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點大師何華山:從事面點行業40餘年,追求本味是初心

2020-12-20 長沙客

何華山,國家面點技師,師從發麵大王李壽泉、湘菜泰鬥王墨泉,曾在銀苑大酒店工作30餘年,第一屆全國烹飪大賽銀牌、第三屆全國烹飪大賽金牌得主。

無人不識何包子

在長沙面點界,提到「何包子」可謂無人不識。

何包子就是何華山,何華山從事面點行業四十餘年。

當年,年僅17歲的他隻身來到長沙餐飲公司(現長沙飲食集團)工作,從基層做起,洗碗打雜,一有時間就去隔壁的點心房偷學,時間長了,師傅乾脆將他調到點心房。

後來,他拜入享有「發麵大王」之稱的白案名師李壽泉門下,專心學習面點,並深得師傅的喜愛。

他曾在長沙餐飲界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銀苑大酒店工作了30餘年。

這30多年,何華山以精湛的手藝斬獲大大小小的獎章,其中不乏全國烹飪大賽的金牌,他做的麵條還獲得了朱鎔基總理的點讚。

△湖南衛視《歌手》大年初一年夜飯

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時代,憑藉口耳相傳,他成為了大紅人,現在仍是炙手可熱的金牌面點王。許多明星都吃過他製作的糖油粑粑,《歌手》年夜飯的麵條、小吃由他一手包辦。

即便現在已經退休,江湖上仍有很多他的傳說。

外界有這麼一個說法:不說湖南,起碼長沙做包點大多是何華山的徒子徒孫。

何華山聽完哈哈大笑,他抽著煙,猛點幾下頭:「對對對,大家都是同一師門。」

食物的區別

很多人經常會感嘆某種東西:沒有以前好吃了。

何華山自身也蠻有感觸,作為湘點的老前輩,現在的湘點在更新的同時,也正在失去一些什麼東西。

湖湘位於南方,麵食和北方的大氣粗狂相比,更精緻些。僅是包子餡,就五花八門,琳琅滿目。而且餡料的製作,就十分精緻。

比如水晶醃菜包,要用到冰糖、五花肉、白糖、梅菜,按照比例和所需大小細細切好,拌勻,然後包進事先發好的麵皮裡,捏出活潑的褶子,上鍋蒸幾分鐘,蓬鬆噴香的包子就出爐了。

現在,包子鋪鮮有水晶醃菜包賣,老長沙人的口味逐漸退居歷史。

這種變化並非都是壞的,我們不否認現在五花八門,五湖四海的食物豐富了現代人的選擇。

但何華山覺得,不管怎麼變化,食物的品質是絲毫不能退讓的。

「我們做湘點,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儘可能留住長沙人舌尖上的美好記憶,讓湘點與我們榮耀天下的湘菜相映生輝。」

一款食物失去以前的味道,除了製作工藝不同,原材料和作料也在變化,在食品日益堪憂的當下,對食物品質的堅持,顯得難能可貴。

追求本味,尊重品質

退休後,何華山其實一分鐘都沒有閒下來過,往往「身兼數職」,比工作時還忙。現在,他是湘菜學院的老師,每天給學生上課,同時還是多家烹飪機構或餐飲企業的顧問。

楊裕興、慶豐樓大包子等湖南老字號曾向他請教麵食的工藝。他謙虛地說:「楊裕興是百年老字號,我才做四十多年,哪有你們向我請教的道理。」

何華山說,他給很多地方當顧問,往往不計報酬。他很欣賞年輕人創業,並且願意無條件協助他們,而且他只管產品,公司怎麼發展,他概不過問。

「最重要的一點,品質。」這無形中替何華山篩選了一批合作夥伴。

△何華山教學徒怎麼做面點

所以在碰到「大師曉面」這個年輕的團隊時,何華山就爽快地答應幫他們研發產品。

「大師曉面」這個團隊成員都是年輕人,他們最打動何華山這位老面點大師的是他們對食物尊敬的態度。

「我們更多的追求食物的本味。」團隊成員彭什介紹。

追求本味,亦尊重了品質。

大師曉面

去年秋天,外賣上悄無聲息地出現了一家「大師曉面」,主打涼麵。高溫下包裝送過來的涼麵竟還根根分開,吸飽醬汁後充滿彈性,一口咬下去,醬香滿嘴,很快就獲得超高口碑。

那讓人稱道的涼麵,正是「大師曉面」的一個嘗試。

大師曉面的面,全部由何華山研究開發。為了確保面不粘在一起,何華山做了無數次嘗試,所有的面都是純雞蛋和面,麵條筋道,一根麵條能輕鬆將一個秤砣吊起。

不止涼麵,大師曉面還有美味的湯麵,而湯麵的面,又是重新研發而來。

△下滑查看更多大師曉面

「涼麵和湯麵的製作工藝也不同,涼麵講究沾汁,而湯麵講究吸湯,所以面的配方,雞蛋、麵粉、鹼的比例都不同。」

而這個做美食追求極致的團隊,為了避免每一款湯麵嘗起來都是一個味,不嫌麻煩為每一種碼子配了一種相稱的湯,明檔廚房裡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湯鍋。

△何華山(左)、華晨宇(中)

△何華山給華晨宇做的生日面

面好、湯絕、碼贊,大師曉面還在試營業期間就收到無數明星青睞,比如華晨宇的生日面,就是何華山親手製作的。

大師曉面的初衷,正是讓一份輕盈的美食,給美好生活加分。

何需刻板地把面定義為幾塊錢一碗的路邊攤,他也可以很美好,用樸實而又含蓄的光芒,照亮每一個對生活品質有所追求的人。

相關焦點

  • 吳平 中國烹飪大師 中國湘點大師 湖南省技術能手
    吳平,女,1960年出生,浙江溫州人,大專學歷,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中式面點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中國湘點大師,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級面點評判員,湖南省餐飲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烹飪專業帶頭人,株洲市餐飲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任湖南省商業技術學院烹飪教師,現任株洲市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
  • 淮揚面點大師受邀赴河北授課 學員點讚揚州面點
    市烹飪行業協會表示,淮揚面點的技術輸出並非首次,但到外地開班尚屬首次,類似的技術輸出可以擴大淮揚菜點的影響力,有利於淮揚菜走出去。  3位淮揚面點大師  受邀河北傳授面點技藝  昨天,河北石家莊舉辦的首期高級面點研修班開講,淮揚面點大師徐永珍和她的徒弟張福香,以及金擀杖的面點大師劉順保為學員們上課。
  • 臺北華山1914「掌門」王榮文:從事文創即是追求美好生活
    中新社濟南5月28日電 題:臺北華山1914「掌門」王榮文:從事文創即是追求美好生活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雖然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早,但IP變現(意為利用智慧財產權盈利的商業模式)這個詞仍然新鮮。」「臺灣人『自命清高』,即使很早開始重視保護著作權及智慧財產權,卻始終堅持『文創即追求美好生活』的簡單概念。」王榮文說。相反,大陸近年在論證文創地產、文旅商業、特色小鎮以及IP變現方面有了更為清晰的商業模式。隨著兩岸業界交流逐漸頻繁,王榮文接到過多座大陸城市的文創產業合作邀約,但絕大多數因無法給予快速變現的方案而告吹。
  • 雙峰(湘中)農博會上出亮點:一席標準宴 初心獻世人
    雙峰(湘中)農博會上出亮點雙峰標準宴 初心獻世人雙峰菜品 周佳珉 攝湘友四冷十二熱、一茶一點心。一桌充滿濃鬱雙峰特色的「雙峰標準宴」將會在11月9日開幕的2017雙峰(湘中)農特產品博覽會暨電商扶貧論壇上揭開面紗。
  • 天津津南區中式面點培訓
    天津津南區中式面點培訓, 是西城區職業技能開發集團成員單位,我校常年開設中式烹調、中式麵點、餐廳服務、西式麵點、營養配餐等專業的培訓;其中有多名烹調專業的學生已走出國門,成為向世界傳播中華飲食文化的使者。中國烹飪協會在京舉行成立30周年慶典活動。活動解析中國餐飲業30年的發展變革,表彰30年來為中國烹飪事業和餐飲行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 中國面點大師,手把手教您過年「走油」
    吳曉玲,從事面點22年,人社部暨中國烹飪協會面點專家委員,遼寧省烹飪行業面點專業委員會執行主席,大連領軍教師,創辦曉玲大師工作室
  • 這幾大湘廚本味招牌湘菜,你了解幾個?
    民以食為天,自古人們對舌尖上美味的追求一直沒有停止,中國有八大菜系,分別是川、魯、粵、蘇、浙、閩、湘、徽。今天給大家帶來關於湘菜的美味,湘菜製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鮮、軟嫩;製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
  • 烹飪技法與餐飲文化相融合 湘菜大師張小春再收新徒|老街魚嘴巴|張...
    11月8日,曾建軍等9名廚師拜入湘菜大師張小春門下。拜師儀式在長沙老街魚嘴巴鮮小館舉行,湖南餐飲行業協會會長劉國初出席。師父給徒弟授廚師帽。宣讀拜師帖、收徒帖、敬茶、師父授予廚帽,師父寄語,在這一系列傳統拜師禮後,曾建軍等9人正式成為張小春的徒弟。湘菜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靠傳承、靠創新,靠新一輩的湘菜人共同努力,想要傳承好湘菜文化的精髓,首先要學好紮實的基本功。
  • 「我們的大師——蕭艾篇」專題展覽在湘大舉行
    蕭艾(1919-1996),湖南寧遠人,古漢語文字學家、中國文學史家,被譽為湘大「中文四老」( 姜書閣、羊春秋、蕭艾、彭燕郊)之一
  • 陝西華山技師學院影視傳媒系2020招生簡章
    楊建,高級講師 ,常務院長,教育之星,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從事教學及管理工作10餘年,曾多次帶領學生參加國家、省級技能比賽獲得金獎。吳治勇,高級講師、技師,常務副院長,國家職業技能鑑定考評員,從事烹飪專業20餘年,陝西省烹飪大師,烹飪技能大賽金獎,2017年創大世界迪尼斯之最。
  • 匠心成就舌尖經典 面點大師蒸出「瓜果飄香」
    冉文娟 攝中新社北京12月5日電 題:匠心成就舌尖經典 面點大師蒸出「瓜果飄香」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捲曲的柿子蒂,桔子和檸檬表皮細緻的紋理,香梨表面漸變的顏色,甚至連果蒂裡都帶著白芯……中國面點大師王志強創作的「面果兒」不像是面點,更像是藝術品。
  • 地上最全面點水果,國宴大師王志強的匠心巨製
    1964年,王志強大師16歲入行餐飲,兩年後開始參與國宴上的面點製作。1972年,22歲的王志強大師在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他創作了「熊貓戲竹」,可謂少年成名。2018年,是王志強大師步入面點行業的第54 個年頭。
  • 「面點大師」們大爆發致酵母供不應求,今天你又DIY了什麼佳餚?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大數據最新資訊 > 正文 「面點大師」們大爆發致酵母供不應求,今天你又DIY了什麼佳餚?
  • 張淑敏:面案40年 把歸綏傳統面點做成非物質文化遺產
    歸綏傳統面點,如今會做的人已寥寥無幾,瀕臨失傳。 然而,在呼市,有這樣一個人,不但精通歸綏傳統面點工藝,而且味道純正,推陳出新,她就是已經從業40餘年的面點大師張淑敏。
  • 山東七彩水餃亮相《舌尖上的中國》 面點大師王桂雲曾走進聯合國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的王桂雲大師與學生一起登陸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七集《生》。在節目中,王桂雲將自己製作七彩餃子的獨家秘訣與公眾進行了分享,一經播出,引發國內外食界關注。作為國寶級面點大師、山東面點大王第二代傳人,王桂雲的故事也開始被大眾知曉。  王桂雲,1963年4月出生在面點世家,從小隨父王福昌學藝。
  • 中國風味面點之——蘇式面點
    蘇式面點係指長江中下遊江、浙、滬一帶地區,以江蘇為代表,故稱蘇式面點。江浙一帶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物產豐富,為製作多品種式樣的面點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蘇式面點主要以蘇州、揚州、杭州為代表。這三地面點製作講究色、香、味、形俱佳,口味鮮美、汁多肥嫩,注重工藝,風味獨特。1、蘇州面點蘇州面點以糕團為主,善用糯米粉、粳米粉,兼用蓮子粉、芡實粉、綠豆粉、豇豆粉等。為了追求不同的質感風味,各種粉或獨用,或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這樣製品或松或軟,或黏或韌,給人以不同的口感感受。
  • 金龍魚專業餃子粉助力國宴 大師打造「中華餃子全席」
    面點大師聯手打造中華餃子全席博鰲論壇年會總廚師長劉金波,上合峰會面點廚師長王桂雲,16位面點大師,以魯、川、粵、蘇、閩、浙、湘、徽八大菜係為脈絡,使用蒸、煮、煎、炸、烙、烤等多種烹飪技法,打造出108種形態各異、琳琅滿目的中華餃子全席,力圖向各國使節們全景式展現中華兩千年餃子文化的精髓。
  • 淮揚面點大師讓伊府麵重現揚州
    切面  「清代的一位揚州知府,名叫伊秉綬,是個很出名的人物」,揚州學者韋明鏵介紹,由於伊秉綬喜歡吃麵條,所以他家的廚子投其所好,善於烹製麵條,慢慢做出了名氣,由於伊知府喜愛結交朋友,家裡常年賓朋滿座,人們品嘗過這道伊家秘制的麵食後讚不絕口,紛紛效而仿之,這道味鮮色美的麵條就這樣盛行開來,並冠名為「伊府麵」。遺憾的是,伊府麵已在揚州餐飲市場消失近30年。
  • 《淮揚面點大觀》亮相上海書展揭秘瀕臨失傳面點
    8月16日,揚州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陳恩德與徒弟周彤,將攜新書《淮揚面點大觀》亮相上海書展,並現場做花式餃子表演。這本書匯聚了200多種經典淮揚面點製作的知識與技藝,更揭秘了空心餑餑、伊府麵、甜鹹鍋餅、八寶燒賣等多個瀕臨失傳淮揚面點的做法。
  • 慧能大師: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唐·《六祖壇經》法海本,《大正藏》48·348下-349下之六祖慧能大師語)慧能請別駕(注13)張日用書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祖見眾生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