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或多種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酒精、毒性物質、缺氧或免疫損傷等)長期或反覆作用於肝臟,引起的慢性、進行性、瀰漫性肝病的終末階段,分為代償期(早期)與失代償期(晚期);在代償期階段,患者的肝功能尚能夠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僅僅間歇性的出現噁心,腹脹,腹瀉等非特異性症狀;而在失代償期,肝臟功能已不能夠維持機體代謝的基本需要,主要出現腹水、黃疸,出血及全身多系統併發症,由於肝硬代償期患者往往沒有典型症狀,待肝功能進一步惡化就診時多已進入失代償期。
傳統對於肝硬化在治療上出現了多用藥、濫用藥、用藥不合理等問題,走了很多彎路。往往是花了很多錢,沒有治好病。根據臨床觀察分析,最常見的有三個方面:
1、診斷不明確。有些慢性肝病患者,已經是早期肝硬化了,但還沒有引起重視。只知道得了肝炎,卻不知道是哪型肝炎,病情發展到什麼階段,是否已發展成肝硬化。在治療方面不能因人而異,不能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辨證治療,因此延誤了病情。
2、多種藥物混合使用。肝硬化病程長、病情複雜、治療難度大。大多數患者為了急於求效,多種藥物一起用,結果增加了肝臟負擔,使病情加重。
3、未從根本上治療原發病。有些患者只求一時療效,用藥後腹水消退很快,但沒過兩天,腹水又起,反覆再用,療效一次比一次差,最後導致頑固性腹水,使病情纏綿難愈。
肝硬化時B超顯示肝臟有何變化?
1、肝硬化時B超顯示肝外形的變化:肝硬化時肝表面凹凸不平,呈鋸齒狀,小結節狀,合併肝腹水時更清晰;肝橫切面失去楔形,矢狀面不呈三角形,似橢圓形。
2、肝硬化時B超顯示肝臟位置變化:肝右葉上、下徑變短,肋問厚度變窄右肋下斜徑不易測得。肝左葉代償肥大,致右側腋前線較正常位置抬高。
3、肝硬化時B超顯示肝包膜、邊角變化:肝包膜增厚,失去光滑的纖維亮線。回聲增強,厚薄不均,肝邊緣角變鈍或不規則。
4、肝硬化時B超顯示-肝實質變化:由於肝內脂肪變性及纖維性變,肝實質內回聲緻密,回聲瀰漫性增強、增粗。大結節性肝硬化時可見肝實質內為反射不均的瀰漫性斑狀改變或呈索條狀、結節樣光帶、光團改變,透聲性差,於強回聲間可見小的低回聲區。
5、肝硬化時B超顯示-肝內外血管變化:肝硬化早期改變不顯著,肝硬化後期可見肝內血管粗細不均勻,扭曲、紊亂,甚至因為血管閉塞而不能顯示。肝靜脈變化尤為明顯,表現為主幹變細,分支狹窄。
6、其他:肝硬化時-門靜脈壓,通常會增高,膽囊通常會隨肝臟變化而縮小、向後上移位;脾大、脾動脈增粗等。
B超不僅能排查出肝硬化,而且B超還是臨床診斷早期肝硬化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所以為了早期發現肝硬化,特別是慢性肝病患者可定期檢查B超。
根據以上出現的問題,對於肝硬化的治療需要源頭治療
慢性乙型、C型肝炎應源頭阻斷肝細胞核心病毒複製鏈,清除肝炎病毒;酒精性肝病患者應嚴格戒酒,不再因酒精攝入繼續損傷肝臟;藥物性肝炎患者平時應謹慎用藥,儘量減少藥物攝入,特別是不要輕信偏方秘方而亂用藥。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應加強體育鍛鍊,保持良好的心態,作息有規律,防範各種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