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晶片「卡脖子」!我國再添「猛將」:12吋晶片廠正式投產

2020-12-22 金十數據

在美國新規之下,我國晶片製造屢遭「卡脖子」。但中國晶片行業化壓力為動力,在高新技術領域不斷突破。繼中芯國際晶片製造技術逐步追上臺積電、三星等全球頂尖晶片巨頭後,我國晶片製造行業又添一員「猛將」。

據證券時報12月21日最新報導,士蘭微宣布,該公司斥資170億元投建的12吋晶片生產線,已於今日(12月21日)正式啟動生產。據悉,該項目主要是規劃建設兩條12吋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生產產品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

據介紹,士蘭微是國內為數不多的IDM(設計與製造一體化)公司,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為華為、小米等主要手機廠商提供所有傳感器產品(除攝像頭和指紋傳感器外)的企業。此次,該公司正式投產12吋晶片生產線,其技術也將更上一層樓。

因為12吋晶片生產線是當前最先進的晶圓生產線之一,一般是用來生產7nm和5nm晶片的。不過,士蘭微晶片製造業務主攻的並非如臺積電一般不斷將晶片裡的電晶體做小至3nm,而是走非摩爾定律的特色工藝,根據物理特性做出不同晶片。

這一特性使得士蘭微對EUV光刻機的需求沒有中芯國際那麼迫切,其大部分晶片無需做到7nm以下的製程工藝,這為部分中企突圍光刻機「卡脖子」問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據悉,目前,中芯國際正再次需求購買EUV光刻機,以為7nm以下晶片做準備。儘管此次採購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企技術的不斷突破,未來我國晶片產業的國產化將進一步加速。

文 | 呂佳敏 題 | 徐曉冰 圖 | 饒建寧 審 | 徐曉冰

相關焦點

  • 士蘭微:12吋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打開APP 士蘭微:12吋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全球半導體觀察 發表於 2020-12-22 16:03:42 2020年12月21日,士蘭微電子12吋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 士蘭微12吋晶片產線一期正式投產
    昨(21)日,士蘭微宣布12吋晶片生產線一期項目正式投產,總投資50億元,月產能4萬片。2018年,士蘭微與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政府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合作協議,士蘭微與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220億元,在廈門規劃建設兩條12吋90~65nm的特色工藝晶片生產線和一條4/6吋兼容先進化合物半導體器件生產線。2018年10月,士蘭微廈門12吋晶片生產線暨先進化合物半導體生產線在廈門市海滄區舉行開工典禮,2019年12月主廠房封頂。
  • 士蘭微:12英寸特色工藝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12月21日,士蘭微電子12英寸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據介紹,士蘭微電子12英寸晶片生產線項目由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運營,規劃項目總投資170億元,規劃建設兩條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要產品的12英寸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
  • 10nm以下晶片被「卡脖子」,技術突圍或成中芯國際戰略重點
    12月20日晚,中芯國際正式對外確認已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發布的公告中稱,根據美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用於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Presumption of Denial)的審批政策進行審核;同時公司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 華為5G基站7nm等晶片夠用數年;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等
    蘋果通過線上方式舉行2020年秋季發布會,正式推出全新一代A14仿生晶片。據悉,蘋果A14仿生晶片使用了全新的6核設計(2高頻+4節能核心),採用5nm工藝製程,其電晶體的尺寸以原子為單位,擁有118億個電晶體,甚至比桌面x86處理器還多。此外,蘋果A14 仿生晶片在ISP信號處理單元、安全功能、ML主控等方面也做了升級。
  • 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讚上海晶片企業突破「卡脖子」技術
    周健報導 12月4日,上海慧新辰實業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辦了「芯格局,顯未來」——LCOS晶片發布會暨顯示領域智慧論壇,超算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性能計算研究所所長鄭緯民,稱讚上海晶片企業,敢於在國際巨頭面前「亮劍」,
  • 中核創星丨輻照技術妙解晶片「卡脖子」難題
    中核創星丨輻照技術妙解晶片「卡脖子」難題 2020-12-15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產晶片製造衝進全球前十,士蘭微分立IGBT及IPM生產線投產
    晶片確實,國產晶片的發展確實還有很多問題,尤其是在現在的情況下,無論是華為,還是中芯國際,都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這並不能全面反映出來實際的情況,也應該看到即便是在當前困難下,我們的晶片企業依舊在奮力突圍
  • 江蘇一市有望「撤縣設區」,一旦成功,南通將再添一「猛將」
    江蘇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其位於我國的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個大省,境內有非常多的江河湖泊,境內地勢也比較平坦,與一眾大省相鄰,還與上海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相鄰,這給該省帶來了非常多的發展機遇,該省內有著13個設區市,並且這些城市都進入了我國的百強市,發展是很不錯的。
  • 我國新型光刻設備問世,解決多項被國外「卡脖子」技術!
    晶片作為5G的「心臟」,在未來必然成為全球高端科技的大腦,而在晶片製造領域,我國一直被外國企業和科技「卡脖子」,特別是在高端晶片製造方面,我國由於「入行」時間尚短,加之全球先進的晶片光刻機生產也是集合了全球的技術,並非一國能夠完成,而我國要靠一己之力完成全球科技集中才能研發出來的光刻機
  • 我國首款商用100Gbps矽光晶片投產!三四秒下完40GB藍光電影
    8月29日,剛剛成立的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宣布,我國首款商用「100G矽光收發晶片」正式研製投產。在一個不到30平方毫米的矽晶片上,集成了包括光發送、調製、接收等近60個有源和無源光元件,是目前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商用矽光子集成晶片之一。該晶片完成封裝後,其矽光器件產品的尺寸僅為312平方毫米,相當於一枚一元硬幣大小,面積為傳統器件的三分之一。
  • 【投產】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存算一體化企業閃易參與...
    1、存算一體化企業閃易半導體參與承擔「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2、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3、ATS58-1414|超小尺寸單晶片雷達傳感器來了!此次「基於混合器件的神經形態計算架構及晶片研究」成功立項,將有助於我國進一步開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研究,搶佔人工智慧技術制高點,並實現具有廣泛應用的人工智慧技術。2、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集微網消息,12月21日,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
  • 漢中再添一員「猛將」!這一縣已正式「劃區」,好日子來了
    漢中再添一員「猛將」!這一縣已正式「劃區」,好日子來了!對陝西省城市很了解的是什麼? 沒有人知道漢中這個城市,其實這個城市名字的來源也很有趣。 因為離漢水這條河非常近,所以被命名為「漢中」。特別是南鄭縣的發展,在當地很突出,2017年正式成立為市區,所以這裡的發展還是值得大家介紹的。分區的發展對以前的南鄭縣來說非常高興,這不僅在經濟發展方面有用,而且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 這裡之所以能成功設區,是因為它與國內一些發展資源和優勢有很大的關係。位置上南鄭區佔優勢的一部分。
  • 中芯國際研發出N+1晶片,工藝接近7nm晶片,預計年底投產
    所以建議技術的突破也更受到大家的關注,但是我國的晶片製造企業誰有著比較大的缺陷,我國在晶片製造上發展比較慢,因此在技術研製上也是落後於其它國家的,雖然說我國現在在晶片製造領域有實力發展的臺積電,以及後期發展已經跟上來的中信集團,但是整體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 我國目前還有哪些卡脖子技術迫切需要突破
    這兩項任務中還包括,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遭他國控制)問題」。2020年11月30日中科院大學副院長劉雲教授,在「2020年中國聯通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表演講,他說,中國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
  • 大陸首條高端COF線在上達電子投產顯示面板「卡脖子」局面徹底終結
    挖貝網 9月14日消息,上達電子COF項目在江蘇邳州正式投產,高端COF基板長期被日韓臺壟斷供應的局面徹底終結。投產一期採用業內最先進的製程工藝生產8微米等級的單面帶COF產品,面向全球IC設計公司提供COF基板解決方案。據悉,作為大陸首條高端COF生產線,該項目正式投產後,預計年產能將達到3.6億片。專家稱,上達電子邳州COF項目的投產,將有望緩解COF基板供應不足的情況。
  • 工信部曝光OPPO Reno Ace2外觀 高端市場再添猛將
    中關村在線消息:近日,OPPO副總裁沈義人通過微博透露,OPPO Reno Ace2將於4月份正式發布。目前,該機已獲得工信部的入網認證,並公布了其外觀圖片。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工信部曝光OPPO Reno Ace2外觀 高端市場再添猛將http://mobile.zol.com.cn/740/7408586.html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我們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還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9月16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的這番話受到廣泛關注。  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晶片斷供讓人們再度感受到了「卡脖子」的切膚之痛。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
  •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等四單位研發的100G矽光收發晶片正式投產
    ICCSZ訊  日前,由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光迅科技公司、光纖通信技術和網絡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聯合研製成功的「100G矽光收發晶片」正式投產使用。該晶片完成封裝後,其矽光器件產品的尺寸僅為312平方毫米,面積為傳統器件的三分之一,可以全面滿足CFP/CFP2(外形封裝可插拔)相干光模塊的需求。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餘少華院士表示:「矽材料來源豐富,成本低,機械性能、耐高溫能力非常好,便於晶片加工和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