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新規之下,我國晶片製造屢遭「卡脖子」。但中國晶片行業化壓力為動力,在高新技術領域不斷突破。繼中芯國際晶片製造技術逐步追上臺積電、三星等全球頂尖晶片巨頭後,我國晶片製造行業又添一員「猛將」。
據證券時報12月21日最新報導,士蘭微宣布,該公司斥資170億元投建的12吋晶片生產線,已於今日(12月21日)正式啟動生產。據悉,該項目主要是規劃建設兩條12吋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生產產品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
據介紹,士蘭微是國內為數不多的IDM(設計與製造一體化)公司,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為華為、小米等主要手機廠商提供所有傳感器產品(除攝像頭和指紋傳感器外)的企業。此次,該公司正式投產12吋晶片生產線,其技術也將更上一層樓。
因為12吋晶片生產線是當前最先進的晶圓生產線之一,一般是用來生產7nm和5nm晶片的。不過,士蘭微晶片製造業務主攻的並非如臺積電一般不斷將晶片裡的電晶體做小至3nm,而是走非摩爾定律的特色工藝,根據物理特性做出不同晶片。
這一特性使得士蘭微對EUV光刻機的需求沒有中芯國際那麼迫切,其大部分晶片無需做到7nm以下的製程工藝,這為部分中企突圍光刻機「卡脖子」問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據悉,目前,中芯國際正再次需求購買EUV光刻機,以為7nm以下晶片做準備。儘管此次採購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企技術的不斷突破,未來我國晶片產業的國產化將進一步加速。
文 | 呂佳敏 題 | 徐曉冰 圖 | 饒建寧 審 | 徐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