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屋簷下的麻雀——」後半句是什麼?

2020-12-12 舜耕於斯

.

與雀為友

(隨筆)

.

大禮堂很高很大,屋頂也沒釘天花板,梁上棲滿了麻雀,從下面望上去,就像是木頭裡長出的無數小蘑菇。早晨,他們剛剛醒過來,就嘰嘰喳喳地吵個不停。

麻雀真是一種令人討厭的鳥,絕不像黃鶯、畫眉那樣討人喜歡。更令人氣憤的是,它們實在太不講衛生,白屁股一翹,一顆白色的糞彈就從天而降,不管它屁股下面,還堆著正收割回來的稻穀。

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儘管它們已觸犯眾怒,但大家也無可奈何它。禮堂屋頂太高,任你喊破嗓子,它是充耳不聞,依然我行我素。「要是有氣槍就好了。」「有皮彈弓也行。」有人說。

小時候確實玩過一陣子打鳥。那時,每當夜幕降臨,便扛起氣槍,走進竹林。手電筒一照,一個白點,那邊是目標。打來的鳥用黃土一裹煨起來,味道好極了。

不過,現在如果手裡真有一支槍,我也不會開火了。麻雀現在是保護動物了,況且,人長大了,或者說慢慢老了,就會越來越珍視生命,包括自己的、別人的,人類的,非人類的。鳥的天堂在林間。他們離開林間,也算是背井離鄉了。

久而久之,我們也漸漸地習慣了麻雀的啼叫聲,有時候竟然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了。

不是收穫季節,禮堂的稻穀沒有了,但麻雀們依然不肯離開,它們好像把這裡當作了「家」。偶爾會有一、二隻鳥血淋淋地從梁上掉下來。人類不去騷動它們,它們竟然自己互相殘殺起來。它們是因為爭食,死於你死我活的「決鬥」。諺語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麻雀的世界,與人類的世界何其相似啊。

麻雀可謂遍布五湖四海,無論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澤和農田,都可以成為它們棲息和活動的地方,灌木叢中、疏林草蓬、房前屋後、路邊樹上,都能見到它們小巧玲瓏又活潑的身影。

麻雀看似膽小,其實膽大易近人,只不過警惕性較高罷了。它多營巢於人類的房屋處,它喜歡把窩巢築在離我們很近的地方。

麻雀吃蟲也吃谷,但人們往往看不到它「為民除害」,只看到它偷吃我們的糧食。這也是它當年被列為「四害」之一的原因吧。

無論怎麼說,它總是一個小小的生命,更何況,它還有一對翅膀,渴望飛翔。它很喜歡與我們人類為友,只是我們人類很瞧不起它,有時候甚至把它當作敵人。不是嗎?很多與鳥有關的詞都是貶義的:鳥聲獸心,鳥面鵠形、如鳥獸散、羊腸鳥道、鳥鼠同穴……這裡的「鳥」當然是指麻雀了。至於「小鳥依人」啊、「鳥語花香」啊,估計誰也不會認為這「鳥」就是麻雀。

更直接的是「鳥人」二字,有些罵人的味道。「鳥人」的「鳥」讀為「diǎo」。《水滸傳》:「那漢氣將起來,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什麼鳥人,敢來消遣我!』」《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大夫大吼一聲道:『這是個什麼鳥人?躲在這底下。』」

還有傳下來的老古話:寧學螞蟻腿,勿學麻雀嘴;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麻雀生兒鑽瓦縫 。等等這些,都有些蔑視麻雀的意思。

但也有褒揚麻雀的。有這樣一則寓言,蒼鷹在麻雀面前驕傲地說:「你飛不遠,不像我那樣在高空領略大地的遼闊,山河的壯美,你的見識太膚淺了。」麻雀昂起頭,自豪地說:「我平時幫人們捕食害蟲,生活過得快樂而充實,而你高高在上,為人們做了些什麼呢?」 蒼鷹聽了,無言以對。

世上有了麻雀,才豐富了我們古老的文化。僅僅是關於麻雀的歇後語,就多得不計其數。比如「麻雀搬家—— 唧唧喳喳」「麻雀想學鳳凰飛—— 枉費心機」「屋簷下的麻雀—— 經不起風吹雨打」「開籠放麻雀—— 各奔前程」「半天雲裡打麻雀—— 空對空」……儘管麻雀在這些歇後語裡,扮演的可能不是正面角色,卻使語言變得生動、形象、豐富多彩。

麻雀也常常進人古詩古詞中。唐司馬扎《登河中鸛雀樓》:「鸛雀飛何處,城隅草自春。」宋王安中《蝶戀花》:「青帝回輿雲縹緲。鮮鮮金雀來飛繞。」宋陸遊《晚秋出門戲詠》:「鳴鳩雨後卻呼婦,飛雀霜前先著綿。」宋曾協《暮春雜詠八首》:「馴雀飛還下,遊魚去自還。」宋蘇軾《餈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寒雀喧喧凍不飛,遶林空啅未開枝。多情好與風流伴,不到雙雙燕語時。」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幾隻麻雀,可以從中得到對所有麻雀共同本質的認識。於是,現代得出了「解剖麻雀」的哲學思想。

「解剖麻雀」是一種重要的領導方法,具體是指通過深入研究具體典型,從中找出事物的規律的領導方法。共性寓於個性之中。「解剖麻雀」的思想方法和領導方法,就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深入實際,認真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對個別地方、個別單位、個別典型的科學剖析,求得對普遍情況的真正了解和對一般規律的正確認識。

我們不欣賞麻雀的美,是因為我們見到了太多的麻雀。一旦麻雀成為瀕危動物,我們才會覺得它很美,連啼叫聲也美。我們常常以蔑視的心態對待它,是因為我們與上面那則寓言中的譏笑麻雀的蒼鷹犯了同樣的錯誤。眾生平等,若我們去掉狹隘之心,以「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它,你便會發現它的可愛之處,你會覺得那「小鳥依人」「鳥語花香」中的鳥,也許就是麻雀。你會覺得,宋代歐陽修寫的《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題目改成《麻雀》也無什麼不妥。

相關焦點

  • 晉源的歇後語 | 雀兒吃麵糊——
    在太原城南的老方言中,有這麼一個歇後語:「雀(讀qiǎo)兒吃麵糊——謙乎(鵮糊)」。這個歇後語,是下層百姓對熟人之間不必要的過度客套行為進行諷刺時用的。農耕時代,人們住的房屋都是土木結構的建築,房頂是泥土的,支撐房頂上土皮的椽子之間有許多空隙,這就給麻雀這種鳥兒和人「同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那時的村裡,誰家的房簷底下沒有麻雀呢,所以,過去的人也就把麻雀稱為「老家雀」。村裡的孩子們呢,因為物資貧乏,沒有什麼玩具可玩,更沒有電視和手機這樣吸引人的電子玩意兒。
  • 10句農村流傳千年的歇後語,「墳前點對燭——」下半句能對上嗎?
    在農村,俗語,諺語,歇後語秉承「農民三友」,主要原因在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規律,在日常生活的積澱中,凝結成一些獨具魅力的短句,在這「農民三友」中,今天我們談一下,農村的「俏皮話」歇後語。歇後語大致分為兩部分,前半句講現象,後半句人來猜,兩者結合往往令人捧腹大笑,忘掉一天勞累的辛苦!對於以下的十句邂逅語,你聽說過嗎?
  • 俗語:屋簷下不是避雨的,娘家門上不是常走的,背後有什麼道理
    「屋簷下不是避雨的,娘家門上不是常走的」也不例外,字面意思通俗易懂,但深藏其中的道理卻不是那麼通俗易懂。今天就說下這句俗語背後的意思是什麼。先說前半句「屋簷下不是避雨的」。以前的房子多為瓦房或者茅草房,為了保持牆面的乾燥耐用,一般會留有屋簷,防止雨水直接流到牆上。不過屋簷的寬度一般不是很寬,有錢人的屋簷高另當別論。
  • 北京說前半句,不知道後半句的歇後語,您知道多少?
    都說咱北京人說話風趣幽默還溜索,小編我覺得這不僅體現在咱北京話特有的兒化音和吞音上,還有非常具有咱北京特色的歇後語中。這不,今天小編我就考考各位鐵磁,看看下面這些咱北京的歇後語您能答對幾個?請選擇A.難吃B.難捱C.難煮D.難辦[8]破空竹請選擇A.漏風B.命不久矣C.抖不起來D.破家值萬貫[9]鶴年堂討刀傷藥請選擇A.良藥苦口B.死到臨頭C.死而無憾D.對症下藥[10]黃鼠狼下耗子請選擇A.一窩兒不如一窩兒B.一個不如一個C.沒安好心D.破家值萬貫思考題什麼
  • 民間18句歇後語,每一句都很有哲理
    民間18句歇後語,每一句都很有哲理1. 瞎驢對破磨——將就指勉強或湊合。2.八月的花椒——齜牙咧嘴齜牙咧嘴:本指果實成熟後裂開的樣子,指兇狠的樣子。形容兇狠的樣子。7. 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指沒有能力或資格承擔責任。8.
  • 麻雀飛進家裡預示什麼?屋簷下麻雀搭窩好不好
    那麼,麻雀是不是保護動物呢?家裡突然飛來麻雀有什麼預示?麻雀在屋簷下搭窩好不好?麻雀的命運可謂是一波三折,在歷史上,麻雀曾經一度被列入「四害」而遭到捕殺,但是現在已經得到「平反」:在2000年8月1日,國家林業局已經將麻雀列入了《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之中,所以麻雀是保護動物
  • 中華傳統文化之一些有趣的歇後語,比如廁所裡打燈籠找什麼?
    歇後語是中國老百姓從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簡短、有趣又形象的語言。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般情況說出前半部分就能領會它其中的含義,而後半部分往往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歇後語往往都是貼近生活的,它也是一門藝術,有句話說,藝術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歇後語這種表現形式中就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 90句《三國演義》歇後語,感受經典,啟迪智慧
    歇後語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出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歇後語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與其相關的歇後語擁有著獨特的表現力,凝聚著書籍中的智慧,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 9張圖,9個歇後語,猜對3個及格,4個優秀,6個以上是狀元
    第一題:掉進開水裡蝦,後半句是什麼?第二題:大海退潮,後半句是什麼?第三題:戴著鬥笠打傘,後半句是什麼?第四題:擔百斤行千裡,後半句是什麼?第六題:竹筒倒豆子,後半句是什麼?第七題:阿鬥當皇帝,後半句是什麼?
  • 「說曹操,曹操到」,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但很長時間無人敢提
    隨著眾人口口相傳,這些經典故事還成為了許多的歇後語,慢慢的流傳了下來。三國是一個群雄爭霸的時期,在這期間,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無論是桃園結義的兄弟情,還是張飛呵退十萬雄兵的豪氣,都讓我們的心中生出許多豪情。現代生活中,使用的比較多的歇後語中就有一句 世人皆知的存在,那就是「說曹操,曹操到」,用來描述剛剛提到這個人的時候,這個人就出現了。
  • 農村8句損人「歇後語」,罵人不帶一個髒字,幽默又搞笑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的數量佔有很大的比例,以前人都覺得農民沒有什麼文化,其實不然,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能總結出許多的大智慧,就比如民間歇後語,有些話分明是「損人」的意思,偏偏不帶一個髒字,既幽默、又搞笑。
  • 歇後語集錦
    它是由前後兩部分組成: 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漢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滄桑的沉澱、淬鍊、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歇後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
  • 100句常用歇後語,熟讀掌握,豐富表達
    歇後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短短一句就凝結了人民群眾豐富的智慧。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一般說出歇後語的前半截,大家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後半截,明白這個歇後語想表達的深意。今天心田君精選了100句常用歇後語,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 動物歇後語及答案大全,有趣的課外知識,快來看看吧!
    導語:歇後語是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一種知識,小編小的的時候就常常會在課文中看見不少的歇後語,老師也會經常列出一些關於歇後語的問題讓我們回家填寫答案,那麼動物歇後語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動物歇後語及答案大全吧。
  • 帶你了解什麼是歇後語
    許多人對歇後語不太了解,但日常生活中卻經常運用,特別是口頭語時不時會冒出一兩句。其實歇後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在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一、歇後語的組成:一般分為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二、歇後語詼諧幽默罵人不帶髒字 。
  • 義烏土話/這些義烏話裡的歇後語,與每個人的「舌頭」有關
    人們說話少不了它,於是就用「舌頭」作元素,編造出很多與說話相關的俗語,大部分又以歇後語的形式出現。歇後語是俗語(又稱熟語)的一種,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說的是某種具體現象,起比喻作用;後半部分則是歇後語所要表達的本意。後半部分有時可以明白說出;有時由於意義自明,也可以不說出來。這樣更能耐人尋味,富有啟發作用。
  • 散文隨筆:屋簷下有個麻雀窩
    屋簷下有個麻雀窩(散文)晨光熹微,朝霞滿天。早晨起來,透過窗戶,我猛然發現,老屋東廂房屋簷下,有兩隻褐灰色的小麻雀鑽來飛去。細看,它們嘴裡都銜著軟草羽毛,看樣子它們是要在這裡安家落戶。常常是,二三個小夥伴手拿彈弓,輕手輕腳來到樹下,屏息凝神,拉弓打雀,小麻雀卻是機靈得很,不是容易打到的。有時,它們會敏捷地在屋脊房坡上蹦來跳去,引逗你來打它,結果沒打著麻雀,卻遭到房屋主人的大聲責罵。河邊小樹林是我們最愛去的地方。這裡,樹多,麻雀多。在這裡可以無所顧忌打麻雀,一頓亂射,居然可以打下幾隻麻雀來。
  • 「百樹雲課堂」小學語文關於動物的歇後語知識點總結,太有趣啦
    歇後語應該算日常應用最多的語文類知識,也是孩子們很喜歡的一類知識。這類知識的特點就是應用廣、不枯燥、易識記。這裡為大家搜集整理了非常有趣的有關動物的歇後語,一起來讀讀吧~011.麻雀搬家 —— 唧唧喳喳12.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腳13. 老母豬進夾道 —— 進退兩難14. 屠夫殺雞 —— 難不住15. 賣煤的跟個狗 —— 淨吃閒飯16. 老鼠咬牛 —— 大幹一場17. 地老鼠跑江南 —— 走路不多,見天不多18. 肋條換豬爪 —— 不上算;不合算19.
  • 古早閩南語歇後語俗話大全盤點 這些閩南話老話你聽過麼
    閩南語歇後語充滿智慧而又詼諧幽默,給人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感受,故以「五色話」稱之。比如「惠安査某——日日見財」,其實是因為惠安女服飾是露臍裝,而「肚臍」閩南語發音是「zai」,與「財」的閩南語發音一樣,所以說「日日見財!」「閩南話歇後語與普通話歇後語相同,前半句像是一個謎面,後半句是對前半句深層的補充和發揮,類似謎底。」
  • 《亮劍》十句經典歇後語,最後一句把李雲龍噴的沒了脾氣
    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亮劍》裡的十句歇後語(也有俗語),其中有搞笑的,有損人的,其中有一句李雲龍拿它損孔二愣子,而別人又拿它來損李雲龍。好了,直接上內容:《亮劍》第一集,李雲龍打了勝仗被降職,怨氣衝天,說出了這句:之後李雲龍從被服廠調到獨立團當團長,在給全團的演講詞中,一舉提升了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