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是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的子項目,以創新漢字教學模式為建園理念,遵循快樂、參與和服務三原則,讓中外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漢字,親身體驗漢字的造字過程,感悟造字的物象場景,體會漢字隱含的奧妙和樂趣,達到快速有效識字的目的。
根據教育部2017年發布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要求,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根據學生不同學段,特制定此活動方案。
一、 參觀體驗流程
一層:西大廳集合併領取漢字護照----在印章臺蓋十二生肖甲骨文印章----漢字發展歷程----吉祥合體創意字---漢字的動物世界
二層:成語達人體驗坊----巧拼漢字走廊----活字印刷體驗坊---漢字盒子體驗坊----漢字大富翁體驗坊----漢字與生物體驗坊----漢字甲骨文
學生公寓:舌尖上的漢字體驗坊。
備註:根據學生人數、學段以及體驗時長安排不同的體驗內容。
二、體驗內容
(一)漢字發展歷程&漢字之美展廊
1、活動目標
漢字是全世界範圍內,歷經三千多年,唯一沒有死亡的表意文字,至今仍在傳播和使用之中。漢字產生於商代,綿延三千餘年而不墜。從刻寫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到刻寫在青銅器上的金文,再到書寫在竹簡上的小篆隸書,再到書寫或印刷在紙上的標準體漢字,漢字的字形一脈相承,有著清晰的演變軌跡。希望通過講解漢字的發展歷程,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並加深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化的自豪感。
2、活動主題
發現漢字之美
通過展現「家」這個字的字形演變過程,來展現漢字的字體之美。
3、活動方式
考察探究、參觀講解
4、活動內容
漢字發展歷程包括:(1)漢字的起源與演變;(2)漢字的發展;(3)漢字之美;我們選取一個「家」字來展現漢字的字體之美。「家」是一個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的字,根植於中國人的血脈深處。在漢字之美展廊,學生會看到八種字體都是一個「家」字。從最早的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到標準宋體,我們選取一個「家」字來展現漢字的字體之美。並結合「家」的含義,為學生講解中國傳統文化,介紹中國的思想價值體系,植根愛國主義情懷。
(二)吉祥合體創意字展廊
1、活動目標
漢字是記錄中華文明的載體,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漢字和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漢字的一點一划到每一個字的構型乃至字音字義,無不可作為藝術創作的元素。這裡通過巧妙設計將幾個單字組成一個合體字來展示漢字與藝術的結合,同時表達吉祥美好的寓意。這裡呈現了30個創意合體字,體驗者可以從中受到啟發並拓展思路去創意和設計新的合體字,感受漢字與藝術結合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思維意識。
2、活動主題
漢字小創意
3、活動方式
考察探究、設計創意、互動體驗
4、活動內容
帶領學生鑑賞巧妙設計的合體字,讓學生感受漢字與藝術的結合。這裡呈現的一共有30個合體字,比如:一帆風順、五穀豐登、歡聚一堂等等。學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拓展思路去創意和設計合體字。給定學生主題,鼓勵學生能夠創造出包含自己故事和想法的作品。
(三)漢字的動物世界
1、活動目標
動畫片《十二生肖的象形世界》中表達動物和一些自然現象的漢字都是手繪後通過電腦技術變成三視圖,在動畫片中惟妙惟肖地呈現漢字的演變。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講解下,通過觀看漢字動畫片,學習、了解十二生肖的漢字演變,了解漢字與自然的關係。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並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化的自豪感。
2、活動主題
認識甲骨文
通過觀賞動畫片《十二生肖象形世界》,認識動畫片中的十二生肖甲骨文以及相關漢字的演變過程。
3、活動方式
考察探究、欣賞、講解
4、活動內容
在視聽室觀賞動畫片《十二生肖象形世界》,通過動畫片的形式,展示動物類漢字,並結合漢字與自然,展示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漢字,片子裡的12生肖和出現的場景,比如日、月、風、雲、水等都從象形文字演變而來,學生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屬相,看看現在的簡體字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同時能感受到漢字、創意、美學是如何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它是如何借用動畫語言,來講述漢字、國家、歷史和文化之間豐富又有趣的聯繫。
(四)成語達人體驗坊
1、活動目標
在互動遊戲中,通過拼組成語,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歷史故事,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並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中獲得豐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形成並逐步提升對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2、活動主題
探尋漢字背後的歷史故事
通過理解成語故事,掌握文化內涵,解讀哲學含義,提升對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活動方式
考察探究、合作競賽、講解故事、互動體驗
4、活動內容
體驗坊的牆上有六塊兒題板和五塊兒字庫,所有字塊可以活動和替換,分組後學生需要動手從字庫中找到正確的字塊兒,把題板補充完整,講述相應的成語故事。不同學段的學生,會提供不同的題板和字庫。
(五)巧拼漢字展廊
1、活動目的
「巧拼漢字」遊戲面向學段1-2年級學生,通過用部首、人體巧拼漢字,讓學生對漢字形體結構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體驗,在遊戲中感受漢字筆畫與部件的作用。
2、活動主題
認識漢字結構
3、活動方式
互動體驗
4、活動內容
在走廊牆面的八個田字格中分別給出了「日、大、口、王、木、一、十、人」八個獨體字,字的筆畫皆可自由移動與拼接,體驗者可藉助身體姿態的變化,與牆面漢字或筆畫結合,拼出新的漢字。
(六)漢字大富翁體驗坊
1、活動目標
漢字大富翁體驗坊以中國版圖為載體,根據學生年齡設計了不同的題庫,每一級別的題庫為102道題目。遊戲形式活潑生動,涉及到的題目有看圖猜成語、漢字找茬、古詩接龍、猜字謎、挑戰甲骨文、各地地理歷史文化知識等。機會卡和幸運卡裡都隱藏著豐富的生活常識和德育意識,要想順利完成這個遊戲,學生需要具備三方面的能力;豐富的知識儲備、良好的思想品格、面對困難與挫折時的心態。學生在互動遊戲中,通過答題,學習、了解人文、地理知識,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及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並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2、活動主題
學段1-2年級:我的家鄉
通過互動體驗漢字大富翁遊戲,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地理知識、歷史文化、名勝古蹟,並向身邊的朋友講述自己的家鄉。
學段3-6年級:我看家鄉新變化
通過互動體驗漢字大富翁遊戲,了解和感受家鄉在經濟、文化、建築、交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用繪畫、手抄報、作文、故事等多種形式,展示家鄉新變化。增進知家鄉、愛家鄉的情感,增進建設家鄉和祖國的責任感、使命感。
學段7-9年級:家鄉的傳統文化研究
通過互動體驗漢字大富翁遊戲,記錄家鄉歷史文化典故,了解著名歷史建築;了解當地服裝服飾文化和傳統慶典節日文化等方面的傳統文化。理解和尊重家鄉的傳統文化,積極參與探究學習,對傳承傳統文化具有歷史責任感。
3、活動方式
考察探究、互動體驗
4、活動內容
學生分組競賽,通過抽號碼、搖轉盤、答題、抽卡牌等方式前進、後退或佔位。規定時間內前進最遠或到達終點者且餘「熊貓幣」最多的人獲勝。
學生在遊戲中暢遊祖國大好河山,了解祖國的地大物博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了解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以遊戲的方式「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真正成為漢字文化和中國人文地理知識的「大富翁」。
(七)活字印刷體驗坊
1、活動目標
印刷術是中華民族的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產生使人類的文明得以廣泛便利地傳播和繼承。木活字印刷是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完整再現了中國古代活字印刷的傳統工藝,在活字印刷體驗坊中學生可以親手體驗從檢字、排版、上墨、覆紙、刷印的傳統木活字印刷過程,並了解印刷術的前世今生,木活字印刷進入工業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今天已經被廣泛使用的雷射照排技術,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和創新思維意識。
2、活動主題
學段1-2年級:學做小畢昇
在教師的指導和組織下,親手體驗中國古代傳統活字印刷術,初步了解並掌握活字印刷的基本方法,養成善於觀察、做事細心的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學段3-6年級:我是「非遺」小傳人
讓學生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特點、保護現狀等,以「木活字印刷術」為例,討論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的方法、措施和建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活動。課程結束後可讓學生訪問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理解、認同家鄉傳統文化,並樂於傳承。
學段7-9年級:生活中工具的變化與創新
觀察現代生活中印刷技術的革新,通過體驗中國傳統木活字印刷術,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學生了解科技的發展與印刷技術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學會關注生活中各種工具的發展帶來的生活變化,體驗科技的進步,激發創新精神,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3、活動方式
考察探究、設計製作活動(勞動技術)、職業體驗
4、活動內容
活字印刷體驗坊為學生提供從檢字排版、上墨、覆紙到刷印的完整體驗,復現傳統木活字印刷過程。
現場木板與106個木活字皆為浙江瑞安木活字印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超輝老師精心雕刻,可以拼成多首古詩。教室裡有一面百家姓牆,上面都是反字,引導學生注意和認識;觀看浙江木活字印刷介紹視頻,了解活動流程:排版、上墨、覆紙和印刷;介紹工具、示範和說明任務:製作一份清晰的古詩印刷作品。
(八)漢字盒子體驗坊
1、活動目的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結合漢字的特點研發了體驗產品《漢字盒子》,建設了漢字盒子體驗坊,漢字盒子中選用的古詩有寫人、思鄉、描寫自然三個主題,共25首,均選自教育部審定小學《語文》教材,覆蓋小學一至六年級。古詩豎版印刷、使用仿古輕型紙、打孔設計,讓體驗者自己動手填補詩詞空白,親手使用天然麻線把印好的詩歌裝訂成詩集,做一本自己的詩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並加強其思想道德修養。
2、活動主題
學段1-2年級:學習古詩詞
讓學生通過學習字卡,認識甲骨文,學習古詩詞,達到會認、會讀字卡中的漢字、會背三首以上詩歌的程度。並通過活字印刷印成詩集裝訂成冊,整體從易到難,從字卡識字——漢字組合詩歌——製作詩集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對漢字及中華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又結合中國傳統藝術與文化,多維培養學生文化薰陶、藝術審美及動手動腦的能力。
學段3-6年級:我的詩集
讓學生了解漢字發展歷史、認識甲骨文,填補詩詞空白,並通過活字印刷印成詩集裝訂成冊,激發學生對漢字及中華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又結合中國傳統藝術與文化,多維培養學生文化薰陶、藝術審美及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
學段7-9年級:創意「我的詩集」
讓學生了解漢字發展歷史、認識甲骨文、填補詩詞空白、組合詩詞、創造新詩,並通過活字印刷印成詩集裝訂成「我的詩集」,激發學生對漢字及中華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又結合中國傳統藝術與文化,多維培養學生文化薰陶、藝術審美及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
3、活動方式
考察探究、設計製作活動(勞動技術)、互動體驗
4、活動內容
在漢字盒子體驗坊,學生可以體驗活字印刷全過程,並且DIY線裝古詩集。講解漢字發展歷史,學習認讀字卡,使用木活字印章將詩集填充完整,再使用天然麻線把印好的詩歌裝訂成詩集,最後在封面上署上名字,製作屬於自己的詩集。
所選古詩涵蓋人物、風景、抒情三個主題,共25首,均選自教育部審定小學《語文》教材,覆蓋小學一至六年級。
(九)漢字與生物體驗坊
1、活動目標
「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說文解字》序言中這段源於《周易》的話間接說明了漢字的起源及古人造字的智慧。漢字與生物體驗坊以簡單直觀的方式幫助低年級學生複習鞏固課堂所學生物類漢字,初步感知同「字族」漢字之間的規律性聯繫;啟發中高年級學生感受漢字與自然世界的密切聯繫,思考古人造字的原理與智慧,從學校課堂中的「識漢字」走向「知漢字」。
2、活動主題
識漢字 知漢字
3、活動方式
觀察探尋、互動體驗
4、活動內容
漢字與生物體驗坊將以真實場景形式分別展出漢字與植物、漢字與鳥類、漢字與走獸、漢字與昆蟲等幾類不同主題的內容。低年級學生在此需要完成將實物與漢字字卡做正確配對的任務;中高年級學生在此應通過觀察各種動植物與字卡上的甲骨文字形,將圖形與甲骨文字卡做正確配對,學習辨識生物類甲骨文,了解漢字的造字原理。
(十)漢字甲骨文
1、活動目標
漢字甲骨文是展示與人體有關的甲骨文;展示與動物有關的甲骨文;展示與自然有關的甲骨文,啟發中高年級學生感受漢字與人體、與自然世界的密切聯繫,思考古人造字的原理與智慧,了解漢字背後隱藏的文化內涵。
2、活動主題
漢字甲骨文
3、活動方式
觀察探尋、互動體驗
4、活動內容
漢字甲骨文體驗坊將以展板形式分別展出漢字與人體、漢字與動物、漢字與自然等幾面不同主題的展板。低年級學生在此需要完成將人體、動物或田園景物與甲骨文做正確配對的任務;中高年級學生在此應通過觀察各種動植物的圖畫與字卡上的甲骨文字形,學習辨識甲骨文,深入了解漢字的造字原理。
(十一)舌尖上的漢字體驗坊
1、活動目的
中國美食享譽全球,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學生將在這個體驗坊親手製作漢字月餅、漢字麵條、漢字餅乾等,體驗坊將結合不同的節日和不同的節氣推出不同的體驗項目,在這裡,可以品嘗到自己做的中國美食。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中國飲食文化對漢字的影響,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並增強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2、活動主題
學段1-2年級:認蔬菜 識五穀
通過交流了解同學們對吃蔬菜的態度;讓學生認識蔬菜以及五穀,了解蔬菜和五穀的營養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了解中國飲食文化。
學段3-6年級:學做簡單的家常菜
通過學習體驗,掌握幾種簡單的烹飪技能;學會煮麵條、包餃子等家常菜。了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感受勞動和生活的樂趣,形成積極的勞動態度。
學段7-9年級:探究營養與烹飪
通過學習體驗,了解本地傳統美食及其營養價值,分享美食文化,學做幾種家常菜餚;提高健康飲食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活動方式
考察探究、設計製作活動、職業體驗
4、活動內容
展示區:展示中國地圖,了解八大菜系,展示食器,並放相應糧食,讓學生認識傳統五穀。
遊戲區:「吃貨」挑戰、找朋友、辨禮器、組詞等。
體驗區: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安排不同的體驗內容:比如包餃子、做月餅、做麵條等跟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的做中國菜活動,配以視頻展示及現場體驗。
三、課程教案
每個體驗環節都有配套的體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