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老話講:「吃罷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冬至這天,是一年裡頭夜最深、最長的時候。
過了冬至,白天時間開始逐漸變長,陽氣回升。
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今日冬至,開始「數九」,食一肉,吃二蔬,做三事,身體逐漸強壯
食一肉
羊肉
冬季寒冷,飲食上應該以溫補為主,所以在平時多吃一些溫熱性的食物,更有助於守住體內陽氣,呵護身體健康。羊肉是非常好的選擇。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是一種溫補的食物,具有補中氣益腎氣的作用,所以羊肉是冬季的溫陽之家品,適當吃一點有助於健康。
羊肉性溫而不燥,具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等功效,適當吃一點,更有助於抵禦風寒的入侵,滋補身體。
羊肉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較少的脂肪膽固醇,適合在生病之後食用,但是羊肉屬於高嘌呤食物,痛風以及尿酸偏高的人,最好謹慎食用。
吃二蔬
山藥
山藥是非常常見的食品,入肺經脾,經腎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功效。
現在研究發現,山藥含有皂苷,粘液質具有益肺氣,養肺陰的作用,同時,含有粘蛋白、澱粉酶等成分,對於病後的康復有一定幫助。
所以進入冬季後,可以適當吃一點清炒山藥,或者是煲湯時放點山藥塊,更有助於呵護身體的健康。
蘿蔔
中醫講「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冬季是蘿蔔收穫的季節,蘿蔔具有較強的行氣作用,其中含有豐富維生素C以及水分,可以幫助除燥生津,潤腸通便等。
中醫認為,蘿蔔性涼,味辛甘,入肺經,胃經,對常見的風熱性感冒,咽喉腫痛等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做三事
1,做好保暖
現在已經進入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冬至過後,天氣越來越冷,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暖,避免寒邪,風險,溼邪等入侵體內,尤其是做好腳部,頭部,後背三處的保暖。
外出一定要穿帶好衣服,如果在中午陽光較好的時候,可以曬曬後背,有助於體內陽氣生發。
雙腳是距離心臟較遠的部位,很容易導致血液循環差,在睡覺前用溫水泡泡腳,放一些生薑艾葉等泡腳,溫度最好保持在40攝氏度左右,泡腳時間在20分鐘左右為宜。
頭部也是容易受到寒邪入侵的部位,更容易增加患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血壓驟然驟然升高對身體健康不利,出門一定要戴好帽子,注意頸部的保暖。
2,早睡晚起
《黃帝內經》記載,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中醫講,「寒為陰邪,常傷陽氣」,所以冬至過後更適合早睡晚起,避免寒氣入侵體內,尤其是中老年人群。
冬季早上起床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速度太快,避免血壓驟然升高,有助於保護血管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最好等到太陽升起後再起床,保證充足睡眠。
早睡晚起並不是建議大家賴床,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早上不到中午不起床,這樣的做法也不利於健康。
3,少吃辛辣
《黃帝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
經常吃辛辣刺激重口味的食物,很容易傷陰,所以辛辣刺激食物,請趁早拉黑。
北方的天氣越來越乾燥,經常有大風,平時要保證充足水分的攝入,喝水時一定要小口慢喝勤喝,讓身體充分吸收水分,有利於提高自身免疫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天氣越來越冷,希望大家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才有助於衛生,體力健康保駕護航。
今日冬至,記得要吃餃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