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在學校裡與老師和同學更好的相處就一定要遵守校規,部分班級還會在此基礎上增設班規,但也有些校規和班規因為過分嚴苛而顯得不近人情,甚至不合理。最近江西某中學一款名為《2020屆XX中學小升初&新生入學必背22條核心班規(暫行條例)》在網絡上爆紅了起來。
這一系列班規主要被大家所討論的點在於是不是太過嚴格了,其中主要包括「無條件服從老師和家長」、「任何條件下不得請假」、「不得與外班同學接觸」、「不準私自建立QQ微信群」、「所有男生不得在操場和校內進行球類運動」等引人爭論的條款。
而這其中的相當的規定不但過分嚴格,而且懲罰也相當嚴厲,甚至動輒以停課相威脅。事實上這些班規中相當多的部分不但不合理、甚至已經嚴重違反了教育原則,乃至侵犯了我國法律規定的公民權力。而家長和網友們對此也紛紛表示激烈反對和譴責,認為這是教師追求業績、懶於教育乃至教育思想嚴重扭曲的產物。
其實關於各類奇葩班規在近些年來早已屢見不鮮,只不過這類規定往往都是由學校負責風紀的教導主任,或者是班主任在私下裡定製,影響範圍小、同時因為不具有法律效力。過分嚴苛的部分被家長反對或者舉報便會取消,但這卻著實反映出了很多學校在教育思想的大方向上的錯誤。
校規、班規的目的是什麼?
校規、班規作為輔助教育的工具,其目的應該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事不該做的,並在孩子犯錯誤之後給予孩子一定的警示。但很多的班主任或者學習相關部門的領導老師,錯誤地將工作管理的那一套放到了教育當中,把孩子們當成了機器,將教育的目的,從育人變成了管理,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很多不合理乃至侵犯人權的犯規便應運而生
典型的錯誤校規、班規
一、明文強迫孩子聽從老師家長
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家長與老師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應該是通過自身的言行和和知識來體現的,而很多校規為了強化教師的權威,無論教師言行是否合理,都強迫孩子必須聽從教師,而這其實是教師自身水平匱乏並嚴重缺乏自信的表現。
二、用成績將孩子區分為三六九等
有些學校為了追求業績,錯誤都將成績至於育人之上。甚至通過明文規定用成績將孩子劃分為三六九等,而這對於孩成績較差的孩子無疑是一種心靈上的打擊,同時這種成績差就要處在更不利於學習的境地,都規定會讓成績差都更加難安心去學習來提高成績。
三、侵犯孩子私生活
很多教師誤以為自己是老師,就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甚至還要對孩子離校之後的行為進行規定,而這其實已經嚴重侵犯了孩子的人身自由。
四、「拍腦袋式」無釐頭規定
學生所吐槽校規相當一部分都是老師未經實際考察而拍腦袋想出來的。「垃圾桶裡不許放垃圾」、「床上不準躺人」、「桌子上不準放東西」,「馬桶要能泡麵」,「操場上不準玩球」。而這一類奇葩校規其本質上是學校的領導老師權力未經監管而作出的「權力的一次小小的任性」。
五、強人所難、違背常識的規定
很多學校以及班級領導為了方便管理,經常會因為懶於費精力去差異化管理提出很多正常情況下根本無法遵守的校規和班規:上課不許去上廁所,男女間距離不得小於50釐米,都是這一類單位的典型代表。
六、罰款停課式處罰
班規的目的是為了輔助教育,但有很多犯規錯誤的,將違反班規的後果規定為罰錢或者是停課。罰錢處罰的是家長,停課就讓違反了校規的孩子離受教育更遠了。
六、鼓勵相互檢舉搞高壓恐怖
有些教師在實施班規的時候,由於自身沒有精力或者是懶於對學生們進行觀察,而鼓勵學生們相互檢舉,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們經常會人人自危,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犯的錯誤,就被誰偷偷打小報,告訴了老師去,會嚴重破壞班級環境的和諧。
校規班規為了方便教師管理,規範學生行為,有相當的存在的必要和價值。但如果學校的相關領導老師對校規、班規的目的和處罰力度缺乏理解,那就很容易讓校規變「笑規」,不但無法對學生起到正面的教育意義,反而會嚴重的削弱家長老師以及學校在學生心中的權威性,讓教育的進行愈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