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17日訊(記者陳曉彤 通訊員樂朝暉)她開發出上百種小遊戲,吸引不愛運動的孩子跑起來;她將生活中的發圈、娃娃、鈴鐺等小物件改裝成教具,讓枯燥的體育練習充滿小驚喜;她家住江漢路,曾被同事們調侃「這個漢口伢在這裡絕對待不長」,卻披星戴月耕耘9年,成為學校的骨幹教師。她是東西湖慈惠小學體育教師劉思思,於今年入選2019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為武漢市唯一。
劉思思和學生們一起踢球。記者陳曉彤 攝
巧克力色的皮膚,結實勻稱的身材,青春活力的馬尾……劉思思一出現,渾身上下都透著運動陽光勁兒。2010年,從江漢大學女足隊退役的她考入東西湖區慈惠小學,成為一名體育老師。剛入職時,同事們對她說過的話猶言在耳:「你這個漢口的城裡姑娘,在我們這個鄉裡學校是待不長的。」可9年過去了,她不僅沒有離開,反而成為學校的骨幹教師。
退役之後的轉行,最初帶給劉思思的是興奮:既能繼續從事和體育相關的工作,又能把運動的快樂帶給孩子,這多好啊!然而工作後沒多久,劉思思就發現這份工作遠沒自己想的輕鬆。
「我家住江漢路,每天早上到學校,單程一趟就得近兩個小時。」為了每天8點能準時到達學校,她早上5點30分起床,天還沒亮就得出門。學校師資不足,她的課總是滿滿當當,常常一天上5節課,這讓即使有運動基礎的她也常常腰酸腿疼。不僅如此,很多學生不愛運動,對體育課十分敷衍,如何讓孩子們跑起來跳起來,是她面對的最大挑戰。
為了上好課,劉思思在教材內容之外,為每一堂課都增加了自己設計的小遊戲,並結合不同的體育項目開發出新穎別致的教具。上足球課時,學生們對枯燥的顛球提不起興趣,她便開動腦筋,將會發出聲音的娃娃進行改裝,裝上紅繩,綁在學生腿上,這樣學生將踢腿動作做到位時,娃娃就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作為鼓勵。上跳繩課時,她在跳繩上裝上小鈴鐺,讓學生們通過聽鈴鐺的聲音判斷跳躍的時機,個個都成為「跳繩高手」。
在劉思思的巧思下,體育課成了遊戲課。她還會按照學生不同的特點和興趣,對每節課的內容進行精心設計,確保每個孩子都能達到鍛鍊的效果。2011年至今,劉思思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各級期刊書籍上發表,並多次代表東西湖區參加市級技能大賽、優課比賽,多次獲一等獎。
「紮根農村學校確實挺不容易,我也有過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每次一上課,看到孩子淳樸又期待的眼神,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劉思思說,這些年有不少地理位置更好的學校邀請她去任教,但她仍選擇堅守。「這裡的孩子更需要我,我想為他們奉獻我全部的光和熱。」
【編輯: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