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國慶期間,四川小朋友睿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無意中聽外公說起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這讓從小喜歡恐龍的睿睿提起了興趣。10月1日下午,睿睿和爸爸媽媽、外公去山石處查看。在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睿睿當場斷定:這是恐龍足跡並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獸腳類。
圖源:光明日報
之後,睿睿讓媽媽在微博上給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發送了照片並留言。邢教授一看,果真是恐龍足跡!
10月10日,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來到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在一塊面積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專家判斷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據了解,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專家認為,相較於恐龍足跡的發現,更令人驚喜的是,最先發現者為一個5歲小孩。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次發現恐龍的年齡最小者,創紀錄!
邢教授在仔細勘察 (圖源:光明日報)
(以上來源於光明日報新聞報導)
邢立達教授,我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從小熱愛古生物學,在高中時期便創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恐龍網站,並於2016年發現全國首例琥珀恐龍。熱愛驅使著邢教授一直向前,是小蹊比較敬佩的地學大家。
邢立達教授( 圖源:網絡)
圖源:光明日報
這位孩子有望成為古生物學之光,小蹊著實慕了。
知識連結
神秘的地球過往如何探尋
把地球四十六億年的歷史化作24個小時,人類存在的時間不足3分鐘。如此漫長的歷史,我們只能依靠化石以及同位素等歷史的痕跡往前追溯,一步一步,去尋找真相。
生命又何時出現,從何而來呢?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開始,有許許多多假說以及爭辯,至今還一直困擾著當代學術界。
但是就普遍來看,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大體確定,一是地球上的化學物質元素,二是化石記錄。
圖源網絡
化石
化石,是古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對象,是指保存在巖層中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體、生命活動的痕跡以及生物殘留的有機物分子。需要注意的是,不單單是含有生物殘骸的才可被稱為化石,含有化學分子以及生命痕跡的也可被稱為化石。
三類化石(圖源:逸姬 攝於中國地質博物館)
硬殼生物本身具有不易毀壞且易形成化石的硬體部分,如硬殼、骨骼等。軟體動物就不如硬殼生物如此幸運。即便如此,也只有在特殊條件下,硬體和軟體才能一起被保存下來。常見的琥珀就是用松脂來使生物信息得以保存,另外還有礦質填充形成化石、生物體物質被溶解填充形成化石,即置換作用形成化石、碳化作用形成化石等。
眼齒鳥琥珀 (圖源:公眾號「恐龍獵人邢立達」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巖石在形態上與某些化石非常相似,但只能稱之為假化石或者是偽化石。因為化石都要與古生物相聯繫,必須具有生物特徵亦或許是生命活動所保留下來的痕跡。比如最常見的假化石是具有放射狀結晶的巖石。
樹枝狀假化石( 圖源:《戀愛小行星》截圖 侵刪)
然而,即便化石種類繁多,它也只是反映了古時期生物以及世界的冰山一角。數據表明已描述的古生物種僅僅約佔描述的現生物種的8.7%,因此,人們當前觀察到的化石資料是不完備的,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努力探尋。
恐龍的簡介
在古生物學中,雙弓類是爬行類中多樣性最高的門類,包括中生代的霸主恐龍、翱翔的翼龍以及魚龍、蛇頸龍等等。
蛇頸龍( 圖源:網絡)
翼龍化石( 圖源:逸姬攝於中國地質博物館)
恐龍是初龍類中的一個單系類群。1841年,英國學者歐文首次提出恐龍(dinosaurs)一詞。恐龍最早出現於三疊世,繁盛於侏羅紀和白堊紀,通常說的非鳥恐龍滅絕於白堊紀末期(約6500萬年前)。
不同的恐龍差別很大,體長、習性以及身體構造都有所不同。
(恐龍標本 圖源:逸姬攝於中國地質博物館)
根據恐龍行走的姿勢還能分為兩個亞目——獸腳亞目以及蜥腳亞目。白堊紀的霸王龍就是獸腳亞目的典型代表。因此,小男孩能精準判斷該腳印為恐龍腳印並指出其腳印所屬是很厲害的一件事情。
練一練
2018真題 浙江卷
某中學開展研學活動,在晉陝間黃河峽谷某地段觀察地質地貌景觀。下圖為黃河峽谷地貌景觀。在峽谷西側的公路邊觀察由黃土、砂礫石層和砂頁巖層構成的地層剖面。在峽谷東側的峭壁上觀察到砂頁巖層中的褶皺構造。完成22、23題。
22.此地地層和地質構造的形成時間,從老到新的順序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23. 此地地層與構造的形成與黃河有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與解析:
22
答案:D
解析:
根據地層層序律,原始地層具有上新下老的規律,一般先形成著較下部位,後形成者覆於較上部位(除後期構造運動影響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該峽谷圖中左向為呈水平狀態分布的地層,因此可以判斷,砂頁巖巖層最老,其次是砂礫石層,然後黃土層最新。褶皺構造只會在巖層形成後形成,因此褶皺形成較晚於砂頁巖層形成,而在砂礫石層形成之前。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左邊的巖層是平行且整合,右邊的褶皺為什麼影響不到左邊的平行巖層產狀呢?這是因為褶皺有不同的規模,不一定褶皺的規模都很大。
23
答案:B
解析:黃土層是經過風力作用形成的,故黃河不是形成黃土層的原因,A錯;黃河的搬運作用使得砂礫在河岸沉積形成巖層,B正確;砂頁巖一般屬於黏土巖,固結較好且具有良好層理,此題根據其位置和巖性可推測其形成於海洋環境。它比褶皺形成的時間更早,因此屬於黃土高原的下伏基巖層,與黃河水流作用無關,排除C;褶皺構造屬於內力構造,與題意不符,捨去D。
2018·福州模擬
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結果。下圖是吉蘭泰鹽湖古湖堤示意圖,古湖堤呈線狀或條帶狀分布,實測寬度在5~100米不等。某考察隊在其中一條古湖堤(道口梁)上鑽孔取樣發現淡水螺貝等化石。據此完成9~11題。
9.推測古河流最可能經過( )
A.甲地附近 B.乙地附近
C.丙地附近 D.丁地附近
10.推測道口梁所在古湖堤形成時圖示區域( )
A.氣候總體溫暖溼潤
B.地殼抬升運動強烈
C.湖泊鹽度增加快速
D.風力堆積作用顯著
11.推測古湖堤鑽孔取樣的樣品( )
A.礫石磨圓度都很差
B.巖性都堅硬緻密
C.都有淡水生物化石
D.都具有層理構造
參考答案與解析:
9.A 10.A 11.D
解析:
第9題,由材料「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結果」可推測出有河流經過地區古湖堤相對較寬,圖中甲地推測古湖堤與實測古湖堤相距較遠,說明有古河流經過,A項正確。第10題,由材料「某考察隊在其中一條古湖堤(道口梁)上鑽孔取樣發現淡水螺貝等化石」可推測出,道口梁所在古湖堤形成時圖示區域氣候總體溫暖溼潤,地殼相對穩定、湖泊是淡水湖,流水堆積作用顯著,風力堆積作用無法判斷,A項正確。第11題,古湖堤鑽孔取樣的樣品都是沉積巖,可能有化石,但不一定都有化石;都具
三葉蟲、恐龍、大型哺乳動物分別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動物,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34.圖中斷層最可能發生於下列哪個地質時期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後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後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後期
35.下列關於巖層和巖石敘述正確的是
A.甲巖石由變質作用形成
B.乙形成前該地地殼抬升
C.丙巖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丁巖層由內力作用形成
參考答案:
34 解析:讀圖可知,圖中含大型哺乳動物化石的新生代巖層沒有斷裂,含恐龍化石的中生代及以前的沉積巖地層都發生了斷裂,說明斷層最可能發生中生代後期—新生代前期,ABD錯,故本題選C。
35 解析:讀圖可知,甲處為巖漿侵入形成的巖漿巖,A錯;丙處巖石由於巖漿侵入時受到高溫高壓作用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屬於內力作用形成,C錯;丁巖層屬於沉積巖,由外力作用形成,D錯;乙丁巖層之間有一個侵蝕面存在,說明乙巖層形成之前,該地發生過地殼抬升運動,B對,故本題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