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長安城市圖景

2020-12-17 天眼新聞

陽春三月,萬物勃發。在這個疫情還未遠去、心靈尚需慰藉的春天,我們猶記,抗疫期間中外互相捐贈物資中「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等古詩句帶來的美與溫暖。紙短情長、萬裡寄懷,「詩必言唐」,而言唐詩必言長安……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詩教的傳統,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抗疫期間,中外互相捐贈物資中所引用的古詩名句引發公眾關注,深感傳統詩歌的持久魅力。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精華,而唐詩又是中國詩歌的裡程碑,歷來有「詩必言唐」之說。言唐詩必言長安,唐王朝立國的289年間,都城長安作為一國之核心所在,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市,這座城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詩的痕跡,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詩城」。據統計,唐詩現存55000餘首(清人所輯《全唐詩》、今人所輯《全唐詩補編》),涉及詩人2300餘名,幾乎每位詩人都有在長安的詩作,有的甚至在長安留詩百餘首。古代的文人墨客,遇所見所感必有所發,而唐時又以詩文為勝,當需要「志之所之」「吟詠性情」時,詩歌便以其高度凝練、情感豐富、韻律和諧而成為抒情言志的最好載體。唐人心中,長安是詩的樂土,今人眼裡,唐詩是長安的重現。

長安雄魄

唐代長安城北枕渭水,南面秦嶺,城周環繞交叉著八條天然河流,總面積達84.1平方公裡。初唐的駱賓王所作《帝京篇》就有從宏觀視野對長安城的描述,「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橫地軸」。長安城布局劃一,極其嚴整,由外郭城、皇城、宮城組成。其中包括108座作為居住區的坊、2座作為商業區的市(東市、西市)、位居北部中央的太極宮與皇城以及位於郭城東北的大明宮(初唐後的國家政治中心所在)。城市內部則是「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小堂綺帳三千戶,大道青樓十二重」「寶蓋雕鞍金絡馬,蘭窗繡柱玉盤龍」,長安城市的壯觀圖卷猶如在今人面前層層展開。中唐的白居易站在終南山觀音臺俯瞰長安城,帶給我們更多精彩:「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棋盤般的布局是天氣晴明時所見,星宿般的點點朝火則是黎明前所望。詩人向北望去,長安的城垣、坊市、大街如一個大棋盤和井然的菜畦一般,官員黎明前赴大明宮上朝所打的燈火微微可見,在丹鳳門(大明宮正門)之西如星宿一般蜿蜒緩行。據《新唐書》所記,唐代官員上朝在五更二點(約今凌晨將近4點),此時街鼓響起,坊門次第開啟,長安士民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長安一日

街鼓初動,天色未明,官員們陸續從居住的裡坊向大明宮進發。晚唐張籍告訴我們踏雪上朝是什麼感受:「鼓聲初動未聞雞,羸馬街中踏凍泥。燭暗有時衝石柱,雪深無處認沙堤。」雞還沒叫就要打馬上朝,官道被厚厚的雪覆蓋,沒有遠光燈的古代,連人帶馬不時會碰到街旁石柱,凍得瑟瑟發抖加上行路艱難,上班路上的心情想必不會太好。

然而,朝堂之上,心情自然就不一樣了,有時還不免會有幾分得意。王維、杜甫、岑參、賈至四位同僚以詩相和,共同記錄了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的一次朝會景象:「五夜漏聲催曉箭」,就在「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之時,朝官初入宮門,看到「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鐘聲在宮人手中響起,官員在殿前依次列隊,「玉階仙杖擁千官」,爐中薰香在殿宇間繚繞,以至散朝之後,「衣冠身惹御爐香」,上班路上的不佳心情早已一掃而空,反而生出「共沐恩波鳳池裡,朝朝染翰侍君王」的自豪與快意。這才是一次普通朝會的記錄,若是碰上大典禮,景象氣勢更為壯觀。詩人王建有幸目睹當時萬國來朝的宏大場景,「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六蕃陪位次,衣服各異形」「左右雉扇開,蹈舞分滿庭」「天明告四方,群後保太平」。從這些描述中,不難看出大國盛世的氣象與自信。

與朝官的愜意相比,長安城的底層百姓就不是那麼舒服了。白居易《賣炭翁》中描述了「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的老者運炭入長安售賣,天將近午,尚未開市,「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不想卻遭遇宮中太監強行採購。當然,城中富家子弟是不會知道窮困為何物的,「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他們只負責騎馬踏花、尋歡作樂。

長安的夜晚比較單調乏味,一年的大多數時間都有夜禁,坊門關閉前人們要各歸其所,否則就是「犯夜」,若被巡街金吾發現,輕則杖擊,重則杖斃。例外也是有的,每年三元放燈,夜禁就會解除。中唐時期的張祜就在正月十五日夜觀花燈時表達了「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的欣喜之情。皇帝召見當然也是例外,朝官張籍在寒食節被皇帝賜晚宴,歸途中看到巡街者時就產生了「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問行由」的得意。

既然夜間的大街不讓人走,那就只有鬼來出沒了。務本坊西門外,夜間常有鬼往來吟誦,「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茫空有月。九衢生人何勞勞,長安土盡槐根高」,就是當時流傳頗盛的鬼詩。

長安四季

迷濛的細雨開啟了長安的春,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寫出這是一年最迷人的時光。溫庭筠在南內興慶宮目睹了「九重細雨惹春色,輕染龍池楊柳煙」的煙雨朦朧;韓愈沉浸在嫩草初抹的朱雀街細雨中,發出了「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雨滿皇都」的讚嘆。憲宗時的宰相武元衡也不甘寂寞,在浪漫吟詠的同時回歸理性,勸世人珍惜大好春色:「草色金堤晚,鶯聲御柳斜。無媒猶未達,應共惜年華。」

長安的夏是酷熱難耐的。在這「人人避暑走如狂」的時節,白居易躲到了寺院中體悟僧人消夏的心境,「可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相比於靠意念生涼,王公貴族們解暑的方法則高貴實際多了,劉禹錫受邀到駙馬家中做客,看到的是「琥珀盞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賜冰滿碗沉朱實,法饌盈盤覆碧籠。」既有通風的水涼亭,又有滿碗的冰鎮水果,還有紗罩遮蓋的考究美食,這生活比現代也差不到哪裡去。當夏之時,皇帝偶爾會賜予官員櫻桃和冰鎮甘蔗汁,櫻桃雖美味但易上火,甘蔗汁則是降火之飲品,這樣的搭配顯然讓王維很滿意,因此他在《敕賜百官櫻桃》一詩中寫道:「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

秋天的長安景色最為清爽宜人,韓愈坐在靖安坊的家中,終南山色近在咫尺,感受「雲風相吹噓」的愜意。同一時節,杜牧眼中的長安「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詩人的志得意滿隔著「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都藏不住。「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僧人子蘭站在大街中,看到「風舞槐花落御溝,終南山色入城秋」的景象,又察覺到幾分蕭瑟的寒意。中秋之夜,在禁中值班的元稹與白居易以詩相和,「一年秋半月偏深,況就煙霄極賞心。金鳳臺前波漾漾,玉鉤簾下影沉沉」。

長安的冬日同樣也不寂寞,萬物凋零之時,彤雲密布之際,「暖擁紅爐火,閒搔白髮頭。」晚年的白居易蝸居於新昌坊家中自斟自飲,醺然吟出「百年慵裡過,萬事醉中休」的曠達。大雪紛飛中,頗有才情的司空曙則獨立於樂遊原上,體會到「樂遊春苑望鵝毛,宮殿如星樹似毫」的壯觀。嚴寒的天氣裡,人們往往喜歡三五成群在室內行令飲酒,「陋巷朱軒擁,寒門緹騎來。俱裁七步詠,同傾三雅杯」,大雪初晴,名臣于志寧在放朝之後於親仁坊家中與同僚聚會的景象如在眼前。

在唐人眼中,即使是同一個季節長安也呈現出不同的美好,十二個月被逐一細緻描繪。正月,「終南往往殘雪,渭水處處流澌」;二月,「百囀宮鶯繡羽,千條御柳黃絲」;三月,「青門幾場送客,曲水竟日題詩」;四月,「芳草落花無限,金張許史相隨」;五月,「競處高明臺榭,槐陰柳色通逵」;六月,「塵驚九衢客散,赭珂滴瀝青驪」;七月,「繡轂金鞍無限,遊人處處歸遲」;八月,「更愛終南灞上,可憐秋草碧滋」;九月,「更想千門萬戶,月明砧杵參差」;十月,「萬國來朝漢闕,五陵共獵秦祠」;子月,「御苑雪開瓊樹,龍堂冰作瑤池」;臘月,「取酒蝦蟆陵下,家家守歲傳卮」。

長安遊樂

長安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是帝國之都城所在,更重要的是這座城市中名勝眾多,有觀覽遊樂之地,方使人真正留得住。都城東南的樂遊原、曲江池都是開放性的大公園。樂遊原在西漢時為皇家樂遊苑,至唐代在其上起亭造閣,由於此地在城內地勢最高,便成為長安士民登高感懷的最佳場所。唐人所云「城隅有樂遊,表裡見皇州」「爽氣朝來萬裡清,憑高一望九秋輕」都是描述的這裡。杜甫在原上與朋友宴飲時還留下「公子華筵勢最高,秦川對酒平如掌」的歡暢。大中四年(850年),杜牧將離開長安赴吳興刺史之任,天氣晴好之時登上樂遊原抒懷,「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站在原頂向北遙望,百餘裡之外的九嵕山(唐太宗昭陵所在)清晰在目,此時的他剛得到朝廷恩允外放為官的好消息,好景佳音,怎不心情大好?與歡歡喜喜離長安的杜牧相比,曾久居長安的李商隱心情就不是那麼好了:「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傍晚駕著牛車登到樂遊原上,悶悶不樂中看到落日紅霞,嘆息美景之不長在,結合詩人生平,倒是能看出其困頓不得志的狀態。

曲江池緊鄰樂遊原,白居易有「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遊」之句,足以看出兩處名勝的距離。該池實際上是一處經過人工疏浚的湖泊,韓愈在詩中有「曲江千頃秋波淨,平鋪紅雲蓋明鏡」的描寫,可見其水面之大,沿池岸點綴有不少亭臺樓閣。唐人宴飲遊樂大多選擇在此,故曲江池在唐代長安的詩中「上座率」最高。在唐承平之時,每年春暖花開之季,曲江池邊車馬雲集,一片繁榮,「曲江初碧草初青,萬轂千蹄匝岸行」「二月曲江頭,雜英紅旖旎」「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都是描述其盛況的詩,眾多的大詩人中,詩聖杜甫尤其愛在曲江池與朋友對飲,「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便是其當時歡快暢飲狀態的反映。白居易對曲江池最為鍾愛,現今存世的其在曲江池所作的詩竟有數十首之多,且一年四季、各種心情都有描述。曲江池在唐代久負盛名,其中的一花一木都成為時人關注的對象。晚唐時,池中的一株蓮開出了兩朵花就被視為祥瑞、傳為奇談,長安士民爭相往觀,同往觀花的詩人姚合作《詠南池嘉蓮》以記其況:「芙蓉池裡葉田田,一本雙花出碧泉。……四野人聞皆盡喜,爭來入郭看嘉蓮。」池旁種植的柳樹也被借喻抒情,長安風塵女子就曾以「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的句子來傾訴內心的苦楚。

當然,在唐代不同的歷史時期,士民眼中的長安也是不盡相同的。在王朝勃發的初唐時期,是「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的帝都氣勢與豪情壯志。處在唐朝全盛時期的長安,則有著「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上國氣象。安史之亂爆發,長安城中建築多半被毀,大家目睹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衰敗之相。中唐時期的長安士民似乎忘卻了安史大亂的傷痛,眼中滿是「祥雲輝映漢宮紫,春光繡畫秦川明」的大好景象,以及「草妒佳人鈿朵色,風回公子玉銜聲」的旖旎之風。晚唐時期,戰亂頻起,長安城數次被劫焚,在公元904年朱溫放的那場大火之後,一代帝都徹底畫上了句號,空留下詩人韋莊「滿目牆匡春草深,傷時傷事更傷心」的悲憤感慨。

這就是長安城中的詩,詩中的長安城。(作者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師)

崔凱 孟欣 來源 中國教育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2019「唐詩之城」主題活動開啟「詩意長安」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夏明勤  主辦方供圖)1400年來,唐詩是不可超越的經典。唐詩裡的長安,有著繁華盛世的氣魄,有著舉世矚目的風採。1400年後,長相思,在西安。5月6日,記者從西安廣播電視臺主辦的2019「唐詩之城」主題活動預備會上獲悉,從5月10日起,2019「唐詩之城」主題活動將在西安正式開啟,喚醒「跟著唐詩去西安」的無窮吸引力,開啟西安世界文化古都新徵程。
  • 跟著唐詩看長安二十四節氣:大寒十二月中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跟著唐詩看長安二十四節氣:大寒十二月中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19-01-20 08:01 字號:
  • 用英文譜寫《一日看盡長安花》重現唐詩之美
    自唐朝迄今,唐詩傳誦於國內及海外華人已有一千四百餘年。今年春節檔期《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更是掀起一股全民讀詩的熱潮。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日看盡長安花:英譯唐詩之美》獨闢蹊徑,試圖通過英文重塑唐詩的美態。譯著者何中堅選取了203首英譯唐詩,按原詩韻律押韻,保留其神髓,用英文重現唐詩之美。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帖子討論「你讀過最美的中國詩歌是什麼?」網友們回答踴躍。
  • 《一日看盡長安花》用英文重現唐詩之美
    唐詩簡潔而華麗,自唐朝迄今,唐詩傳誦於國內及海外華人已有1400餘年。今年春節檔期《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更是掀起一股全民讀詩的熱潮。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日看盡長安花:英譯唐詩之美》獨闢蹊徑,譯著者何中堅選取了203首英譯唐詩,按原詩韻律押韻,保留其精髓,試圖通過英文重塑唐詩的美態。 中國詩詞早已走上國際。
  • 一幅充滿秋意絕妙圖景的《子夜吳歌·秋歌》
    子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詩題又作《子夜四時歌》,共四首,寫春夏秋冬四時。這裡所選是第三首。「長安一片月」,寫景同時又是緊扣題面寫出「秋月揚明輝」的季節特點。而見月懷人乃古典詩歌習見的表現方法,加之秋來是趕製徵衣的季節,故寫月亦有興義。此外,月明如晝,正好搗衣,製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用杵搗平搗軟,是謂「搗衣」。
  • 一首詩 一座城|跟著唐詩玩轉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是唐朝的都城這是一座詩意的城市在唐詩中你會發現詩人眼中的長安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長安是長相思的長安是秋風吹渭水的長安是八方來朝的長安今天,讓我們一起在唐詩中重回長安,聆聽唐音唐詩裡的曲江憶春日曲江宴後許至芙蓉園唐/李紳春風上苑開桃李,詔許看花入御園。
  • 在時空交錯中領略長安的盛世繁華
    穿越大唐盛世 全劇以濃墨重彩的畫筆,勾勒出大唐長安的世情風貌,在時空交錯中引領觀眾重溫1000多年前那「 他於茫茫江月中遇到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長安撫琴之女,伴隨著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立在潯陽江頭,聽其平生經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
  • 2019「唐詩之城」主題活動 開啟西安世界文化古都新徵程
    嘉賓們先後發言,著名文化學者肖雲儒表示:「唐詩就是生命的吶喊,長安給了唐詩傳承和發展的空間,而唐詩給了長安精神內核和氣場。城在詩在,詩存城存,兩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長安,唐詩的流傳和繼承達到不到今天的成就,沒有唐詩,長安就達不到當下的這種文化成就」。
  • 《全唐詩》最有用的一首詩,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全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繼《詩經》之後,又一部偉大的詩歌總集,裡面收錄了唐朝大部分的詩人的作品,而且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耳熟能詳。如果想要了解中國文學,那麼必須要去了解唐詩,而想要細緻地了解唐詩,那麼《全唐詩》是最好的首先。
  • 陳健梅:長安若問江南事——唐代長安城市與文化生活中的江南元素考察
    對長安城市與文化生活中江南元素的考察,一方面可以豐富長安城的研究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城市史和社會史的角度揭示江南對大唐帝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影響。張偉然認為,江南是唐人心目中的重要文化區域之一,江南的山水風光和典型風物如蓮、橘等大量出現在唐詩中,在唐人眼裡,吳中是江南水鄉的典型。  (三) 作為考察對象的唐代長安與江南元素  首先,本文中的唐代長安不等同於唐帝國。作為首都,唐代長安的外延小於唐帝國,內涵卻更為豐富。
  • 卅年長安住,一片望鄉情:日本人的唐詩水平有多高?
    除了複製所愛的景觀之外,有網友還做了一番粗略的統計,日本國內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中國古詩詞,有二三十首之多。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告訴你,日本人的唐詩水平有多高?
  • 宣傳西安形象英文歌《唐詩》網絡爆紅 作者系80後
    淺吟輕唱的男聲,暖色調的鏡頭中出現了大明宮的城樓、碑林碑帖、鐘鼓樓……  最近,一首描繪西安景點的英文中國風歌曲《唐詩》在網絡上熱傳,短短10餘天就收穫1500多萬點擊量,有網友熱評其開創了英文歌曲的中國風。據悉,這首歌曲是西安旅遊局聯合歌手霍尊推出的西安旅遊宣傳單曲,也是西安官方首次以原創英文歌曲的形式宣傳西安形象。
  • 實行兩京制的唐朝,東都洛陽的地位,為何能超越國都長安?
    在唐代朝堂之上,你要敢說長安方言,那妥妥是被嘲笑的對象,這是史書也是有記載的。而且唐代的《切韻》就明確了「中華音切,莫過東都」。 因此,盛唐時期的大部分時間,唐朝的都城是洛陽,西安只是陪都,描寫洛陽的唐詩多於描寫長安的唐詩,就是這一歷史事實的反映。盛唐時期東都洛陽和長安並重,並無主副之分!陪都是西戎心虛給洛陽安的名頭,唐高宗,武則天時期以及唐玄宗開元前中期洛陽地位甚至要高於長安,唐高宗顯慶二年去東都執政直到去世,武則天更是把洛陽提到神都的地位,玄宗前中期大部分時間在洛陽執政。
  • 唐詩中很絕妙的一首詩,不僅詩成千古名作,還出了2個成語
    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高峰,也是我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詩風格各異,題材廣泛,展示了唐代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唐代詩歌浩如煙海,唐代詩人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更是創作出了一首首千古名作,成為無數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科後》,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所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
  • 唐朝長安人的衣食住行,都在這個展覽中
    錢江晚報·小時資訊 記者 王湛 通訊員 邱伊娜千年前住在繁華城市裡的唐朝人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平時吃什麼東西,喜歡什麼休閒活動?這些答案,也許能在浙大藝博館的這個展覽裡找到。今天,「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覽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幕。展覽以「長安人的城」「長安人的衣飾」等6個主題分為6個單元,選取了176件組與長安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唐代文物,以唐詩作為每個單元標題,徐徐展開一幅唐都長安人的生活畫卷。
  • 霍尊推出英文歌《唐詩》 開創英文中國風
    專輯中唯一的一首英文歌曲《唐詩》尤為引人矚目。其實,早前這首歌作為電視節目《One Journey One Song一次旅行一首歌》第5期《尋找長安》的主題曲和新專輯預熱已向外公布過片段。中國風的霍尊演唱英文歌曲本就極具噱頭,加之新穎的歌詞角度、獨創性的英文演繹和恍若盛唐的音樂,隨著新專輯的發行迅速蔓延網絡並得到了一致關注。
  • 46歲中進士欣喜若狂,揚眉吐氣寫唐詩得意洋洋,14字蘊含兩個成語
    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我們學過《範進中舉》。那篇課文極具諷刺意味,通過周圍的人對範進中舉前和中舉後的態度對比,辛辣諷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戕害,雖然過去多年,至今想起依然印象深刻。範進就是在50多歲的時候才中了舉人,七八十歲的老童生在那個時代也不新鮮。所以在一些幸運兒有幸拿到進士及第的時候,那份高興絕非今日高考金榜題名等考試所能比。唐代的時候有一個詩人,也是多次應考,多次失利。
  • 唐朝都城長安在詩歌中是什麼樣子?既有繁華盛景也有頹廢衰敗
    唐朝都城長安在詩歌中是什麼樣子?既有繁華盛景也有頹廢衰敗長安是一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從周文王築設豐京及其後繼者武王再建鎬京開始。這座極具帝王之氣的王城,曾先後成為十三個朝代的都城。這也是長安之所以被稱為「十三朝古都」的淵源。
  • 將唐詩用英文說出來,竟然可以這麼美
    而我們讀英譯唐詩,在品味中國與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韻味美,同時更有助於提高自身英文水平。在唐詩裡邂逅英文,於輕鬆愉悅中潛移默化的學習。《一日看盡長安花:英譯唐詩之美》是由香港大學副教授何中堅先生,精選 203 首膾炙人口的唐詩,以創新手法翻譯為英語,並配首次公開復刻的圓明園館藏宮廷畫。
  • 唐詩裡的風花雪月
    唐詩裡通過寫意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託物言志是常用的手法。讀了多了,也希望通過唐詩裡的風花雪月做一個總結:一、風唐詩中以「風」為意象詩歌很多,一年四季有春風、夏風、秋風和冬風,李嶠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膾炙人口,現在小學生都能背誦;「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人生得意後的風光滿面;「竹林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是夏夜暑熱詩人心靜自然涼之感;「風急天高猿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