表示,將從今年(2021年)開始,對研究生在進行全面改革:包括自命題科目的設置,複試選拔的流程,還有複試考核的方法等等。這其中的主要改變了複試考核的模式:增加了材料審核的環節。
  • @江蘇高考生 高考成績不是唯一標準!「綜合評價錄取」有學校啟動
    根據江蘇省教育考試院消息,南方科技大學在江蘇的2019年綜合評價招生即將全面啟動。目前,該校也公布了2019年的綜合評價錄取方案。這也是江蘇比較早的「綜合評價錄取」啟動學校了。所謂「綜合評價錄取」,就是各試點高校招生錄取時,對考生的高考成績、學業水平、能力測試等,進行綜合評分、擇優錄取,高考成績不再是唯一衡量標準了。
  • 【關注】太原:高中生學習成績不再是考核評定唯一標準
    【關注】太原:高中生學習成績不再是考核評定唯一標準 2020-12-09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津市出臺工作「清單」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改變用分數給學生...
    ■ 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註冊、業績考核、職稱評聘、評優獎勵首要要求■ 制定大中小學生德育評價指導方案■ 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 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近日,天津市制定出臺《
  • 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發布
    方案明確,各級黨委和政府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建設和使用辦法
  • ATAR不再是唯一高考指標?澳頂尖大學重磅推出招生改革!
    我們即將迎來美利堅招生模式…ANU 將從2020年開始不再把澳大利亞高考(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k,ATAR) 成績作為評判招生的唯一標準! ■ ATAR成績將不再是大學招收唯一標準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將進行顛覆式的變革,打破以往把 ATAR 成績排名作為招生的唯一標準,而是強制要求申請該大學的學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生活技能。
  • 江蘇高考綜合改革系列解讀⑤ 丨綜合素質評價,打破高考唯「分數論」
    中國江蘇網訊 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並將其作為高考錄取的參考,是推進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
  • 莫讓分數成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張濟順說,她並不反對用分數和考試來評價學生,在她看來,評價不可能沒有,就現在而言,考試可能還是對學生最公平的考核方法。但一些學校主觀地、表面化地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並給他們貼上優劣的標籤,是她所不能理解的。她認為,孩子在智力條件和個性等方面可能會有差異,這很正常,但這種差異不應受到排擠。    張濟順認為,這種排擠勢必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 上大學也看綜合素質評價?高考改革方案在制定中
    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或將實行高考、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三位一體」。昨日,「全國中心城市第四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協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中處處長劉月霞在會上透露,作為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重要內容的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當中。與此同時,在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當中,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招生錄取考試中也將佔有較高比例。
  • 教育評價改革需要新路向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四個評價」的提出,既是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教育評價改革任務的落實,又為未來一個時期的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指明了新路向。  改進結果評價。基於結果的教育評價,評價目的在於判別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諸如學生的考試分數、教師的論文數量、一所學校參與高考學生的分數與錄取人數等。
  • 高考不再只看「裸分」,學考校測均有佔比,綜合評價錄取或成主流
    「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的頑瘴痼疾,是長期困擾我國教育發展的嚴重問題。「唯分數」就是評價學生一刀切,以分數論英雄,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所謂高考「唯分數」,是指高校招生以高考分數(裸分)為主要或唯一依據的錄取模式。
  • 分數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元素,實行多元評價分數仍是核心
    一個人學習的時候,原單位給予一定的資助,不要說還籤有合約,就算沒有合約,回原單位服務效力以報「水恩」也是完全應該的…… 9月12日,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各地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教育質量觀,不得以中高考成績或者升學率片面地評價學校、校長、教師。
  • 觀點丨劉磊明:從大眾視野看唯分數論評價改革
    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將「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正式定性為「頑瘴痼疾」,要從根本上解決。既然是頑瘴痼疾,意味著唯分數論既非誰之過,更非朝夕之功。自20世紀90年代實施素質教育以來,關於降低分數在基礎教育考試招生中優先性、唯一性的政策文件層出不窮,作為糾正「應試教育」,創新高考改革的主要方面得到廣泛聲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