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間俗語常說「貴人不頂重發」,這裡的「貴人」是一種尊稱,表示地位高或者有錢的人。「重發」就是指頭髮很濃密。
所以「貴人不頂重發」就是指的一般地位高或者有錢的人,都不會有很多很茂密的頭髮,聽起來跟「聰明的腦袋不長毛」也有點共通之處。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腦袋是我們身體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古代人處死犯人都是砍首示眾。大腦就像是一個領導者,它支配著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每天需要不停的運轉工作,所以身體的營養主要供頭部,頭部的營養都會給大腦,繼而從距離大腦最近的頭髮上顯現出來。
如果營養不良或者供應量減少,失去營養的頭髮就會脫落變得稀少甚至謝頂。然而那些達官貴人富商大戶,長期進行腦力勞動,他們需要學文化,爭家產,謀權利,思慮比較多,過於思考的人都會傷脾,然後間接傷腎,同樣會導致脫髮。
那些真正的貴人,比如說帝王將相更是如此,他們不是日理萬機,就是處心積慮保全或發展自己,如果一步走錯,都有可能滿盤皆輸,玩的就是陰謀詭計,才能抵達成功彼岸,哪個不需要動腦子?
清朝的雍正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有脫髮症,每天覺睡得少,還睡得輕,心理焦慮,脫髮就是身體虛弱的一種自然反應。
作為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就不會如此了,他們每天沒有這麼多勾心鬥角,不需要運籌帷幄,吃得飽穿得暖是最大需要,每天旺盛的體力勞動的直接後果,就是為回到炕頭上倒頭大睡一覺,沒那麼多心事重重,煩惱?來不及!這樣奢侈的心理活動還是留給那些達官貴人吧。
權貴之人當然也很注意儀表,從許多宮廷劇就可以看出,每日清晨都會有一堆丫鬟婆子伺候著那些貴人們穿衣洗漱,對於髮型也很講究,這也能彰顯她們尊榮的身份,甭管有幾根頭髮,每天都要將頭髮梳得整整齊齊,一絲不苟,如此看來,頭髮的茂密程度也屬實不易於分辨。
但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就不一樣了,沒有那麼多講究,每天都要太陽還沒出來就出門忙農活,做買賣,太陽落山才回家,不需要打理的那樣整齊,也根本沒有時間去清洗、整理髮型,看起來就會是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的可能性更多,這會讓人看起來便覺得他們頭髮濃密。
也就是說,髮型是產生這種錯覺的主要因素。
還有一種比較有科學依據的說法,就是這些權貴之人的生活質量很高,他們都是大魚大肉,比較油膩,但是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油脂類的物質累積會導致脫髮,但是那些普通家庭根本吃不了葷腥,難見油水,體內哪裡來的甚麼油脂,自然也就得不了溢脂性脫髮這種症狀了。
說到底它還只是對老百姓貧苦生活的一種反應,卻被人用來區分富人和窮人的一條界限,成為了一種炫耀的資本。卻不知,這種差異更多地是反映了對於「朱門酒肉臭」的一種撻伐,藉此來評判一個人的三六九等,真的是腐朽至極。
事實上,能不能成為「貴人」,跟頭髮多少沒有絲毫關係。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頭髮也只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理問題,跟事業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