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外企「聯姻」在上海生產高端醫療器械

2020-12-18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上海9月23日電(記者何欣榮 楊有宗)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內的兩家外資企業——施樂輝醫用產品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與偉創力(上海)金屬件有限公司22日籤約,將合作生產超高清內窺鏡攝像系統。兩家外企在中國「聯姻」,將推動這一高端醫療器械的本土化生產。

這段「姻緣」背後,源於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管理局的努力和制度創新。

過去,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與生產緊緊捆綁在一起,醫療器械企業在中國開拓市場需要建設自己的生產線。施樂輝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安明德說,按照以往註冊流程,該公司要自己註冊公司來生產,需要三年到五年時間。

如何儘快實現這一醫療器械本土化生產呢?根據上海2017年發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註冊人不具備相應生產資質與能力的,可以直接委託上海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產品。」這就實現了醫療器械產品註冊和生產許可的「解綁」,為新產品加快落地創造了條件。

今年年初,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管理局在企業走訪中,了解到偉創力轉型升級和施樂輝研發生產本土化的需求。通過精準匹配和牽線搭橋,雙方最終達成此次合作。

「通過本土化生產,中國患者用上這一新產品的時間從三年到五年壓縮到了一年半。」安明德說,施樂輝未來還計劃有約100個新產品投入中國市場,其中有不少產品都可以用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加快落地步伐。

「實施三年多來,在上海已有19家企業的100多個產品通過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獲批,為醫療器械產業集團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創造了條件。」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郭術廷說。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彥峰說,施樂輝與偉創力兩家外企在中國達成合作,是企業藉助制度創新,攜手開拓中國市場的新起點,也將加快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醫療器械產業的集聚,促進區域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

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但受益於制度創新、功能創新和服務創新的示範帶動效應,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的主要經濟指標不降反增:今年1月至8月,保稅片區完成進出口總額6922億元,同比增長1.7%。

相關焦點

  • 進入多國醫保,打破巨頭壟斷,這家上海糖尿病高端醫療器械不得了
    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走出了國產創新之路,部分企業甚至在國際市場大展拳腳,與器械巨頭爭奪市場,發展的風生水起,上海移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移宇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移宇科技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致力於糖尿病領域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生產、銷售的公司。
  • 家電巨頭悉數入局醫療器械市場,誰能成為「中國西門子」?
    中國家電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轉型,主流企業悉數入局醫療器械市場。在這個長期被外企瓜分的領域," 中國製造 " 誓要掀起巨浪。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格力第一時間便開始著手生產口罩、測溫儀、護目鏡等普通醫療用具,董明珠也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醫療器械將是格力製造業的一個全新方向。 而 3 月 17 日,董明珠在一場直播活動中為格力進軍醫療器械市場定調,她表示 "格力電器將投資 10 億元在醫療器械領域,研發生產高端醫療設備。
  • 「解綁」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與生產許可 松江首張醫療器械註冊人產品...
    我區首張醫療器械註冊人產品註冊證近日獲準頒發。位於小崑山鎮的瑞炯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研發的咳痰機經審批後,成功委託博誼(上海)工業有限公司生產,這標誌著松江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工作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
  • 微創醫療(853.HK):高端器械開拓者
    作者:李君周  1、微創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生產商  1.1、海歸創始人創立,併購中不斷壯大  微創醫療科學專注於全球範圍內的創新、製造以及銷售高端醫療器械產品。憑藉在全世界約80個國家的5000多家醫院使用的多樣化產品,公司在全球連營多個業務分部,包括骨科醫療器械業務、心血管接入產品、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神經介入產品、電生理醫療器械、外科醫療器械、糖尿病及內分泌醫療器械等。  公司成立於1998年,公司創始人留美生物學博士常兆華曾先後擔任美國兩家NASDAQ上市公司(ENDOCARE INC.
  • 違規使用醫療器械 福州兩家醫美機構被查
    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記者張文章)記者近日獲悉,福建省福州市市場監管局加強對醫療美容機構的監管力度,排查醫療美容機構是否存在使用無註冊證、過期失效、無合格證明文件的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的違法違規行為。今年7月份,該局就查處兩起醫療美容機構違法違規使用醫療器械案件。
  • 各省醫療器械實力大排行(附名單)
    從生產企業存量看,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達22079家,較2019年底(17967家)增加4112家,增長24.6%。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醫療器械Ⅱ、Ⅲ類產品達74233件,較2019年底增長4232件,增幅6.05%。除延續註冊、信息變更外,上半年境內醫療器械Ⅱ、Ⅲ類產品首次註冊共計6073件(以下簡稱「首次註冊」),同比增長44.4%。其中,Ⅱ類產品首次註冊5563件,Ⅲ類產品首次註冊510件。
  • 醫療器械行業深度報告:中國製造崛起之路開啟
    我國醫療器械生產廠家眾多,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根據CFDA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已達15343家,其中可生產一類產品的企業4979家,可生產二類產品的企業8957家,可生產三類產品的企業2366家。
  • 各省醫療器械實力大排行!
    #匯總信息有效期內醫療器械產品註冊備案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備案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備案2020年6月底,全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達22079家,較2019年底(17967家)增加4112家,增長24.6%。
  • 上海市藥監局發布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跨區飛行檢查情況
    (一)飛行檢查發現,上海東吳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上海澳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俏健醫療器材製造有限公司、上海晟昶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不符合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相關規定,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存在嚴重缺陷,上述4家企業應暫停生產進行整改,並評估產品安全風險,對有可能導致安全隱患的,應按照《醫療器械召回管理辦法》的規定,及時召回相關產品。
  • 對話全球領先醫療器械公司「泰利福」(上海)總經理,共寫職業發展新...
    【MBA中國網訊】2019年12月21日,上大MBA經管前沿專題講座第11場,邀請了泰利福醫療器械商貿(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George CAO先生為上大MBA學生作了一次讓人受益匪淺的精彩演講。
  • 國產醫療器械黃金十年 邁瑞醫療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高端製造品牌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高速發展,產品種類逐漸齊全、質量標準穩步提高,創新能力不斷完善,目前正朝著國產化、品牌化、高端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在醫療器械行業受政策利支持、行業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國產醫療器械民族品牌開始在國際舞臺綻放光彩。近日,邁瑞醫療高端彩色都卜勒超聲系統Resona7獲得由歐盟公告機構-TUV南德意志籤發的CE證書,使邁瑞醫療成為國內首獲歐盟新醫療器械法規MDRCE認證的醫療器械製造商。
  • 重慶西山科技: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的兩江樣本
    近年來,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發展勢頭迅猛,臨床上有一大批中高端醫療器械實現了國產化,逐步替代進口產品,產品質量普遍受到患者認可,價格也比進口產品有優勢……這離不開國家層面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推動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發展,
  • 江西兩家企業生產的3批醫療器械抽檢不合格 處置結果公布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9月25日,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2019年國家醫療器械監督抽驗不合格產品處置情況的第 1 期公告》。根據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核查處置工作的具體要求,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2019年江西省不合格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核查處置工作進行了核實,涉及江西格美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醫用外科口罩(生產日期:20190220,生產批號:20190220)和醫用口罩(非外科用)(生產日期:20190219,生產批號:20190211)、 江西淑蘭金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手術衣(批號:20181202
  • 大博醫療(002901.SZ)子公司獲醫療器械註冊證及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
    格隆匯12月12日丨大博醫療(002901,股吧)(002901.SZ)公布,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百齒泰(廈門)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於近日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以及福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
  • 洋醫療器械維修費被指離譜:零整比達10倍
    醫院維修人員和第三方維修機構人士表示,更無奈的是,這些醫療器械生產廠家通過在設備終端設置動態密碼、不附帶維修手冊以及壟斷零部件等方式,讓故障設備只能被動接受生產廠家的維修。一位省級食藥監局處長對記者表示,食藥監部門對於醫療器械的監管應參照《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以保證醫療設備的安全、有效使用。
  • 傑成醫療高端醫療器械出口美國和加拿大
    (原標題:傑成醫療高端醫療器械出口美國和加拿大)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
  • 上海安清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可視喉鏡《醫療器械註冊證》註銷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6月30日,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於註銷上海安清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可視喉鏡」《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公告。據公告,2020年6月12日,上海安清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向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主動提出註銷「可視喉鏡」《醫療器械註冊證》申請。
  • 中國醫療器械售後維修服務,醫療器械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為改變這一狀況,以GE、西門子、飛利浦為代表的國外知名大型醫療設備生產企業敏銳地捕捉到由於核心技術、零配件的供應掌握在廠家手中,廠家在醫療設備售後維修掌握中主動權,廠家報出的維修費用,醫院是沒有辦法去討價還價,因為花上千萬買的CT,MRI不可能就此閒置。
  • 近7成上市藥企布局醫療器械:中低端狂奔、高端產品短板仍在
    金浩宇表示,疫情期間,因口罩、防護服等1類、2類醫療器械產品需求大增,不少企業轉戰相關產品生產,這類技術人才的補充將有力推動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其中,美的、京東、阿里、比亞迪等巨頭企業先後跨界進入醫療器械領域。
  • ...南虹橋醫療服務業顯山露水 北虹橋崛起醫療器械研發與產業化基地
    記者從虹橋商務區獲悉,這裡正在崛起以南部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為龍頭的大健康醫療服務業集群和以北部上海康德萊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醫療器械研發與產業化基地。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傑介紹道,市衛健委為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制定了「1+2+10+X」社會辦醫發展規劃,即1個醫技共享服務平臺、2家國際綜合醫院、10家高端專科醫院、X家綜合或專科門診部。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規劃用地100公頃,其中一期用地42公頃,二期用地58公頃。預計到「十三五」末,將率先有5家專科醫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