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活字印刷、挑戰甲骨文 寓教於樂打開漢字之門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木活字印刷、漢字大富翁遊戲、挑戰甲骨文……

寓教於樂 打開漢字之門

王淑晨

人體拼成漢字、通過漢字猜成語……坐落在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的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常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漢字愛好者體驗漢字遊戲。大家膚色不同、年齡不同、所在的國家不同,但置身於這座體驗園時,都被漢字世界所吸引。

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體驗園中,「巧拼漢字」展板上用磁鐵做成的漢字筆畫靜靜地躺在田字格裡。在「口」字展板前,兩名外國女孩正比劃著組漢字。擺好筆畫,便喊同伴拍下與漢字的合影。一撇一捺、一點一橫……漢字筆畫構成了變化萬端的漢字宇宙,體驗者開動腦筋用肢體和筆畫拼著自己心中最喜愛的漢字,也感受著漢字的脈絡,探索著奇妙的漢字世界。

進入木活字印刷的展室,濃鬱的墨香撲面而來,一字排開的木桌上,宣紙、墨汁、刷子、字盤、硯臺一應俱全。幾名小朋友戴著圍裙坐在桌前,鋪上宣紙,用刷子壓過字盤。「我認為我的作品更完美。」一名來自西班牙的小朋友自豪地把自己剛印好的詩畫舉在空中。

相關專家表示,木活字印刷是雕刻在木板上的單個文字,通過排列組合以印刷不同內容的書籍。雖然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看不到木活字的身影,但木活字印刷體驗遊戲可以讓體驗者感受這門傳統工藝。

「有時候項目老師也會跟體驗者們來一局《漢字大富翁》廝殺,這是一場漢字愛好者之間關於成語、漢字、詩歌知識的比拼,有時候,一盤遊戲會將老師困在遊戲室裡數小時。遊戲設計老師在親身體驗中找到新思路,汲取新靈感,與體驗者們進行漢字思維上的交流與碰撞,做出來的遊戲更加好玩有趣。」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項目負責人桂帆說,「2020年,項目將進行更多跨界合作,運用VR等新媒體、新科技手段設計更多符合漢字教學規律又生動有趣的漢字體驗項目,為每一名體驗者打開漢字之門。」

知識點和趣味點相結合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設在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內,既接待體驗者,也承擔教學功能。這就需要既解決漢語非母語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漢字難寫難記的問題,又要寓教於樂,同時適應教學模式差異,以確保達到漢字知識點和趣味點的有機結合。因此,該體驗園的每個遊戲環節的背後都有數位語言領域專家無數輪的探究論證,這為體驗項目提供了強大的學術支撐。

事實證明,體驗式漢字遊戲經得起考驗。2019年11月,在希臘雅典扎皮翁宮裡一個挑戰甲骨文展臺前,當地民眾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希望一睹漢字風採。這正是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推出的「挑戰甲骨文」系列體驗活動,在希臘舉辦的「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上一經亮相,便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

展覽吸引了一位希臘本土漢語教師的關注,「我覺得活動非常有趣,增加了中國對我的吸引力。作為一名中文教師,也想了解更多漢字教學方式,如果有機會到中國學習就更好了。」

看到展覽上那熟悉的筆畫和文字,一位曾經在中國生活的希臘留學生說:「我在讀大學時選擇學習中文,後來到中國武漢大學留學。我熱愛漢字,懷念中國。」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項目是漢字體驗遊戲式學習的一個縮影。相關專家表示,體驗遊戲式學習使每個漢字愛好者能夠「身臨其境」,觸摸漢字的骨骼,感受漢字的靈魂,追溯漢字的歷史,真正沉浸在生動鮮活的漢字環境中。

「我因愛漢字而愛上中文,但對漢語為非母語的漢語學習者來說,漢字是學習路上的一大挑戰,學起來有點難。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將學習和體驗遊戲結合起來,會簡單很多。」在中國留學的美國留學生傑克說。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寓教於樂 打開漢字之門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寓教於樂 打開漢字之門 2020年01月17日 13:5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親子研學」探索木活字印刷、扎染和沙畫的魅力
    2020年11月22日,30餘組家庭走進【冀臺聯文化產業園】河北非遺文化研學體驗創新基地開展親子研學體驗活動,並對園區的扎染圍巾、沙畫藝術、木活字印刷等特色研學項目集中進行了參觀和體驗。取境由心,意生向外」的沙畫藝術還給孩子本真的天性難得的親子時光陪伴恰恰是最應該做的事情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是家長最值得驕傲的事墨香造物,觸摸漢字之美
  • 帶娃來5700㎡漢字主題樂園,13個體驗坊裡邊玩邊學,趁著開放抓緊來
    像一把打開時空之門的鑰匙讓孩子穿越到幾千年前看這些文字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如何演變更迭,成為現代文字的樣子佔地5700㎡,13個漢字文化體驗坊通過很多好玩的小遊戲,讓人發現漢字的樂趣木活字印刷、漢字大富翁、甲骨文天幹地支…不僅邊玩邊學,還將歷史文化、天文地理串聯其中
  • 六年如一日,讓近四萬個家庭感受到中國漢字之美——甲骨學堂故事多
    >「一片甲骨驚天下。」 但就是這麼一個小學堂,在過去6年間,舉辦漢字教育活動近1000場,吸引了近40000個家庭參與其中。 「我們主要是通過聽、看、寫和現場體驗,讓孩子們感受漢字的神奇魅力。包括聆聽文字演變的歷史和故事、參觀文字展櫃和實物、練寫優美的甲骨文字、體驗『甲骨字形』雕版印刷等。」甲骨學堂發起人楊軍輝說。
  • 溫州大學木活字印刷通知書
    曬曬入學通知書【溫州大學木活字印刷通知書】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浙江省瑞安市的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溫州大學 通知書整體採用中國傳統文書褶子樣式,封面是燙金的「錄取通知書」和學校校徽,封底是王蒙題詞的校訓「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學生活動方案
    從刻寫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到刻寫在青銅器上的金文,再到書寫在竹簡上的小篆隸書,再到書寫或印刷在紙上的標準體漢字,漢字的字形一脈相承,有著清晰的演變軌跡。希望通過講解漢字的發展歷程,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並加深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化的自豪感。
  • 活字印刷在臺灣:臺灣漢字活字印刷之發展脈絡
    清乾隆年間木活字《武英殿聚珍版從書》書頁 圖:Wikimedia之後,上海美華書院的主任姜別利(William Gamble),不僅利用電鍍方式複製香港的漢字活字,也自行開發新的漢字活字,並制定號數,奠定了漢字活字的基礎。之後姜別利退休返美前,應日本活字印刷的先驅本木昌造之邀,至長崎傳授漢字活字印刷技術,開啟了日本的西式活字印刷時代。
  • 溫州旅遊體驗師走進瑞安木活字印刷文化村
    借著溫州旅遊體驗師參加2020「詩畫浙江溫潤之州」溫州鄉村旅遊文化節,瑞安市鄉村旅遊嘉年華在瑞安曹村的活動為契機,下午體驗師們採取串串走的方法行走了瑞安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中國東源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位於瑞安平陽坑鎮東源村。
  • 2020「守望漢字」嘉年華在鎮江華夏漢字研學館舉辦
    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青少年精品社教課程《舞動的漢字》和文創互動項目雕版印刷、甲骨文拓印亮相活動中,另外還有木活字印刷、鉛活字印刷、秦磚漢瓦拓印、陶藝造型、陶瓷美術等精品體驗課程。通過精品課程和現場實踐及互動體驗,讓更多青少年零距離感受文字文化,體味漢字的無窮魅力,成為「漢字守望者」。
  • 文化振興|製作老宋體字庫,還想出版教材,這位木活字傳承人最大的...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瑞安東源木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已傳承了23代,是活字印刷術源於我國的實物見證。在王志仁的工作室裡,整齊地碼著一個個小木框,其內密密麻麻擺放著一釐米見方的小棠梨木塊,每個木塊上刻著一個反寫的老宋體漢字,這就是「木活字」。這些字都是按照口訣來排列的,以便下次再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將字撿出來。瑞安木活字印刷術嚴循古法,刻字有刀法,撿字有口訣,排版有格式,印刷有講究。
  • 中國木活字印刷術的「活化石」
    800多年的歷史,這是已知的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堪稱世界印刷術的活化石。  這裡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工藝,完整地再現了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業場景,是活字印刷術源於我國的最好實物證明。2008年6月14日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以東源木活字印刷術為主體的「中國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接觸漢字、寓教於樂!在京都「漢字博物館」學習體驗漢字文化
    其實當金時聽到漢字博物館這個設施名稱時,第一個浮現腦中的印象便是「這是一處需要努力學習的學術設施?」,但事實上卻是完全相反。漢字博物館館內設計成2種不同的主題,1樓是運用「視覺聽覺觸覺」主題來學習的樓層、2樓則是「寓教於樂」相關的教育設施。這簡直就是「運用感官肢體來快樂學習」的設施內容!所以,廢話不多說!
  • 實用又好玩的《漢字盒子》,與孩子一起動手做活字印刷
    「枯燥地認字,孩子完全沒有興趣,家長教起來也費勁……」其實,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生硬地認字、識字,而是通過體會漢字之美培養對文字的興趣。進行漢字啟蒙,最棒的是通過遊戲的方式——把漢字玩起來!今天大象優選給大家推薦的這套漢字禮盒,是一套可以體驗活字印刷的《漢字盒子》。
  • 「甲骨學堂」故事多:1000場活動和40000個家庭
    但就是這麼一個小學堂,在過去6年間,舉辦漢字教育活動近1000場,吸引了近40000個家庭參與其中。「我們主要是通過聽、看、寫和現場體驗,讓孩子們感受漢字的神奇魅力。包括聆聽文字演變的歷史和故事、參觀文字展櫃和實物、練寫優美的甲骨文字、體驗『甲骨字形』雕版印刷等。」甲骨學堂發起人楊軍輝說。
  • 「木活字」搬上高校錄取通知書
    資料照片溫州大學以瑞安市東陽村的木活字印刷技藝為創意點,打造了獨一無二的「木活字」錄取通知書,引發網友熱議。目前該校5200份錄取通知書已印製完成,第一批錄取通知書將於8月20日前後寄出。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浙江省瑞安市的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
  • 到《中國印刷博物館》搜尋億萬年前 漢字印刷的起源
    目的地:中國印刷博物館 坐標:北京大興區黃村鎮, 地鐵4號線清源路站,A口右手邊! 費用:0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 今天來到《中國印刷博物館》, 這裡是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應該值得一看。 本想請個講解員,問了下,150元/次~一個人。
  • 甲骨學堂線上特別課程《發現漢字之美》
    噔噔噔噔~~~甲骨學堂線上課堂開課啦!疫情期間中國文字博物館特推出系列漢字主題課程——《發現漢字之美》。在這個不一樣的時刻,靜下心來一起感悟漢字之美,跟著節奏一起開啟第一課——《咬文嚼字》~~近一個月來,讓你感動落淚的瞬間還記得嗎?
  • 激活古老漢字的年輕活力(玩轉漢字(中))
    以活字為媒介、融合漢字藝術與現代設計的文創品牌字在不斷打破常規,嘗試賦予漢字文化更多可能性;先後聚集多名對漢字感興趣的藝術家、書法家等的文創平臺漢字造夢不僅將對漢字的理解和熱愛投射到產品上,更是提出「將漢字玩到全世界」;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讓人們在活字印刷體驗中感受漢字之美……漢字不再是靜態的,而是幻化出各種形式
  • 浙江這所大學把「木活字」搬上錄取通知書
    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浙江省瑞安市的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以瑞安木活字印刷術為載體的「中國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走過了怎樣的一段歷程
    文/艾東門 原創文章周有光說「語言使人類別於禽獸,文字使文明別於野蠻」。[①]語言是人類交際和思維的工具,文字是語言最重要的記錄性工具。作為記錄漢語的漢字承載著中華民族對世界、自然和自我認知的智慧。在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中,漢字本身已經是中華文明絕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