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法院舉辦調解員志願者培訓班。
當事人通過「24小時自助法院系統」自助立案。
調解速裁團隊員額法官楊莉開展訴前調解工作。
桃江法院退休法官王小玲又「回」法院了,不過,她現在的身份是「特邀調解員志願者」。從5月拿到受聘證書,王小玲迄今已成功調解30餘起糾紛。
欣喜自己退休後還能發揮餘熱之餘,王小玲說,她更欣慰於自己能成為桃江法院多維度構建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中的一個節點。在這個體系內,「特邀調解員志願者」「行業調解委員會」「訴源治理工作站」……它們或由法院主導,或在法院指導下運行,既自成體系又彼此相連。
社會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後。桃江法院堅持系統融合、資源聚合、力量整合、平臺組合,探索出一條化解糾紛的「桃江法院路徑」,取得解紛服務能力、審判質效、群眾滿意度「三提升」的良好成效。
9月10日,桃江法院。
站在辦公室內眺望遠處的桃花江,桃江法院院長曹雪平若有所思,他說法院構建的矛盾化解體系要讓一件矛盾如同一枚小石子落入桃花江,會激起一點小浪花,但很快消弭於無形。
「法院+」為社會化治理大格局提供司法保障
沒有花一分錢,不到2個小時。龍志清(化名)的一件經濟糾紛就得到了圓滿解決。
「有人借了我錢,遲遲未還,我原本想到法院起訴。」龍志清說,當他來到桃江法院馬跡塘法庭,法官了解情況後,判斷該案有調解的基礎,決定委託龍志清所在地的武潭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調解很快達成,馬跡塘法庭隨即對協議內容進行了司法確認。
「要充分發揮司法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中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努力推動建立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桃江法院副院長劉怡中說,法院主動將矛盾化解工作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加快形成黨政主導、綜治協調、多元共治、司法保障的工作格局,推進全社會形成訴源治理的強大合力。
在桃江法院的積極推動下,桃江縣委和縣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先後下發了《桃江縣創建無信訪村(社區)和無訟村(社區)實施辦法》《關於加強訴源治理,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方案》。桃江縣政府撥付70萬元作為經費保障,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無訟村(社區)」創建活動和優秀人民調解員評比活動,將萬人起訴率納入鄉鎮平安綜治考核內容。
與此同時,桃江法院深化與政府職能部門協作,創建涉家事糾紛、道路交通糾紛、金融糾紛等16個行業調解委員會,先後與縣司法局等6單位進行對接,聯合行文,在機制上完善多元化解糾紛。縣司法局把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司法確認工作的開展以及人民法院接受委派、委託調解的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各鄉鎮司法所工作考核。
在矛盾多發地和經濟比較發達的桃花江鎮、灰山港鎮、關山口村等6個鄉鎮、村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並與全縣所有鄉鎮、村級自治組織建立了工作聯繫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協調聯動作用,構建齊抓共管的基層治理大格局,激活鄉鎮、村組社會治理細胞。
「專業+」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今年5月,王小玲回到工作了多年的桃江法院「回爐再造」,參加了法院舉辦的調解員志願者業務培訓班,和她一同學習的另有34人,接受理論、業務知識和業務指導等培訓後,法院向他們頒發了證書。
這些調解員志願者來自社會各界和各專業行業,有村(社區)幹部、離退休法官、鄉賢、行業專家等。「建立一支專業的調解員隊伍,築牢訴前調解這一矛盾糾紛化解的前沿陣地。」桃江法院政治部主任王筱說,專業是精準服務群眾的首要要求。
今年8月1日,「有話好說」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室掛牌成立。工作室裡共有25名同志為調解員志願者,均在法院接受培訓。掛牌當天,接待一對欲離婚夫妻。志願者分頭找夫妻談話,傾聽各自的「委屈」,幫助他倆梳理婚姻家庭中的問題,引導他們相互珍視對方。經過一番調解,夫妻之間的「疙瘩」融化了,抱著10個月的女兒一起回家了。婚調工作室成立一月餘,接待96對欲離婚夫妻,調和27對,勸回35對。
為使訴前調解工作流程更加順暢,桃江法院先後研究制定《調解志願者管理辦法(試行)》《調解案件「以獎代補」實施細則》等文件,從制度層面明確考核標準、規範調解流程、提升調解質量。
在培育專業調解志願者的同時,為精準服務群眾,桃江以人民法庭為中心,以巡迴審判聯繫點為紐帶,開展法官聯點包鄉村、社區工作,全縣247個自然村、社區能「村村見法官」,構建以鄉賢、「五老」、司法協理員等為骨幹成員的鄉村治理網格體系。通過把調解力量下沉,就地化解矛盾2586起,大量鄉鄰糾紛化於萌芽、止於訴前。
松木塘鎮關山口村,距離桃江縣城40多公裡。今年,桃江法院先後3次派工作人員來到這個小山村,指導該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將松木塘鎮法庭庭長明確為調解工作指導員,設計相關文書格式,打造一個村級矛盾糾紛自治的標杆單位。
「現代+」高效率、低成本化解糾紛
不久前,桃江法院法官吳青春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與桃江縣石牛江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人民調解+在線司法確認」方式,當日化解4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真沒想到當天就能調解好,更沒想到的是當天就完成了司法確認!」其中一件案件的當事人文某連連感嘆。
曹雪平說,化解矛盾糾紛要高效率、低成本,這就要求法院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依託「網際網路+」和法院信息化建設,拓寬網際網路技術在司法調解工作中的應用廣度,創新高效便捷、靈活開放的在線糾紛解決方式,讓老百姓在掌心裡、指尖上就能參與調解,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及」。
桃江法院全力打造一站式、智慧型、多功能訴訟服務中心,投入100萬餘元改造訴訟服務場所,投入200餘萬元建成「24小時自助法院」,並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兩庭兩中心四室」,即「家事法庭、速裁法庭」「速裁中心、調解中心」「律師調解接待室、行業調解室、在線調解室、法官會見室」。同時完善工作機制。實現從「讓當事人跑」到「讓數據跑」的轉變,真正達到「走進一個廳,事物一站清」的訴訟服務目標。
為將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和訴訟服務工作推向深入,桃江法院創新思維,成立以6名資深員額法官為核心的調解速裁團隊,明確糾紛疏導、訴求甄別、案件導出工作機制,通過訴前分流、繁簡分流、類案分流,形成「多元調解+司法確認+示範判決」工作模式,為群眾提供分層次、多途徑、高效率、低成本的解紛服務。截至目前,速裁團隊結案1395件,平均結案周期為12.3天,佔全院民商事案件數的55.5%。全縣171個自然村已成功創建「無訟村」,佔比69.3%,萬人犯罪率由去年同期的4.58/萬下降到了3.71/萬。(龔柏威 吳一軍 李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