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主打私教健身的公司,Dig Potency在7年的創業之路上摸索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也在行業中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者 | 趙燁楠
這是「新商業情報NBT」報導的第556家創業公司
「我們重視交付給學員的效果和熱血的感受」,私教健身工作室Dig Potency創始人羅思傑說。
近期,Dig Potency獲得來自動域資本的1000萬融資。從2013年創立之初不到100平米的小店,到現在,DP已經在上海及周邊擁有13家門店的私教健身公司。
與傳統健身房側重器械裝備,鼓勵教練銷售課程不同,Dig Potency從創立開始就確立了主打自重訓練、不需要器械的模式,並以私教一對一為主,團課為輔,重視健身的成效和改變。
Dig Potency的創始人羅思傑畢業於天津體育學院健美操專業,之前是一名教練。他認為傳統健身房的商業模式過於重視銷售業績,反而忽略用戶的健身體驗和效果。這與羅思傑的職業理想相左,於是他決定自己創業。
他利用自己擅長的自重訓練方法,累積到了最早的一批願意嘗鮮的種子用戶,並將他們的健身前後對比圖發到社交媒體。不需要器械的自重訓練、加上快速的健身成效,這成為了私教健身工作室Dig Potency的優勢和特點。
目前,羅思傑和他的合伙人正在逐漸試驗出相對成熟的單店模式,並摸索出了一條適合DP的商業發展模式。在創立七年後的現在,羅思傑覺得到了藉助資本來加速發展的階段,希望能將DP的獨特優勢不斷發揮下去。
01 | 這是DP
羅思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上海的一家傳統健身房當教練。在工作的這兩年過程中,羅思傑「感受到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他所在的健身房目標重心的轉移非常明顯:在整個公司的教練評估體系中,銷售能力的佔比變得越來越高。
羅思傑說,對於一個教練員來說,課時費與銷售提成相比,從一開始的五五開,發展到後來的四六開、三七開,銷售提成佔到了一個比較誇張的比例,「越來越趨向於銷售導向」。
從長期角度來看,銷售導向並不利於健身房的長期良好運作,也偏離了教練的職業初衷。羅思傑本人非常熱愛健身,一直重視向學員提供優質的訓練體驗和訓練效果,在覺得這樣的職業模式背離了他的想法後,決定自己出來創業。
2013年,他與另一位教練合伙人一起,在上海的某居民樓裡租了一個不到100平的場地。一方面限於場地的大小,不適合進行器械訓練;另一方面,自重訓練也是羅思傑的強項,他對此有經驗和信心。在一開始,為了拉新,他們定價很低,只收私教課費,其餘時間也提供場地供學員免費試用。就這樣,Dig Potency在周圍的大學生群體中累積了最早一批願意嘗鮮的種子用戶。
重視效果的自重訓練,帶來了學員們顯著的健身成果。在經過同意後,羅思傑將這批效果明顯的健身前後對比圖發布到社交媒體上,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進來。
而事實上,DP的早期品牌效應要歸功於羅思傑2014年在健身平臺fit time睿健時代上的曝光。這家網際網路運動健身社區創立於2013年,當時累積了數百萬用戶,在2016年拿到B+輪融資。他與fit time合作,在平臺上開設了減脂訓練營,還拍攝很多自重訓練的教學視頻,這為他在網絡上擴大了影響力,也讓更多人知道了DP,從而反哺到健身工作室的發展。「這一波幫助了我們能夠存活下來,開始走向正規化」。
與此同時,在健身高峰期到來的三四月份,DP店內的學員也越來越多,甚至有很多從網上慕名而來的朋友。他們開始想要開擴大場地,開分店。他們首先選中了一個在景區裡的老廠房,開設了第二家分店。據羅思傑介紹,「這兩家分店的品牌勢能都不錯,很快我們回本了。而羅思傑也逐漸意識到,在公司的不斷擴張中需要獲取更多的商業知識,他開始成體系地學習商業知識,來輔助自己進行更好地決策。
接著,第三家分店開到了香港廣場。羅思傑覺得,終於在這家店中跑出了他所認為的最優單店模型:開在商場內部,面積相對較小,但地理位置優越,客流量大,人群消費能力旺盛。很快,這家店變成了DP盈利能力最好的一家。核心商圈、店鋪面積150平左右,後來在來福士,羅思傑再次驗證了這種單店模型的營收能力。
到2018年時,Dig Potency從最初的居民樓工作室,已經擴張到了8家分店。到今年初時,DP一共擁有13家門店。擴張與選址的邏輯都來源於香港廣場的單店模型。
在一家店中,面積大約150到200平,配備一個店長、前臺、運營,技術助理與10個教練。場地的劃分除了常規的前臺、換衣區,休息區,淋浴區,就是一整個適合於自重訓練的教學場地。
據羅思傑介紹,自重訓練大致分為推、拉、蹲、核心四種訓練方式。它更注重學員整體肌肉的訓練效果,而不是只突出某一部分的肌肉訓練,這種方式相對更適合注重身體整體線條的女性用戶。一堂DP私教課程售價355元,時長大約一小時。
目前,Dig Potency 的月活躍用戶達到了2000-3000人,其中7成為女性用戶,80、90後佔到了9成,單月為用戶超過1萬節私教課程服務。
02 | 自身優化
羅思傑對於健身生意最早的認識來自於一份大二時期的兼職。那時候,他趁著暑假在一家健身房當教練,連續兩個月都成為了銷售冠軍。這並不是因為他熱心銷售,而是因為他更主動、更願意動腦,熱情地回應學員的求助、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個行業的優質人才是很稀缺的」,他感慨。
因此,能夠和別人拉開差距的辦法,就是在專業上進行自我提升。他開始頻繁地學習、培訓專業知識和技能,並向學員交付了優質的成果。
與此同時,羅思傑發現大量的健身專業知識都是通過翻譯的國外教材,想學習進一步更多知識時,卻發現語言不通。羅思傑又花了9個月的時間系統地學習英語,還嘗試過與一位外國學員相互學習,「我免費教他運動,他免費教我英語」。後來,羅思傑的英語達到了不錯的水平,他開始學習那些之前被翻譯得與原文有所出入的國外教材。
這時,美國健身四大證書之一的ACE剛好進入中國,羅思傑利用這個機會進行了三個月的全英文培訓,並順利考過ACE。成為中國首個ACE證書持有者,ACE也有意將他培養為授課導師。就這樣,羅思傑受聘成為ACE中國區首批授課導師之一。
這段授課經歷對於羅思傑來說非常寶貴,「我整個演講能力、表達能力都在飛速地提升,那對我後續開始創業也有了很大幫助。」
創業之後,羅思傑開始參加很多行業內的健身大會。從一開始的坐著聽別人講,到後來有機會站上去跟別人做分享。在2017-2018年,羅思傑跑了十多個城市的巡迴演講,向行業中的從業者們分享DP的創業之路和自己的個人成長。
在那段時間,羅思傑「在很大程度上向外輸出了品牌文化和價值觀」,為 Dig Potency 吸引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行業夥伴加入進來。
在人才的吸納與培養方面,Dig Potency 創立了自己的DP-CPT私教認證體系,一方面,這是DP向新人設立的一個專業門檻,每一位教練員都需要通過DP的認證體系後才可以成為一名正式的DP教練;另一方面,這一體系還具備的向外輸出的能力,DP-CPT訓練營面向教練群體,收費一萬元,通過者也可以申請DP的面試。
不過,羅思傑說,「對外輸出不是我們最主要目的,最重要的還是去幫助我們去篩選、培養出符合DP文化與價值觀的教練」。
目前,Dig Potency的教練薪資構成分為課時費和獎金,沒有銷售提成。羅思傑認為,這也是體現DP價值觀的一部分。「學員跟著我們上課,這應該不是需要強銷售行為的事情。投資自己的身材也好,健康也好,應該是一個理性的,而非衝動的決定。這是我們的價值觀之一。」
疫情期間,DP的線下健身業務無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大衝擊。羅思傑說,公司做了疫情期間幾個月的現金流測算,「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三月一號開始,DP的健身門店有一半也已陸續重新開店。羅思傑相信他們能夠挺過疫情。
在拿到融資後,Dig Potency會繼續依據試行出來的模式擴張店鋪,主要選址依然會集中於上海核心商圈,並開始搭建線上健身業務。最近,DP已經在B站上進行健身直播,並上線了微信小程序,通過打卡、比賽等方式做進一步的用戶拉新和裂變,並在小程序的迭代中,試行上線線上健身課程業務。他也希望在線上線下健身生態的結合中,發揮出Dig Potency在私教健身領域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