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澆面
預備蝦肉,蕪菱、筍、、韭芽,供切碎,冷肉汁拌好,再以婁汁、椒末和醋調醬,濾去渣,作汁置碗內,俟面入碗,用籍撈轉,即將拌好肉汁澆之。
面珠湯
乾麵盛大磁盆內,灑水拌勻,如綠豆大,先將蝦子熬湯滾,下面珠,加蛋花、蔥、姜、鹽、醋。
.寬條面
雞汁下,用中碗加雞絲蛋花湯,另盛小碗,作澆頭。
.五香面
醬、醋、椒末,芝麻屑,婢筍或煮戴及煮蝦之類鮮汁,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乾麵,以醬醋及鮮汁之物傾於一處,充拌乾麵之水,如不足,再加水。拌宜極勻,擀宜極薄,切宜極細,然後入滾水下之,則味盡在面中,無借交頭①
情,適供咀嚼,而湯又清楚可喜。
注①交頭:揚州澆頭俗稱,蓋在面上的帶滷汁的葷腥菜餚。
八珍面
雞、魚、蝦三物肉曬乾,與筍片、芝麻、花椒、香戴四物共研細末,和入乾麵與鮮汁,共為八珍,加醬、醋和面切。雞魚之肉去盡肥膩,專取精肉——以面性見油即散,擀不成片,切不成絲故也。鮮汁不用煮肉之湯,而筍、戴蝦汁煮,亦忌油耳①。注①耳:語助詞。
案粉面
索粉與細切面同煮,另外鮮汁澆頭。盤妙索粉。妙切面亦可。又,嫌嫩②可炒索麵。又,蝦米煮索麵。
(「雞粉面」至「索粉面」引自《北現食單))
注①索粉:揚州人稱之為粉條。
②嫩嫩:給類,南通人稱之為文始。其肉鮮美可作菜餚。
炒燒餃皮
在餃店中論片買回,用肉湯或雞湯,或煮或燒,加肉片、蔥、蒜等物,可以供客。(<調漏集))
鷹面
面入葷湯多煮,加嫩青菜頭、火腿、冬筍片、蝦米、雞胞、醬油盛,少入蔥花。(<調漏集))
.鰻面
大鰻魚一條蒸爛,拆肉去骨,和入面中,入雞清湯揉之,擀成麵皮,小刀劃成細條,入雞汁、火腿汁、蘑菇汁滾①。
(<隨園食單》)注①滾:這裡指燒至大沸。
溫面
將細面下湯瀝乾,放碗中,用雞肉,香戴濃滷,臨吃時各自取瓢加上。
鱔魚面
熬鱔成滷,加面再滾。此杭州法。
裙帶面
以小刀截面成條,微寬,則號裙帶面。大概作面總以湯多滷重,在碗中望不見面為妙,寧使食畢再加,以便引人入勝。此法揚州盛行,恰甚有道理。
素麵
先一日將蘑菇蓬熬汁,定清。次日將筍熬汁,加面滾上,此法揚州定慧庵①僧人制之極精,不肯傳人。然其大概亦可仿求,其湯純黑色。或雲暗用蝦汁、蘑菇。原汁只宜澄去泥沙,不可換水,一換水則厚味薄矣。
注揚州定慧旋舊址在今江蘇商業專科學校西面不遠處。已廢。
面老鼠
以熱水和面,俟雞汁滾時以客①夾入,不分大小,加活菜心②。別有風味。
注①著,又寫作筋,今稱筷子。夾食物用的小餐具,用木製或竹製為多。
②活菜心:即剛從田中取來的新鮮菜心。
.賀子煎餅
領子煎餅,將領子擦絲和入面,加花椒、鹽、麻油煎。
.油炸茄餅
茄子切花,內夾肉餡,拖面,麻油炸。
.蝴蝶面
鹽水和面,擀薄,撕如錢大小,雞湯肉燥①。
注①肉燥(sao燥):肉末子。
棗糕
發麵內嵌去核仁棗,蒸。
.猴子餅
發麵內和椒鹽,麻油作小餅。
.破布衫、問句句
鹽水和面擀薄,撕大塊,用雞肉湯下。問句句:麥麵、豆面攪和,用鐵構漏下。
疙瘩湯
油、醋、椒鹽打稠面,如冰糖式滾起,再用雞蛋作穗,攪勻粘浮,面即熟,須用鮮湯。
蒙汁面
青案並澆頭先行制好,同輩汁另貯一鍋,而熟入碗,加上葷汁,素汁而同。
麵筋
麵筋切棋子塊,裝鵝肚內,煮極爛取出,用葷醬油澆之,極美。
(「溫面」至「麵筋」引自《童氏食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