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對世界充滿著探索欲和求知慾,要說他們最想探索的非恐龍莫屬。
恐龍為什麼長這麼大?
世界上還有恐龍嗎?
恐龍化石長什麼樣?
我可以參與挖掘嗎?
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可千萬不要粗魯的打斷,當心無意間斷送了一個科學家。
四川省一位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成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
國慶期間,睿睿和父母回四川省巴中通江縣的老家。
外公說起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恐龍的睿睿一下就有了興趣。
睿睿在媽媽和外公的陪同下到達現場,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並且清楚地說出恐龍類別為獸腳類。
在睿睿的要求下,媽媽拍照在微博上私信邢立達,邢立達馬上與他們取得聯繫,並確定10號帶考察隊前往。
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首次發現恐龍腳印,更讓人稱讚的是,5歲小朋友當場就判斷出這是恐龍腳印,並且清楚的說出恐龍類目,實在太棒了!
在這裡我想向睿睿的父母鼓掌,睿睿的發現少不了父母的教育和對孩子好奇心的重視。
雖然不可能每一個偏愛恐龍的孩子都能發現恐龍腳印&化石,但是喜歡恐龍的好處可真不少,恐龍代表了無窮的力量,給與孩子無窮的幻想空間,在孩子探索恐龍奧秘的時候,可以幫助他們發展想像能力和理解能力。
家長都知道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013-4歲移動的十萬個為什麼?
3-4歲孩子喜歡到外面玩,看到新奇的事物便不停的問為什麼?
有時候問的問題會很無釐頭,讓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接話,其實這時候的孩子並不需要科學而詳細的解釋,只是希望引起你的興趣。
你可以看著他問一句:「你覺得為什麼」,鼓勵他自己回答,或者跟孩子說:「你問的問題太好了,把我都難住了,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吧」。
爸爸媽媽可以為恐龍迷準備一本3d恐龍探索書:累計獲得13000條好評!
三大亮點:
1.附送三個恐龍蛋,孩子可以放進水中孵化自己的小恐龍;
2.神奇手電筒,在黑暗中探索恐龍世界
3.拼一拼:你能復原恐龍骨架嗎?
024-5歲能夠結合自身經驗解釋問題
4-5歲的孩子提出的問題更有理有據,但是對家長來說難度係數也直線上升。
比如:「為什麼朝著玻璃哈氣,玻璃會變成白色的?」
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提出問題時,我們可以引導他自己回答,多問問:「你發現了什麼?」「你覺得為什麼呢?」,或者帶領孩子一起做實驗探索。
我們要給與孩子支持與鼓勵,這時候不一定要找出答案,只要他們能夠自主思考願意嘗試各種方法即可。
這時候孩子動手能力增強,可以讓孩子挖掘恐龍化石,體驗考古學家的工作流程,親自挖一挖、洗一洗、拼一拼。
035-6歲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5-6歲的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刨根問底」,問題一個接一個,這時候非常考驗家長的耐心,可別三言兩語就想把孩子打發了。
這時候孩子的邏輯思維初步發展,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尋找事物間的現象和聯繫,啟發他們進一步探索。
引導孩子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可以讓他們保持長時間的好奇心。
當語言匱乏的時候,一起動手做一做,我曾經為孩子準備了一套科學實驗套裝,滿足他的好奇心。
科學家培根曾經說過:「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
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善待孩子的提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通過引導孩子尋找答案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以及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我是木木,家有大班孩子,喜歡分享育兒心得以及有趣的親子小手工,關注我一起暢所育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