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習 Study
Q:我有個親戚,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每次遇到我都會抱怨之前孩子上的幼兒園太差,什麼都不教,導致孩子現在上學跟不上,別人家孩子一上來就認識上千個字,自己家孩子什麼都不會。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她特別後悔自己當初沒送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班。
每次跟她聊完,我都會覺得很焦慮,孩子真的需要從幼兒園就開始「抓學習」嗎?還有,幼小銜接班真的不上不行嗎?
簡簡周真正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不是幼兒園沒學認字,也不是沒有上幼小銜接班,而是有個總在不停抱怨的媽媽。
想想看,如果媽媽總在散發負能量,孩子會接收到什麼樣的信息?
「看,別人都學到你前頭去了,已經比你強太多了」「一步慢步步慢,你以後只能一直落後了」「你落後都怪幼兒園什麼都沒教」……
這些信息會對孩子產生很強的負面暗示,不僅打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還 會讓孩子早早就放棄了努力,更要命的是,教孩子學會了「甩鍋」。
有這些先入為主的魔音灌耳,孩子還怎麼跟得上、學得好?
與其糾結「糟糕,沒搶跑」,不如把焦點放在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上,幫孩子調整好心態。
另外,孩子一年級跟不上學校的進度,未必就是沒提前學知識的鍋,很多既沒有超前學習,也沒有上幼小銜接班的孩子,照樣能跟得上學校的進度。
父母更應該從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上來找原因。
說實話,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肚子裡提前塞進去多少知識並不重要,因為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就好像一個知識的容器,只有容器打造得足夠大、足夠結實,將來能夠裝下的知識才能更多。
未來,真正能夠拉開孩子學習差距的,也不是多裝了多少知識點,而是能力、自信、習慣等軟實力。要是沒有這個容器,即便學再多的知識也存不下來。
可很多時候,恰恰是因為提前學過很多知識,有些孩子在一、二年級時會覺得學習過於簡單,反而沒能及時養成認真聽講、思考發問的習慣,等進入三年級之後直接就懵了。
如果一定要上學前班,我覺得也是應該選擇那些以提前適應小學生活節奏、培養聽課習慣為主的課程,而不是單純塞知識的那一類。
那些總想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因為被焦慮所裹挾,往往很容易把真正重要的東西給忽略了。
如果非說有起跑線的話,那麼,恰恰是父母的態度和認知,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 今日坐診 -
簡簡周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遊戲育兒講師、兒童遊戲治療師、親子關係顧問
專欄作者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