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丁學燕 青島報導
立足當下,快馬加鞭衝刺「十三五」;放眼未來,高質量編制「十四五」規劃,年末的青島衝勁十足。
作為百年老城區的青島市北區,近年來先後承接了多個國家戰略,並經歷了高標準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錘鍊。日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再次為市北發展賦能。面向新機遇,市北區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響應,提出打造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發展目標,並規劃了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優勢特色產業等5大賽場,細分17條賽道。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驅動力,高校則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加強校地融合,是打通政產學研通道,以創新蓄積發展勢能的關鍵。
12月24日,市北區與青島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儀式在青島生物科技創新園盛大舉行。現場發布了市北區與青島大學合作項目清單,並進行了合作共建青島大學市北附屬中學等項目的籤約儀式以及青島青北科創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項目的揭牌儀式。
青島青北科創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揭牌儀式
以項目賦能發展,用發展破局前行。站在新發展格局下,市北區一方面牢牢抓住青島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存量資源,另一方面又通過雙招雙引切實挖掘上海海事大學、青島大學等增量資源,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地融合、政產學研發展新模式。
深度聚焦政產學研,青島市市北區攜手青島大學深化全面戰略合作
12月24日,市北區與青島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儀式在青島生物科技創新園舉行。青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育工委書記孫立傑,青島大學黨委書記胡金焱、校長夏東偉,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區長張永國等出席活動。
青島大學新金融研究院等4個項目揭牌儀式
儀式現場,首先發布了市北區與青島大學合作項目清單。根據具體合作方向,合作項目分為醫療健康、科技創新、基礎教育、文化旅遊以及「三新」產業五大板塊,共353個擬合作項目。隨後,市北區與青島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隆重舉行,並同時進行了合作共建青島大學市北附屬中學、智能關節鏡、海藻纖維紡織新材料等項目的現場籤約。此外,現場還進行了青島青北科創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青島大學新金融研究院、青島醫學院科研成果轉化基地、「青島裡院」寫生基地等5個項目的揭牌儀式。
市北區與青島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合作共建青島大學市北附屬中學等項目現場籤約
「青大始終踐行『教授高深學問,養成碩學閎才,應國家之需要』的辦學宗旨,多年來培養了30餘萬名優秀人才,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學術精英、治國棟梁和行業翹楚,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且在人才培養、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方面與市北區保持長期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在致辭中表示。
青島大學黨委書記胡金焱致辭
在談到此次與市北區深化全面戰略合作的相關內容,青島大學黨委書記胡金焱表示:「在學校合作發展處與市北區產業發展專班摸清雙方資源和需求的前提下,雙方高度重視、頂格推進、多方協同、成立專班對接推動合作項目,充分發揮青島大學企業家聯合會、青島四方創新產業發展集團的資源優勢形成有效合力,力求把論文和科研成果真正寫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此次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標誌著雙方校地合作新模式和政產學研協同發展平臺的順利搭建。」同時他也提到,青島大學與市北區的合作將進一步激發老城區創新活力,發揮高校人才、科研優勢,紮實推動青島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政產學研合作做活做實,市北區探索發展新模式!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曾在公開場合提到,要發揮好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橋梁紐帶作用,暢通從源頭創新到場景應用的路徑,推動科技成果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助力青島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市北區與青島大學開展深入合作,便是為深入貫徹青島市加快提升老城區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要求,落實市北區「1+6+N」戰略部署(「1」即國際郵輪港區,充分發揮好龍頭引領、輻射帶動作用。「6」即人工智慧、大健康、高端新材料、跨國企業區域總部、數字科技、產業網際網路等六個千畝級產業集聚區,聚焦主導產業方向,培育發展千億級產業集群。「N」即統籌陸海、統籌地上地下、統籌存量增量、協調周邊區市,立體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充分發揮青島大學高端創新人才聚集、科技研發水平領先、服務區域能力強大等方面優勢,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加快市北區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共促發展。
此次市北區與青島大學的戰略合作,將按照「1+5+N」:即籤訂1個總體合作框架協議、5個板塊合作分項協議、N個子項目落地協議,分層次分階段開展合作,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形成可推廣可複製市場認可的政校合作新模式。同時,通過聯合成立公司、互相進行資本注入等多元化商業合作方式,利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建立起長效穩定的合作機制。
事實上,與青島大學的合作,只是市北區近年來推動政產學研合作做活做實、探索發展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在此以前,依託區域內的青島科技大學,市北區自橡膠新材料產業生態鏈平臺成立以來,便從體制機制、規劃布局、聯合招商、資源整合等多維度與青島科技大學開展全面深度合作,並以其為核心,共同打造「千畝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同時,市北區還與青島科技大學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1+4+N」運營模式,並且利用資本的力量邀請創投風投機構成功舉辦了「融合 創新 賦能」——青島市工業網際網路科創項目推介大會。
體制機制改革的核心正在於一個「活」字,要搞活思想、搞活體制,全面激發活力,塑造競爭新優勢。通過激活體制機制改革,搞活關鍵的人,也打開了市北區創新政產學研發展的新思路。
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致辭
談到這種政產學研發展的新模式,張新竹強調:「越是重任在肩,我們越需要繼續拓展多方合作,越需要專家學者的智慧和才能,越需要推動新元素和既有元素之間的創新組合,增強發展活力和內生驅動力。市北擁有健全的產業政策、良好的產業生態、一流的營商環境和豐富的產業流量,特別是探索出一套政校企合作、產學研融合新模式,願意為促進青島大學創新成果轉化提供新場景支撐,願意和青島大學同頻共振,一道為青島發揮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價值作出積極貢獻。所以,市北區與青島大學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是在『天時地利』下的『人和』。」
以創新破局,以理念變局。從切實服務屬地科研院校,以「保姆式」的政策服務區域內已有高校資源,到以市場化的手段招商、運作,用好資本、用活資本,開拓增量空間,以創新倒逼改革,圍繞高校發展難點痛點,主動出擊、以上率下,真正解決政產學研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高效推進並打造出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的市北區在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確實探索出了一套嶄新的模式。
承RCEP東風,市北區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用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的話說,青島是一座青春之島,是一個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站在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引領的高質量發展最前沿的青島,承擔著多重國家戰略使命。
正處於二次創業期的青島,迫切需要解鎖發展的新動能。而RCEP顯然就是青島實現高水平發展的良機。
隨著RCEP的籤署,市北區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響應,提出打造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發展目標,並從產業發展角度規劃了5大賽場、17條賽道。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市北區與青島大學合作的353個項目中,便已囊括了全部5大賽場。
同時,圍繞著試驗基地的發展,市北區也規劃了「五中心一所一平臺」,其中便包括國際健康管理中心。而復盤此次列入合作清單的353個項目,其中多數與大健康產業息息相關,隨著一系列項目的落地與孵化,市北區打造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也將擁有更加堅實的產業支撐。
正如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所說:「作為青島主城核心區,市北區已經站上了青島高水平開放發展的最前沿,將堅決扛起打造膠州灣東岸新增長極的使命擔當。」
面向未來,市北區與青島大學將以智庫為平臺加強合作,以企業家聯合會為紐帶暢通合作,以項目為載體落實合作,趟出一條黨建引領、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
站在「十四五」開篇的重要節點,找到發展突破點就是找到了通向高質量發展的捷徑。積極承接RCEP籤約所帶來的利好,市北區在深化區域產業發展、創新政產學研協調發展模式的過程中,也在為更加長遠的發展蓄勢。
變革求突破,創新贏未來。在新發展格局下,市北區正凝聚各方力量,聚力打造政產學研發展新模式,滿載創新碩果走向「十四五」新徵程,在改革創新、爭當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