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面點係指長江中下遊江、浙、滬一帶地區,以江蘇為代表,故稱蘇式面點。江浙一帶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物產豐富,為製作多品種式樣的面點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蘇式面點主要以蘇州、揚州、杭州為代表。這三地面點製作講究色、香、味、形俱佳,口味鮮美、汁多肥嫩,注重工藝,風味獨特。
1、蘇州面點
蘇州面點以糕團為主,善用糯米粉、粳米粉,兼用蓮子粉、芡實粉、綠豆粉、豇豆粉等。為了追求不同的質感風味,各種粉或獨用,或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這樣製品或松或軟,或黏或韌,給人以不同的口感感受。
蘇州糕點以甜味為主,糕中一般摻白糖、芝麻屑、松子仁,增香加桂花滷、玫瑰滷。糕的形狀也較多,長條、方塊、圓形、菱形、元寶形、駝蹄形,隨品種而定,擅長糕模製作。
蘇州的湯糰鹹甜兼有。像什麼鮮肉湯糰、三鮮湯糰是鹹餡。棗泥湯糰、豆沙湯糰為甜餡。清明時吃的「青團」,用麥苗返青的嫩葉搗汁,拌和麵團,「色如碧玉」。
蘇州麵條也很有名,寒山寺所在地楓橋鎮的「楓鎮大面」,湯用豬骨、鱔骨加調料調製而成,湯清味鮮,加之麵條上蓋有入口而化的大塊紅燜豬骨,備受顧客喜愛。江蘇崑山市的「奧灶館」供應的「奧灶面」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初名「懊糟面」,現已像方便麵一樣工業化生產。
蘇州的船點更是著名,用麵團加天然色素,如菜汁、蛋黃、紅曲等進行配色,捏製成植物如枇杷、桃子、及動物如小雞、小鳥、孔雀、鳳凰等,小巧玲瓏,栩栩如生。這些象形面點最初是供泛舟遊玩者享用的,故名「船點」。
2、揚州面點
揚州面點製作異常精緻。揚州面點以麵團的調製、餡心的製作、包子的造型和麵條的制湯為主要表現。
許多美食家,凡品嘗揚州面點之後,不無交口稱讚「維揚州面點清鮮與甘甜搭配,混料與蔬菜搭配,蓬鬆與柔韌相輔,酥脆與軟綿對成,口感良好,富有回味,而且形態小巧玲瓏,使人喜愛」。揚州面點特色,可總結為一下四點。
一,揚州酵面面點,講究用酵,玲瓏精巧,面餡配合,應時變更。揚州包子精於酵肥餡心相應,用肥一用酵嫩,俗稱「輕肥慢長」,具有松韌的特徵,與餡配合能兜住滷汁,滋潤可口。二用老酵,用老酵碰肥,具有松喧綿口、吸附性強的特點,與菜餡配合,減肥解膩,鮮爽色澤透皮。揚州酵面點心中稱為一絕的千層油糕,使酵面和糖油逐層相隔數十層,成品松、韌、甜糯。揚州酵面中象形包子、花卷、夾子類幾百種,或與水果維肖,或模狀走獸,或神似魚蟲花鳥,揚州麵點師隨心所欲,得心應手,正如清代詩人兼美食家袁枚評說的揚州陶方伯十景點心「奇形詭狀,五色紛披,含之皆甘,令人應接不暇」、「吃陶方伯十景點心而天下點心可廢」。
二,揚州水調面點,餡心鮮濃,滷汁盈口,以湯包、蒸餃和稍麥為代表。
三,油酥製品,酥層清晰,脆香酥爽,食之不膩。
四,麵條津津入味,小吃應時迭出。
3、杭州面點
杭州面點精細,在用料、成形方法、成熟方法、風味上均有特色。杭州是「東南形勝,三吳都會」。杭州的面點品種數量多,在《隨園食單》中,記有白果糕、鱔面、風枵、糖餅、金團等品種。
風味上,杭州面點有甜有鹹,但與蘇州相比,似乎淡些。杭州有個別面點用料特殊,故風味也不同尋常。如「千層包」,就是杭州一帶的特產豆腐油皮包裹餡心製成,風味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