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國校園行」「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復旦大學

2020-12-16 體育直播茵茵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位於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等。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孫中山。

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復旦精神: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

校花:白玉蘭,1913年3月,春寒料峭,復旦公學剛剛從吳淞遷入上海西區徐家匯的李公祠。庭院中有數株白玉蘭樹,師生譽之為「花中君子」,以她為校花。1947年李登輝正式提議白玉蘭為復旦校花。

2018年11月,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2018年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行榜,位居世界第44。 [60] 2018年中國百強大學排名第十。

相關焦點

  • 復旦: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校訓、校歌與大學精神復旦: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周雙全  復旦校園裡有一條梧桐林陰道,筆直幽深,每次騎車經過這裡的時候,都會給人帶來夢幻般的感覺。就在這條被復旦人稱為「南京路」的林陰道盡頭,是一面鐫刻著「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牆。校訓牆由大理石貼面砌成,魏碑字體,凝重而不失灑脫。佇立牆前,你可以體會時光流逝中,總有些不變的東西一直在敲打著復旦學子的心。  復旦校訓來自民國時期的教育家、復旦老校長李登輝(1873-1947)。老校長李登輝早年留學美國,1899年獲得耶魯大學文學學位。
  •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復旦大學校訓背後故事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復旦大學校訓背後故事于右任書寫的復旦大學校訓。資料圖片  復旦大學校園,梧桐樹環拱的光華大道,筆直幽深。鐫刻著「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牆,靜立在這條路的盡頭。屋外,春日的暖陽映襯著藍藍的天;屋內,復旦的情懷激蕩在拳拳的心。
  • 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在光華大道盡頭,校訓牆上筆法蒼勁;梧桐環繞之下,「博學路」的命名與校訓精神一脈相承;翻開章程、手冊,校訓總是出現在復旦學子第一眼能夠看到的地方。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出於《論語·子夏》「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13年,經歷過辛亥革命動蕩的復旦公學百廢待興,徐家匯的臨時校區迎來了迄今任期最長的李登輝校長。
  •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光明日報-光明網
    復旦大學校園,梧桐樹環拱的光華大道,筆直幽深。鐫刻著「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牆,靜立在這條路的盡頭。     4月23日下午兩點,在離光華大道不遠的文科圖書館,一場以「閱讀,點亮夢想」為主題的講座正在進行。
  • 《悟學.第298篇》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悟學.第298篇》論語.子張第十九.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506196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譯文二】子夏說:「博覽群書並廣泛學習,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 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復旦校訓由來考[圖]
    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校訓是近代大學的產物,是各個大學精神的概括、提煉和凝結。同時它還表明這所大學的教育理念如何,文化底蘊是否厚實。所以這次評選出的前3名校訓都取自古籍《周易》(清華)、《論語》(復旦)、《中庸》(中山),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國典籍中的經世格言,以此教育學生做人、做學問的道理。   復旦的校訓出自《論語·子夏》,寓意深遠。
  • 上海復旦附屬中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復旦附中)創辦於1950年,是上海市首批「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是一所受上海市教委和復旦大學雙重領導的寄宿制高級中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延續了復旦大學的校訓,出自《論語子張》,意思是廣泛地學習,專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詳細地尋求,聯繫當前實際地思考。
  • 【校訓是什麼】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校訓是什麼】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發表時間:2014-08-11   來源:
  • 許寧生:銘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內涵十分豐富,復旦人應予銘記並不斷為其增添光彩。——許寧生  人物百科  許寧生,漢族,1957年7月7日出生於廣東普寧,廣東澄海人,1999年10月入黨,1975年10月參加工作,英國阿斯頓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博學篤志,切問近思,仁在其中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已記得牢固,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並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博學要篤志,有一個中心,意志堅定,建立人品,那麼知識淵博,有如一顆好的種子,意志的堅定是肥料,培養出花和果來.內在沒有一個中心,知識越淵博,思想越危險,覺得樣樣都有道理,容易動搖,應該是真理只有一個,要把它找出來,所以要篤志。
  • 復旦大學自主招生考生自薦信: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復旦大學自主招生考生自薦信 復旦大學自主招生考生自薦信 尊敬的復旦大學領導:   您好!   我是**中學的一名高三學生***,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審閱我的自薦材料。   一直以來復旦大學作為學術領域的佼佼者,一直走在國內甚至國際學術研究的前列,而遍及世界各地的復旦學子為國家、民族帶來了無限榮耀,這一切都強烈吸引著我。我渴望能通過此次機會投入貴校懷抱,成為復旦輝煌歷史的見證者。   我出生在黃海之濱,和煦的陽光、柔軟的沙灘、湛藍的海水造就了我活潑開朗、寬厚堅韌的性格,這正與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一脈相承。
  •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我想,我們的不足也正是缺少「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勇氣和精神。
  • 復旦大學的校訓,大家覺得怎樣?
    復旦大學的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個校訓是在1915年校慶十周年時正式確定的,與「思想自由,學術獨立」的立校宗旨相呼應。校訓的出處是《論語·子張》篇,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就是,廣博的學習,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去提問,多思考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 復旦大學校長談校訓:回歸人才培養的常識
    唯博學方可篤志,唯切問方可近思,讓學生們博覽群書,讓他們在反思和交流中把握關於做人的基本道理,才是人才培養之道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條古訓,既是復旦大學的校訓,也是歷代中國學人最基本的常識。常識永遠不會過時,重複萬遍也不嫌多。
  • 復旦大學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復旦大學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4-08-27 來源: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充分發揮校訓精神的文化功能、育人功能、社會功能,堅持把弘揚校訓精神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
  • 復旦大學的校訓,大家覺得怎麼樣,有哪些你認為不錯的校訓?
    復旦大學的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個校訓是在1915年校慶十周年時正式確定的,與「思想自由,學術獨立」的立校宗旨相呼應。校訓的出處是《論語·子張》篇,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就是,廣博的學習,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去提問,多思考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廣博《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 好的大學有什麼?看看校訓校風,復旦教授:社會關懷和天下關懷
    >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廈門大學: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南開大學: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校訓體現了一所大學的核心價值理念,想要知道在這所大學讀書的大學生到底怎麼樣,從校訓中其實就能看得出一二。
  • 參觀復旦大學,學校好景色優美,羨慕這裡的學生
    復旦大學的「復旦」二字出自《尚書大傳》中的《虞夏傳·卿雲歌》「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1905年,創辦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問」字的原形與現在差別不大,外面是門,裡面是口。有人敲門,問:「誰?」於是就有了「問」這個字。   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好多難題。不明白的,就要「問」。勤思,多問,這是學習的竅門。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木活字再現古代活字印刷情景 洮硯石刻上復旦大學校訓
    東方網2月9日消息: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今天收到社會捐贈:「木活字」和洮硯石。近3萬枚木活字將會在研究院再現古代活字印刷情景,對於研究院學生理解中華傳統印刷技術、掌握古籍保護工作技術具有指導作用;作為四大名硯的洮硯石,由拓石名家趙嘉福先生刻上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題寫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校訓,並作為研究生和古籍保護人員學習傳統石刻傳拓技術的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