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中國歷史學宋怡明教授

2020-12-13 新加坡頻道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中國歷史學宋怡明教授

    南洋理工大學陳六使中華語言文化教授基金訪問教授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

    電郵: szonyi@fas.harvard.edu

    網站: http://scholar.harvard.edu/szonyi/biocv

    宋怡明教授(Professor Michael A. Szonyi),現為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是一位研究明清及中國近代的社會史學家。他擅於結合傳統文獻資料與實地考察來研究中國東南地區的社會史,目前正致力於透過手稿來研究明朝軍事機構的社會史。宋怡明教授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考獲學士學位,接著以「羅德學者」身份獲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他也曾到臺灣國立大學及廈門大學進行訪學。其著作有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實行家族:明清家族組織研究)(2002)與 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冷戰島:處於前線的金門)(2008)。

    中文主題演講

    明代軍事制度和東南亞華僑史:一些推測理論

    The Institutions of the Ming Milliar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Some Speculations

    華人在東南亞貿易成就的原因一直是國際華僑學界所關注的問題。以往學者提出了不少不同觀點,包括「中國資本主義精神」,「中國價值觀」,歐洲殖民帝國主義勢力利用華人作為與當地人的中介社會階層等等。最近孔菲力提出新解釋,認為對中國海外移民歷史的理解,不能忽視他們之前在中國國內移動模式。演講以宋怡明教授近年來對明代中國東南沿海地方軍事制度的研究出發,試圖去進一步討論上述觀點。明代的軍隊是世襲的。軍戶家庭需要世代出一個男丁當兵。為了面對和處理對朝廷的義務,明代的軍戶家庭和宗族制訂各種不同的策略。這些應對策略與處理市場風險的策略很相似。因此宋怡明教授認為,他們與明代國家互動的經驗,讓明代的百姓更習慣參與市場競爭,不僅在家鄉是如此,也許在海外也如此。東南沿海地區的軍戶和家屬在海上貿易有其特定的競爭優勢,因為他們懂得利用他們與國家的關係來獲取利益。因此,可能早期參與和東南亞貿易的商人就有軍戶,最早的華僑也許有相當一部分也是跟明代軍事制度有關的人。

 

相關焦點

  • 宋怡明接替歐立德,擔任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宋怡明接替歐立德,擔任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澎湃新聞記者 林夏 2015-11-19 19:23 來源:澎湃新聞
  • 專訪哈佛大學宋怡明:世界歷史大框架下的海外華人
    宋怡明(Michael A.Szonyi):美國著名中國歷史研究專家,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主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
  • 【消息】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韓南昨去世
    【消息】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韓南昨去世 澎湃記者 石劍峰 2014-04-28 14:22 來源:澎湃新聞
  • 專訪哈佛大學宋怡明:從田野與日常探尋中國社會變遷
    宋怡明:一開始在加拿大讀大學時,我選的是國際關係,後來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但是我慢慢發現我希望了解的問題不是國際關係,而是歷史——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為什麼會是這樣子,他們的思想為什麼是這樣,這些都是歷史問題。我之所以能來哈佛,就是因為我為「華南學派」代言。
  • 史丹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艾朗諾教授訪問北大文研院
    應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文研院」)的邀請,史丹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艾朗諾(Ronald Egan)教授於2017年4月2日至12日訪問北京大學。作為文研院的特邀教授,艾朗諾教授在訪問期間參與了「拓廣唐宋文學研究——文化史中的正統文學、非正統文學與傳說」文研論壇並主講了「宋代文人對書法的新態度:以蘇軾為例」文研講座。
  • 耶魯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石靜遠教授
    耶魯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石靜遠教授    耶魯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教授    電郵: jing.tsu@yale.edu    網站: http://eall.yale.edu/people/jing-tsu    石靜遠教授,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耶魯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教授。
  • 以詩歌為主線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對話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田曉菲
    田曉菲,哈佛大學東亞系中國文學教授,主要從事中古文學與文化、手抄本文化、宮廷文化以及近現代中國研究,已出版中英文專著《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獲2006年度美國CHOICE傑出學術著作獎)、《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神遊: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寫作》《赤壁之戟:建安與三國》《秋水堂論金瓶梅》《留白:秋水堂文化隨筆》等。
  • 史丹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原系主任艾朗諾教授訪問浙大寧波校區
    史丹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原系主任艾朗諾教授訪問浙大寧波校區 時間:2018年11月21日    編輯:孫桂榮    來源:     瀏覽次數:次 11月20日,史丹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原系主任、漢學教授艾朗諾(Ronald Egan)應邀到浙大寧波校區訪問
  • 高曉松入職哈佛大學東亞系,同事都有誰?預感他將被全面碾壓
    網頁顯示,高曉松進入哈佛大學文理學院,職務為Associate,所屬院係為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 漢學家印象記︱宋怡明:「蹲守」福建鄉下豆腐坊的哈佛教授
    曾和相聲演員大山是同學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教授是我在美訪學期間的合作導師。第一次見面,他沒有寒暄直接切入問題,讓學了外事禮儀準備了一大堆客套話的我瞬間傻了眼。我的英語還不很流利,聽得懂問題卻無法用英語對答。
  • 宋怡明:中國崛起是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大事件
    今年初接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的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 教授是筆者在美國訪問交流期間的合作導師。應《環球時報》之邀請,筆者和宋怡明教授就如何評價中國當前的社會發展、「世界公民」的形象和地位等問題深入對話,在他看來:中國崛起是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大事件,下一步是解決好連美國智庫都高度關注的「中國面臨的關鍵問題」。
  • 哈佛大學宋怡明:美國不會支持臺灣越過「紅線」
    哈佛大學宋怡明:美國不會支持臺灣越過「紅線」 2018-01-12參與互動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接受中國青年報
  •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加盟南開大學 其著作曾風靡學界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加盟南開大學 其著作曾風靡學界 2017-10-   中新社天津10月24日電 (張道正 郝靜秋)著名學者、哈佛大學東亞系講座教授暨比較文學系教授王德威24日從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洪手中接過聘書,正式成為南開大學客座教授。
  • 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介紹
    語言類語言學習加強了哈佛大學的東亞研究專業。大多數專修生將花2-3年時間學習他們所選擇的語言。然而,選擇二級專業(地區課程)的學生不需要完成任何語言課程。輔導課輔導課是由EAS教員和教學人員教授的小組指導課。所有主修生必須參加大二和大三的補習班(副修生和聯合修生的補習班要求不同)。
  • 哈佛東亞系中國文學教授田曉菲精讀《金瓶梅》文學與文獻匯於一爐...
    這也從哈佛大學東亞系中國文學教授、哈佛東亞地域研究院主任田曉菲的《秋水堂論金瓶梅》,可見一斑。田曉菲(筆名宇文秋水)是學術界的一個傳奇人物。上世紀80年代中期,她是被破格錄取的一名少年大學生。被北大西語系英美文學專業錄取時,她才13歲。16歲寫的詩,曾被選入中學課本。27歲成哈佛博士,35歲成哈佛正教授。
  • 「專訪」哈佛學者宋怡明:在服從與反抗之間,明代人如何與國家互動...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把目光投向了明代軍戶和福建沿海的二十多個明代衛所。明代伊始,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帝國永續制定了一套嚴密的戶籍制度,將百姓分門別類劃入農戶、軍戶、匠戶、灶戶等一系列戶籍類別中,規定擁有這些戶籍的百姓必須世代傳承這一身份,以此保障社會秩序的穩定。
  • 美國大學新興熱門專業:東亞研究系
    通常東亞研究專業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很強的專業,在語言,藝術,文學,文化,政治,經濟以及宗教領域都有所涉及,所以東亞研究系的教授常常也是政治,人類學等學科的教授。這也順理成章地讓東亞研究專業的畢業生成為對東亞國家的語言、文化和歷史等方面的知識都有良好掌握的一群學者。很多東亞研究的學生也會選擇把他們所學的專業和商學、政治學等等其他學科聯繫在一起,讓他們在不同的領域能夠充分發揮了解東亞的優勢。
  • 高曉松躋身哈佛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研究員
    取代袁騰飛成為中國最火「歷史學家」的高曉松又火了!他竟然正式入職哈佛大學,成為大名鼎鼎的哈佛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的研究員!哈佛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矮大緊老師所說的研究員,英文是Research Associate,這個詞的意思,和國內等同於教授職稱的研究員不同,更類似於訪問學者。
  • 哈佛教授王德威 探索文學史的邊界
    王德威在四川大學開講座。1990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副教授,2004年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作為中國文學研究的海外華人代表人物,其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之深、影響之大,被公認為業界翹楚。主要著作有:《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與「張派」傳人》《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等。
  • 哈佛教授編唱中國朝代歌 曲調取自《兩隻老虎》
    原標題:哈佛教授編唱中國朝代歌 曲調取自《兩隻老虎》   本報訊 日前,哈佛大學在網絡授課平臺上發布了「中國課」視頻。課程由哈佛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包弼德和哈佛曆史系及商學院講座教授柯偉林主講。課程視頻中,包弼德和柯偉林兩位洋教授唱起了用《兩隻老虎》曲子改編的「中國朝代歌」:「商周秦漢,商周秦漢,隋唐宋,隋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