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面點大觀》亮相上海書展揭秘瀕臨失傳面點

2020-12-20 中國江蘇網

8月16日,揚州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陳恩德與徒弟周彤,將攜新書《淮揚面點大觀》亮相上海書展,並現場做花式餃子表演。這本書匯聚了200多種經典淮揚面點製作的知識與技藝,更揭秘了空心餑餑、伊府麵、甜鹹鍋餅、八寶燒賣等多個瀕臨失傳淮揚面點的做法。

前後耗時近五年

陳恩德將攜新書亮相上海書展

「《淮揚面點大觀》分為上、下兩冊,共收集了淮揚面點的4個不同門類:水調麵團、發酵麵團、油酥麵團、米粉麵團等,以面點製作技藝理論為前提,圖文並茂地講述了200多種面點的製作方法。」陳恩德告訴記者,該書出版後,既可用於專業院校的教材,也可給社會上有面點基礎的從業者用於自學深造,供後人傳承。

據了解,《淮揚面點大觀》的出版籌備前後耗時近5年,今年初開始,由陳恩德口述、周彤整理而成,所有面點圖片都出自於陳恩德現場製作。「最近4個多月,我跟師傅每晚都要忙到夜裡十一二點,其中有10來個品種是我作為老揚州和研究了幾十年飲食文化的人沒見過的,這個過程很辛苦,但很有意思。」周彤說。

空心餑餑、甜鹹鍋餅……

不少瀕臨失傳面點工藝首次面世

「寫這本書前,我們首先梳理了270多種淮揚面點,擬目錄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對不同的面點進行分類。」周彤介紹。

經過反覆斟酌,他們將水調麵團、發酵麵團、油酥麵團、米粉麵團作為一級分類,每個類別分別收集50多個品種,而在這套書裡,水調麵團還分為冷水麵團、溫水麵團和熱水麵團,發酵麵團又分為嫩酵麵團、大酵麵團、老酵麵團和半酵麵團,油酥麵團還被細分為暗酥、明酥和半明半暗酥等。

其中,發酵麵團中的「熱餳定型法」就是陳恩德獨創,以象形的刺蝟包為例,「包子做好直接上籠蒸是會變形的,而熱餳定型法是先把空蒸籠蒸到滾燙,放入刺蝟包用蒸汽燻3-5分鐘,讓它定型後,再下籠蒸熟就可保持很好的外形。」

而連周彤也沒有見過的淮揚面點,包括空心餑餑、甜鹹鍋餅、伊府麵等10多種,這是揚州瀕臨失傳面點製作工藝的首次面世。「空心餑餑是熱水麵團中的一種,這是將普通麵粉用熱水燙好後,先放在平底鍋裡烙好,再放到火上燻,燻好後的餑餑就會變成空心。」陳恩德告訴記者,像伊府麵、甜鹹鍋餅這樣瀕臨失傳的面點,看起來簡單,但對於技藝的要求非常高。在該書中,僅甜鹹鍋餅就有蔥油火腿、海參蝦仁、銀絲、豌豆苗、棗泥、細沙、蓮蓉、蜜餞等8種不同口味,「這些失傳品種被收錄其中,一方面是為了進行技藝傳承,另一方面也可幫助社會餐館增加新的品種。」

「八寶燒賣是用糯米加上鮮筍、蝦仁、豬肉、海參、雞肉、鮮貝、火腿等配上雞湯後調味,是比較傳統的口味,市面上早就沒人做了。」陳恩德介紹,大酵麵團中還有鰣魚夾子,麵團做成鰣魚形狀,魚肚內要塗抹豬油防止粘連,「這些丟失的面點技藝,有很大一部分是因工序繁瑣,此次我們將之收錄其中,一方面是保留技藝,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給年輕從業者一些啟發和靈感,希望他們有更多更好的面點創意。」

畢生致力於教學與傳承

正在籌備出版《揚州小吃與雜糧》

揚州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邱楊毅介紹,陳恩德精通淮揚白案四大麵團,尤其擅長酥點,他研製的紅樓細點被列入中國名宴「紅樓夢」菜單,同時積極參與起草、制定多項面點團體標準,為揚州包子的生產製作過程制定量化標準;他的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國淮揚菜》《中國名菜大典江蘇卷》《中國淮揚菜新風集》《江蘇符號淮揚菜》中。

陳恩德出生於1947年,1961年拜淮揚白案大師黃忠林為師,20多歲就在眾多年輕白案廚師中嶄露頭角。他畢生致力於淮揚面點的教學與傳承,前不久還受邀赴加拿大、美國等國指導揚州包子在當地的工廠化生產。

據悉,在《淮揚面點大觀》即將出版之時,陳恩德已在籌備下一本書《揚州小吃與雜糧》的寫作與出版。記者屠明娟

相關焦點

  • 《淮揚面點大觀》正式發布 書中「品嘗」278道淮揚面點
    《淮揚面點大觀》發布。董輝 攝昨天,《淮揚面點大觀》在揚州旅遊商貿學校舉行新書發布儀式。該書由中國烹飪名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三把刀)·面點的唯一省級傳承人陳恩德口述,其弟子周彤整理而成,細列了278道淮揚面點的製作原料、方法及流程,更揭秘了空心餑餑、伊府麵、四季鍋餅等多個瀕臨失傳的淮揚面點的做法。
  • 200多種淮揚面點做法大公開
    12月28日上午,在揚州旅遊商貿學校,省級非遺傳人陳恩德大師發布了新作《淮揚面點大觀》,講述了200多種面點的製作方法。陳恩德大師出身名廚世家,16歲入行,如今譽滿全國,是中國烹飪名師、淮揚菜烹飪大師、江蘇烹飪大師,國家級評委、高級技師、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三把刀)·面點的唯一省級傳承人。
  • 大揭秘!200多種揚州小吃做法曝光
    揚州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陳恩德將與徒弟周彤一起,攜新書《淮揚面點大觀》於16日亮相上海書展,並在現場與兩位徒弟一起做花式餃子表演。據了解,在這本書中,空心餑餑作為傳統淮揚點心圖文並茂地記錄了具體的做法,該書是作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陳恩德致力於教學與傳承而師徒合作之作,匯聚了200多種各類經典淮揚面點製作的知識與技能,更有伊府麵、8種口味甜鹹鍋餅、八寶燒賣等多個瀕臨失傳的淮揚面點的做法大揭秘。「寫這本書我們首先梳理了270多種淮揚面點,擬目錄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將不同的面點進行分類。」
  • 淮揚面點大師受邀赴河北授課 學員點讚揚州面點
    徐永珍傳授揚州面點製作技藝  中國江蘇網8月24日訊 昨天,記者從市烹飪行業協會了解到,揚州淮揚面點大師徐永珍受邀為河北石家莊首期高級面點研修班開講,為當地60多名麵點師傅傳授淮揚面點製作技藝市烹飪行業協會表示,淮揚面點的技術輸出並非首次,但到外地開班尚屬首次,類似的技術輸出可以擴大淮揚菜點的影響力,有利於淮揚菜走出去。  3位淮揚面點大師  受邀河北傳授面點技藝  昨天,河北石家莊舉辦的首期高級面點研修班開講,淮揚面點大師徐永珍和她的徒弟張福香,以及金擀杖的面點大師劉順保為學員們上課。
  • 淮揚菜系天下聞名,其中面點為甚,從古至今獲得無數稱讚
    淮揚菜系天下聞名,其中面點為甚,從古至今獲得無數稱讚我們中國一直以來都在飲食方面十分注重,從古時候就已經開始研究如何能讓普普通通的食材變得更為可口和營養。一直到現在整個中國以地區為劃分點已經形成了不少的菜系。
  • 淮揚地區最出名的面點都有什麼?
    淮揚菜係指以揚州和淮安為中心的淮揚地域性菜系,形成於揚州、鎮江等地區 ,覆蓋周圍的淮安、泰州、鹽城、南通等地,以上地區也是明清時期揚州府之轄地。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淮揚菜選料嚴謹、因材施藝;製作精細、風格雅麗;追求本味、清鮮平和。其中,揚州以其皮薄、汁濃、味鮮的各色點心聞名,俗語道:「川菜揚點」。
  • 74歲淮揚面點大師赴加拿大教學
    陳恩德在教學記者昨了解到,為了讓揚州包子技藝走出國門,74歲的淮揚白案大師陳恩德專門把揚州包子的製作技藝送到了加拿大,在當地一家面點生產企業進行現場教學,屆時,地道揚州風味的包子將正式進入當地市場「這次我為當地一家華人食品企業錦添食品公司的麵點師傅教授如何做揚州包子,從選麵粉、發酵、製作餡料到怎麼包、如何蒸等,進行全方位教學。」「此次教學完成後,可以幫助這家工廠增加三丁包、五丁包、菜肉包、糯米燒賣、豆沙包、千層油糕等6個揚州點心品種。」
  • 淮揚面點大師讓伊府麵重現揚州
    切面  近日,70歲的淮揚面點大師陳恩德再現了伊府麵的做法。陳恩德說,三年前,他就計劃重現伊府麵做法,一方面是將技藝傳承給徒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有機會將這道美食再次推向市場,讓更多的食客品嘗到這款美食。「上世紀80年代,西園飯店在接待外賓時曾上過這道主食,因為是純手工製作,後來在菜單上就慢慢消失了。」陳恩德介紹,當時就是他製作了伊府麵。
  • 張淑敏:面案40年 把歸綏傳統面點做成非物質文化遺產
    歸綏傳統面點,如今會做的人已寥寥無幾,瀕臨失傳。 然而,在呼市,有這樣一個人,不但精通歸綏傳統面點工藝,而且味道純正,推陳出新,她就是已經從業40餘年的面點大師張淑敏。
  • 中國風味面點之——蘇式面點
    蘇式面點係指長江中下遊江、浙、滬一帶地區,以江蘇為代表,故稱蘇式面點。江浙一帶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物產豐富,為製作多品種式樣的面點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蘇式面點主要以蘇州、揚州、杭州為代表。這三地面點製作講究色、香、味、形俱佳,口味鮮美、汁多肥嫩,注重工藝,風味獨特。1、蘇州面點蘇州面點以糕團為主,善用糯米粉、粳米粉,兼用蓮子粉、芡實粉、綠豆粉、豇豆粉等。為了追求不同的質感風味,各種粉或獨用,或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這樣製品或松或軟,或黏或韌,給人以不同的口感感受。
  • 中國傳統美食介紹,淺談中國面點歷史及發展趨勢
    同時,穀物加工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石磨的發明實現了從粒食到粉食的過渡,對面點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此外,調味品和炊具的多樣化使得面點的種類不斷增多,據史料記載,從西周到戰國時期的面點大約有20種。春秋戰國時期的面點,春秋戰國時期的面點主要以稻米和黍米為原料,油料主要使用的是豬油、羊油等動物油,在製作面點時也開始使用鹽、蜜等調料,烹製手法有燕、炸、烤、烙等。
  • 中國面點,面面俱到
    並不用專門的麵點師傅,普通的家庭主婦也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莜麵、玉米面變出面的幾十種花樣。 2020 年 8 月 31 日~ 9 月 1 日,賈樟柯導演受 Prada 邀請,構思的特定場域創作將在上海榮宅呈現。
  • 天津津南區中式面點培訓
    天津津南區中式面點培訓, 是西城區職業技能開發集團成員單位,我校常年開設中式烹調、中式麵點、餐廳服務、西式麵點、營養配餐等專業的培訓;其中有多名烹調專業的學生已走出國門,成為向世界傳播中華飲食文化的使者。中國烹飪協會在京舉行成立30周年慶典活動。活動解析中國餐飲業30年的發展變革,表彰30年來為中國烹飪事業和餐飲行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 淮揚素食有了「地道」標準,「仿真」葷菜好吃還不長肉
    近日,由揚州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等單位 聯合起草的 《淮揚素食製作技藝標準》 正式出爐, 這一標準將填補國內淮揚菜素食 製作技藝標準的空白。
  • 上海瀕臨失傳的那些小吃,你知道幾個?(含探店攻略)
    如果來「魔都」——上海的話,一定要品嘗上海特色小吃,尤其是那些即將瀕臨失傳的老上海傳統小吃,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上海小吃的幾個中心地帶城隍廟——集老子號傳統點心和地域特色文化之大成者!好了今天要介紹的幾款上海小吃,都有一定的「歲數」,也由於在跟上商業化的步伐上略蹣跚了一些,部分已經很少能找到了。老虎腳爪傳說中滬上「四大金剛」的小吃之一。
  • 昌吉市舉辦殘疾人面點技能培訓班
    中國昌吉網訊(通訊員 晉巖)為提升殘疾人就業能力,促進殘疾人有效就業,11月11日上午,昌吉市殘聯在園林賓館舉辦了第三期面點培訓班。據了解,此次培訓共有16名殘疾人報名參加,由具有豐富培訓經驗的高級麵點師面對面進行授課。
  • 山東七彩水餃亮相《舌尖上的中國》 面點大師王桂雲曾走進聯合國
    作為國寶級面點大師、山東面點大王第二代傳人,王桂雲的故事也開始被大眾知曉。  王桂雲,1963年4月出生在面點世家,從小隨父王福昌學藝。王福昌大師是山東面點泰鬥,第一屆中國烹飪大賽評委,被譽為「山東面點大王」。王桂雲繼承父輩衣缽,38年專注於面點的研究和製作,用工匠精神做好每一隻水餃。
  • 早餐培訓 學習早餐面點
    作為一個早點面案,應該會做什麼呢,包子類(天津狗不理包子.開封灌湯包.小籠包.功夫包子.水煎包.上海生煎.各種餡料)、各種餅類、餃子餛飩、饅頭花卷等等等等。學習面點輝煌早點教你饅頭怎麼發麵。
  • 花樣面點秀,廚藝大比拼——天橋區幼教中心實驗幼兒園開展食堂面點花樣技能比賽
    為進一步豐富幼兒點心的花樣,創新幼兒點心的品種,讓孩子們吃得健康、吃得開心,同時也為提高食堂人員製作面點的技藝,調動他們大膽創新的積極性,烹製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激發孩子食慾的面點。近日,天橋區幼教中心實驗幼兒園開展了食堂面點花樣技能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