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輝讀初三了,很叛逆,用家人的話形容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網友茉莉的孩子才一年級,但是她已經開始擔心各種競爭,擔憂起大學的事情……無奈之下,家長們只好向海曙教育心理熱線求助。
昨天,海曙教育心理諮詢熱線87321890發布上半年的數據。數據顯示,在諮詢的人當中,有一半以上跟學業焦慮有關。而且,諮詢者中近七成是家長。海曙教育心理熱線專家認為,緩解家長焦慮,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處理好親子矛盾。
這些數據很抽象
熱線諮詢中
過半屬學業焦慮
數據顯示,上半年教育熱線諮詢電話數量同比明顯下降,共接聽來電117個,面談32人次。截至2013年8月底,教育諮詢QQ群總人數597人(其中心育教師56人)。去年建群以來,群聊記錄近50萬字,公聊案例110餘例(包括家庭教育的主題討論),私聊個案230餘例。
從諮詢對象上,家長依然是諮詢的主體。據統計,來電諮詢者中,家長佔68.4%,學生本人僅佔11.1%。其中諮詢內容涉及小學生的佔23.5%,中學生佔47.1%,大學生佔5.8%,教師佔11.8%。
從諮詢內容上,學業類諮詢仍然佔大多數。根據海曙區教育心理諮詢熱線的統計數據,來電諮詢的學業類諮詢佔了電話總量的52.9%,大多是為厭學焦慮類諮詢。
除此之外,人際關係類諮詢佔了總諮詢量的29.4%,其中關於同伴交往佔11.8%,關於親子關係的佔17.6%。另外,情緒問題也佔了不小的比例,關於不良情緒佔29.4%,關於不良行為佔11.8%。
這些故事很直觀
孩子才讀一年級,媽媽就操心起他考大學的事
這個案例比較「新鮮」,就發生在新學期上學第一天,當網友茉莉目送兒子小毛背著書包踏進校門時,作為媽媽,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孩子開始了真正的學習生涯,接踵而來的是各種競爭,社會上各式各樣的提高班、培訓班,你不去,人家會去,咱不能虧待了孩子!將來能不能考進一所理想的大學,作為一個母親,我如何才能做得最好呢?」當下,她憂心忡忡。
這是一位小學新生家長的心聲,相信許多家長也有同樣的感觸。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經歷一些挫折。有的家長已經開始了莫名的擔憂,像這位網友一樣出現焦慮心理的新生家長也不在少數。
海曙教育心理熱線專家:這是非常典型的家長焦慮症。家長愛折騰,孩子就會受累,家長打著愛的名義,對孩子加以控制。孩子的問題被家長刻意放大,會導致家長自身焦慮的加劇。這樣的家長,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容易忽略孩子全方面的發展。由於投射作用,孩子的很多問題來自家長的焦慮。
這樣的家長該怎麼辦?曾經有個年輕的媽媽和我分享,她做母親後,所看重的對孩子的教育,是孩子在生活中所經歷的各個過程帶給他的綜合素質,這種素質才是支撐著他戰勝困難、走向人生更高平臺的基礎和源泉。我認為這個想法不錯。高期望不一定有高收益,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強行寄托在孩子身上,把欲望強加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體會每個環節裡的快樂和失敗,這才是成長。
讀初三的兒子很叛逆,家長不知怎麼跟他溝通
「我的孩子讀初三了,叛逆得很!暑假裡沒好好學習過,現在又開學了,面臨明年中考,這可怎麼辦啊?他爸爸每天愁眉苦臉的。」王女士不知道怎麼跟青春期的兒子小輝溝通。
小輝是班級裡的中等生,也就是一年左右的時間,他的性格就變得很犟,易怒,總抱怨老師偏心眼,和同學關係也處理不好,在家裡又聽不進父母的勸告。王女士教育孩子要「大氣」,學會「求同存異」理解別人,可這一切並不奏效,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執著」,變得像老虎屁股摸不得。她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
海曙教育心理熱線專家:小輝是典型的青春期男生,在這個特殊時期開始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尋找自我的認同。對他而言,之所以執著於自己的一套邏輯,是因為對待世界的觀點源於自身對接納和認同的渴望。一旦這種渴望獲得滿足,對某些觀點的執著會自動消退。所以,家長對孩子表示充分的接納和心理支持,是疏通家長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渠道的一劑良藥。孩子有了問題,不一定是壞事。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特殊時期,這個時期的平穩過渡需要家長真正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單是身體變化,更重要的是心理變化,需要精神養料的滋潤。
家長要多多表示對孩子的接納,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精神,接納孩子對問題的獨立思考精神,這些都是孩子優秀的獨立的可貴的品質。同意孩子的觀點並非是讓孩子在錯誤的方向自行其道,而是對孩子的心理給予應有的支持,再實施借力引導。
兒子想出國,父母意見分歧相互冷戰
小林高二,成績一般。受學長的影響,他也想出國。他的理由很簡單:「很羨慕人家外面的生活,也可以早點擺脫父母的束縛。」
小林家裡條件不錯,媽媽比較支持兒子的想法,她說:「兒子讀書一般,考上的大學肯定很一般,所以乾脆送他出去,說起來也喝過洋墨水。」
但是,掌握家裡經濟命脈的小林爸爸卻不同意:「成績不好就去國外逃避現實嗎?回來有張國外的文憑又怎麼樣?我的兒子我了解,自理能力差,交流又不怎麼樣,出去肯定適應不了。」
為了這個問題,三口之家鬧得不可開交。小林媽媽說:「現在家裡的環境差得一塌糊塗。小林一回來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也不跟我們說話。我和他爸爸因此鬧了矛盾,幾天沒有說話。現在,感覺三個人都很焦慮,整個家沒有一點生氣。」
海曙教育心理熱線專家:留學引發的問題越來越多,不得不說,在低齡留學熱的背後,也存在一些隱憂。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出國留學?
中小學生大多處於身體和心理雙重發育期。他們在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情緒調整能力等方面均不夠成熟,在遇到各種問題時也無法自我調節和控制,更難以解決心理困擾。另外,這一時期也是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面對自由的、五彩繽紛的世界,在缺乏父母情感支持的環境裡,會不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觀念。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留學?先要過人際交往關,出國留學需要和各種陌生人接觸,各種生活問題需要孩子自己去處理,孩子需要具備寬容、合作等品質;其次是生活自理關,能否可以照顧自己吃、穿、住、行,如果不行,等行了再去;最後是自我控制關,國外的學習不像國內,教師不會過多幹涉,所以,需要孩子具備自我控制能力,合理安排時間。
原標題:兒子讀小學一年級第一天 媽媽就操心起他考大學的事
海曙教育心理諮詢熱線發布上半年統計數據近七成是家長來電諮詢 有一半以上跟學業焦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