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海軍戰艦搖籃——巴斯鋼鐵造船廠(BIW)開始了2000年以來的首次罷工活動。
巴斯鋼鐵造船廠中最大的工會——S6機械師工會代表了這座百年造船廠6700名員工中的4300名當地員工的利益,他們在上周末拒絕了一份為期三年的合同提議,然後發起了這次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罷工。
當地媒體稱,船廠員工的罷工可能會影響到正在船臺上建造的美國飛彈驅逐艦等多艘戰艦的工程進度。目前朱姆沃爾特級三號艦「林登·貝恩斯·詹森」號驅逐艦已經下水,仍然在船廠中進行測試,罷工可能會影響到這艘美國最強驅逐艦的建造和測試。
圖片:S6工會組織了巴斯鋼鐵廠工人的罷工行動。
但是,當地媒體也稱,在新冠疫情仍然沒有結束的情況下,這種罷工活動很可能使疫情向巴斯鋼鐵廠這樣的人員密集型企業蔓延,因為在罷工活動中,這些工人們都沒有佩戴口罩。
從罷工活動的前幾天看,工人們戴口罩的很少,S6工會的負責人在推特上呼籲工人們參加罷工時能夠戴口罩,但是沒有什麼人響應。對此,S6工會負責人正「試圖將人群分散到各個區域,並限制一個區域的人數,並建議罷工工人保持社交距離並戴口罩。」
一位叫做蘇特的負責人說,當工會成員到達時,他們必須在工會大廳登記,在那裡他們被指派前往巴斯鋼鐵造船廠的某一個大門外進行示威遊行,因為這座超級大企業有很多大門。
這樣就能夠合理控制在某個大門外罷工的人數,使其符合所需的冠狀病毒時期人群聚集的限制。同時,工會也為罷工工人提供口罩,只是這些口罩需要工人自己出錢購買,因此幾乎沒有人買。
圖片:美軍最強驅逐艦「朱姆沃爾特」級就在巴斯鋼鐵造船廠建造。
蘇特說:「你可以想像,工人們開始罷工後是很難控制的,因為很多人對缺乏公平的合同感到不滿。」
記者採訪了這些罷工的工人,在巴斯鋼鐵造船廠工作了32年的阿爾文·漢克斯(Alvan Hanks)說,他沒有戴口罩是因為他覺得和同事們站在外面很安全,他的同事們看起來都很健康。
漢克斯說:「我在需要的時候會戴上它,比如在我近距離行走的時候或者去雜貨店的時候。」
另一名工人戈蘭·保林(Glenn Poulin)決定不戴口罩,是因為「我認為政府誇大了它的作用。」而工人傑夫·米肖德(Jeff Michaud)說,他在工作的時候戴了好幾個星期的口罩,但因為呼吸困難,慢慢地就停了下來。「我有哮喘。我承認,如果我生病了,可能會被判死刑。」「當我在外面的時候,我不戴口罩。我很小心不去碰自己的臉,如果接觸過其他表面,我會洗手。」
圖片:在巴斯鋼鐵造船廠工作的工人們。
巴斯鋼鐵造船廠位於美國緬因州巴斯市,最早由一位名叫託馬斯·W·海德的美陸軍上校(參加過南北戰爭)於1884年創立。
該廠目前是美海軍第二重要的造船廠,為美海軍建造水面艦艇有超過百年的歷史。
美國海軍第一艘擁有現代編號的「切斯特」號巡洋艦(CL-1)就是由巴斯鋼鐵廠建造,於1907年6月下水,1908年服役。從1906年9月服役的「喬治亞」號戰列艦(BB-15),到二戰時期著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再到冷戰時期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佩裡級護衛艦,再到今天的阿里·伯克級驅逐艦,以及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隱身驅逐艦,均為該廠的傑作,是名副其實的美海軍"水面戰艦搖籃"。
圖片:巴斯鋼鐵造船廠正在建造的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
巴斯鋼鐵造船廠所在的緬因州疾病控制中心發言人羅伯特朗(Robert Long)表示,無論身處何地,抵禦冠狀病毒的最佳防禦措施都是保持身體距離、在公共場所戴口罩以及勤洗手。
最近,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才開始建議公眾戴口罩,因為通過一系列試驗證明原來病毒會通過感染者的飛沫傳播。當然,這些知識早在年初就已經被中國公布給全世界,只是美國人認為這是政治不正確。
朗說:「戴口罩可以保護與佩戴者接觸的人,因此工會成員可以在集體活動中使用口罩,並儘量保持6英尺的距離,以此來表達他們對其他工會成員的關心和支持。」
如果罷工者繼續不戴口罩,很難說會有什麼後果,因為對病毒如何傳播的研究正在進行中。朗說:「早期結果表明,病毒『可能』具有攻擊性,這就是為什麼在緬因州、其他州和其他國家都制定了保持身體距離、遮蓋面部和衛生指南。」
圖片:停靠在巴斯鋼鐵造船廠碼頭的第二艘朱姆沃爾特級飛彈驅逐艦。
據當地媒體稱,自疫情蔓延到緬因州以來,巴斯鋼鐵造船廠已經有3名工人被檢測出冠狀病毒呈陽性。
船廠的第一起案例發生在3月底。4月初又出現了一例陽性病例,最近的一例於本月早些時候公布。據該公司的一份聲明稱,所有檢測呈陽性的工人都已康復並返回工作崗位。
在今年3月和4月,緬因州的病例數量穩步上升,工會和緬因州的立法者都呼籲關閉船廠,以防止病毒在造船廠內傳播,而該造船廠僱傭了該州的6700名員工。
而如果巴斯鋼鐵造船廠因為病毒疫情蔓延而淪陷的話,美國海軍多艘在建戰艦就有可能延期交付,而這一切可能都取決於工人們是不是願意戴口罩!
圖片:巴斯鋼鐵造船廠工人正在給驅逐艦噴艦底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