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胎動一切正常,符合規律,胎兒一般不存在意外情況,可如果孕媽總感覺肚子在跳動,究竟有沒有事呢?
執筆:張蒙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一般來說,孕媽在懷孕4個月左右能感受到明顯的胎動,並且隨著胎兒生長發育,其頻率和節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等到28周以後,胎動可能與之前會發生明顯區別。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前段時間,有粉絲給幸運姐留言說,自己懷孕快8個月了,最近經常感到肚子一跳一跳地,跟之前的胎動不太一樣,聽人說是胎兒在打嗝,真的是這樣嗎?
確實如此,胎兒打嗝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正常現象,到了孕28周左右,胎兒肺部功能發育相對較成熟,他們會通過吞咽羊水來鍛鍊自主呼吸的能力,以此來為出生做準備。
看完媽媽有沒有覺得很暖心,原來在生育之路上,並非只有你一個人努力,寶寶也正在盡全力奔向你。
在練習的過程中,一旦羊水吞入過多,就容易引起打嗝,就像成年人吃東西吃的太急打嗝一樣。
胎兒的腹部與胸部之間有一個膈肌,是一個形狀如同帽簷的肌肉隔膜,除了供應血液流通,還分布著豐富的神經。
當羊水大量進入體內,膈肌受到刺激,通過神經傳送到大腦,做出收縮的指令,表現出來就是打嗝。
之前由於胎兒較小,肺部發育尚不完善,即使偶爾發出打嗝的行為,孕媽的感受也不明顯,通常在超聲波影像中可以看出來。
綜上所述,胎兒打嗝是正常生長發育必須經歷的過程,畢竟他們需要通過不斷吞咽羊水來促進肺部發育,練習自主呼吸,只要頻率有規律,就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胎兒打嗝和正常胎動是有一定區別的,一般來說,正常胎動頻率是每小時3~5次,清晨最少,傍晚6點以後開始增多,晚上8~11點期間最為活躍。
孕媽可以早中晚各花一個小時時間記錄胎動,3次數據累計起來的4倍就是12小時內的胎動次數,由於胎兒生長發育情況不一樣,胎動情況也有所差異。
通常情況下,12個小時內明顯胎動在30~40次以上均屬正常,少於30次就有可能是胎兒有缺氧的危險,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全面檢查。
而胎兒打嗝時,孕媽會感覺肚子一跳一跳的,有點兒像心臟跳動,但頻率上有所不同,一般2~3秒鐘一次,每次持續2~5分鐘左右,有的可能更久,長達10~20分鐘。
並且打嗝是間歇性的,不是一直處於跳動的狀態,孕媽可以用手在肚皮上感受,記錄胎寶打嗝的次數,有孕媽甚至能感受到100次以上。
另外,胎兒打嗝的時間也不定,有可能是半夜打,有可能一大早就打,當孕媽跟他互動時,卻又不打了,總之只要感受到肚子在一彈一彈地跳動,並且幅度比胎動更輕微,就有可能是寶寶在打嗝哦!
確實存在通過胎兒打嗝來監測胎位變化的說法,不過由於胎兒生長情況不同以及孕媽個人身體差異,這一說法僅作參考,並不是100%準確。
孕媽通過觀察胎兒打嗝時肚子跳動的具體地方,可以初步判斷胎兒處於哪種胎位。
如果是正常的頭位,打嗝通常出現在腹部下方的左右側,當跳動位置明顯上移,說明胎兒胎位發生異常,需要及時矯正。
如果胎兒處於橫位或臀位,則打嗝使孕媽肚子跳動的位置大概在中、上方,若逐漸向下移動,就表示胎位正在轉向正常,無需加以糾正。
不過,在孕32周之前,胎兒尚未入盆,胎位沒有完全固定,還有發生改變的可能性,即使打嗝的聲音處於腹部下方,也不能確保出生時一定是頭位。
就算過了孕32周,胎兒還未徹底入盆,雖然活動受限,但如果寶寶較為活躍或個頭較小,孕媽體內羊水充足,位置還是可能會發生變化。
所以通過胎兒打嗝判斷胎位是否異常的方法並不準確,直到胎兒完全入盆後才能確定,並且與孕媽的敏感度有極大關係,有的孕媽感覺容易出現偏差,也無法準確斷定胎兒打嗝的位置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總之,胎兒打嗝是一種正常現象,只要胎動一切正常,符合規律,胎兒一般不存在意外情況,而打嗝也正好從側面反映了胎兒發育情況不錯,並沒有缺氧的現象。
【今日一問】你在孕期感受過胎兒打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