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畢業的李琴思老師懷揣著一顆愛心與一份熱忱投身於教育事業。雖然工作時間不長,已經有兩屆畢業學生桃李散布。所帶班級被評為區優秀班集體,2018年所帶社團獲拱墅區首屆中學生英語戲劇大賽二等獎。2018年榮獲拱墅區「運河賽課節」新苗杯評比二等獎。
她始終堅信教師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不管在日常知識教學還是在習慣養成、人格構建上李老師都在身體力行地做好學生地引導者。努力做一個學生們真正崇拜的教師,努力上好學生喜愛的課堂。
李老師懷著對課堂的敬畏之心,踏實備好每一堂課,利用新課帶動複習課的模式、歸納總結的形式實現英語課堂的高效與生動,所帶班級成績進步明顯。《七下Unit6 I’m watching TV》對於學生來說,話題並不陌生,但是現在進行時的運用卻是第一次正式接觸。學生要想精準理解和靈活運用為後期語言奠定夯實基礎,存在一定的挑戰和重大意義。李老師把課備前、備深。她始終關注話題意識,把學生已學的七上七下相關單元話題串聯整合設計到課堂當中。在課堂導入過程中,李老師以趣味造句等拓展活動展開帶動學生積極性、並幫助學生鞏固和掌握現在進行時態。將學生分為四小組,1-3組分別設計Names,Places,Activities字條,第四組同學抽取並用現在進行時態說出完整的句子,如:James is sleeping in the park.在這個遊戲中,學生很可能組成許多滑稽的句子。這種寓教於樂的遊戲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這種以實踐體驗促進教學成效的方法,從而實現所學即所教。
她的「有溫度」不僅僅提現在張弛有度的教學上, 在課後的教育裡也處處提現她的人性化溫度——充分關愛每個孩子。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她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用自己的表情包、走心互動給孩子們帶來希望。形式看似溫柔,但是教育意義深刻。有時候還會把課堂上的知識點結合生活例子作為教育方式滲透進來。聽她一席話,你能跟著她的節奏走下去,她的語氣、她的教學方式都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李老師用自己別出一格的方式,處處深思熟慮地用孩子們喜歡地方式去觸及他們年輕的心靈。她所在的班級有屬於自己的班級公眾號,記錄和分享著班級的點滴生活,為孩子和家長們留下最美好的感情回憶寄託。她創設了班級日,每一個月的這一天班裡的孩子都會收穫驚喜和感動。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李老師就是用她細心而又溫暖的筆觸勾畫出學生美好又積極向上的讀書回憶。肯定孩子們一切好的事物,讓他們的每一天都充滿意義,讓一起度過的每一個活動都充滿儀式感。
班裡的孩子都說,李老師感覺好像有三頭六臂,敏感的觸角能細心地觸及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李老師就是一個這麼暖心的人,她用她的愛和關懷溫暖著每個學生、每一件小事。三月七日女生節,她組織班內的男同學給女同學打飯、送蛋糕。學校裡任何活動,鼓勵孩子積極參與並身體力行地幫助排練舞蹈、運輸水和食物等等。在2018年的義賣活動中,甚至從家裡搬出一大堆的物品參與義賣獻愛心,在全班的努力下,義賣總額全校第一。在李老師的悉心呵護下,班裡的孩子注重全面素質發展,在表演、演講、音樂、身體素質等方面都名列前茅。另外,李老師所帶的學生頑強拼搏,班級凝聚力極強,充滿愛心與朝氣。
青慕的《三行情詩集》裡面寫道「不管身處怎樣寒冷的冬季,只要想到你,心裡就會不禁的溫暖四起。」李老師就是這樣讓人溫暖四起的好老師。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家校期間的學習狀態,建立家校聯動,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措施,使學生們成績獲得較大的提高。李老師熱愛學生,尤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用滾燙的真情和無私的愛關心他們,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她經常放棄休息時間,給學生個別輔導,個別談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哪怕是其他學科上的問題,李老師也付出所有。李老師以其高超的教學能力、優秀的品質和人格魅力,贏得學生、家長和同事的尊敬和讚譽。學生、家長和同事都願意找她幫忙,她總會毫無保留的熱情地給予幫助,李老師的確是一名名符其實的好教師!
自參加工作以來,從事三年校園英語社團工作。她打破傳統課堂模式,多次開展課堂內外活動,敢於不斷嘗試與突破。她的社團課堂自始至終做到保護學生的表達和探究熱情,促使學生敢於張口,敢於表達不同想法,使學生樂於學習,樂於創新,學生的熱情和潛質被充分激發出來。2016學年,就社團工作表現在區學時培訓中做區級報告。2016學年,編排的英語話劇《灰姑娘》在元旦晚會中獲得一致好評。2017學年,編排的英語話劇《三打白骨精》代表學校參加區比賽並榮獲區二等獎,並且在社團展示節中獲得全校師生高度肯定。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響。」李琴思老師就是這樣蹲下身子,親近學生,然後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撥動他們內心深處最動人的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