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5歲的孩子在幹嘛?大多不是玩泥巴就是看動畫。
國慶假期,一位5歲小男孩睿睿創了記錄,在家鄉附近的山林裡發現恐龍足跡,成為了國內最小年齡的恐龍發現者。
事情是這樣的,長假睿睿和父母一起回老家度假,而後聽外公說家後面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一直以來就對恐龍很感興趣的睿睿來了興致,讓爸爸媽媽和外公帶他去現場觀察。
看到這些「雞腳印」後,他當即斷定這很可能是恐龍的足跡,還清晰地說出了恐龍是「獸腳類」的。
點擊播放 GIF 4.9M
為了讓這個發現被更多人得知,睿睿還特地讓媽媽通過微博聯繫中國地質大學的副教授,將現場照片發過去驗證。
邢教授看圖片確認是恐龍足跡,10月10日便帶著眾位古生物專家到實地查訪。果然在這塊約為20平方米的石頭表面,發現了5個白堊紀早期恐龍的足跡。
消息一出,不僅家長們成了「檸檬精」,各位記者和專家也對睿睿讚嘆連連。
對此邢教授十分欣慰:我們的下一輩在越來越小的年紀,就能踏著前輩的足跡,去野外親近大自然了,這很好。中國太大了,即便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也走不完,肯定要依賴更多眼睛發現遺蹟,孩子們未來可期。
別人家的孩子為何總這麼優秀?
從種種細節中可以得知,睿睿之所以能發現恐龍足跡,與家人的尊重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他能當場斷定這是恐龍足跡,並且分辨出是獸腳類恐龍,說明平時對這方面了解甚多,相關書籍肯定沒少看。
其次,聽外公說「雞腳印」後,睿睿為了驗證猜想去現場觀察,全家人都陪同著他,說明大家對孩子的意願很重視。
最後,睿睿認為這是恐龍足跡,要求媽媽拍下相關照片發給專業教授,沒人懷疑他是童言無忌,而是真的去做了,這份信任也難得。
說到底,想擁有「別人家的孩子」,首先自己要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孩子的一言一行,反映的其實都是父母的教育水平,捫心自問,你有做到位嗎?
想讓孩子優秀,教育要做到什麼?
1、發掘出孩子的閃光點
如果孩子的閃光點並不明顯,家長可以嘗試用提問的方式了解他的興趣。
很多家長會說「我家孩子真沒有優點,幹啥啥不行,學習又差勁」。這只是你的片面看法而已,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只是可能不受你重視。
每一個細小的優點,只要找對方向,都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家長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用心觀察,不隨便給他貼標籤。
2、偶爾也學會示弱
太過強勢的家長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因為孩子活在父母強大的陰影下,缺乏鍛鍊,無論意識還是行為都無法得到發展。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只要好好學習,其餘一概事情都不用插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先不論學習好不好,這樣的孩子將來都是長不大的。
偶爾向孩子示弱,看看他怎麼做,一來二去自然就掌握新技能了。
3、言傳身教
有些家長確實是「雙標」,自己刷著手機,然後要求孩子不看手機、不看電視、好好讀書,你覺得他會信服嗎?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首先要嚴於律己,朝那個方向努力。有了榜樣的指引,還怕孩子不自覺?
如果他目所及處,就是家長在安靜看書或學習,還會把心思放在電子產品上嗎?
4、別把孩子當成孩子
很多父母習慣了家長式的權威,總是以高高在上的視角,理所當然地思考孩子所遇到的事,打著「為你好」的幌子,插手孩子的一切事務。
這是毀滅式的養娃,把孩子當成遲早要長大的獨立個體來尊重,他才能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