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行走在建昌縣老大杖子鄉中心街道上,整潔有序的村容鎮貌讓人覺得原本並不寬的馬路格外寬敞。「你看看,這變化多大呀,髒亂差、堵路的現象沒有了,環境好了,咱這生意也好做了!」在路邊開飯店的王振指著門前幾道白線說:「這是鎮裡劃定的各家各戶責任區,就是沒這白線,咱也得把門前弄得乾乾淨淨。不為別的,自己也看著舒心不是。 」
鄉鎮有變化,村屯也一樣。 306國道沿線的建昌縣雷家店鄉本街村,淤塞了好多年的路邊下水道,剛剛被鉤機全部清淤淨化,大家正忙著開展下水道襯砌施工,路邊壘砌了5公裡長的小「城牆」。不見一隻白色塑膠袋,沿路除了綠色還是綠色,村裡還在準備建設文化廣場,讓老百姓茶餘飯後有個休閒的好去處……「農村環境『髒亂差』是個老問題,也是個治理的『老大難』。讓農民改變多年養成的陋習,開始講衛生,不啻於一場『革命』。因此,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僅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 」建昌縣委書記樊大成認為。
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王洪升則強調,「我們既要看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難度,也要看懂其中的機巧。環境建設涉及你我他,關涉所有的人,大家誰也離不開誰,一人一家獨潔沒有用,只有大家一起潔淨才能搞好環境,群眾迫切需要政府牽這個頭,政府要有擔當,不能畏首畏尾。與此同時,既然是持久戰,先易後難慢慢騰騰建成美麗鄉村是一種打法,雷厲風行先從最難、骨頭最硬處啃起,進而形成轟動震撼效應立竿見影也是一種打法。兩相權衡,建昌從百姓幸福出發,選擇了走後一條道路,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的最難的拆除違章建築入手,掀開了借整治提升政府公信力、贏得百姓群起響應的良性多米諾骨牌連鎖效應大幕。 」
現在的建昌,昔日堆積如山的垃圾不見了,隨意堆放的柴草垛減少了,排放在外的畜禽糞便沒有了,欺街佔道的違章建築清除了,汙濁不堪的河道清潔了……
拆違拆出公信力
「現在每天最少10桌客人,原來也就兩三桌。」老大杖子鄉沿街飯店老闆王振提起日前開展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實話實說:「起初咱不樂意,後來發現這太好了,大家都是受益者。早知道政府這麼有力度,我們舉雙手贊成。 」
位於建昌縣西南端的老大杖子鄉,地處兩省(遼、冀)、三市(葫蘆島、秦皇島、朝陽)、三縣(建昌、凌源、青龍)交界地,有山有水有自然,遠近聞名的龍潭大峽谷、悠悠青龍河就坐落於此。雖然山清水秀,但早先此地的人居環境卻讓人汗顏。由於管理上的缺失,部分主幹道商鋪違章建築林立,門臉前探再前探,後廈後面建後廈,小商小販欺街佔道,鄉村路難行交通事故不斷;垃圾到處亂放,累積成山,蚊蠅嗡嗡嗡,離鄉政府不遠處的農貿市場,一些人隨意堆放秸稈,更有甚者竟在市場裡圈養起了豬羊,人畜糞便處處可見,臭氣燻天……買賣業者不得不放棄攤床,到馬路上叫賣,讓本就逼仄的街路愈加難行。生活在附近的群眾怨聲載道:「沒有王法了,沒路可走了。 」
東風來了豈能錯過。早就摩拳擦掌的老大杖子鄉,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立即打響了建昌農村環境整治攻堅戰的第一槍。「環境問題不是一家一戶的事,鄉黨委、鄉政府必須做好發動者、組織者、執行者。 」4月17日,就在建昌縣啟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的次日,老大杖子鄉召開所有村幹部參加的專題黨委擴大動員會議,黨委書記李增仁擲地有聲:「要抓住這次整治契機,想著明天,立足長遠,幹好眼前。敢於啃骨頭、拔釘子,還百姓整潔、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 」
知易行難。欺街佔道的,都是有頭有臉的大商戶,一些人的背後還有「靠山」;亂扔垃圾也是老居民多年的習慣養成,很難一朝改變。 「整治行動要見效,首先要獲取老百姓的支持。先禮後兵,打預防針!」老大杖子鄉鄉長謝飛說:「我們用了一個月時間做宣傳和發動,告訴老百姓整治行動的意義,告知欺街佔道、亂扔垃圾的危害。對違建戶,我們按程序,最少做兩次通告送達。 」
事不過三,在觀望復觀望的靜默中,5月14日,老大杖子鄉的集中拆違行動轟然啟動。在「裝備」了裝載機、翻鬥車、鏟車、鉤機等大型機械後,全鄉黨政幹部、各村黨支部書記、主任、護林員等全體出動。為不損傷合法建築,該鄉還組織了6名有拆遷經驗的民工,帶上管鉗、鋸子、扳子等工具專業施工。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派出所民警、鄉醫院的救護車、醫生、護士隨行。
「組織100多人的拆遷隊伍,也是再次的宣傳和發動。」李增仁透露行動大張旗鼓的原因時說:「之前有人說過,『整治也就一陣風,刮過之後放輕鬆』;也有人說農村髒點亂點沒啥,多少年都這樣了;還有種說法,搞行動總是有搞特殊的,受氣的都是老百姓。我們這樣搞,就是告訴大家這次行動是要見真章的,是一定要出成效的,大家都做見證,我們保證一碗水端平,沒人能搞特殊。 」
行動開始,鏟車、鉤機上陣清理街邊垃圾,老百姓拍手叫好。到了違建處,當事人有話說,「拆我家的,不是不可以,但你必須保證其他的違建都拆。」帶隊的李增仁和謝飛拍著胸脯保證:「你放心,要是有一戶不拆,我們替你重新壘起來。 」在大家關注的目光中,老大杖子從臨街的一頭開始,一戶一戶地拆起了違建工程。
「我也知道這樣亂,但看別人整了,自己不建,虧得慌。」王振的飯店就臨街,左鄰右舍在屋前建了小棚子,他也跟了風。結果原本臨街的門臉被動後移了三米,參差不齊的各式棚子、儲物間雖擴大了存儲空間,也隔離了客源。見鄉裡有這樣的決心,而且真的有力度,他選擇不再觀望,主動說「自己拆」。
從5月14日到21日,8天時間,老大杖子鄉整治拆違行動人員每天早7時就出動,有時幹到晚上8時才回鄉吃晚飯。經過不懈奮戰,主街邊的違建43戶全部被拆除,該鄉還清理了公路兩側秸稈、土糞堆等雜物,一些存在了10多年的路邊垃圾山被徹底清理。他們還根據群眾的反映和要求,修繕了廢棄多年的農貿市場,拆除了市場內的豬圈、羊舍,地面鋪上紅磚,小商販全部搬回。
為確保整治後不反彈,實現街面衛生和商業貿易整潔有序常態化,該鄉還建立了全縣鄉鎮第一家城管綜合執法大隊,4人著制服上崗,定時巡視,監管衛生等違章行為,對亂扔亂放的商戶進行規範管理,目前已對幾家違規商戶課以罰款處理。一家超市的老闆娘笑著說:「我時時都留意著呢,生怕別人把垃圾扔到我的責任區裡來。 」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鄉裡的整治活動是個得民心的好事。農貿市場變寬敞了,交通變通暢了,群眾生活舒適了,我們都跟著高興啊! 」本街村81歲的老黨員王鳳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他說:「鄉裡大幹8天,我跟著監督了8天。有人說你老爺子咋這麼愛看熱鬧,他們哪知道我這老黨員是在看這幫小子是不是公平公正啊。跟了他們幾天,我服了。鄉幹部動真格的了,有個違章門臉是鄉幹部家屬在經營,也拆了,沒有一點的厚此薄彼。這幫幹部沒給共產黨抹黑,真在好好幹事。這樣的黨委政府,才有公信力!群眾才服氣,才認同。鄉裡說啥,大家才會聽。 」
「都是鄉裡鄉親的,起初有人找我跟鄉裡說情,可我看書記鄉長態度堅決,沒敢說出口。 」王成是老大杖子鄉本街村黨支部書記,他說:「大夥現在已經有人管這條街叫『長安街』了,意思是希望這條街能夠長治久安。 」
現在,由於環境衛生有了改觀,周邊做生意的經營狀況都大有長進,九成被拆遷的人打心眼裡感謝鄉裡,環境整治也因此成了全鄉上下的共同行動。目前,老大杖子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共疏通青龍河主河道2000延長米,動用土石方20萬立方米;清理村莊街道垃圾2.6萬立方米;清理公路沿岸柴草堆650垛;清理街道沿邊糞堆450個;填埋汙水坑20個;拆除違章建築43處、1000餘平方米;拆除影響環境牌匾30個……談到整治成效,黨委書記李增仁說:「雖然得罪了少數人,但贏得了大多數人,值! 」
「環境整潔了,鄉村變美了,最大的受益者是當地百姓。」鄉長謝飛透露了他們的工作目標:利用3年時間,完成村屯道路硬化、道路邊溝、村屯綠化等工作。另外他們正爭取水利部門支持,打算在青龍河老大杖子本街段離岸建一條商業街,把老大杖子建設成潔淨、舒適、宜居的秀美山鄉和旅遊風情小鎮。
衛生整治一鼓作氣
變化的,當然不止老大杖子鄉。
「農村工作,是越幹越有活,越幹路越多。 」7月4日,建昌縣雷家店鄉黨委書記楊懷餘參加了葫蘆島市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會議,並做了典型發言,但他覺得還有太多的工作要抓緊幹。 「4月16日全縣開大會,開到了村黨支部書記一級,我們回來也馬上布置,動員會開到了村小組長層面。在我的印象裡,全鄉這種規模的擴大會還是第一次。」楊懷餘說:「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我們的公信力大增,群眾越來越認可鄉裡,衛生整治也越來越好幹,老百姓的積極性高漲。書記、縣長經常強調,還不定期下來檢查巡視。 」
經過環境清理,雷家店鄉在蓮花池村成功發掘出一處新旅遊景點。地處白狼山腳下的這個村裡,有一處泉眼常年不絕,而且盛開成片的蓮花。經過修葺,百餘平方米的蓮花池每天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前來觀賞。該鄉自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以來,先後對306國道、鄉路、村路兩側雜物進行全面清理整治,還投資20萬元治理了毛道河冰溝村至彭杖子村段,投資15萬元治理了呂杖子毛道河支流河道,總長度達10公裡;在公路綠化方面,他們在南駱線兩側栽植饅頭柳2500餘株,沿線長度4公裡,「幾年後這裡也將和城裡一樣垂柳婆娑、林蔭處處。 」各村部全部栽植了綠化樹種;在彭杖子村的畜牧小區修建汙水處理設施,既解決了環境治理問題,又為核桃生產提供了優質肥料。截至目前,全鄉共清理生活垃圾98噸,修建簡易垃圾堆放場18處,整修道路邊溝5公裡,整治村部、學校、居民點等重點區域31處。鄉裡還決定將每個村的護林員和水管員作為村環境的保潔員。
「環境綜合整治,不僅是美化人們生活環境的一種措施,還是改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各種陳規陋習和落後思想的一場『革命』。」建昌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王洪升經常利用周末到各處走走看看檢查工作,他還提醒黨員幹部,「這裡的『革命』不應該是一種暴力的方式,它應該是黨政引領下的、群眾自發的,一種通過客觀環境的變化影響人們思想和習慣的平和變革。 」
為了使城鄉環境衛生整治這種涉及面廣,綜合治理難度大的活動取得實效,建昌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樊大成和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王洪升任總指揮的指揮部,制定了《實施方案》,明確了具體工作內容、目標。同時,縣裡還將垃圾清理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目標考核責任制,作為考核各鄉鎮和相關部門工作的重要內容。縣裡還決定,年末拿出50萬元,對工作紮實、任務完成好的鄉鎮和村予以表彰和獎勵。他們還同步建立監督機制,由縣委、縣政府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城區和各鄉鎮的垃圾治理等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乾沒幹,事上見。石佛鄉到目前已累計出人工2000餘人次,清理生活垃圾3000餘立方米,出動車輛100餘臺次,清理街道臨時攤點6個,拆除違規建築840平方米,建設垃圾存放點15個,農村環境衛生明顯改觀;建昌鎮通過廣泛宣傳,群眾對環境衛生整治認知率和參與率分別達到100%和90%,全鎮出動清運垃圾車輛350臺次,出動清掃垃圾2400人次,鋪設路面沙石料1500立方米,清理流動攤點150處,河道溝渠、路邊雜草被徹底清理,亂堆亂倒垃圾現象基本絕跡;新開嶺鄉本街村主動開展淨化、美化、綠化、亮化等「四化」工程,清理本街歷史性陳舊垃圾1000餘立方米,鋪設路邊彩磚4000多平方米,人行道3500平方米,混凝土地面 1100平方米,路樹邊石1620塊,安裝太陽能路燈120盞、體育器材8件套,達到了街面乾淨整潔、綠化亮化的效果……
目前,建昌全縣28個鄉鎮、276個行政村已全部開展村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數據顯示,到6月底,全縣已完成村內道路硬化79.7公裡,道路邊溝治理162.9公裡;村鎮綠化方面,完成道路綠化長度153.4公裡,植樹16萬株。欲堵先疏,著力解決「垃圾何處去、汙水何處流」問題,全縣新建垃圾收集池586個,收集箱70個,垃圾處理廠1個,日處理能力100噸;汙水處理項目4個,日處理能力735噸;養殖糞便處理場,已建設49個,日處理能力205噸。全縣目前村內保潔人員已有552人,276個村全部制定完善了環境衛生方面的村規民約。談起自己生活環境的變化,雷家店鄉蓮花池村的李久林感慨萬千地說:「道路上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的現象再也看不見了,村民愛護環境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真是享受。 」
植樹栽花美化漸成自覺
走進建昌縣雷家店鄉彭杖子村的丁玉廷家,簡直就像進入一個小花園。從屋門到院門的菜園牆上,牡丹、月季、矮牽牛等花卉爭芳鬥豔,老兩口還在院外種了兩排芍藥,算是「迎客花」。問怎會有如此雅興?主人回答說:「日子過好了,誰不想身邊乾淨立整的。都說城市好,但農村空氣好、水源淨,咱栽花種草的好好弄,不比城市還美? 」丁玉廷還透露,「以前只是自己家種,現在鄉親們看花實在漂亮,紛紛效仿。我家的花籽和分出的花,在村裡可是搶手貨! 」
「富而思潔,富而思美。 」建昌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王洪升講過一個實例:調研中,在一戶農家門前,我看到了一位正在打盹曬太陽的耄耋老者。他的腳下,是一排花壇和盛開的鮮花叢。我們都很羨慕這位享受生活的老人。可試想,如果老人面前不是鮮花,而是司空見慣的隨意堆放的垃圾,那他就不是在享受,簡直是受罪!可見環境影響人的心境,更影響人的幸福感。
為了讓這種幸福的場景在建昌多起來,建昌縣的村鎮衛生綜合整治活動除了對垃圾清理不懈怠之外,還加大宣傳力度,倡導綠色、生態的生活方式。他們要求村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絕不能停留在建一個廁所、治一條河、修一條路、消滅幾個垃圾堆的表面整飭上。必須統籌安排,穩步推進,把這項工作視為一項長效工程。縣委、縣政府明確,綜合整治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破,一是立。對於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幸福指數的陳規陋習,必須痛下決心堅決革除;同時建立村規民約,開展『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政治工作,培養村民追求美好、創造美好的生活習慣,營造和諧有序、美麗文明的生活環境。
「淨起來,還要綠起來,才算是真正的美起來。 」湯神廟鎮鎮長胡國峰說:「經過環境整治,鎮村的衛生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村容村貌發生了明顯變化,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變化的好處,他們栽花植樹,綠化美化的積極性也上來了。」近一個月來,僅湯神廟鎮,各單位、村屯、農戶就新栽植串紅、萬壽菊、大麗花等草花1000多株,街道路邊播種步步高、太陽花、小葵花等花籽3.5公斤。同樣,新開嶺鄉已栽植各種花草樹木1.3萬株,石佛鄉綠化鄉村公路6.3公裡,八家子經濟開發區在公路兩側栽植景觀樹1.5萬株,新建花壇30個。爭取村村綠化、家家美化的雷家店鄉,還準備逐個自然屯開展「衛生文明戶」評比,到年終將對表現優異的家庭掛牌進行表彰。
「幹得好不好,比比才知曉。」就村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日前建昌的鹼廠、黑山科、楊樹灣子等鄉鎮還自發組織村支部書記開展拉練活動,互看互評,共促發展。八家子鎮擬把路燈修到鄰鎮大屯鎮,大屯鎮聞訊也要把路燈修到鄰鄉雷家店鄉,雷家店鄉受刺激要繼續把路燈修到與縣城接壤處,預計到年底,306線建昌段幾十公裡就將全部亮起來……
「由於受傳統習慣和傳統思維的影響,由於農村特殊環境和條件的制約,鄉村環境衛生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更不可能一治就美。 」通過環境綜合整治,已經積攢足夠經驗和信心的建昌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王洪升說:「只要我們常抓不懈,3到5年的努力過後,一定能讓老百姓真正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用上衛生廁、喝上乾淨水、用上清潔能源、享受文明生活,樹起並叫響『環保建昌、綠色建昌』的生態品牌。 」 □劉振遠/本報記者/翟新群/李萬東
建昌縣委書記樊大成(中)調研村鎮衛生環境整治。
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王洪升(前中)現場指導環境整治工作。
新開發的蓮花池已成一景。
整治後老大杖子集貿市場整潔寬敞。本版圖片均由王學良、本報記者李萬東攝
整治前老大杖子集貿市場殘破不堪。
306國道沿線綠意盎然。
彭杖子村丁玉廷家宛如小花園。
施工中的村下水管道。
來源: 遼寧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