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餘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路在何方

2020-12-22 人民政協網

規劃建管舊病難除 追溯配送再添新憂

四千餘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路在何方

作為農產品流通的中心樞紐,農產品批發市場對保障城市供應,解決農產品「賣難」起著重要作用。據統計,全國現有農產品市場4.4萬家,其中批發市場4100多家,大部分農產品經由批發市場分銷,農產品批發市場仍然是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

年初以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處於保障農產品供應關鍵一環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面臨嚴峻考驗,暴露出缺失統一規劃、重收輕管髒亂差、配送體系建設存短板等一系列老問題新矛盾。一個亟須回答的現實課題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當出現重大突發事件,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如何採取有效方式保障穩定供應和流通?農產品批發市場新一輪轉型升級路在何方?

多地強化防控措施保安全

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按下「暫停鍵」後,全國多地對農產品批發市場採取了嚴格檢測措施,有力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

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對水產品市場的十多家商戶已下架1500多公斤三文魚,在途運輸的三文魚產品已全部退回。該市場有海鮮經營戶約620戶,其中經營進口三文魚15戶。

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水產市場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宋家駟介紹,已經要求所有商戶將進口三文魚下架。市場管理人員已召集所有經營三文魚的商戶開會,要求提供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海關報關單、檢驗檢疫證明等四證。

「除了上述措施,我們還督促商戶佩戴口罩,所有人員進出測量體溫,每天兩次對市場進行消殺防疫。外地來送貨、採購人員必須出示蘇康碼才可以進入市場。」 宋家駟說。

位於天津靜海區的天津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是天津規模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日交易蔬菜量3000噸左右,同時輻射北京、河北保定、滄州等周邊地區。連日來,《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該市場不斷強化三道進門防線,實行一車一消毒,一人一測溫,一人一掃碼,口罩佩戴全覆蓋,同時重點加強對肉類、凍品等交易區的排查管理,做好票據及臺帳核查,全面加強食品安全檢測及環境衛生管理。

「我們提醒場內400多家檔口自覺佩戴好口罩、配合市場的體溫監測工作、勤洗手、常消毒、禁食野生動物、不聚餐、不聚集,並嚴格落實各項衛生防疫防控工作。」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防控措施的目的是保障檔口的正常生產經營和大家的健康安全,市場管理方將嚴格執行政府防疫要求的相關規定,對不配合防疫工作的人員進行嚴肅處理。

海口南北水果批發市場,也對自產及外來果蔬進行嚴格質量管控。同時,按照防疫消殺規範,對商鋪進行消毒,並持續做好人車登記、體溫檢測,有力保障果蔬產運銷全鏈條安全。

「新舊」問題疊加

疫情暴露三大痛點

全國各地不斷加強對重點區域的防控,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保障供應滿足民生需求,其中抓好「菜籃子」是一項重點任務。

實際上,伴隨著改革開放逐步發展起來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一直是中國大小城市的標配。這些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多充當「菜籃子」「米袋子」。據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副司長胡劍萍介紹,全國現有農產品市場4.4萬家,其中批發市場4100多家,年交易額在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有1300多家,農貿市場、菜市場和集貿市場近4萬家。2019年,批發市場交易額達到5.7萬億元,交易量9.7億噸,市場內各類經銷商戶有近240萬個,吸納就業人員近700萬人。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多地調研發現,當前農產品批發市場不同程度存在髒亂差、設施簡陋、監管不力等「老」問題。與此同時,此次疫情還暴露了農產品批發市場在供應鏈可追溯體系以及農產品批發市場在面對蔬菜配送需求線上能力不足等「新」問題。

首先,農產品批發市場前期建設缺失統一規劃和標準化要求。

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認為,一些農產品批發市場,尤其是城鄉接合部的中小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時間較早,缺少相應的規範,導致基礎設施體系跟不上現代化發展。

這個基礎設施體系,不僅包括批發市場,還包括冷鏈、物流、檢驗檢疫,以及處於最末端的垃圾處理等。

其次,一些農產品批發市場「重收輕管」、運營水平偏低。記者調研發現,當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產權相對分散,市場管理方既有國有企業、私營企業、街道社區,也有個人作為管理方,「重收輕管」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此外,不少批發市場仍停留在原始攤商階段,市場監管還是以收攤位費管理為主。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南方某省一大型蔬菜批發市場看到,市場公共區域的衛生髒亂不堪,果殼紙屑、廢棄的飯盒、塑膠袋等隨處可見。在市場幾處檔口的角落裡,大量的垃圾隨意堆放,其中一個角落的椰子殼更是堆積如山。

由於該批發市場以企業運營為主,該企業長期操控該區域菜價,任由各批發零售環節哄抬菜價,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破壞了該省在2019年春節期間的蔬菜市場經營秩序。去年該省主管職能部門對該市場49個檔口33個一級批發商存在的哄抬物價、短斤缺兩、商業賄賂、未建立購銷臺帳等違法行為,分別予以行政處罰,罰沒款共計828.29萬元。

再次,在疫情應急考驗下,批發市場在供應鏈可追溯體系及線上配送體系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如何把供應鏈可追溯體系做得更完善,是批發市場亟須解決的問題。

除了供應鏈溯源不清外,多位從業者表示,在疫情背景下,農產品批發市場面對蔬菜配送需求,更多的是使用電話、微信等方式來實現線下需求的初級線上化,暴露出農產品批發市場線上能力不足的短板。

升級改造路在何方

在業內人士看來,現有的大多數農產品批發市場,雛形可以追溯至1988年開始的國家「菜籃子工程」,這項民生工程的初衷是緩解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農副產品供應偏緊和物價上漲過快的矛盾。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各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顯著落後於商超、社區菜場等新型業態,且生鮮電商的出現又替代了部分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需求,但是這些遍布城鄉各地解決居民一日三餐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短期內難以被其他業態替代。

根據招商證券2019年4月《菜市場行業深度報告》數據,傳統農貿市場依然是國內居民購買生鮮的主要渠道,佔比約73%。超市渠道佔比22%,為第二大渠道。目前生鮮消費被電商渠道分流的並不多,線上渠道佔比約3%。

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主席馬增俊日前表示,第一代批發市場的特徵是「圈地、圈院子、蓋圍牆」,硬體設施不健全。第二代批發市場雖然硬體設施基本健全,但功能發揮不完善。第三代批發市場則應該是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科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現代化市場,其升級版就是「智慧農批」。

3. 0版本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究竟路在何方?對比國外的發展經驗,不少接受採訪的專家給出了建議。

首先,因地制宜,加強統籌規劃。由於地方各級政府對菜市場的認識不同,導致規劃上不到位,需要根據社區的情況,確定農貿市場的合理密度。商超化、標準化,被部分地方作為農貿市場改造的重點。

今年1月,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再次研究部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成立市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指揮部,制定《武漢市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工作指導意見》,分層次推進全市農貿市場(菜市場)轉型升級,實現硬體設施和經營管理的標準化、組織化、規模化、品牌化。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劉慶香透露,當前,武漢市已部署「農貿市場整治行動」,規劃改造提升農貿市場425家,按照「政府統籌、屬地管理、業主負責」的原則,實現農貿市場「一標、二化、三提升」 。即「一標」全面對標上海,結合商務部標準化菜市場建設標準和武漢實際,制定武漢市農貿市場(菜市場)升級改造標準;「二化」即「商超化」或「標準化」改造;「三提升」,即提升功能布局、提升智慧服務、提升管理水平。

海南師範大學中國特色自貿港研究中心主任劉鋒介紹,發達國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具有商品分級整理、加工包裝、質量驗證、結算服務、委託購銷、代理儲運、信息提供、代辦保險等配套功能,我國不少批發市場目前這些功能還沒有完全具備,需要借鑑。

其次,亟須升級監管體系和溯源體系建設。業內人士指出,政府應該派駐相關政府人員進入市場,介入市場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大型農產品市場的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發展等不僅僅是市場主體自己的企業行為,還是政府進行城市管理工作、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州凌家塘農產品批發市場常務副總經理王彬介紹,為確保食品安全,確保每件農產品都有「身份證」,可參照國際流行的農產品追溯制度,與所有供貨商和生產基地達成一致,在生產、運輸、進場和交易等全過程執行溯源碼制度,辦理市場對於銷售的商品加貼二維碼或標識碼,為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溯源保障。

再次,智能化、信息化成未來發展方向。不少專家表示,在市場內部管理中通過雲計算、物聯網、網際網路等現代技術的創新應用,以智慧化、數位化,技術化方式改造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在銷售環節打通線上線下經營渠道,積極發展網上交易和物流配送。新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當與電商及配送平臺建立合作,建立直供直銷、網上訂購、連鎖配送等模式。

無論路在何方,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歸根結底要與城市的發展相融合,與時代發展同步。劉鋒認為,這些標誌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形態和風土人情,成為一座城市文化的窗口。(記者李金紅、梁建強、趙久龍、鄧華寧)

相關焦點

  • 農產品批發市場應加快數位化升級
    11月28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創新發展研討會暨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第四屆第二次會員(理事)代表大會在重慶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農產品流通行業來說,是「危機」也是「機遇」,農產品批發市場應加強現代化、智慧化、標準化、數位化建設,加快轉型升級。
  • 濟南出臺十三五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規劃 涉及匡山堤口果品等
    「十三五」期間,濟南扶持改擴建5個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和16個農產品產地市場(含田頭市場)。項目完成後,將有效地促進農產品銷售過程合理化,批發市場交易環境更加優化,市場流通效率顯著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預計年增交易額3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000餘個。
  • 政協委員唐俊傑:建議農產品批發市場廢棄物分類處理再利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2日訊 (記者 吳曉薇)針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廢棄物處理能力有待提升的現狀,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二商東方食品集團總經理唐俊傑在《關於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及應用的提案》中提出了四點建議。
  • 福州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下月底前建成
    蔬菜批發市場檢測中心升級後面積更大、設備更先進。     福州新聞網5月1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文 葉義斌/攝)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菜籃子」工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  「升級改造後,檢測中心面積增至400平方米,配備了多種先進檢測儀器設備和實驗室設施,還引進了實驗室管理和技術人才,有效地把好市場農產品質量關。」公益性批發市場實施主體福州民天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去年9月實行新溯源機制以來,蔬菜批發市場樣本檢測量從原來日隨機抽檢500批次增至日均1500批次。
  • 白鶴市場,眼鏡市場、花卉市場……聚焦濟南批發市場外遷升級趨勢
    截至目前,白鶴建材批發市場、濟南眼鏡市場、姚家舊貨市場、興濟園林花卉市場等已進行外遷;老屯市場、老東門小商品批發市場等已進行提檔升級;其他如堤口果品市場、匡山農產品市場等還處於規劃待外遷狀態。目前姚家舊貨市場、興濟園林花卉市場、濟南眼鏡市場、白鶴建材市場等已經關閉並完成了搬遷,主城區市場外遷也取得初步效果。從整體來看,還有一些批發市場的外遷處於規劃建設階段,甚至還有部分在原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升級。
  • 北京:新發地市場升級改造商戶部分外遷
    原標題:北京:新發地市場升級改造商戶部分外遷 10月底剛投入使用的新發地河北高碑店分市場,如今已迎來了大量入駐商戶,原北京新發地市場菌類批發「大戶」張偉就是其中的一員。獼猴桃大王觸網轉型做起電商品牌與張偉選擇外遷不同,已在新發地市場打拼了15年的「獼猴桃大王」徐柱選擇了轉型升級。如今他除了做傳統水果批發生意,還是電商品牌「悠樂果」的CEO。
  • 農產品批發市場:「溯源秤」為農副產品食品安全加道安全鎖
    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我國農產品主流流通渠道、主要業態,我國的農產品的70%以上經過批發市場進入百姓的菜籃子,其穩物價、保民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100多家,年交易額在億萬以上的批發市場就有1300多家。
  • 今年,溫州15個批發零售業試點項目將改造提升!
    自2018年開展批發零售業改造提升試點以來,我市圍繞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確定的9個試點方向,精心篩選項目,加強跟蹤指導,支持34個改造項目,湧現20餘家典型企業,爭取省財政支持資金1200萬元,引導和帶動試點企業投入資金3.6億元。
  • 梧州水果批發市場大搬遷,梧州中農聯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來了!
    再有一點,根據梧州市長洲島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公示,目前粵廉花木鳥地塊區域處於規劃待定區,由於長洲島目前已規劃修建長洲北路,長洲北路西段已開工建設,而長洲北路東段必經之處就是粵廉花木鳥市場,因此,長洲島的粵廉花木鳥市場的水果經營戶搬遷將成為遲早的事,而無疑梧州中農聯國際農產品批發交易中心就是水果經營戶最好的歸宿
  • 全國農貿聯: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存在五大問題
    新華網北京2月29日電(記者 雷敏)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日前在第四屆亞太批發市場大會上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存在缺乏統一規劃、多頭管理等五大主要問題。
  • 一個佛山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復工復產路
    凌晨1時30分,佛山市中南農產品批發市場(下稱「中南批發市場」)的肉食交易區燈火通明。 「酒樓和餐廳的人會在凌晨來買肉。以往生意好的時候,我們早上5-6時就可以收工了。」勝利牛肉檔的老闆娘陳鳳(化名)說,現在賣得慢一點,但都能賣完。 佛山加速復工復產的動作已經在批發市場產生了良好效應。
  • 農產品批發市場從哪來,又將走向何處?
    中國已逐步形成跨區域、大範圍、多品種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承擔起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的主要任務。農批市場成為中國農產品大流通的樞紐,其在農產品市場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基本確立。 03 伴隨著農產品批市場的快速擴張,很快這種野蠻生長的無序性開始弊端初現。
  • 堤口路果品市場、七裡堡蔬菜批發市場…市區133個批發市場將外遷...
    市區多個大集取締之後堤口路果品批發市場、七裡堡蔬菜批發市場、濟南海鮮大市場……以後也沒有了!5月22日,記者從濟南市商務局獲悉,《濟南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修編(2016-2020)》已經獲批,市區的187個批發市場去哪兒也有了詳細的規劃。記者了解到,其中的133個規劃都要外遷。A為了規範批發市場的發展,濟南首先畫了三個圈兒:(一)禁止建設區。北至北園大街、南抵經十路、西到緯十二路、東至二環東路所圍合區域內批發市場全部搬遷至區域外發展或轉型升級至商場化發展。
  • 從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到新發地來看,農貿市場改造最需要改造哪裡?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到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都被推上風口浪尖上。傳統農貿市場長久以來形成的髒亂差局面,規劃不合理;基礎設施不完善;通風、清潔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存在衛生防疫隱患的問題成為人們批判的話題,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刻不容緩。
  • 三大市場搬遷高橋市場提質改造 長沙人要去哪裡搞批發?
    去高橋批發糖酒副食、去馬王堆買菜,這是很多長沙人的日常,這些地方也支撐著長沙農副產品的運轉。 不過,隨著規模的做大,擁擠、髒亂差成為常態,市場的交通和物流儲運都成了越來越突出的問題。 2014年,長沙市政府就提出了三大市場遷建和高橋市場片區提質改造3年工作方案。
  • 堤口果品批發市場的艱難外遷路 起意6年多仍未搬出去
    位於緯十二路與堤口路交叉口的堤口果品剛建成的多年裡基本相當於地處郊區,交通優勢很明顯,車輛進出也很方便。但現在看來,市場西邊是小區,東、南、北三面都是馬路,原址擴建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正是受制於空間問題,堤口果品的業戶結構也很不合理。目前,只有一兩個業戶年交易額過億元,其餘的多是1000多萬元,有的甚至只有幾百萬元。本來就不大的市場,有約150個業戶。
  • 中國供銷大別山農產品批發市場怎麼樣 中國供銷大別山農產品批發...
    六安中國供銷大別山農產品批發市場售樓諮詢電話:未知六安中國供銷大別山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六安金寨的新樓盤, 開發商暫無資料, 中國供銷大別山農產品批發市場商業產權為40年,普通住宅產權為70年,花園洋房產權為70年, 預計開盤時間為2017年05
  • 馬宏偉來北辛街道督導滕州雞魚批發市場升級改造
    2月11日上午,滕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宏偉一行到北辛街道督導滕州雞魚批發市場運營升級改造情況,北辛街道黨工委書記馬金安及市場管理負責人員參加活動。馬市長一行實地查看了批發市場與活禽屠宰車間,聽取了負責人員的匯報,對疫情防控時期批發市場的嚴格管理和創新運營方式予以充分肯定。滕州雞魚批發市場是我市大型活禽市場之一,疫情防控期間對市場進行了關停處理。
  • 智庫論壇 | 農產品批發市場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批發市場作為我國食用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一直倍受關注,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的發生,更是引發了人們對批發市場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強烈關注(雖然批發市場只負責農獸藥殘留的快檢, 對病毒的檢測超出了他們的職責範圍)。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怎樣的角色定位?定位是否合理?批發市場是否有動力、有能力擔負起法律法規賦予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責任?都是亟待回答的問題。
  • 襄陽牛肉麵小吃店4000餘家 為何未能做大做強?
    一、襄陽牛肉麵的現狀與問題襄陽現在經營牛肉麵小吃店和食堂有4000餘家,但是從現代食品安全營養和全產業鏈角度來看,全市牛肉麵生產經營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一是食材質量良莠不齊,安全無保障。據調查,除豆奶、豆漿食品安全相對較好外,其他食材安全狀況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