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南京臺積電、廈門聯電提升產能搶佔市場

2020-12-10 快科技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

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為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

對於相關消息,臺積電發言人稱,南京廠已按計劃將12英寸月產能由1.5萬片增加至2萬片;聯電則表示,規劃擴充臺南12英寸廠28/22nm產能,廈門聯芯28nm產能吃緊後,預計明年中旬完成擴產。


臺灣經濟日報報導截圖

近些年來,全球主要晶圓代工廠以加碼先進位程為主,但新冠疫情帶來的的居家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讓採用成熟製程的電源管理晶片、顯示面板驅動晶片等訂單激增,也讓這方面的產能持續趨緊。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突然加強出口管制,讓中芯國際正在擴產的14/28nm「受挫」,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產能緊張。

10天前(11月12日),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業界在建設工廠時,基本沿襲美國設備的選型。因此,美國加強出口管制對該公司8英寸、12英寸成熟工藝和先進工藝都將造成影響。

該公司聯合CEO梁孟松表示,正積極與美國供應商積極溝通部分美國設備、原料的許可證。

在這種情況下,高通等廠商被傳出想從中芯國際轉單「避險」,但加價也未能找到後者的「替代產能」。

由於產能緊張、市場龐大,臺積電、聯電、三星紛紛開始動起擴產、漲價的念頭。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設計分會統計,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銷售總值超過3000億元。截至當年11月底,全國共有1780家設計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4.8%。

本次臺積電擴產的南京廠,是該公司目前在臺灣島外唯一的12英寸晶圓廠。


△臺積電南京廠是其唯一在臺灣島外的12英寸晶圓廠 圖片來源:臺積電官網

2015年,在臺積電16nm FinFET強效版製程量產當年,該公司宣布決定到南京建廠,從動土到進機僅用時14個月,被其稱為「建廠最快、上線最快、環境最美的廠區」。

業界普遍認為,臺積電在南京布局16nm產線,目的就是同中芯國際的14nm競爭。

根據臺積電2019年財報,南京廠期內營收約為4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約為3億元人民幣。

相比來看,中芯國際2019年營收為204.7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15.4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臺積電南京廠擴產之際,該公司也在推進在美國建廠的進度。

今年5月15日,在美國政府宣布對華為新一輪制裁的當天,臺積電宣布有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一座12英寸先進晶圓廠,採用該公司的5nm製程技術生產半導體晶片,規劃月產能為2萬片晶圓。

而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政府的補助,是臺積電去美國設廠的關鍵。

當地時間11月18日,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市議會通過臺積電開發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鳳凰城將由市政府資金撥款2.05億美元,用於改善道路及水源等基礎建設,但關鍵的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政府的補助金額則尚未披露任何消息。

11月11日,臺積電董事會已批准,將在亞利桑那州設立資本額35億美元的全資子公司,未來5年創造1900個全職工作機會,新廠2021年初動工,預計2024年開始生產。

部分設備業者預期,臺積電美國5nm晶圓廠2024年量產後,除了為美國政府機構生產所需特殊應用晶片(ASIC),也能就近為蘋果、英特爾、AMD、高通、英偉達等美國大客戶生產晶圓。

根據臺積電財報,2020年第三季度,該公司來自北美地區的營收佔比為59%,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持續提升,為22%。


臺積電財報截圖

今年6月,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會上表示,近來國際大國間貿易關係緊張,為該公司帶來業務上的諸多挑戰。他們能做的就是持續找尋解決方案,應對新的國際形勢。

- THE END -

#臺積電#中芯國際#聯電

原文連結:芯智訊 責任編輯:上方文Q

相關焦點

  • 制裁中芯國際發酵:轉單,臺積電南京擴產!
    芯榜--全方位半導體項目對接平臺掃碼填寫需求,獲取芯榜全方面跟蹤報導中芯制裁轉單效應發酵,臺積南京廠啟動擴產據中國臺灣媒體經濟日報報導,由於中芯國際10月初收到美國商務部要求部分供應商設備、原物料等供貨中芯國際需要獲得各項出口許可證的限制。
  • 臺積電在大陸擴產 在美國設廠 三星電子奮力趕超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為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
  • 美國出口管制之下,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客戶並未轉單?
    相比之下,臺積電、聯電、華虹半導體等晶圓代工廠的股價則出現了一波持續的上漲。那麼,中芯國際到底有什麼「問題」,在眾多利好刺激之下,股價仍萎靡不振?這或許與美國出口管制之下,「半導體設備進口受限」導致擴產受限、「客戶轉單」等傳聞以及四季度業績預期環比下滑有關。
  • 不安好心,臺積電到大陸擴產!
    世界半導體行業中,臺積電可以算是其中數一數二的公司之一了。臺積電和華為的關係,也讓臺積電在華為禁令中損失了不少,但是中國大陸市場的龐大的需求也為臺積電這樣的公司帶來了新的出路。
  • 臺積電在大陸有大動作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 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
  • 中芯國際有了與臺積電南京廠一決高下的底氣?真實情況不容樂觀
    同時,臺積電南京廠也是在中國大陸投資最快獲利的12英寸晶圓廠。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南京廠產能相當滿,2020年擴產將依計劃進行。中芯國際14納米製程工藝迎來國產化機會此前業內就有消息稱,受益於轉單效應,華為海思已經下單中芯14納米製程工藝,從臺積電南京廠手中搶下了訂單。
  • 臺灣聯電擴充28nm製程的12吋工廠 臺積電董事長否認蘋果削減A14...
    最新消息,臺灣聯電已經計劃增加投資用於3座12吋廠的擴產需求,製程以28nm為主流選擇。臺積電董事長最近發表的公開講話,對半導體產業前景樂觀,表示蘋果沒有砍單的現象,5nm製程出貨量將會持續增加。 矩亨網消息,晶圓代工廠聯電在12月16日公告,董事會通過新臺幣 286.56 億元資本預算案,將用於 3 座 12 吋廠的擴產需求,製程則以 28nm為主流選擇。
  • 臺積電南京廠月產能2萬片,擴產計劃卻取消,錢去哪了?
    關注科技圈的朋友都知道,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不僅擁有領先的晶片製程技術,更是幾乎壟斷了國內晶片市場。許多企業都是臺積電的客戶,包括此前的華為。也正是因為如此,臺積電在中國大陸也建設有工廠,比如臺積電南京廠。
  • 晶片產能全線吃緊,下遊補庫存、上遊難擴產
    多位晶片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從晶片的工藝節點來看,當前最緊俏的是8英寸晶圓,全球工廠的8英寸晶圓產能普遍處於吃緊狀態。缺貨較為嚴重的車用晶片主要來自此類。另外,消費電子,物聯網,智能硬體也用到此類晶片。在需求方面,中美關係前景不清晰,下遊市場在焦慮中開始大規模備庫存。在供給方面,晶片代工廠進行擴產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緊張狀態。
  • 【產業年終盤點】2019年封測擴產沒商量
    本文轉自:芯思想SEMI-NEWS繼2018年封測擴產潮後,2019年封測擴產還是沒商量,芯思想研究院為您整理了中國31個封測擴產重要項目。
  • 封測行業龍頭調漲價格,行業產能緊張持續性高
    封裝行業全球龍頭價格調漲,本土封裝龍頭大幅規劃擴產,匹配晶圓製造產能擴張節奏以及5G等需求拉動,封裝環節產能緊張具有較高持續性。   二、上遊晶圓製造產能大幅擴張,臺積電與中芯國際產能滿載帶動封測訂單增長   晶圓製造代工廠臺積電、中芯國際、聯電2020年規劃資本開支分別為170億美元、59億美元、10億美元。
  • 上半年晶片代工企業排名,看看中芯國際表現如何?
    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近日在14nm工藝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開始客戶導入階段,使得國內晶圓代工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縮小到2-3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排名根據上半年的統計數據,中芯國際位居臺積電,格羅方德,聯電,三星之後,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排名第五,市場份額5.9%。
  • 「中芯客戶轉單」傳聞背後的操縱與認知迷霧
    臺灣地區《經濟日報》報導說,美國制裁中芯效應發酵,因應不少中芯客戶訂單轉移,大陸28納米製程產能成為業界爭奪焦點。臺積電、三星、聯電等大廠均已啟動擴產,且瞄準大陸內需。 作者採訪了臺積電,後者說沒有擴產打算。但強調,大陸南京廠已達當初規劃的2萬片/月,側重14-16納米製程產品。
  • 中芯國際(00981):上調指引的背後是擴產初見效,部分訂單提價改善...
    事件:2020年4月7日,中芯國際(00981)公告上調2020年一季度收入及毛利率指引,收入指引從原先環比增長0%至2%調整為環比增長6%至8%,毛利率指引從原先21%至23%調整為環比增長25%至27%。擴產初見效,供給端得到保障。
  • 臺積電南京廠月產萬片,卻為何取消擴產計劃?
    在此次的晶片禁令之中,受影響最少的大概就是臺積電了。由於手中掌握最先進的技術優勢,所以臺積電在此次的晶片禁令事件中,似乎很少受到影響,作為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方面與很多企業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合作,每年的產能也是非常的可觀,收益更是讓人羨慕嫉妒恨。
  • 臺積電南京廠月產能達2萬片 目前無進一步擴產計劃
    11月23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半導體巨頭臺積電南京廠目前月產能已達成原定2萬片目標。
  • 12寸晶圓價格變化趨勢_12寸晶圓能產多少晶片
    另外,由於臺積電、聯電、美光、中芯等半導體大廠正在極力擴大產能,半導體矽晶圓市場供給持續吃緊,上遊的晶圓供應商要求漲價籤訂新合約價格。   臺積電也於日前的股東大會中鬆口指出矽晶圓的確已調漲價格。消息顯示,全球矽晶圓市場第一季度合約價平均漲幅約達10%,20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矽晶圓更是大漲10美元,一次性激活整個上遊晶圓供應鏈。
  • 南京:臺積電擴產!華天量產!268億項目開工
    關注【芯榜+】回復 「瓦森納」看深度 臺積電設備進場月產能將由1.5萬片提升至2萬片,華天科技今年5月將實現量產。
  • 中芯國際擠走臺積電,拿下華為海思14nm代工大單
    關注半導體產業的臺灣《電子時報》13日報導稱,中國大陸晶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擊敗臺積電,奪得華為旗下晶片企業海思半導體公司的14納米FinFET工藝晶片代工訂單。截圖:《電子時報》此前,海思的14納米訂單主要交給臺積電在南京的12寸晶圓廠生產線完成。該廠投資30億美元,2018年底投入運營,規劃月產能2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