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旅遊體驗師走進瑞安木活字印刷文化村
借著溫州旅遊體驗師參加2020「詩畫浙江溫潤之州」溫州鄉村旅遊文化節,瑞安市鄉村旅遊嘉年華在瑞安曹村的活動為契機,下午體驗師們採取串串走的方法行走了瑞安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中國東源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位於瑞安平陽坑鎮東源村。
-
中國木活字印刷術的「活化石」
800多年的歷史,這是已知的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堪稱世界印刷術的活化石。 這裡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工藝,完整地再現了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業場景,是活字印刷術源於我國的最好實物證明。2008年6月14日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以東源木活字印刷術為主體的「中國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溫州大學:「木活字」搬上錄取通知書
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浙江省瑞安市的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以瑞安木活字印刷術為載體的「中國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木活字」搬上高校錄取通知書
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浙江省瑞安市的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以瑞安木活字印刷術為載體的「中國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溫州大學木活字印刷通知書
曬曬入學通知書【溫州大學木活字印刷通知書】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浙江省瑞安市的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溫州大學 通知書整體採用中國傳統文書褶子樣式,封面是燙金的「錄取通知書」和學校校徽,封底是王蒙題詞的校訓「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
浙江這所大學把「木活字」搬上錄取通知書
溫州大學以瑞安市東陽村的木活字印刷技藝為創意點,打造了獨一無二的「木活字」錄取通知書,引發網友熱議。目前該校5200份錄取通知書已印製完成,第一批錄取通知書將於8月20日前後寄出。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浙江省瑞安市的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以瑞安木活字印刷術為載體的「中國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一起離奇盜竊案,牽出了一套古老的活字印刷鋪
這套「活字印刷鋪」大約為清光緒年間所制,繁體漢字非常規範,印刷工具也很齊全。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宋代的畢昇。縉雲木活字印刷術是我國保留下來為數不多的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傳統活字印刷工藝。縉雲木活字印刷術歷史:木活字印刷術是元代著名農學家王禎創製的,到了明清,木活字技術逐漸普及並流行。
-
傳承國學文化 體驗活字印刷——市圖書館開展少兒讀者活字印刷體驗活動
為豐富少兒讀者暑期文化生活,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及感悟,近日,白銀市圖書館與超星集團聯合舉辦「追溯活字印刷,感悟非遺魅力」少兒體驗活動,共有25組家庭參加了此次活動。」,講解木活字印刷的歷史來源、製作工序流程,分享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現狀等方式引導孩子們對文字的興趣,帶領大家一同踏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的體驗之旅。
-
從唐傳承千年的凸版印刷: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這時候就體驗雕版印刷的好處了,雕刻好一套印版後,可以用上好多代,父傳子,子傳孫,簡直就是印錢的利器。當然雖然木版也有壽命,便也比這個時候活字印刷每次還得重新撿字排版要省人工的,雖然古代人工比較廉價,但是古代很多人也不識字啊,這撿字那幫秀才們都忙著去進京當進士去了,無心於仕途的也歸隱了,不會幹這事的。
-
時代在更新,古老的文化正在慢慢退出,關於客家人自己的活字印刷
大家好,關於活字印刷數,這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但每個地方都有關於自己的活字印刷技術以及起源歷史故事,那麼大家今天就和作者一起看看關於寧化客家人自己的活字印刷起源故事吧!由北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現代活字印刷技術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在福建寧化、光澤至今仍有保存。在印刷業發達的明中葉時期,受到四保雕版印刷影響,寧化等地同時開始大量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譜。
-
活字印刷術是雕版印刷的升級版,那它的優勢有哪些呢?
但它仍然費時費力,印刷一頁書就要雕刻一塊版,雕印一部書,其製版工藝仍很費時,在總結前人和當時雕版印刷術經驗的基礎上,畢昇創造了膠泥活字印刷術,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昇的發明,在著名的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留下了最可靠的記載。
-
活字印刷在臺灣:臺灣漢字活字印刷之發展脈絡
清乾隆年間木活字《武英殿聚珍版從書》書頁 圖:Wikimedia之後,上海美華書院的主任姜別利(William Gamble),不僅利用電鍍方式複製香港的漢字活字,也自行開發新的漢字活字,並制定號數,奠定了漢字活字的基礎。之後姜別利退休返美前,應日本活字印刷的先驅本木昌造之邀,至長崎傳授漢字活字印刷技術,開啟了日本的西式活字印刷時代。
-
北宋時期早已發明活字印刷術,為何到了明代人們仍熱衷於雕版印刷
泥活字的質量與壽命存在一定局限《夢溪筆談》中描述泥活字製作方法是「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並用它們在兩塊鐵板上交替排版和印刷。泥活字排版工藝更為複雜「排版時,先在鐵板上放置松脂、臘和紙灰,鐵框排滿活字後,再在火上加熱至藥熔掉,用一塊平板按壓字的表面,使整版字平如砥,即可印刷」。
-
文化振興|製作老宋體字庫,還想出版教材,這位木活字傳承人最大的...
一卷150米長的宣紙,一個個娟秀質樸的字分成四行整齊地排列在宣紙卷上,像一件精美的書法長卷。「要寫完這1萬多個反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志仁感慨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瑞安東源木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已傳承了23代,是活字印刷術源於我國的實物見證。
-
中國活字實物在韓國被發現,它們是如何傳過去的
9月7日至8日,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與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在北京故宮聯合召開了第二屆 「燕行使進紫禁城」學術研討會。在研討會上,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所藏「燕貿木字」引起了學者們的深入討論。「燕貿木字」分「庚戌貿來」 和「辛亥貿來」兩批,記錄主要見於朝鮮時代著名印刷史文獻《板堂考(鑄字所應行節目)》。
-
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卻敗給了雕版印刷術,其印刷量只有2%
活字印刷術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幾百個單獨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與字之間嚴絲合縫,避免出現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術在北宋被發明出來後,也在不斷地發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術已出現銅活字技術,由於是統一鑄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
-
西式活字印刷是如何取代傳統木刻的?中國其實沒有銅活字印刷術?
其一是辛德勇的《中國印刷史研究》。根據該書的考證,中國印刷術起源於唐代中期,唐代末年到五代時期,印刷術從民間進入精英階層。這本書反駁了一個流行的觀念,即清代以前尤其是明代時期,已經出現了銅活字印刷術。而辛德勇認為其並未出現,只是在銅版紙片上放置泥活字、木活字或者錫活字。到了清代,因為解決了木質受潮的問題,且鑄造方便,成本低廉,中國都是以木板印刷為主。
-
木活字印刷、挑戰甲骨文 寓教於樂打開漢字之門
木活字印刷、漢字大富翁遊戲、挑戰甲骨文……寓教於樂 打開漢字之門王淑晨人體拼成漢字、通過漢字猜成語……坐落在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的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常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漢字愛好者體驗漢字遊戲進入木活字印刷的展室,濃鬱的墨香撲面而來,一字排開的木桌上,宣紙、墨汁、刷子、字盤、硯臺一應俱全。幾名小朋友戴著圍裙坐在桌前,鋪上宣紙,用刷子壓過字盤。「我認為我的作品更完美。」一名來自西班牙的小朋友自豪地把自己剛印好的詩畫舉在空中。相關專家表示,木活字印刷是雕刻在木板上的單個文字,通過排列組合以印刷不同內容的書籍。
-
朝陽這個地方,活字印刷上了文化牆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家長們發現,校門附近的各類餐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獨具特色的活字印刷文化牆,環境雅致了很多,而這樣的改變得益於小關街道將違建拆除,還路於民,留出空間,亮出美麗風景。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位於小關街道惠新裡街的三岔路口處,與惠新裡小學和惠新裡幼兒園為鄰。由於歷史原因,該學校校門南側一直被烤鴨店、燒烤店、包子鋪佔據,隨著時間的推移,商戶們搭建違規建築,擠佔公共道路,原本並不寬敞的三岔路口變得更加擁擠,尤其到了上下學尖峰時段,時常發生交通擁堵的現象。
-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我國發明了最早的木製和泥質活字印刷術,但是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版本發現於韓國,最早使用金屬活字的有可能是朝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