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研發出N+1晶片,工藝接近7nm晶片,預計年底投產

2020-12-23 cool愛旅遊

在現在的發展過程當中,為了能夠有一些更高技術來作為支撐實力,就會有很多方面的整體提升,在現在的一些製造領域其實最受大家關注的就是晶片技術,由於信息技術以及智能化更加融入人們的生活。

所以建議技術的突破也更受到大家的關注,但是我國的晶片製造企業誰有著比較大的缺陷,我國在晶片製造上發展比較慢,因此在技術研製上也是落後於其它國家的,雖然說我國現在在晶片製造領域有實力發展的臺積電,以及後期發展已經跟上來的中信集團,但是整體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晶片技術的在現在涵蓋的領域比較多,但是對實力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在它的基礎製造機器光刻機上,現在擁有這一技術大觸的就是荷蘭的ASML公司。這家公司不論是在技術研製還是在產品開發等都是新建知識產業的大佬,我國也從他們公司進了一些光刻機,但是卻並不是大家一直期待的EUV光刻機。

這款光刻機是目前為止晶片製造領域最好的一種光科技,他們即使有了這樣的研發能力,絕對不會將這一機器直接出口至其他國家!

因此想要得到這一款光刻機,也許只能在他們開發出新產品之後才有,但是為了能夠在產業方面有所突破,我國的中芯集團就有一些新技術的投產。

梁孟松還透露中芯國際最新研發出了N+1和N+2工藝,這兩種工藝非常接近目前最為流行的7nm工藝,7nm的晶片技術算是現在我國在集中投入研製的一個,而如果n+1和n+2的工藝能夠完全的包攬這一技術,我們就不必再等荷蘭的EUV光刻機進入中國就能夠完成量產,這種不需要靠其他國家的及家屬支持,在現在發展的模式也讓大家更為期待。

其中N+1工藝計劃於2020年年底正式投產,並且對比於傳統的光刻機的技術而言,這樣的晶片技術研製能夠在性能上對晶片提高20%,在成本上也會大幅度的降低,更讓大家開心的是這一技術是我們自己研發的。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下一期的cool愛旅遊會帶你去更有意思的地方!

日本「最恐怖」的餐廳,吃飯還要被「護士懲罰」,未成年不許入內

中國一座讓人嚮往的城市,景色不比青島差,夏天旅遊的好地方

成功打敗北上廣深,成為韓國人最愛的中國城市,只因它做到了兩點

相關焦點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N+1工藝和成熟的14nm工藝,華為青睞的中芯國際距離臺積電有多遠
    晶片加工的精度水平最能夠說明一家企業的實力,臺積電早在幾年前就掌握了7nm的製造工藝如今5nm的水平已經成熟2nm的研發正在進行中,2020下半年就已知華為麒麟1020和蘋果A14晶片將採用最先進的製造工藝,到時候晶片性能將會有大幅提升。中芯國際也是一家大型的晶片製造加工企業,只是在實力上沒有臺積電和三星的強悍。
  • 沒有EUV光刻機也能生產7nm晶片,中芯梁孟松給出了明確答案
    在國內廠商中,目前技術最先進的廠商就是中芯,其已經掌握了14nm的工藝,良品率也已經達到了業界標準水平。另外,中芯已經開始規模生產N+1工藝的晶片,這種晶片相當於臺積電7nm製程的晶片。因為N+1工藝的晶片與14nm的晶片相比,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邏輯面積縮小了63%,SoC面積減少了55%。也就是說,在功耗和邏輯面積方面,其完全符合7nm工藝晶片的標準,唯獨性能稍微差一點,因為業界7nm晶片的性能提升是35%,而N+1工藝的晶片僅提升了20%。
  • 3年突破7nm製程,晶片大佬梁孟松或離開中芯,中國晶片遭重創
    根據報導,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遞交了書面辭呈,或將出走中芯,而梁孟松的出走無論是對中芯國際,還是中國晶片產業,都是巨大的損失。而梁孟松的離開,對中國大陸晶片產業則是一個機會。 三年幫助中芯掌握7nm工藝 2017年10月,中芯國際正式任命趙海軍與梁孟松二人擔任執行長兼執行董事,梁孟松的到來被媒體稱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梁孟松時代」。 梁孟松來到中芯國際的目的借中芯這個平臺超越臺積電。
  • 10nm以下晶片被「卡脖子」,技術突圍或成中芯國際戰略重點
    這也意味著,在中芯國際,乃至中國晶片的研發上,一道壁壘已擋在了10nm的節點上。12月21日,時代財經致電中芯國際投資者關係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不過,該負責人向時代財經透露,中芯國際新一代晶片技術FinFET N+1已研發成功,並進行了小量試產。晶片。
  • 中芯國際詳細介紹其N+1製程技術——中國的新一代納米晶片技術
    2019年初,中芯國際投資額達100億美元,完成中芯國際南方FinFET晶圓廠的建設,該晶圓廠將用於領先的製造技術,並將在設備中投入使用。一旦該晶圓廠準備投入商業運營,中芯國際將能夠使用其14納米和12納米FinFET製造技術來顯著提高晶片產量。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一文看懂國產晶片現狀!|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2016年底動工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2017年2月宣布與微電子所聯合研發的32層3DNANDFlash晶片順利通過測試,目前已累積多個3DNAND專利,有望2018年底順利投產,預計2020年月產能將達30萬片。紫光還計劃在成都和深圳投資兩條總產能14萬/月的NANDFlash12寸生產線。但是紫光的NANDFlash製程節點仍落後國際大廠1-2代。
  • 晶片製程之戰:從7nm到5nm,同場競技哪家強?
    當然,製程工藝的提升除了會改變處理器的性能外,還會降低功耗、縮短產品研發周期等,這也是行業不斷提升晶片製程工藝的原因所在。按照全球IC晶圓廠技術演進路線來看,在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上,僅臺積電和三星實現5nm量產。其中,格羅方德和聯電基本已經放棄了7nm製程工藝的研發;英特爾目前還在研發7nm;中芯國際的7nm製程工藝將於2020年年底實現量產。
  • 國產7納米晶片大邁進!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餘承東承認:華為手機沒晶片了!中芯國際能否追上臺積電?
    目前最牛的中芯國際也只是能做到在14nm的基礎上做優化,其最新推出的「N+1」、「N+2」工藝製程一定程度上相當於7nm工藝,但實際離真正的7nm還有不小差距。並且14nm的在去年底才剛剛量產,現在還在產能爬坡階段,真正開始放量要到今年年底。
  • 中芯國際內訌?CEO梁孟松請辭,會影響7nm晶片進程嗎?
    根據公告,蔣尚義受聘成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並在當日生效。蔣尚義也是晶片界的老將了,和中芯國際的淵源頗深,他此前曾在臺積電工作,並在共同COO職位上退休,退休後還曾擔任過臺積電董事長顧問,後加盟中芯國際,擔任獨董,任期屆滿,蔣尚義又曾擔任武漢弘芯的CEO,不過在武漢弘芯的爛尾事件後,他又通過律師信公開辭職。
  • 晶片狂人夢斷中芯國際,說好的復仇臺積電呢?
    在給中芯國際的辭呈中,他也寫道,自己在中芯國際連續三年多幾乎沒有休假,帶領2000多位工程師完成了28nm到7nm工藝的技術開發,「如果換做其它公司,至少10年才能完成這5個世代的技術研發。」
  • 中芯國際14nm工藝良率達標後,對我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1、良率提升降低自身成本:晶片產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前提的技術研發需要砸入巨額資金,但一旦技術成型良率上去,完成產能爬坡後生產成本就會急劇下降,產量越大提供的利潤也就越高。從全球晶片代工格局來看,目前中芯是第四個具備14nm工藝的代工廠。但由於Intel現在不接代工業務,因此中芯是除三星、臺積電外排名第三的具備14nm工藝的代工廠。這種局勢之下,中芯自然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拿下更多的14nm工藝訂單。
  • 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能為華為代工晶片了嗎?沒想到還憋了個大招
    近段時間,中芯國際發展迅速,尤其是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營收創歷年來最佳紀錄,產能和工藝也都提升,14nm工藝的優良率已達業界量產水準,進一步的 N+1工藝的晶片也流片成功,有望於年底前進行小批量試產。
  • 晶片奇才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中國芯又將何去何從?
    據昨日報導,現中芯國際CEO梁孟松向公司遞交了請辭信,就此離開中芯國際。然而梁孟松的離開,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是一大損失,而對於正在追趕國際晶片水平的中國來說更是一大損失。提及梁孟松,對於從事晶片科研的工作者都有所耳聞,他是一個傳奇的人物!
  • 深網丨中芯國際CEO辭職背後:高層紛爭不斷,晶片技術路徑生變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很長一段時間都承擔著內地追趕世界先進晶片製程的期待。過去20多年,內地湧現了華為海思等一流的晶片設計企業,但在晶片製造環節一直處於落後狀態。騰訊新聞作者 馬圓圓國內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再次陷入管理紛爭。12月15日,中芯國際召開的臨時董事會上,現任聯合CEO梁孟松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呈。
  • 「晶片」真的是越小越好?看看7nm和10nm的晶片,差距到底多大?
    現在是科技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中融入了很多的智能設備,然而科技感滿滿的設備都只需要幾枚小小的晶片,晶片也是現在各國的非常重點的項目。眾所周知,晶片都是製作的越小越好,據了解,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自然性能就越強了。
  • 中芯14nm到N+1,英特爾才10nm,中芯要追上英特爾了?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近日有人表示,中芯國際已經實現了14nm,接下來就是N+1工藝,達到了接近7nm的水平,說不定中芯都要追上英特爾了,甚至還要超過intel了。
  • 上半年晶片代工企業排名,看看中芯國際表現如何?
    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近日在14nm工藝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開始客戶導入階段,使得國內晶圓代工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縮小到2-3年。對比其它主要晶圓代工企業,三星電子在2015年實現了14nm工藝的量產;格羅方德是在2017年量產了14nm技術;聯電的14nm製程技術,已經進入客戶晶片量產階段。
  • 幫助中芯突破7nm製程!國芯英雄梁孟松要離開,晶片還能否崛起?
    幫助中芯突破7nm製程!國芯英雄梁孟松要離開,晶片還能否崛起?但是真正對我們國家半導體晶片領域影響巨大的是他,中芯國際執行長梁夢松遞交了書面辭職,梁夢松的離任無論是對中芯國際還是對我們國家的晶片行業來說,都將是巨大的損失。