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教育越叛逆,多半是家長方式不對,這4個禁忌很多父母在犯

2020-08-30 懷上了

​孩子小時候明明是乖寶寶,長大了卻越長越叛逆,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孩子變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在家長的教育上。孩子在成長,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別怪孩子越來越叛逆。

乖寶寶變叛逆少年,家長又心痛又不解,孩子的一番話讓人深省

身邊一位朋友之前經常恨鐵不成鋼地說要把孩子送去參加變形記,現在態度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原來最近朋友和孩子大吵了一架,朋友憤恨地說道:「你小時候多聽話,真是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叛逆,我對你太失望了!」

沒想到孩子聽見後更生氣了,怒吼道:「我變成這樣不都是你教的嗎?什麼都要按照你說的來,是人都會有受不了的一天,你嫌我叛逆,我還嫌你強勢不講道理呢!」

孩子的這番話雖然是氣話,但卻給了朋友當頭一棒,自己是否真的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呢?什麼都為孩子做打算,但這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之後朋友不再對孩子做出細緻的要求,讓他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沒想到家裡的爭吵聲真的變少了,而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仍然在正軌上。

朋友這才意識到,原來一切真的正如孩子所說,不是孩子變得有多叛逆,是自己沒有跟上孩子的成長了。

身邊不少家長都在感嘆和煩惱孩子變叛逆了,憂慮的家長很多,但解決問題的家長卻很少。因為孩子變得叛逆,問題不一定就是出在孩子身上,透過孩子叛逆的表象,更值得關注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這樣教育孩子,別怪他越來越叛逆,很多家長愛這樣做

1.當眾批評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當眾教育孩子,認為這樣能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從而「長記性」,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自己也當眾撒潑耍混,當眾批評孩子也無所謂。

其實當眾批評孩子的正面效果非常有限,往往是弊大於利。因為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他們的自尊心遠比大人更加脆弱敏感,當眾批評的方式會讓他們感覺屈辱,從而對批評自己的人也就生出了叛逆的報復心。

2.反覆重提舊事

教育孩子實在是耗費耐心和忍耐力,在家長失控前或許就已經忍耐了很多次了,因此,當失控時,家長往往喜歡新仇舊恨一起算,也就是重提孩子之前犯的錯。這本意是希望提醒孩子痛改前非,但實際上卻很容易給孩子留下一個「記仇」的印象。

要知道在記仇這件事上,孩子可比家長擅長,之後的不配合很可能都是孩子們的復仇。而且重提舊事很容易忽略教育的重點,從而也會影響教育的效果,除了會點燃孩子的不滿和叛逆外沒有任何優點。

3.總拿別的孩子作比較

孩子是否優秀其實都是比較出來的,即便知道不應該把孩子和別的孩子相比較,很多家長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自家孩子。

家長原本是想給孩子找一個好榜樣,激勵孩子不斷進步,但在孩子眼中卻常常就變了味,認為家長是對自己不滿,甚至是不喜歡自己。而且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和條件都是不一樣的,這樣的對比實際上非常不公平。

4.在吃飯時和睡覺前批評孩子

批評孩子也是要挑時間的,像吃飯的時候和睡覺前,家長就儘量別衝孩子發火了。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本來是比較溫情的時刻,這時候批評孩子帶來的反差往往更給孩子帶來更加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之後孩子在吃飯時都會變得拘謹,從而影響家庭整體氛圍。

而在睡覺前批評孩子則容易導致孩子想太多,畢竟這時候很難再有事情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和精力,一心都在琢磨剛才被批評的事情。

即便是原本就很聽話乖巧的孩子也會越長大越難管教,家長們首先要做好心理準備。同時,在教育上,家長們也要學著去適應孩子的變化。

孩子到了叛逆期,教育更要講究智慧,做到這兩點很重要

1.給足孩子私人空間

對於小時候的孩子來說,父母可能就是他們的全世界,但是逐漸長大後他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寬廣,開始有意無意地劃分出私人空間。這時候他們可能會要求父母不能隨意進出自己房間,不能看自己的日記,這些要求可能會讓家長感到難受,但其實都是非常合理的。

2.尊重孩子的意見

除了是世界變得更加廣闊了,孩子們的思維也會日益獨立,不再對父母亦步亦趨。同一件事,他們可能會堅持自己的意見從而讓家長感到非常生氣,從而做出了「孩子變叛逆了」這個評價,但沒有自己的意見,孩子也就成為不了自己。當孩子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家長們不妨也多聽一聽,多尊重孩子的意見。

如果說叛逆就是不聽家長的話,那麼即便是已經生兒育女的人也可能很叛逆,所以在評價孩子是否叛逆之前,家長也記得先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

大家對於這個話題有什麼高見嗎?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建議家長試試皮格利翁效應
    很多孩子再青春期時,都難免會遇上叛逆期。很多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對孩子硬碰硬。其實,家長選擇硬碰硬的方式,雖然可以理解,但是,這種方式並不實用,且並不適合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李玫瑾教授曾經舉過一個形象的例子:孩子放學回來,你讓他站住,他站住了,這就不叫叛逆。你叫他站住,他不僅沒站住,而且還進了自己屋,把自己的房門關上,這時候孩子就是進入了叛逆期。小張的孩子今年就遇上了與眾多孩子相同的情況。孩子進入到青春期後,就開始與父母在思想上作鬥爭。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起打罵教育更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起打罵教育更管用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在孩子處於第一個叛逆期時,家長的管教方式就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會加倍叛逆。三、青春叛逆期——12歲之後青春叛逆期是最令家長頭疼的,父母越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嘗試個遍。甚至有的孩子會不學無術,在管教上最讓家長感到無助。這時的孩子更嚮往獨立和自由,生理和心理都處於巨大的變化。
  • 「家長吼罵越厲害,孩子叛逆就越猛」,一個效應,告訴你其中真相
    「家長吼罵越厲害,孩子叛逆就越猛」,一個效應,告訴你其中真相喬納森·斯威夫特曾說,「叛逆總是先在心裡盤算著,然後再行動。」「叛逆期」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但有的孩子「叛逆期」非常短,和父母的關係好、聽話又懂事,但有的孩子「叛逆期」卻非常長,家長越是管著,孩子就叛逆的越厲害!很多家長不太理解,但其實用一個簡單的效應就可以解釋孩子的心理,下面斌斌媽媽就用一個效應,告訴你其中真相。
  • 孩子不聽話,越吼越叛逆?家長學會這幾點,你會發現孩子聽話多了
    孩子不聽話,家長越吼娃越叛逆,次數多了孩子甚至會頂嘴,或者直接和家長反著來。可以說不少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此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這時候孩子甚至會忘記自己做錯的事情,反而感覺是家長的不對,至少他們不應該這麼吼自己,於是孩子就會被各種不滿和牴觸情緒包圍,此時他們會和家長對著幹也就不奇怪。而家長越吼,孩子越叛逆,多半就是這幾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說家長想要讓孩子糾正錯誤,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單單靠「吼」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 家長越吼罵,孩子越叛逆,當心孩子養成3個不好的「人格」
    家長罵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常態,孩子作為一個家庭裡「反抗能力」最弱的人,雖然總是被家長戲稱是「整個家庭的老大」,但是家長在情緒化的時候,孩子也總是首當其衝,挨罵挨打也是第一位的。很多家長都說,孩子不打不罵怎麼教育?
  • 家長越吼罵,孩子越叛逆,當心孩子養成3個不好的「人格」
    家長罵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常態,孩子作為一個家庭裡「反抗能力」最弱的人,雖然總是被家長戲稱是「整個家庭的老大」,但是家長在情緒化的時候,孩子也總是首當其衝,挨罵挨打也是第一位的。很多家長都說,孩子不打不罵怎麼教育?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罵孩子,孩子就會「騎到家長的頭上作威作福」,這絕非是任何一個家長能夠承受的,畢竟自己才是這個家的權威!
  •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父母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昨天還忘了老師布置的作業,真不知道你長個腦子是幹什麼用的!」「我就沒見過像你這樣的孩子!」小剛聽到後跑到自己臥室裡狠狠地關上門,這樣的場景反覆在家裡上演著。很多父母表示自己也不喜歡嘮叨,只是孩子總把家長的話當做耳旁風,也不認真聽。事情真是這樣的嗎?為什麼有的家長越跟孩子嘮叨,孩子越叛逆呢?其實這超限效應的表現。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比喊破喉嚨管用多了
    每個家長都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犯愁,特別是到了青少年時期,這些叛逆的孩子讓很多家長又急又氣。01孩子越管越叛逆?與其喊破喉嚨,家長不妨嘗試"魚缸法則"小恩是朱女士的兒子,也是家裡的獨生子。母子間的隔閡越來越嚴重,朱女士不止一次跟好友抱怨"這孩子真是越管越叛逆"。其實與其像朱女士這樣喊破喉嚨,家長們不如尋找一些其他的教育方式,換個角度去引導孩子,比如可以試試"魚缸法則"。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打罵更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打罵更管用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需要度過很多重要的時期,尤其是孩子到了叛逆期,大人會覺得很難搞。叛逆期孩子的表現有經常摔東西、亂塗亂畫、故意把房間弄得凌亂不堪。
  • 為什麼孩子越管越叛逆?教育孩子的3個好辦法,比吼破嗓子都管用
    王勝男是典型式的中國式母親,她承擔著家中的大事小事,含辛茹苦付出所有,對孩子的教育事無巨細,可孩子不但不領情,還經常與她對著幹,家長希望孩子越來越優秀,孩子卻越來越叛逆。經常有家長朋友向我吐槽,說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從小到大沒讓孩子吃過一點苦,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最後卻養出一個「白眼狼」,處處跟父母對著幹,完全是給自己培養了一個仇敵,家長們的疑惑統統指向一個問題:為什麼父母對孩子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今天我們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這幾個方法教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這幾個方法教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孩子叛逆是每一位家長需要渡的劫,渡劫成功,父母管住孩子,渡劫失敗,孩子的叛逆會變本加厲,說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父母要問,孩子為什麼會叛逆?,所以,父母總是不放心孩子,你越不放心,孩子越要用反抗的方式去證明自己可以,於是,「戰爭」開始了。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提起叛逆,相信不少父母腦中立刻浮現了「怎麼打罵,孩子都不聽管教」的場景。想要孩子早點完成作業,拖拖拉拉到睡覺前才寫完,稍微說兩句就跟家長對著幹,越管越叛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
  • 李玫瑾:不同層次父母,教育方式不同,越低層的父母,越喜歡嘮叨
    導讀在教育孩子上,大部分的父母都會採用嘮叨的方式,認為只要多去批評孩子,多去跟孩子講道理,孩子才會理解,但事實上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劇裡的宋丹丹是3個孩子媽媽,她的教育方式就是「嘮叨」,只要劉星犯錯,宋丹丹絕對會一直嘮叨到劉星「認輸」為止,但最後的結果,是劉星嘴上知道錯了,內心卻越來越叛逆。可是,宋丹丹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教育的錯誤觀念,甚至還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家長越罵,孩子越叛逆?學會3種引導方式,比喊破嗓子都管用
    在很多孩子心目中,媽媽永遠是一個只會「吼罵」的大獅子,每當自己犯了錯,總是會遭到媽媽的責罵。責罵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但卻是下下之選。相反地,責罵反而會激起大多數孩子叛逆的心,只會激化親子矛盾。事實證明,「大吼大罵」是很難達到教育效果的。家長越罵,孩子越叛逆?學會3種引導方式,比喊破嗓子都管用第一:三連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應該先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這三個問題:「管教孩子的核心是什麼?」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管用!
    我相信非常多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遇到過孩子「管不服」的情況。他們讓孩子關電視睡覺,說第一次沒聽見,第二次撅嘴,第三次磨蹭說條件。家長們不得不耗盡耐心責罵他們一頓才管用,但孩子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去這樣做的。他們還在生悶氣,叫他吃個飯,比上天堂還難.孩子「不聽話」,越說越叛逆。
  • 閱聽|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叛逆該怎麼辦?
    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叛逆現象在孩子成長中 是普遍存在的嗎 根據有關專家研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反抗期: 第一個反抗期在2-4歲,主要指向身體方面的反抗,即反對父母對他們身體活動的約束
  • 父母越禁止的事情男孩越做,越長大越叛逆的男孩該如何管?
    青春期的男孩越長大越叛逆怎麼辦?早戀、逃課、打架、上網等等,父母越禁止他們越想嘗試一下。完全和父母反著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呢?第一、生理因素影響,體內雄性激素分泌過剩,男孩進入發育期時,身體體內的激素會增多,男孩的情緒變得起伏不定,進而產生一些叛逆行為。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旅途中父母肯定會遇到很多的難題和障礙,而在這些障礙中,孩子的叛逆期是讓父母最頭痛的了,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其實,孩子叛逆期,只不過是大人給孩子的一個概念,對孩子來說就是成長的標誌而已,如果父母能夠正確的理解孩子叛逆心理背後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成長,你就不會因為孩子叛逆而感到煩惱了。
  • 父母在這4件事上越「狠」,孩子將來越出色,可惜家長都捨不得
    很多家長都是這麼想的,愛孩子,就應該將自己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給孩子,甚至有些父母直接把孩子本該自己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導致孩子從小懶散放縱。不少家長就是因為狠不下心來,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捨得批評,還一味地溺愛,導致孩子從小就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家長們要狠心教育孩子,你越是狠心,孩子就越是出色。
  • 這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
    父母若強勢衝動,孩子就容易膽小自卑;父母若耐心寬容,孩子就會更加陽光快樂……而以下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忍住不越界,才會有界限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可越在親密關係中,越需要清晰的界限,這樣愛才能夠流動,靈魂才能起舞。做個有界限感的父母,尊重孩子作自己生命主人的權利,尊重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尊重孩子獨特的生活節奏和方式,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獨立、有邊界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