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山,國家面點技師,師從發麵大王李壽泉、湘菜泰鬥王墨泉,曾在銀苑大酒店工作30餘年,第一屆全國烹飪大賽銀牌、第三屆全國烹飪大賽金牌得主。
無人不識何包子
在長沙面點界,提到「何包子」可謂無人不識。
何包子就是何華山,何華山從事面點行業四十餘年。
當年,年僅17歲的他隻身來到長沙餐飲公司(現長沙飲食集團)工作,從基層做起,洗碗打雜,一有時間就去隔壁的點心房偷學,時間長了,師傅乾脆將他調到點心房。
後來,他拜入享有「發麵大王」之稱的白案名師李壽泉門下,專心學習面點,並深得師傅的喜愛。
他曾在長沙餐飲界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銀苑大酒店工作了30餘年。
這30多年,何華山以精湛的手藝斬獲大大小小的獎章,其中不乏全國烹飪大賽的金牌,他做的麵條還獲得了朱鎔基總理的點讚。
△湖南衛視《歌手》大年初一年夜飯
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時代,憑藉口耳相傳,他成為了大紅人,現在仍是炙手可熱的金牌面點王。許多明星都吃過他製作的糖油粑粑,《歌手》年夜飯的麵條、小吃由他一手包辦。
即便現在已經退休,江湖上仍有很多他的傳說。
外界有這麼一個說法:不說湖南,起碼長沙做包點大多是何華山的徒子徒孫。
何華山聽完哈哈大笑,他抽著煙,猛點幾下頭:「對對對,大家都是同一師門。」
食物的區別
很多人經常會感嘆某種東西:沒有以前好吃了。
何華山自身也蠻有感觸,作為湘點的老前輩,現在的湘點在更新的同時,也正在失去一些什麼東西。
湖湘位於南方,麵食和北方的大氣粗狂相比,更精緻些。僅是包子餡,就五花八門,琳琅滿目。而且餡料的製作,就十分精緻。
比如水晶醃菜包,要用到冰糖、五花肉、白糖、梅菜,按照比例和所需大小細細切好,拌勻,然後包進事先發好的麵皮裡,捏出活潑的褶子,上鍋蒸幾分鐘,蓬鬆噴香的包子就出爐了。
現在,包子鋪鮮有水晶醃菜包賣,老長沙人的口味逐漸退居歷史。
這種變化並非都是壞的,我們不否認現在五花八門,五湖四海的食物豐富了現代人的選擇。
但何華山覺得,不管怎麼變化,食物的品質是絲毫不能退讓的。
「我們做湘點,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儘可能留住長沙人舌尖上的美好記憶,讓湘點與我們榮耀天下的湘菜相映生輝。」
一款食物失去以前的味道,除了製作工藝不同,原材料和作料也在變化,在食品日益堪憂的當下,對食物品質的堅持,顯得難能可貴。
追求本味,尊重品質
退休後,何華山其實一分鐘都沒有閒下來過,往往「身兼數職」,比工作時還忙。現在,他是湘菜學院的老師,每天給學生上課,同時還是多家烹飪機構或餐飲企業的顧問。
楊裕興、慶豐樓大包子等湖南老字號曾向他請教麵食的工藝。他謙虛地說:「楊裕興是百年老字號,我才做四十多年,哪有你們向我請教的道理。」
何華山說,他給很多地方當顧問,往往不計報酬。他很欣賞年輕人創業,並且願意無條件協助他們,而且他只管產品,公司怎麼發展,他概不過問。
「最重要的一點,品質。」這無形中替何華山篩選了一批合作夥伴。
△何華山教學徒怎麼做面點
所以在碰到「大師曉面」這個年輕的團隊時,何華山就爽快地答應幫他們研發產品。
「大師曉面」這個團隊成員都是年輕人,他們最打動何華山這位老面點大師的是他們對食物尊敬的態度。
「我們更多的追求食物的本味。」團隊成員彭什介紹。
追求本味,亦尊重了品質。
大師曉面
去年秋天,外賣上悄無聲息地出現了一家「大師曉面」,主打涼麵。高溫下包裝送過來的涼麵竟還根根分開,吸飽醬汁後充滿彈性,一口咬下去,醬香滿嘴,很快就獲得超高口碑。
那讓人稱道的涼麵,正是「大師曉面」的一個嘗試。
大師曉面的面,全部由何華山研究開發。為了確保面不粘在一起,何華山做了無數次嘗試,所有的面都是純雞蛋和面,麵條筋道,一根麵條能輕鬆將一個秤砣吊起。
不止涼麵,大師曉面還有美味的湯麵,而湯麵的面,又是重新研發而來。
△下滑查看更多大師曉面
「涼麵和湯麵的製作工藝也不同,涼麵講究沾汁,而湯麵講究吸湯,所以面的配方,雞蛋、麵粉、鹼的比例都不同。」
而這個做美食追求極致的團隊,為了避免每一款湯麵嘗起來都是一個味,不嫌麻煩為每一種碼子配了一種相稱的湯,明檔廚房裡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湯鍋。
△何華山(左)、華晨宇(中)
△何華山給華晨宇做的生日面
面好、湯絕、碼贊,大師曉面還在試營業期間就收到無數明星青睞,比如華晨宇的生日面,就是何華山親手製作的。
大師曉面的初衷,正是讓一份輕盈的美食,給美好生活加分。
何需刻板地把面定義為幾塊錢一碗的路邊攤,他也可以很美好,用樸實而又含蓄的光芒,照亮每一個對生活品質有所追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