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半個月就是「五一」長假啦。 這次五一能連續休息5天,大家想好去哪裡玩了嗎? 友情提醒帶好口罩,優享旅遊生活!
如果來「魔都」——上海的話,一定要品嘗上海特色小吃,尤其是那些即將瀕臨失傳的老上海傳統小吃,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上海小吃的幾個中心地帶
城隍廟——集老子號傳統點心和地域特色文化之大成者! 無論是爺爺奶奶的記憶,爸爸媽媽的懷念,還是80後90後的讚不絕口,在這裡你都可以找到。如果是第一次來上海,必須打卡的寶地,沒有之一!古鎮小吃街——七寶古鎮小吃街(以羊肉味特色)、南翔古鎮小吃街(以南翔小籠為特色)等。其實各種古鎮小吃街80%的貨色都差不多,它們的特色小吃記得一定要吃。散落在各地的「家族名望」——王家沙、杏花樓、長春食品、第一食品店、光明村等。這些老子號有各自的獨門絕活,散落在各主要商業街,經過歲月的洗禮也都開設了不少分店,逛街時多注意。好了今天要介紹的幾款上海小吃,都有一定的「歲數」,也由於在跟上商業化的步伐上略蹣跚了一些,部分已經很少能找到了。
老虎腳爪
傳說中滬上「四大金剛」的小吃之一。「四大金剛」是老上海人心中早餐的大愛,就好像「麥當勞麥辣雞腿堡套餐」那樣深入一代又一代人心。大餅、油條、老虎腳爪、粢飯糕是四大金剛的其中一個經典版本的配置(另外一個版本是:大餅、油條、粢飯、豆漿)。
老虎腳爪的製作使用發麵團,把麵團捏成一個團,然後劃幾道深深的槓子,這樣看上去就像一個老虎爪子的樣子了。接著,放在爐子裡烤一會。時間不短喲,所以想吃到現烤的「老虎腳爪」要找到攤子還要耐得住性子。一直烤到表面都裂開了,底部有香味,有些商家會在表面上刷一層糖水,面點的香味加上糖香,怎麼著都會讓早晨的你胃酸泛濫。
出爐後的「老虎腳爪」要趁熱吃,冷了發硬了可能會咬不動。在很多70後80後的眼裡,「老虎腳爪」是童年早點最可愛浪漫的一款,也象徵著上海人內心的童真。
推薦:王家沙點心店(南京西路總店)的虎腳爪和它的蟹殼黃一樣出名。叔叔阿姨們都會經常光顧,所以是一個人頭攢動的熱門店鋪。準備好你的人民幣和耐心,加入擁擠的排隊吧!
柴爿(拼音:pán)餛飩
看到這個生僻字,就知道這款小吃歷史悠久了。
這個「爿」字,來源於蘇州話。蘇州人稱薄片為「爿」,柴爿就是很薄的木片,用來形容燒餛飩的柴火是非常薄的木片。柴爿餛飩就是這麼來的。木柴燃燒,釋放燻煙中各種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凝結沉積在餛飩和湯水表面滲入內層,從而使柴爿餛飩形成特有的色澤、香味。溫度高,火候大,燒出來餛飩不會爛,外皮有韌性,餡兒剛好熟透。
一個扁擔,兩個小柜子,裡面一頭是小抽屜,裝餛飩的基本裝備,用筷子沾點肉醬往薄如蟬翼的皮子上一抹,再一捏,就做成了一個柴爿餛飩。煮餛飩的時候一定要放點豬油啊,撒點蔥花、蝦皮、蛋皮和紫菜。
推薦:上海大學延長路這裡有一家「阿麟餛飩」是現存不多的吃柴爿餛飩的,店面不大,甚至看上去很簡陋(這就是老上海的點心攤風格!)他們家的薺菜餛飩尤其美味,一大碗,每天限量供應,賣完就收攤了。要趕早啊!
油墩子
哎呀,說到油墩子,口水就要流下來。在十幾年前,還是學校門口、弄堂口和菜市場裡常見的點心攤,現在非常少見了。
油墩子的做法非常簡單。將麵糊盛打到一個橢圓形的鐵勺裡(專門做油墩子的),再加上一些蔥花和大量蘿蔔絲,頂部封上,行程一個密閉的「蘿蔔絲包子」的感覺,在油鍋中煎炸到全身都金燦燦的,蘿蔔絲的香味溢出來,就可以吃了。咽口水中……
因為技術難度不高,在家裡也是可以自制的,就是挺耗油的。
推薦:局門路的「阿婆油墩子」常年不衰,年級好大的婆婆還出來做生意,從弄堂口搬家到局門路上。東西麼,還是那個味道~
說了這麼多,小編的口水不知道咽了幾次了。喝口水吃點零食,一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