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家長都在為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做各種準備,因為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大事。
但是也有的家長在糾結:我家是男孩,看著他一副不懂事的樣子,該不該晚一年上小學一年級呢?
這不,前兩天我還和閨蜜曉婷在視頻聊天中說到這個話題呢。曉婷告訴我她之前本來想讓6歲的小兒子上小學一年級的,但是後來經過深思熟慮,還是覺得男孩子要晚一年上小學,所以就沒有去給孩子報名爭取學位,想讓孩子在幼兒園再繼續浸泡一年。
曉婷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有她家大兒子是9月3號出生的,和別的孩子相比,遲了一年上小學,當時大兒子出生的時候,曉婷還特別後悔,為什麼不早幾天去剖腹產,這樣孩子就能夠早點上小學一年級了,但是自從她家大兒子上了小學一年級之後,由於是班裡最大的孩子,各方面都比其他孩子表現好,曉婷就放心了很多。再加上周圍那些剛到6歲就讀一年級的孩子表現不如自己家的孩子,讓曉婷覺得讓孩子推遲一年讀一年級是特別明智的選擇。
記得五六年前,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越早上學越好,這樣孩子就能夠贏在起跑線上,能夠領先其他孩子。於是早教班、學前班等培訓班層出不窮。為了能夠讓孩子能夠早一年上學,很多準媽媽都趕在9月1號前剖腹產,就是想讓孩子提前出生,能夠提早一年上學。
但是近兩年來,我周圍的許多家長的態度發生了360度的轉變,認為孩子晚一年上小學對以後的發展更有利,尤其是男孩子。於是政策允許孩子晚一年上小學的地方的家長,自動讓孩子多讀一年幼兒園,政策不允許的地方,有的家長則想盡各種辦法,甚至託熟人去醫院開證明,就是為了讓孩子推遲一年上小學。
1、男孩子心智發育要比女孩子晚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男孩》一書中提出一個概念,他認為在同齡孩子中,男孩的心智發育程度比女孩發育晚,尤其身體和完成精細動作所需協調能力方面的發育尤為緩慢。因此讓男孩晚一年上小學對他們來說大有裨益。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也曾建議:
男孩不宜早於6歲入學。他認為,男孩的發育往往遲於女孩,有些5歲男孩的語言能力相當於3歲半的女孩,提早入學更容易造成他們聽不懂老師講課,在課堂上也坐不住。
2、晚一年上學可以讓男孩子更加自信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一書中有講到一個調研的過程及分析結果:
英超聯賽的年齡分組日是9月1日,因而聯盟中的大部分球員都在9月至10月出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出生日期導致明顯分化的現象呢?是因為在同齡的球員中,9月份出生的人實際上比8月份出生的人幾乎大了一歲,一歲的差距對他們的職業生涯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作者還借這個例子延伸到孩子上學的問題,認為應該晚一年送孩子入學,因為如同球員的成長經歷一樣,因年齡大幾個月而顯現的微弱優勢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積累,從而給孩子帶來自信建立,自信帶來更多的挑戰機會,更多的挑戰機會帶來更多成功可能性的概率。
3、晚一年上小學的男孩專注力更強
另外,一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成績好壞,跟他的專注力也是分不開的。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專注力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延長的。
所以,晚上學的孩子要比早上學的孩子,專注力更長,也更容易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成績自然不會差。
土耳其一項研究也佐證了這個觀點,研究人員發現:不到6歲的孩子,注意力更容易不集中。
其實未必。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雖然晚上學的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的成績都更優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優勢會越來越小,直到消失不見。
在孩子高中、大學,乃至讀博這些更高水平的學習深造中,年齡的優勢,幾乎蕩然無存。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而不是100米衝刺,暫時的領先不代表笑到最後。就像晚一年上小學的男孩一樣,可能在童年時期會表現得特別優秀,但不代表他以後就一定很優秀,而早一年上小學的男孩可能剛開始落後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大可能會後來居上。
寫到這,肯定很多家長糾結癌又犯了,到底孩子該不該晚一年上小學?
但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即使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也會有不一樣的發展水平,這是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是分不開的。
所以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過分去放大孩子入學年齡劣勢所帶來的影響。
就像《入學年齡限制真的造成了「七八月陷阱」嗎?》那篇文獻中提到的:「諸多教育不平等的機制中,相比於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家長投入、家庭結構這些更為重要的結構性因素,入學年齡是一個次要因素,其作用甚至不在教育分層主要理論的討論之列,不應該過分放大入學年齡劣勢的長遠影響。」
其實很多事情沒有太早和太晚,一切只是剛剛好。
就拿我家大寶來說吧,他現在7歲兩個月,馬上上小學二年級了。去年的時候,我也有猶豫過要不要讓他多讀一年學前班,但是後來又覺得人生的際遇不可能都算得那麼精準,就把這個念頭打消了。確實,大寶剛上一年級的時候,由於是班裡幾個年齡最小中的一個,身高也比大部分同學要矮,體育方面也比較差,上課的注意力沒那麼集中,學習上只能說跟得上,但是不冒尖,不過我還是會覺察到他的邏輯思維是很不錯的。
所以說研究上是這麼一回事,但是具體到個人身上,是優是劣就沒那麼絕對了,所以我也就坦然面對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都有其發展的優勢和不足。作為父母,我們只需努力去發現孩子的發展需求,為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剩下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靜等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